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湘煒,男,1989年6月生于靜海縣楊成莊鄉董莊窠村。系《靜海縣鄭氏宗譜董莊窠支譜》總編纂,主持編寫了《靜海縣鄭氏宗譜董莊窠支譜》、《靜海縣董莊窠鄭氏世系圖》、《靜海縣董莊窠鄭氏墳塋圖》、《董莊窠鄭氏第19至22世孫履歷簿》,參與編寫《靜海縣鄭氏宗譜》、《靜海縣董莊窠李氏家譜》、《靜海縣董莊窠李氏世系圖》。
下文為應靜海縣志辦公室邀請,編輯整理的鄭氏*家史二三事,部分被選錄到《靜海縣志》
鄭氣在靜海的后裔(圖片見附件)
此為2010.8應靜海縣志辦公室邀請撰寫的家史二三事原文
鄭公諱氣,字浩然,別號直庵。(公元1475-1545年)靜海縣府君廟人。后因官居布政使,故世人稱其“鄭布政”。
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舉人,九年(甲戌1514年)進士。授江南寧國府涇縣知縣,三年被徵為山東道、京畿道監察御史;初差兩淮監筴使,巡按陜西出守襄陽轉荊州兵廰,貴州參政,欽派巡防大同等處軍務大臣。建立奇功,擢河南按察使司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尋阩陜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蒦理巡監,誥贈通風大夫,崇龍鄉賢,有直庵諫草。
插入:鄭布政吃馬的傳說,以縣志為準。
妣氏胡,誥封夫人。
靜海縣鄭氏三門五世祖氣公之神位供奉于靜海縣府君廟鄭氏三門十八世祖鄭汝典家中。神位高110cm,寬18cm。祭“明崇龍鄉賢通奉大夫陜西左布政使諱氣字浩然鄭公神位”。
鄭氣死后葬于靜海縣城南八里莊的鄭氏先塋。先祖墳塋在縣城南增福堂村前,南運河邊,為子山午向。先塋距離津浦鐵路三百余弓,占地八十畝。墳塋向口每座墳石碑前都有石香案,上面放著石香爐。石門上放橫梁上是明朝嘉靖皇帝御筆的“陜西布政使鄭公諱氣之神路”的字樣。石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座仙龜馱著的碑文,石門下兩側各蹲一石吼,進石門入明堂,石人、石羊、石馬、石豬、石牛各成對分列左右。其氣勢之宏偉當時屈指可數。現今石馬石吼尚存,均列為靜海縣以及文物,被縣史館收藏。
陳列于靜海縣史館內的石馬。
石馬高120cm,長215cm;石吼高130cm,寬52cm.
鄭氣的大太爺,鄭氏長門二世祖讓公。鄭氏宗譜記載,始遷祖文友生三子,長子讓公之后為長門。二世祖讓公,敕授將仕郎,山西按察使司,司獄,從王忠肅公討叛擒賊渠魁恩賜世襲千戶,誥贈通奉大夫,陜西布政使。
妣氏秦,敕封孺人,誥封夫人。
鄭氣的后人:
鄭姓文化源遠流長,其核心為“忠孝仁義”。鄭姓乃全國第廿三大姓氏,出自河南滎陽。鄭氏子孫遍及中外,占全國人口的0.78%,在臺灣有黃鄭滿街橫的說法。鄭氣的后人現分布在靜海縣西翟莊鎮、獨流鎮、靜海鎮、中旺鎮、府君廟、增幅塘、董莊窠、五里莊、楊家園等村鎮。也有部分鄭氏后人遷到塘沽、北京、河南、福建、大連、洛陽、臺灣、美國等其他國家與地區。
鄭氏祖 廉善 系五世祖鄭氣第十六世孫,廉善祖,字子淑,號松樵,嘉慶戊寅恩科副榜侯,選直隸州州判。乙酉科舉人,諫選知縣。
鄭氏十八世祖 鄭汝成
鄭汝成,字子敬,光緒七年入天津水師學堂,光緒十一年到英國格林大學深造。光緒十五年任“康濟輪”大副,海軍提署譯官。威海海軍教習,水師左營守備,大沽西塢總辦。光緒二十九年補游擊副將銜,任姚村幼年陸軍北洋速成武備兩學堂總辦。宣統元年任海軍事物第一司司長,加總兵銜。民國元年任上海鎮守使。民國三年擢海軍上將。入光良會任副會長,次年封一等世襲彰威侯。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日被陳其美派刺客刺殺,身中十三槍,殞命于上海外白渡橋。其伏恤給二萬賜天津小站良田三千畝。封其子為少將,民國政府定改日為哀日。
鄭氏十八世祖 鄭汝重
鄭汝重,字子厚,商號正吉,天星后。藍頂戴花翎,獨流鎮商會會長。有至性,內外如一。舉辦公益,必先出資提倡。身故后,債臺百級,津靜商學各界持于期年開追悼會,到者千余人,聯挽之盛鄉所罕見。
殿元民十四年由滬回里,路經本邑北泊,禾稼遍野,余頗訝。久淹之地今朝一變而成沃野。問一老農,答曰:此乃鄭五先生之所賜也... ...云云蓋田,修堤認真。使北泊不患水溢。農民感激,有口皆碑 ,可想見其他矣。
一九二六年北泊河堤決口(今西青區辛口鎮),萬畝良田,即被水淹。十八村農民趕著馬車來商會求救。汝重率眾人來到經營木樁葦子等物的商號,將防汛物資裝滿所來的車輛。三年以后,十八村農民代表來商會找五爺還賬,五爺笑對來人說我早已還清,你們把錢拿回去吧。幾次推讓,來人將錢分文沒動,原數帶回。各村民眾無不感激。經商議,鄭五爺不要錢咱們就給他老人家留名吧。出資制了一塊由十八村提名的木制匾一塊。
他老人家生來做善,獨流周邊多數貧民每年春節吃不上餃子。他三十晚上從北到南發現屋里不亮燈的,就從袖中取出可以在肉鋪、米面鋪領取過年物品的條子放在窗臺上。屋里人忙說,謝謝五爺。然后到肉鋪取回物品,就這樣一家人就過年了。
鄭氏十九世祖 鄭大章
鄭大章,號彩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騎科。任騎兵連連長。一九三六年七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騎兵第九師師長。同年十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騎兵第三軍軍長兼騎兵第九師師長。上將軍政部長。
鄭氏十就世祖 鄭大強
鄭大強,德國、美國留學深造后回國,任沈陽兵工廠工程師,少將軍銜。日本占領東北后,任成都兵工廠廠長,中將軍銜。日本投降后任華北地區接收大員。一九四八年回獨流接老母去臺灣,任臺北市副市長,上將軍銜。
鄭氏十九世祖 鄭大為
鄭大為,字力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騎科。軍醫少將,煙臺警察廳廳長。
鄭氏十九世祖 鄭大光
鄭大光,字華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步科三連,任段祺瑞部機槍連連長。一九一六年在湖南岳州陣亡。
附錄:一
鄭氏三門五世祖諱氣字浩然遺訓
莫問卜、莫算命,苦讀書、如釘釘。
人人說我無功名,現在河南做布政。
莫拜廟、莫求神,富家境、靠勤奮。
敬老育幼為天職,疼兄愛弟是本分。
左鄰右舍和為貴,謙虛謹慎受益深。
官居顯赫不欺弱,懲邪扶正嚴與準。
清廉自律塵不染,造福于民定居安。
附錄:二
鄭氏三門十六世廉善祖勸俗理言
莫把謀生小小看,須防廉恥喪饑寒。
有時要欲無時用,免至無時后悔難。
消長盈虛理不移,挽回氣運在人為。
勸君隨處留余步,莫到山窮水盡時。
未雨綢繆法圣賢,莫將人事諉之天。
從來勤儉邦家本,兩字能持造物權。
用財道理要詳參,慳吝人情更不堪。
自是戒貪須用儉,還防過儉即為貪。
刻薄成家富幾時,福因德厚理無疑。
多藏不及多行善,冥漢從來有報施。
珍錯紛陳灑百壺,貴交富友座問呼。
萬錢日費渾閑事,也繼饑寒升斗無。
君子從來責己多,任他求我漫求他。
逢人便說人情薄,自問人生厚幾何。
懶惰驕奢困苦隨,防貪須及未貪時。
有人若采芻堯話,頭件洋煙莫學吹。
達道條條在五倫,不虧大節乃為人。
尋常毀譽關何事,可對神明問性真。
窮達誰能與命爭,但安本分要心平。
怨尤歆羨都無益,君子從來素位行。
說明
鄭氏后裔家史源于鄭氏三門二十一世孫鄭金彪主修的《靜海縣鄭氏宗譜》和鄭氏長門二十一世孫鄭湘煒主修的《靜海縣鄭氏宗譜董莊窠支譜》。
鄭金彪,男,1948年4月生于靜海縣獨流鎮。系《靜海縣鄭氏宗譜》總編纂,主持編寫了《靜海縣鄭氏宗譜》、《靜海縣鄭氏大世系圖》、主持續編《靜海縣鄭氏家史》。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鄭湘煒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鄭湘煒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