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公,字子魚(民間傳說),又字尚長(《四庫全書·巵林》據《宋書》),生卒年待考。東漢名士。襄陽人。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他進府,皆不就。劉表問他不肯官祿,后世何以留子孫,他回答說: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壞習慣,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家、過安居樂業的生活,所留不同罷了。龐德公與當時隱居襄陽的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過從甚密,稱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龐統為"鳳雛",被譽為知人。諸葛亮以師禮待龐德公,每次造訪,均拜于床下。后隱居于鹿門山,采藥以終。現鹿門山有其遺跡和塑像。
個人簡介
龐德公,在襄陽一帶民間傳說中字子魚,在《四庫全書·巵林》中據《宋書》稱其字尚長(注:梁沈約《宋書》卷68《武二王傳論》稱:“襄陽龐公謂劉表曰:‘若使周公與管、蔡處茅屋之下,食藜藿之羹,豈有若斯之難’。夫天倫由子,共氣分形,寵愛之分雖同,富貴之情則異也。追味尚長之言,以為太息!”這里所謂尚長之言”,即龐德公答劉表語。若“德公”是龐氏之名,則“尚長”似為龐氏之字了。)。在《三國演義》則說其字山民,但其有子龐山民,故疑演義中為謬誤。另一說龐德公應當是字為德公,名不詳,與崔州平等類似。漢末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漢名士,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生卒年待考。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他進府,皆不就。劉表問他不肯官祿,后世何以留子孫,他回答說: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壞習慣,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家、過安居樂業的生活,所留不同罷了。龐德公與當時隱居襄陽的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過從甚密,稱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龐統為"鳳雛",“皆龐德公語也”被譽為知人。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諸葛亮二姐為妻。。“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諸葛亮以師禮對待德公,每次來訪,獨拜于床下。清人阮函在《答鹿門與隆中孰優說》中說:“龐公卻辟劉表,知其不足與為;而智辯昭烈,隱然出武侯以自代。在國可扶炎鼎之衰,而在已無改巖林之樂。”阮函認為龐德公對諸葛亮的成才起了關鍵的作用。現代學者譚良嘯則認為龐德公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對于自己的侄子龐統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視的。《襄陽記》中說: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龐德公對龐統的成材、成名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列表數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于壟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
編輯本段生平逸事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龐德公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龐德公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