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祝(Zhù)姓源出有四:
1、源于祁姓,出自西周武王給一支堯族后裔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記載,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堯族后裔于祝地(今山東禹城,一說為山東長清祝阿故城),后建有祝國(今山東濟南),為子爵小國,亦稱鑄國、祝柯國、祝阿國、東阿國。在史籍《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古祝國,黃帝之后。按古東阿,齊為柯,漢為祝阿縣,屬平原郡。平原郡故城,在今豐齊縣東北二里,宋屬太原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齊州。唐天寶元年,改為禹城縣,以縣西南三十里有廢禹息故城為名,在今州西北八十五里。”祝國在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即為齊國所吞滅,其地成為齊國之邑。祝國子孫們遂以國名為氏,稱祝柯氏,后分衍為單姓祝氏、柯氏,世代相傳至今。
祝(Zhù)姓源出有四:
1、源于祁姓,出自西周武王給一支堯族后裔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記載,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堯族后裔于祝地(今山東禹城,一說為山東長清祝阿故城),后建有祝國(今山東濟南),為子爵小國,亦稱鑄國、祝柯國、祝阿國、東阿國。在史籍《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古祝國,黃帝之后。按古東阿,齊為柯,漢為祝阿縣,屬平原郡。平原郡故城,在今豐齊縣東北二里,宋屬太原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齊州。唐天寶元年,改為禹城縣,以縣西南三十里有廢禹息故城為名,在今州西北八十五里。”祝國在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即為齊國所吞滅,其地成為齊國之邑。祝國子孫們遂以國名為氏,稱祝柯氏,后分衍為單姓祝氏、柯氏,世代相傳至今。
2、出自己姓,祝融之后。據《元和姓纂》所載,祝融之后有以官職命姓者。遠古時候有位火神叫祝融,是一位氏族首領。
3、以官職為姓。據《姓譜》、《路史》所載,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孫以官為氏。又遠古時,巫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官職很高,稱為巫史,或者稱為祝史。遠古時以官職為姓的習慣,祝史的后代,往往繼承官職,并世代姓祝。
4、出自他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北魏叱盧(吐缶)氏之后有祝姓;清朝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等之后均有改姓祝者;傈僳族以竹為圖騰的麻打息氏族漢姓為祝;今滿、瑤、彝、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軒轅。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又稱有熊氏,因長居姬水,改姓姬。初為軒轅氏部落首領,在坂泉(在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二為一。經并肩協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因其子孫在周武王時封于祝,遂產生祝姓,又因祝融之后有祝姓,而祝融亦為黃帝后裔,故祝姓尊黃帝為祝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祝姓發源于今山東長清,西周、東周兩代祝姓除繁衍于其發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漸進入今陜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亂未果而逃奔溫邑(今河南溫縣)。春秋時,鄭有大臣祝聃、祝款,衛有大臣祝佗。表明鄭(今河南新鄭)、衛(河北南部至河南北部間地)兩地已有祝姓人。西漢時有齊(今山東)人祝午,漢中南鄭(今屬陜西)人祝龜,九江(今屬江西)人祝生。表明此際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東漢時祝姓名人有尚書令祝諷,侍御史祝王晉,九真太守、長沙臨湘人祝良,光祿大夫、中山盧奴(今河北定州)人祝恬。這些史實說明,此際之祝姓已成為北方名門著姓之一,并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太原兩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故后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為其郡望堂號的。當然,此際的社會動蕩,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此際出了位婦孺皆知的祝英臺,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后,特別是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之后,造成今中原一帶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陜西越秦嶺進入四川。在此際,雍州始平(今陜西興平)人祝欽明入朝為相。是祝姓歷史上唯一一位宰相。兩宋時期,祝姓在北方趨于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卻日熾日昌起來。其中祝諮丘由單州城武(今山東成武)徙居滑州韋城(今河南長垣),祝穆由歙州(今安徽歙縣)徙居建寧崇安(今屬福建),祝象器由江陵(今屬湖北)遷居歙州。此際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廣東者。明初,山西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今山東、陜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葉以后,有沿海之祝姓赴臺謀生。清初,兩湖之祝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兩省之祝姓約占全國漢族祝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七。
三、歷史名人
祝 融:帝顓頊的孫,名重黎,為高辛氏火正。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命重黎殺而不盡。帝以庚寅日殺重黎,以其弟吳回代重黎,復居火正為祝融,遂平共工氏。后世祀為火神。
祝 午:西漢齊人,齊王劉襄的郎中令。呂后死后,其親屬欲作亂。祝午獻計給齊王,將瑯邪王誘騙到齊國,而盡發瑯邪國之兵。
祝 恬:中山盧奴人,東漢大臣。初任司隸校尉,后遷光祿大夫、司徒。
祝 嘉:浙江省秀水人,字明甫,號西澗,清代詩人、畫家。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會試屢不中,閑門力學。善畫梅,工詩。有《西澗詩鈔》。
祝英臺:東晉會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裝,與會稽梁山伯同游學三年。后梁山伯知其為女兒身,欲娶為妻,而英臺已許配他人,遂郁悒而終。次年,英臺出嫁過山伯墓,其臨墓慟哭,墓地忽裂,遂與山伯同穴。宰相謝安上奏朝廷,封為義婦冢。
祝欽明:京兆始平(今陜西省興平)人,唐代大臣。中六經科選,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同宰相),歷刑部、禮部尚書,后以崇文館學士卒。
祝象器:宋代五經博士。樂善好施,名聞州郡。家財萬貫,幾乎有州郡的一半,時稱“祝半州”。
祝可久:信州鉛山(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名士。立功邊陲,官至貴州刺史。父亡后歸隱山林,樂于行義事,與弟祝可大共建鄉校,士林稱之。
祝夢熊:衢州江山(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大臣。進士出身,官至監察御史。因得罪權臣韓 胄,被貶職。后被農民起義軍所殺。
祝世祿:江西省德興人,明代學者。萬歷進士,官至尚寶司卿。為耿定向高足。有《祝子小言》、《環碧齋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祝允明: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因生枝指(即六指),故自號枝山。舉人出身,曾任廣東興寧知縣,應天通判。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氣;尤工書法,小楷、狂草無一不精。與唐伯虎、徐真卿、文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記》、《九朝野記》、《蘇材小纂》、《祝氏集略》30卷、《懷星堂集》30卷等。
3、以官職為姓。據《姓譜》、《路史》所載,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孫以官為氏。又遠古時,巫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官職很高,稱為巫史,或者稱為祝史。遠古時以官職為姓的習慣,祝史的后代,往往繼承官職,并世代姓祝。
4、出自他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北魏叱盧(吐缶)氏之后有祝姓;清朝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等之后均有改姓祝者;傈僳族以竹為圖騰的麻打息氏族漢姓為祝;今滿、瑤、彝、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軒轅。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又稱有熊氏,因長居姬水,改姓姬。初為軒轅氏部落首領,在坂泉(在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二為一。經并肩協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因其子孫在周武王時封于祝,遂產生祝姓,又因祝融之后有祝姓,而祝融亦為黃帝后裔,故祝姓尊黃帝為祝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祝姓發源于今山東長清,西周、東周兩代祝姓除繁衍于其發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漸進入今陜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亂未果而逃奔溫邑(今河南溫縣)。春秋時,鄭有大臣祝聃、祝款,衛有大臣祝佗。表明鄭(今河南新鄭)、衛(河北南部至河南北部間地)兩地已有祝姓人。西漢時有齊(今山東)人祝午,漢中南鄭(今屬陜西)人祝龜,九江(今屬江西)人祝生。表明此際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東漢時祝姓名人有尚書令祝諷,侍御史祝王晉,九真太守、長沙臨湘人祝良,光祿大夫、中山盧奴(今河北定州)人祝恬。這些史實說明,此際之祝姓已成為北方名門著姓之一,并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太原兩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故后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為其郡望堂號的。當然,此際的社會動蕩,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此際出了位婦孺皆知的祝英臺,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后,特別是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之后,造成今中原一帶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陜西越秦嶺進入四川。在此際,雍州始平(今陜西興平)人祝欽明入朝為相。是祝姓歷史上唯一一位宰相。兩宋時期,祝姓在北方趨于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卻日熾日昌起來。其中祝諮丘由單州城武(今山東成武)徙居滑州韋城(今河南長垣),祝穆由歙州(今安徽歙縣)徙居建寧崇安(今屬福建),祝象器由江陵(今屬湖北)遷居歙州。此際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廣東者。明初,山西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今山東、陜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葉以后,有沿海之祝姓赴臺謀生。清初,兩湖之祝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兩省之祝姓約占全國漢族祝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七。
三、歷史名人
祝 融:帝顓頊的孫,名重黎,為高辛氏火正。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命重黎殺而不盡。帝以庚寅日殺重黎,以其弟吳回代重黎,復居火正為祝融,遂平共工氏。后世祀為火神。
祝 午:西漢齊人,齊王劉襄的郎中令。呂后死后,其親屬欲作亂。祝午獻計給齊王,將瑯邪王誘騙到齊國,而盡發瑯邪國之兵。
祝 恬:中山盧奴人,東漢大臣。初任司隸校尉,后遷光祿大夫、司徒。
祝 嘉:浙江省秀水人,字明甫,號西澗,清代詩人、畫家。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會試屢不中,閑門力學。善畫梅,工詩。有《西澗詩鈔》。
祝英臺:東晉會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裝,與會稽梁山伯同游學三年。后梁山伯知其為女兒身,欲娶為妻,而英臺已許配他人,遂郁悒而終。次年,英臺出嫁過山伯墓,其臨墓慟哭,墓地忽裂,遂與山伯同穴。宰相謝安上奏朝廷,封為義婦冢。
祝欽明:京兆始平(今陜西省興平)人,唐代大臣。中六經科選,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同宰相),歷刑部、禮部尚書,后以崇文館學士卒。
祝象器:宋代五經博士。樂善好施,名聞州郡。家財萬貫,幾乎有州郡的一半,時稱“祝半州”。
祝可久:信州鉛山(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名士。立功邊陲,官至貴州刺史。父亡后歸隱山林,樂于行義事,與弟祝可大共建鄉校,士林稱之。
祝夢熊:衢州江山(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大臣。進士出身,官至監察御史。因得罪權臣韓 胄,被貶職。后被農民起義軍所殺。
祝世祿:江西省德興人,明代學者。萬歷進士,官至尚寶司卿。為耿定向高足。有《祝子小言》、《環碧齋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祝允明: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因生枝指(即六指),故自號枝山。舉人出身,曾任廣東興寧知縣,應天通判。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氣;尤工書法,小楷、狂草無一不精。與唐伯虎、徐真卿、文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記》、《九朝野記》、《蘇材小纂》、《祝氏集略》30卷、《懷星堂集》30卷等。
祝雄(?-1544),遼東人,明朝軍事家。歷都督僉事。自山西副總兵遷鎮大同,以代梁震。后被劾解職。起鎮薊州,署都督僉事。善撫士卒,治軍嚴明,率子弟為士卒先。其子少卻,行法不貸。世宗書其名御屏。為將三十年,布袍氈笠,不異卒伍。嘉靖二十三年(1544)二月三日卒。即歿,遺資僅供殮具而已。薊人立祠祀之。
祝世昌:遼陽(今屬遼寧省)人,明末清初將領。原為明將,后降后金(清),隸漢軍鑲紅旗。入關后,授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祝維誥:浙江秀水人,清代詩人。舉人出身,官內閣中書。工詩,有《綠溪詩稿》。
祝德麟:浙江海寧人,清代官吏、詩人。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御史,以言事不合黜歸。工詩,以性靈為主。有《悅親樓詩鈔》。
祝大椿:江蘇無錫人,清末資本家。怡和洋行及上海電氣電車有限公司買辦。開設源昌號,經營煤鐵五金,兼營輪船運輸,航線遠至新加坡、日本,又經營房地產。從1888年起,獨資開辦源昌機器碾米廠、機器繅絲廠、機器五金廠,合資興辦華興機器面粉公司、公益機器紡織公司等。工業資本總額達一百萬元,男女工4000余人。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
太原郡:秦代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據《姓纂)記載: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孫因以為氏。
2、堂號
祝姓的主要堂號有:“懷星堂”、“太原堂”、“河南堂”等。
====================================================================
【祝姓宗祠通用對聯】
〖祝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名列四子;
號稱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書法家、文學家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年間舉人,歷官廣東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合稱“吳中四子”。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學鐘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與文徵明、王寵為當時書家代表。著有《懷星堂集》等。下聯典指宋代江陵人祝象器,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他家世代以好善樂施聞名州郡,家產巨大,幾乎占郡中一半,當時人稱“祝半州”。
太原世澤;
火正家聲。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帝顓頊之孫祝融,為高辛氏火正。
儒風東被;
漢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朝人祝象器,世居江陵,后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于州郡。下聯典指后漢人祝良性勇決,永和中日南徼外蠻反,李固薦為九真太守,單騎入賊中,曉以利害,降者數萬,嶺外復平。
儒風東漸;
威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祝仲榮,從朱松游,伊洛儒風,由是東漸。下聯典指東漢·祝良,單騎入蠻軍,曉以利害,降者數萬。
式昭纂慶;
方融嗣徽。
——祝欽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祝欽明《儀坤廟樂章》聯句。欽明,字文思,始平人。舉明經,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歷刑部、禮部二尚書。后為崇文館學士卒。
-----------------------------------------------------------------
〖祝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草色和云暖;
梅花帶月寒。
——祝世祿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祝世祿(約1602年前后在世)自題聯。世祿,字延之,號無功,鄱陽人。萬歷進士。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有《祝子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
〖祝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太原流傳一脈;
科名中選六經。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祝姓望族居太原。下聯典指唐代祝欽明,中六經科選。
-----------------------------------------------------------------
〖祝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關西夫子惜天下;
江陵博士惠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祝萬齡,陜西咸寧人。累官保定知府。天啟中,魏忠賢毀天下書院,萬齡嘆息。其黨李魯生劾之。遂罷仕。崇禎初起知黃州,集諸生講學,時號“關西夫子”。下聯典指宋代五經博士祝象器,世順江陵,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于州郡,生業幾有郡之半,時稱“祝半州”。
每離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書手自抄。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1461-1527)自題聯。允明,字希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生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弘治舉人,會試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今江蘇南京)通判,未幾病歸。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尤工書法。與唐寅、徐真卿、文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紀》、《九朝野記》、《蘇材小篡》、《興寧縣志》、《懷星堂集》等。
四面有山皆入畫;
一年無日不看花。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撰揚州凝翠軒聯。
-----------------------------------------------------------------
〖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受業文公,捷才倚馬;
書宗懷素,走筆游龍。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儒祝穆受業朱文公(熹),以儒學昌其家,有《事文類聚前后續別》四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明,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
附錄:【祝姓典故、趣事】
〖只恨妾身生太晚〗
盧公暮年喪偶,續娶年少貌美的祝氏為妻。然祝氏覺得盧公年齡、容貌跟自己懸殊太
大,不相匹配,所以終日愁眉苦臉,郁郁寡歡。
盧公見此,體貼地詢問道:“娘子你莫非嫌我年紀太大?”祝氏回答道:“不是。”盧
公又問:“大概是恨我官職卑微吧?”祝氏搖了搖頭:“也不是。”盧公非常納悶:“既然
不嫌我年老,不恨我官小,那么你整天憂愁煩悶,又是為何呢?”祝氏再也憋不住了,隨口
吟詩一首:
不恨盧郎年紀大,不恨盧郎官職卑;
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見盧郎少年時。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祝維誥:浙江秀水人,清代詩人。舉人出身,官內閣中書。工詩,有《綠溪詩稿》。
祝德麟:浙江海寧人,清代官吏、詩人。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御史,以言事不合黜歸。工詩,以性靈為主。有《悅親樓詩鈔》。
祝大椿:江蘇無錫人,清末資本家。怡和洋行及上海電氣電車有限公司買辦。開設源昌號,經營煤鐵五金,兼營輪船運輸,航線遠至新加坡、日本,又經營房地產。從1888年起,獨資開辦源昌機器碾米廠、機器繅絲廠、機器五金廠,合資興辦華興機器面粉公司、公益機器紡織公司等。工業資本總額達一百萬元,男女工4000余人。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
太原郡:秦代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據《姓纂)記載: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孫因以為氏。
2、堂號
祝姓的主要堂號有:“懷星堂”、“太原堂”、“河南堂”等。
====================================================================
【祝姓宗祠通用對聯】
〖祝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名列四子;
號稱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書法家、文學家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年間舉人,歷官廣東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合稱“吳中四子”。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學鐘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與文徵明、王寵為當時書家代表。著有《懷星堂集》等。下聯典指宋代江陵人祝象器,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他家世代以好善樂施聞名州郡,家產巨大,幾乎占郡中一半,當時人稱“祝半州”。
太原世澤;
火正家聲。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帝顓頊之孫祝融,為高辛氏火正。
儒風東被;
漢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朝人祝象器,世居江陵,后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于州郡。下聯典指后漢人祝良性勇決,永和中日南徼外蠻反,李固薦為九真太守,單騎入賊中,曉以利害,降者數萬,嶺外復平。
儒風東漸;
威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祝仲榮,從朱松游,伊洛儒風,由是東漸。下聯典指東漢·祝良,單騎入蠻軍,曉以利害,降者數萬。
式昭纂慶;
方融嗣徽。
——祝欽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祝欽明《儀坤廟樂章》聯句。欽明,字文思,始平人。舉明經,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歷刑部、禮部二尚書。后為崇文館學士卒。
-----------------------------------------------------------------
〖祝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草色和云暖;
梅花帶月寒。
——祝世祿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祝世祿(約1602年前后在世)自題聯。世祿,字延之,號無功,鄱陽人。萬歷進士。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有《祝子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
〖祝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太原流傳一脈;
科名中選六經。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祝姓望族居太原。下聯典指唐代祝欽明,中六經科選。
-----------------------------------------------------------------
〖祝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關西夫子惜天下;
江陵博士惠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祝萬齡,陜西咸寧人。累官保定知府。天啟中,魏忠賢毀天下書院,萬齡嘆息。其黨李魯生劾之。遂罷仕。崇禎初起知黃州,集諸生講學,時號“關西夫子”。下聯典指宋代五經博士祝象器,世順江陵,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于州郡,生業幾有郡之半,時稱“祝半州”。
每離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書手自抄。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1461-1527)自題聯。允明,字希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生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弘治舉人,會試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今江蘇南京)通判,未幾病歸。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尤工書法。與唐寅、徐真卿、文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紀》、《九朝野記》、《蘇材小篡》、《興寧縣志》、《懷星堂集》等。
四面有山皆入畫;
一年無日不看花。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撰揚州凝翠軒聯。
-----------------------------------------------------------------
〖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受業文公,捷才倚馬;
書宗懷素,走筆游龍。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儒祝穆受業朱文公(熹),以儒學昌其家,有《事文類聚前后續別》四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明,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
附錄:【祝姓典故、趣事】
〖只恨妾身生太晚〗
盧公暮年喪偶,續娶年少貌美的祝氏為妻。然祝氏覺得盧公年齡、容貌跟自己懸殊太
大,不相匹配,所以終日愁眉苦臉,郁郁寡歡。
盧公見此,體貼地詢問道:“娘子你莫非嫌我年紀太大?”祝氏回答道:“不是。”盧
公又問:“大概是恨我官職卑微吧?”祝氏搖了搖頭:“也不是。”盧公非常納悶:“既然
不嫌我年老,不恨我官小,那么你整天憂愁煩悶,又是為何呢?”祝氏再也憋不住了,隨口
吟詩一首:
不恨盧郎年紀大,不恨盧郎官職卑;
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見盧郎少年時。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祝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祝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