慕姓本源慕容,慕容得之于先祖莫護跋,慕天地之德,繼三光之容,以慕容為姓.后有所避,去容為慕.
目前全國慕姓有兩大源流,一為慕容廆之后,其后人建立前燕后燕南燕,疆域最大時包括淮漢以北中國北方.河南山西山東陜西安徽及南方慕姓多為這一支.另一為吐谷渾之后,主要在甘肅一帶.如鎮原慕姓,敦煌等.吐谷渾與慕容廆是莫護跋曾孫,因牧場之爭,吐谷渾遠走青海一帶,建立吐谷渾王朝,一直延續近350年,疆域最大時達三百萬平方公里,以青海湖為中心,包括隴西,西藏,其后人為慕姓,但是很多改它姓. 中唐以后,吐谷渾慕姓后人也很多有遷移內地的.
歷史學教授雷廣臻日前表示:鮮卑慕容氏實際上是黃帝的后人。
雷廣臻說,鮮卑慕容氏起初沒有自己的文字,世事全憑世代口口相傳。但鮮卑慕容氏關于自己是黃帝后人的記憶十分明確,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曾寫道,慕容氏自云軒轅之后。軒轅,就是黃帝。除世代口傳外,歷代典籍中也有關于鮮卑慕容氏身世的記錄。例如《山海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這一說法后來為《晉書》及《北史》所沿用。史稱鮮卑慕容氏“邑于紫蒙之野”。經考證,紫蒙之野位于西遼河上游,即大興安嶺以南、燕山以北的地區。這也正是近二三十年考古學者十分關注的紅山文化區。
郡望:敦煌郡。
名人:1.持法平允,彈劾峻嚴 上聯說元代新鄉人慕完,少年時聰敏而有大志,歷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于斷案,執法平允,至順年間封魏郡公。下聯說元代人慕完,官監察御史,彈劾不畏懼權貴,朝廷內外都稱頌他的剛直。慕完先祖慕容恪及其六世孫慕容紹宗自唐宋以降,配享武成王廟
2.慕天顏:(公元1623~1696年),字鶴鳴,又字拱極;甘肅平涼 靜寧人,清初名臣.
慕天顏是清初一代名臣。他生性聰穎、才學出眾、文武兼備,平生以文章經濟為己任。順治三年即1646年鄉試中舉,十二年即1655年會試甘肅中進士第一,出任錢塘知縣,后任南寧同知、興化知縣。康熙九年(1670),出任湖廣上荊南道,后出任福建興泉道,曾入臺,宣示招撫。不久,被提拔為江蘇布政使。康熙十五年(1676),升任江寧巡撫,康熙十二年(1673),平叛吳三桂,康熙帝派慕天顏負責修造戰船,因功加官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康熙二十三年(1684),出任湖北巡撫,二十六年(1687),調任漕運總督.落職后,回歸故鄉靜寧,恰逢當地大旱,本人又疾病復發,遂帶家人到江南就醫。結果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病逝于吳縣(今蘇州市)寓中(蘇州景點慕家花園,又稱蔭廬),終年七十三歲。
關于慕姓的分布情況:
慕姓遍布全國包括臺灣,美國、新加坡等海外也有分布。
河南溫縣慕莊村及武陟南賈村共有一萬余慕姓族人,家譜世系清晰,是元朝監察御史慕完之孫明初由衛郡(今河南省新鄉)遷來的,兩個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學士虞集給慕完撰寫的墓志銘,清楚表明這一支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
河南許昌大慕莊有慕姓4000多口人,家譜記載是源于明初山西洪洞縣.
陜西吳堡慕家原分布慕姓約幾千人,
山東棲霞縣慕姓人口也有幾千人.
隴東平涼、慶陽一帶慕姓子孫遍布,約有上千口人。
山東龍口(原來叫黃縣)也有幾個村姓慕的,但不知族上從何地遷此。山東龍口(原黃縣)慕姓主要分布在原豐儀包括慕院夼、大慕家、豐儀爐、西店等村,另外蘭高慕家也以慕姓為主,豐儀慕姓據傳是從棲霞鐵口搬遷過來的,后來修王層水庫西店等村的慕性村民外遷至東江附近的也有一部分。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慕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慕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