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一
源于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后裔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空同,也稱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簡稱。相傳,遠古時期,軒轅黃帝在新鄭稱帝,曾帶人兩次到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治國和養生的道理。到了商王朝的時候,商祖的后代中有分封在空桐之地者,史稱古空桐國。
在空桐國的后裔子孫以及國民中,多以國名為姓氏者,稱空同氏,或空桐氏、崆峒氏。另有一種說法,自古以來居住在空同山的住民中,早就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空同氏,或空桐氏、崆峒氏。空同氏,或空桐氏、崆峒氏,后來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正確讀音作kōng(ㄎㄨㄥ)。
淵源二
源于空桑氏,出自商朝大臣伊尹,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空桑,是一個古代地名,在今天的河南開封陳留鎮南部。商王朝的時候,成湯手下有位賢重之臣伊尹,輔佐成湯滅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伊尹出生于空桑之中(今河南開封,一說山東曲阜),他后來就給自己的長子起名叫空桑。
后來,空桑的后裔子孫都以空桑為復姓,稱空桑氏,隨著歷史的演變,后來空桑氏族人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桑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正確讀音作kōng(ㄎㄨㄥ)。
空氏族人大多尊空桑為得姓始祖。
淵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至兩漢時期官吏司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司空,最早是由遠古時期少昊所設置的官位,舜帝時期繼續沿用,到了西周時期,全稱作“冬官司空”,是整個周王朝時期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即三公六卿中的六卿之一。
在古代,“司空”一稱在金文中也寫作“司工”。在現存的典籍《周禮》中,有關“司空”部分的記述早就已經遺佚在歷史長河之中了,因此今人對司空之職責權限范圍是無法詳細了解清楚的。不過,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司空”一職有所注釋:“司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罪而行嘗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固有大造大疑、諫爭,則與太尉同。”
但要注意的是,《史記》中所記述的是漢朝時期的司空之職,不能完全理解為西周時期的司空的職掌內容,但從中還是能夠大致了解到司空的職權范圍。按官職權限隨著歷史從奴隸制發展到封建制的過程中,職能分工逐漸細化的原則及其規律,可以推測在西周時期,司空的職掌范圍應當比漢朝時期更大、更廣泛,例如,百工之長的“工正”就隸屬于司空管轄,說明司空不止管理營造、百工之類。到了漢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漢成帝劉驁綏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后去“大”稱司空,此后,司空的職能完全改變。到了東漢時期,又一度恢復大司空之稱。
到了隋、唐、宋時期,司空為三公之一,地位十分崇高,但僅為虛銜而已。在歷朝歷代之司空、大司空的后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空氏,后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司氏者,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kōng(ㄎㄨㄥ)。
淵源四
源于子姓,出自周王朝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后裔,屬于以先祖名號為氏。傳說,該支空氏為西周初期宋國始祖子啟的后代。子啟為子姓,是殷商末期商帝乙子羨的長子、商帝辛子紂的庶兄,在殷商末期曾為國相。當時子啟的封邑在微(今山西潞城),故也叫微子啟。
商王朝末期,紂王無道,子啟屢次規勸紂王不聽,于是卷攜王室祭器離開朝歌回到自己的封地。后周武王姬發率八百諸侯攻伐商紂,微子啟持祭器主動投降,被周武王釋放并復其位。到了周成王姬誦四年(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平定三監叛亂,殺了武庚之后,特封微子啟于商王朝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以續商祀。商丘是商族的發祥地,因此宋國保存殷商文化最多,被認為是古代禮制的典范而受到諸侯的尊重。
當年,孔子曾來商丘講學習禮,故有“閼伯(帝嚳長子)始封之墟,尼(孔子)圣習禮之邦”的美稱。因微子啟有前車之鑒,故施政仁德,得到原商王朝遺民的愛戴。宋國在強盛之時,其疆域擁有今河南省東北部、江蘇省西北部和山東省西南部,在西周時期和春秋中期以前是一個諸侯大國,曾滅掉了滕國、薛國、曹國。
當年微子啟離開朝歌,空有國相之位而不能發揮作用,因此又自號“空相氏”。在微子啟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空相氏,后又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相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kōng(ㄎㄨㄥ)。
該支空氏族人尊奉微子啟為得姓始祖。
淵源五
源于職業,屬于以職業名稱為氏,或復以官職稱謂為氏。空侯,原來是古樂器名,即箜篌。箜篌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
現常用于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箜篌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于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朝學者杜佑在《通典》中也記載:“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此屬琴瑟類的臥箜篌。
從甘肅省嘉峪關魏晉墓磚書看,其面板上沒有品柱。豎箜篌,漢朝時期自西域傳入,后被稱為“胡箜篌”。唐朝學者魏徵壽在《隋書·音樂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華夏之樂器。”東晉時期,就有天竺國(今印度)送給前涼政權的一部伎樂中有這種豎箜篌。豎箜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亞述、巴比倫以及埃及、希臘等地區十分流行的一種叫做“豎琴”的樂器。南朝學者沈約在《宋書·樂志》中則更明確地記載:“空侯,初名坎侯。漢武帝賽滅南越,祠太一后土用樂,令樂人侯暉依琴氏,作坎侯,言其坎坎應節奏也。
侯者,因工人姓爾。后言空,音訛也。”以箜篌演奏樂禮的藝人就稱箜篌氏,后簡筆稱空侯氏,又稱坎侯氏、空出氏等。在箜篌氏、空侯氏、坎侯氏、空出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后省文簡改為單姓空氏、侯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kōng(ㄎㄨㄥ)。
淵源六
源于地名,出自晉朝時期竉州,屬于以居邑名為氏。竉州,是兩漢時期的一個地名,位置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一帶。竉州,原來是長江至洞庭湖的支流沱水河道中的一個沙洲。東漢太傅胡廣曾為其父親交趾都督胡竉建墓塋并立碑,遂有后世北魏學者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作“夏水又徑交趾太守胡竉墓北”的記載。
夏水,即漢水分支沱水,也就是后來所稱的華容河,非指今長夏河由于胡廣在沙洲島中葬有父親胡竉之墓,南朝劉宋學者盛弘之在《荊洲記》中就稱其為“竉洲”,后世也就如此稱其地名了。例如在后來在史籍《晉書·王澄傳》中就如是記載:“蜀流人作亂,澄襲之于竉州。”
隨著沱水中泥沙日積月累地逐漸淤積,竉洲不斷擴大,到了隋朝時期,竉洲終于與東北的河岸連接成陸地,古華容縣城逐漸遷擴其地,最終成為今華容縣城的所在地,此后不再見“竉洲”之名。因此,古華容非今華容,而是在古竉洲東南,后踞竉洲之地。
近有學者認為華容兩千年來一直就在今華容之地,還指責歷史學界關于古華容不在今華容的觀點、以及199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修訂出版的《辭海》中關于“華容”的注解都是錯誤的,孰不知,恰恰錯誤的就是斯者。漢、晉、十六國乃至南北朝時期,居于竉洲之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竉氏。在古代,“竉”與“空”二字通義通假,故而后來該地區的竉氏族人簡筆為空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華容空氏,亦稱洞庭空氏。要注意的是:天下空氏族人中,唯有該支空氏的正確讀音作lǒng(ㄌㄨㄥˇ)。
淵源七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溫屯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溫敦氏部落,金國時期亦為溫敦氏,滿語為Wentun Hala,世居吉林烏喇(今吉林長春),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漢姓為空氏、敦氏、溫氏、孔氏等。滿族空氏正確讀音作lǒng(ㄌㄨㄥˇ)。 [2]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空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空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