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字若膺,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金壇人,龔自珍外公。乾隆舉人,歷任貴州玉屏、四川巫山等縣知縣,引疾歸,居蘇州楓橋,閉門讀書。曾師事戴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之學。著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均表》、《古文尚書撰異》、《毛詩故訓傳定本》、《經韻樓集》等,對我國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睂W諸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
段玉裁[1](1735-1815),祖籍原為河南省,其先祖隨宋王朝南遷,落戶金壇。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秀才,以農耕為主
業(yè),以讀書為樂事。父親段得莘是一位廩生,曾在鎮(zhèn)江、揚州等地任過塾師,對子女家教甚嚴,望子成龍心切。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段玉裁出生于江蘇省金壇西門外大壩頭村,有一姐二弟一妹,父親雖為塾師,但收入微薄。由于父親常年在外執(zhí)教,家務全由母親史氏操勞。全家人衣著粗布,常年是大麥粥糊口,很少吃上白米飯,家境非常清貧。
段玉裁十三歲補諸生,曾至揚州安定書院就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十五歲中舉人,任國子監(jiān)教習,入都會試,屢不中。經人介紹,段玉裁在京就教職,獲讀顧炎武的《音學五書》,有意于音韻之學,遂邊教邊做學問,歷時約10年。在京時,師事戴震,并結識了錢大昕、邵晉涵、姚鼐等學者。 返里后,又得與劉臺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55歲時,二次入都,得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商討音韻、訓詁,頗為契合。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銓授貴州玉屏縣知縣,兩年后,調到四川省,先后任富順、南溪和巫山縣知事,仕宦期間,均攜《六書音韻表》于身邊,“每處分公事畢,漏下三鼓,輒篝燈改竄是書以為?!?。經10年,他以父母年邁多病、自身有疾為由,辭官歸故里,時年僅47歲。58歲時移居蘇州閶門外之枝園。
出身寒素的段玉裁,畢生銘記“不耕硯田無樂,不撐鐵骨莫支”的祖訓,一生以著述為樂事,他克服重重困難,潛心注釋《說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四月,不幸跌壞了右腿,從此成為殘疾之人。當時的段玉裁曾對友人說,“說文注”三年必有可成??芍^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段氏壞足,“說文注”成?!逼浜蠼】得繘r愈下,蓋春夏秋三季多不適,而春季尤甚,瘡爛疥煩,兩眼昏花,心脈甚虛,稍用心則夜間不能安宿,又左臂疼痛不可耐。此時段玉裁最為擔心的事,是注釋“說文”能否完成,他曾對友人說,“賤體春病如故,栗栗危懼‘說文注’恐難成矣,精力衰甚,既成而死,則幸矣!” 到段玉裁注釋“說文”完成時,他又對自己的學生說,“吾以春蠶一般,繭既成,惟待斃焉?!?
經過30多年的時間完成的《說文解字注》30卷,王念孫推崇說,自許慎之后“千百年來無此作矣”。嘉慶二十年(1815年)五月《說文解字注》全書刻成,為將此書刻成付印,他用去了全部積蓄。嘉慶二十年乙亥(1815年),9月8日在貧病交加之中去世,王念孫悲曰:“若膺死,天下無讀書人矣!”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韻表等書。卒年八十一。[3]
段玉裁高足弟子之中,長洲徐頲、嘉興沈濤、女婿仁和龔麗正(龔自珍之父)較為知名,長洲陳奐尤其得其學識真?zhèn)鳌?sup>[4]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段玉裁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段玉裁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