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姓———符姓
符姓人口較多,當今國內人口約100多萬,約占國內漢族人口的千分之六,國外符姓人口約30多萬,約占國外華人的百分之一。綜合符氏約140萬人口是當今中國漢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間的姓氏。在中國13億人口的大國僅1000個常用姓氏中符姓是靠在前列的大姓。北宋初年編撰、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的《百家姓》中收集了504個姓氏,這些姓氏是中華民族的常用姓氏。它的體例除了四言韻文便于誦記之外,排列先后的一個標志是“大姓望族”。《百家姓》中符姓也是常用姓氏之一,亦排列其間。其中在海南省,符姓是一個人數很多、影響很大的“大姓”。在全省姓氏排列中位居第三。
符氏來源:1.《元和姓篡》:魯傾公孫公雅,為秦符笙令,因為氏。瑯琊。《姓氏急就篇》:符氏,魯傾公孫雅。為秦符令。因氏焉。《廣韻》:雅仕秦璽令,得氏,瑯琊。宋代歐陽修《符氏族譜》,明代宋濂《符氏世譜記》,明代丘浚《世引堂記》,也基本上如上所說。以上文獻說明符氏源出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璽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職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國滅魯國,魯傾公的孫子雅在秦國任符璽令,世人便稱之為符氏,因而可見符氏得姓于戰國末年,距今約2240年歷史。“符”是古代朝中傳達命令,調遣兵將所用的憑證,先用金、玉、銅、竹、木制成某種形態,再從中間剖成兩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調遣的人各持一半,傳令時相吻合,以驗真假。2. 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時期,前秦氐族人苻洪改蒲氏為苻氏,從草不從竹,其孫苻堅登基稱帝,淝水一戰兵敗后,苻氏后人有的因避禍逐漸改為符姓,所以苻氏后人也融為符氏的一支。由此可知符姓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姓氏之一。
解放初期,國家施行文字改革,推廣簡化字,有很多符氏改為符氏改為付氏,歷史上沒有付氏,其中河南省太康縣符草樓鄉在正式公文及場合都曾被寫為“付草樓”,當代符氏也分離開一部分為付氏
至于符氏的發源地,一說為雅為官的地方,陜西咸陽一帶,另一說為雅的祖籍地瑯琊,今山東臨沂,諸城一帶,符雅的后人在瑯琊、淮陽一帶繁衍生息。西漢至隋唐時符氏在瑯琊衍為望族,因為符雅是瑯岈人所以學者認為瑯琊(今山東臨沂)為符氏發源地。山東臨沂在2004年成立了魯瑯琊符氏社,2006年馬來西亞符氏總會向魯瑯琊符氏社捐款2.6萬圓人民幣,用于修繕和保護世界符氏文化遺址。
繁衍播遷 符姓在秦漢時期主源繁衍于今山東膠南縣,并且人口眾多,為當地之望族,古時此地為瑯邪郡,后世各地之符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故后世符姓有以瑯邪為其郡望堂號的。東漢時,陳留浚儀(今河南開封)人符融可謂符姓見諸史冊之第一人,也表明了符姓緩慢向周邊各省播遷的史實。魏晉南北朝時期,符姓逐漸遍及黃河中下游各省,并有南徙于江蘇、安徽、浙江、湖北、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者。隋唐之際,符姓之主源依舊繁衍于北方,唐末五代時,陳州宛邱(今河南淮陽)、趙州昭慶(今河北趙縣)成為天下符姓關注之焦點,可謂人丁興旺,世代顯達,當然,此一時期的動蕩不安,也加劇了北方符姓南遷的腳步,江西成為符姓這一時期的主遷地。兩宋時期,符姓發展有了新特點,原先繁衍于北方,以北方為中心聚集區的符姓其重心向南部省份轉移,而且無論在人數,抑或在名人人數上都反映了這一特點。宋元時期,江西等地的符姓開始進入福建,而后分衍至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金人入侵,符氏南遷吳中。明太祖時遷徙全國各地,如星羅棋布于江蘇、浙江、廣東、海南、湖南等地。符氏始祖秉政公偕始祖母李太孺人自蘇州閶門渡江北上,定居于鹽之岡門。自此傳至十四世祖公言、振言、盛言、有言四言公又舉家遷至鐘莊丁港。再后來十七世祖華年公又遷移到高作王莊,這便是符氏積善堂這一宗支的由來。符姓入瓊(今海南省)而籍居者計有:元生、有辰、符諸、大本四人。元生為公雅三十九世孫,原籍河南宛邱,于唐昭宗大順二(891年),同弟元先,元量入瓊。符有辰為公雅四十三世孫,生于福建莆田。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入瓊。符大本為公雅五十四世孫,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福建莆田入瓊。符諸為公雅四十三世孫,于宋仁宗康定之年(1040年)由福建莆田入瓊。符氏上海始遷祖,相傳于200年前自上海縣龍華鎮遷至三林塘百曲,后再遷至南匯縣龍王廟(今川沙花木鄉)鎮定居。現花木鄉有符姓人,聚居于龍王廟鎮中街和南街
歷明清兩代,符姓逐漸播遷到臺灣、祖國之東北、西南、西北各地。如今,符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海南二省多此姓,上述兩省之符姓約占全國漢族符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明清時期符氏已經開始向海外發展,到解放前符氏已經發展分布到世界各地。當代國外符氏尤以東南亞分布最廣。
名人精粹 符融:陳留浚儀人,東漢名士。少為都官吏,恥之而去。游太學,師事李膺。膺每見融,輒絕他賓客,聽其言論,每捧手嘆息,由是知名。公府連辟不應,后以壽終。符載:蜀(今屬四川)人,唐代官吏。德宗貞元中由薦入仕,辟四川掌書記,歷協律郎、監察御史。工詩,有集。符令奇:沂州臨沂(今屬山東)人,唐代將領。初為盧龍軍裨將,后投薛嵩,再事田承嗣,及田悅拒命,被田悅所殺,臨刑色不變,卒年七十九。符璘:令奇子,唐代將領。初為田悅將,后降馬燧,拜特進,封義陽郡王。李懷光反,從燧征討有攻,入朝為輔國大將軍。符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將領。軍閥李茂貞養子,茂貞兵敗,降朱溫,任右司馬。勇毅而少謀,每戰先發,往往多敗。符習:五代時趙州昭慶人。初事趙王王镕,镕為張文禮害,習請后趙莊宗擊趙討文禮報冤,莊宗壯之,遣將助之。歷宣武軍節度,以太子太師致仕。符蒙:符習子,五代時官吏。進士出身,性剛直,仕后唐為成德軍節度使,后事后晉,累官禮部侍郎。符令謙:符習子,五代時將領。有勇力,以父任為將,官至趙州刺史。有善政,時稱良刺史。符存審:陳州宛丘人,五代時將領。李克用時典義兒軍,性謹厚,為將識機知變。破后梁,擊遼兵,大小百余戰,屢奏捷。歷忻州刺史、安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武軍節度使,卒于幽州。符彥超:存審子,五代時將領。仕唐為汾州刺史,累官安遠軍節度使。符彥饒:彥超弟,五代時將領。少驍勇,能騎射,仕后唐,任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誅叛將張諫,拜忠正軍節度使,入后晉拜義成軍節度使。符彥卿:陳州宛丘人,宋初將領。歷事后唐、后晉,后晉時討平青州楊光遠,移鎮許州,封祁國公,又敗圍陽城之遼軍,改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歷后漢至后周,累官天雄節度使,封魏王。入宋,加守太師,后移鳳翔節度使。有謀善戰,賞賜悉分給士卒,故人樂之為用。遼人甚畏之,稱為“符王”。其女被柴榮納為繼室,冊為皇后。長子符昭愿從宋太宗征北漢,攻遼國,戰功赫赫,真宗時任天雄軍、刑州二鈴轄。次子符昭壽官至益州鈴轄,因凌忽軍校,被部卒所殺。符之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詩人,詩風清峭脫凡,著有《秋聲館吟稿》。
在符氏的發展歷史上,有不少關鍵時期,約2240年前得姓,唐五代宋得以壯大,1500多年前融入苻氏,解放后分離也一部分為付氏。
符姓傳承至今已經是第70多代,在這2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符姓人家又衍化為諸多少數民族,今黎族、蒙古祖、苗族、土家祖。回族等民族均有此姓。符姓人家已融合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
符姓分布在中國2000個縣市中的約500個縣市中,在中國約有300個符家村宗族聚居地,遍布在中國的東南西北。海外符姓分布在新家坡,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美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僅馬來西亞符氏家族就已發展到12萬人。所以說符姓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姓氏之一。
符姓郡望瑯琊(今山東臨沂),有約10個堂號(瑯琊堂,義陽堂,蘇南“積善堂”。“忠厚堂”。湖南湘西“眘笽堂”浙江寧波“顯承堂”浙江“明遠堂”,湖南長沙敦本堂”)。現存10多個符氏宗祠,今存家譜40多份,尤以《海南符氏家譜》為最,38冊,泱泱大作1800萬字,為海內外符氏宗親尋根問祖提供了依據。
宗族特征 1、符姓當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符姓人才蔚藍,尤多能征慣戰之勇將。3、符姓于宋代以后發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雖進入南方時間不算長,但對南部省份的開發做出了杰出的貢獻。4、符姓得姓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5.符家在五代宋初發展到頂峰,是幾代皇親國戚,成為影響百年的大家族。
符姓文化在當代得到了傳承發展,創立了世界符氏懇親大會,每兩年一度的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為聯系海內外符氏宗親搭建了交流平臺。2008年在臨沂舉辦的世界符氏懇親大會,將建設世界符氏大廈,編簒《世界符氏文化志》:有利于弘揚中國的歷史文化,增進國內外的文化交流,讓海外華人和華僑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國。為世界符氏宗親營造一個美好的家園。當今國外為主及國內擁有40多個符氏宗親會,符姓創立了符氏教育基金會,為困難的符氏子女學習深造提供了保障。
符姓文化在當代通過網絡得以普及發揚,符氏信息化建設走在了中國姓氏的前列。,當今國內外建立了8大符氏網站(魯瑯琊符氏網http://www.lyfu.cn馬來西亞符總會網站 http://fooclan.org.my新加坡符氏社網站http://www.fooclan.org/home.htm海南符氏宗親網 http/www.hnfuclan.com.cn全球符氏網http/www.fu001.com新浪網同萬家姓—符姓。新浪網同萬家姓—苻姓。天堂紀念館—符氏宗祠)近10家符氏博客,十幾個符氏百度貼吧,十幾個符氏qq 群,特別是群聊聊得火爆,通過網絡使符氏人家有了個交流平臺,了解了自己家族的歷史,增加了自豪感,增添了自信心。
【歷史名人】東漢有符乾仁、學者符融。符季真:陳留國國相。
符子:學者,著有《符子》。后晉有符蒙,官至禮部侍郎。唐代有符令奇,輔國大將軍符LIN,官吏,監察御史、詩人符載。符令奇:臨沂人,大將軍,封義陽郡王,封瑯琊郡王,死后追贈戶部尚書。
符 嶙:臨沂人,字元亮,輔國大將軍,封義陽郡王。符 濟:河東節度使。
符 煬:太原尹。
符 潤:御史大夫。
符 澤:瑯琊郡開國候。
北宋初有大將符彥卿,字冠侯,他的父親符存審曾任宣武節度使,他的大哥符彥超曾任安遠軍節度使,二哥符彥饒曾任忠正軍節度使,在這樣的一個武將家庭中,他13歲就能騎射,25歲當了吉州刺史,因破兵于嘉山,累官天雄節度使,拜太傅,封魏王。宋代有中奉大夫符授。符金定:彥卿女,符皇后,嫁于宋太祖。元代有據其身平編著的戲曲《符金定》。
符皇后:彥卿六女,嫁于宋太宗趙靈(即趙匡義),封懿德皇后。
符彥超:安遠節度使,彥卿大哥。
符彥饒:忠正軍節度使。彥卿二哥。
符有辰:清化軍指揮使,萬戶侯,宋仁宗(1025年)奉命渡瓊撫黎。
符 諸:武魁出身,1035年由福建莆田渡瓊任副總管,后升總管都元帥。
符惟忠:字正臣,彥卿曾孫,為三班奉職,后擢合門通事舍人,勾當東俳岸司,興水
利,陰契丹,卒后贈客者使,眉州防御使。
符 確:海南進士第一人。字堅石,昌化人(今東方市)。
符 林:詩人。蘇軾謫后居海南島時常和詩往來。
符行中:江西轉運使。
符 敘:理學家。符尚仁:江西人,元末詩人。
符 葆:江南丹陽人,會武功,元末抗元志士。符 品:蘭州人,歲貢生,官四川按察副使。
符有光:嘉靖年間貴州思南舉人。
符 觀:字衍觀,號活溪,江西新喻(今新余人),弘三禾(1940年)進士,學識淵
博,著有《活溪存稿》、《唐詩正體》(今佚)、《宋詩正體》、《明詩正
體》。
符南蛇(1470-1510),海南儋州人,明代黎族起義軍領袖。
符錫曾:湖廣詩人。
明代有廣西按察司僉事符驗。清代有詩人符曾。 符 旌:詩人,代表作《海子池打魚歌》
符兆綸:著名詞人,字雪樵,號卓峰居士,江西宜黃人,有《夢梨云館詞鈔》。
符祥芝:乾嘉年間大收藏家,曾在南京金山書院講學。
符 生:即符鄧奎,道興時期紫砂工藝家。
符 翕:湖南清泉(今衡陽)人,清末全國知名的金石書畫家,字子琴。
符 霖:晚清小說家,有小說《禽海石》。
符鳳舉:乾隆年間海南舉人。
符葆森:(1805-1854)著名學者,原名燦,字南樵,江都人,咸豐元年(1851)舉
人,有《寄心館詩話》6卷,《談雪紅因》,輯有《國朝詩正雅集》,《國
詩寄心集》《后筐中集》。符秉忠:清同治年間武昌縣令,同治年間參與黃
鶴重建,善對聯。
符 璋:清代志學家,溫州人,主修《平陽縣志》98卷,另有《永嘉詞人祠堂碑記》。
符氏的家族大放光芒,是在五代末期。首先,是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東南)人符存審在后晉王朝上的飛黃騰達。根據史載,符存審是當時晉主李克用的義兒,曾經被賜姓為李,光采無比。而實際上,他也是一位富有機略的名將,在當時的兵荒馬亂之中,從莊宗破梁軍,趕走遼兵,大敗劉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戰,從未有過敗績,與當時的另一大將周德威齊名。以百戰百勝的輝煌功績,此后符存審不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了一輩子,而且,也為后世子孫打開了平步青云的大門,使得符氏的聲譽,越來越是響亮。
【宗祠堂號】瑯琊堂。出自戰國時期的符氏家族。西漢至隋唐他們一直在山東省的諸城、臨沂、膠南等地繁衍為望族。這些地方,過去屬瑯琊軍郡境內,所以,散布于各地放的符氏人家,為了紀念祖先的出處,世代沿用“瑯琊”堂名。至唐代,符璘被封為義陽王,故海南各支堂號為“義陽堂”。
【楹聯】龍門授業,蔚然太學之英(符融);虎翼沉機,卓爾登壇之將(符存審)。
符確堅——廣東(今海南)文昌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后,調至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歷任軍政治部組織部干部科科長、新四軍直屬總兵站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第二十三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起,任第三十一軍政治委員。1955 年9月 , 被授予少將軍銜。符竹庭(1910-1943)江西廣昌人,著名抗日將領,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其壯烈犧牲后,贛
榆縣改名為竹庭縣。抗日名將,葬于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符 克 (1915-1940)海南文昌人,瓊崖抗日英烈,今有符克故居.
符先輝(1919-1998)陜西鎮巴人,抗日將軍,解放軍第二炮兵副司令,后參加抗美援朝戰
爭。符必玖(1919-1988)四川宣漢人,抗日將領,歷任軍長,參謀張,后任吉林軍區政委。;符浩,曾任外交部副部長;符定一,毛澤東老師,第一任中央文史館館長。符曉光,2010年任職公安部,歷任副司長,副部長。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符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符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