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漢杰(1894—1976)三河梓里村人。出身清貧之家。其父范 之準(字海門),知書識禮,熱心桑梓教育,清光緒末,曾與鄉人一 起倡辦梓里公學,擔任該校校長二十余年。范漢杰幼年就讀于梓里 公學,聰敏過人,常得老師和鄉前輩夸贊。宣統三年(1911)夏考 入廣東陸軍測量學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測量班,民國二年(1913) 畢業后任廣東陸軍測量局科員,曾在東江、潮汕一帶從事測量工作。 民國九年(1920)調任兩廣鹽運使署緝私總稽九江緝私船管帶,后 又升任江平艦艦長。民國十二年(1923)轉任桂軍劉震寰部參謀、 科長、支隊長等職,官階為上校。其后在粵軍鄧仲元部任參謀及連、 營、團長等職。民國十三年(1924) 5月,黃埔軍校創辦。時范漢杰 已從軍多年,年齡也快30歲,對是否報考有過猶豫。當時正值第一 次國共合作,范漢杰出于對革命的憧憬,毅然前去報考并被錄取。 黃埔一期生像范漢杰這般年齡的還有若干位,但帶著上校軍銜上學 的僅他一人,并以優異成績畢業(1961年2月21日周恩來總理第一 次接見特赦人員時,一見面,總理就能認出范漢杰來,大家都欽佩 總理的記憶力特別好,總理笑著說:我在黃埔教政治課時,對第一、 二期學生認識不少;范漢杰和李仙洲等都比我這個老師的年齡大。 并且說,他印象較深的是:范漢杰是瘦而高,曾擴情是胖而矮,所 以多年不見,還能認出來)。/ U8 n8 T5 O% v, q% M+ Y5 a% a
范漢杰畢業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營長、團長等職,民國十四 年(1925),陳炯明叛變,范漢杰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先后發動的第 一、二次東征,屢立戰功。民國十五年(1926) 7月,國民革命軍誓 師北伐,因實戰經驗豐富,范漢杰先后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師 二十九團團長、第十師副師長,為黃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團長的三 人之一。8月20日,第四軍攻打平江,敵人利用平江城南的崇山峻 嶺構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第四軍據此分兵三路,以第十二師第三 十五團為左路,正面佯攻,牽制敵人主力;第三十六團和獨立團為 中路,繞攻平江城東北;范漢杰率第十師為右路,攻平江城東面的 淡江、中洞,然后迂回平江城北。敵守軍遭多面夾擊,無力抵抗, 平江終被克復。北伐軍摧毀敵汨羅江防線后,馬不停蹄向北挺進。26曰,第四軍攻打汀泗橋,范漢杰率部參加了汀泗橋戰役。汀泗橋是 鄂南通往武漢的門戶,西邊一片汪洋,東面高山峻嶺,形勢十分險 耍,易守難攻。其時,固守汀泗橋的是軍閥吳佩孚部,他們在橋的 北端和東南面的山嶺上修筑了堅固的工事,企圖倚險固守。第四軍 以第三十五團和獨立團沿鐵路正面進攻;第三十六團山橋東面山嶺 進攻;范漢杰率第十師為右翼,由東面繞攻汀泗橋北。由于敵人占 據了有利地形,第一天進攻至夜進展不大。當晚北伐軍借夜幕掩護, 襲擊敵人,奪得中央陣地。27日拂曉,第四軍全線猛攻。范漢杰率 第十師占領了瑪瑙嶺,并繞到汀泗橋北;第三十六團等部乂奪得橋 東高山陣地,敵腹背受敵,陣勢動搖;擔任正面進攻的第三十五團 和獨立團勇猛進擊,乘勢沖過鐵橋,包圍追擊守敵,打幵了通往武 漢的第一道門戶。29日,第四軍和第七軍奉命攻賀勝橋。范漢杰率 第十師參加攻打賀勝橋的戰役。吳佩孚親率生力軍趕到賀勝橋固守, 企圖阻止北伐軍北進。當日下午,第四軍各部開抵預定陣地,入夜, 第一線攻擊部隊與敵接觸,敵心虛,徹夜放槍。30日拂曉,進攻開 始,第四軍各部奮勇挺進,敵全線崩潰,在后督戰的吳佩孚下令督 戰隊開槍攔附,處決后退軍官,亦無濟于事,慌忙回車北遁。緊接 著,范漢杰還率第十師參加了攻占武昌的戰役。此時,國民革命軍 正在江西與軍閥孫傳芳鏖戰,第四軍奉命援贛,10〗〗22日,范漢杰 率部乘船東下,馳赴江丙戰場。11月初,范漢杰指揮第十師在德安 馬回嶺等地與孫傳芳精銳之師激戰,擊潰敵軍,孫傳芳被迫退出江 西。范漢杰所在的第四軍在北伐戰爭中屢建奇功,被兩湖人民譽為 "鐵軍"。6 x0 t6 Y e# A! P8 X
民國十六年(1927) 11月,寧漢分裂。漢方第一軍軍長陳銘樞、 第十師師長蔣光鼐投奔蔣介石,范漢杰也隨部離開武漢轉赴南京。 到南京后,范漢杰深受蔣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擔任警備師師長, 成為黃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師長者。是年8月,蔣介石下野,浙江警 備師被改編,范漢杰被調任,民十九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高級 參謀。不久,蔣介石重新上臺,即派范漢杰去曰本考察政治、軍事, 接著又轉赴德國,在德國多所軍事學校見習,直到民國二十年 (1931)"九一八"事件爆發后才回國。回國后,任國民黨軍事委員 會高級參謀。范漢杰到國外學習,豐富了從軍資歷,使他被視為國 民黨軍內為數不多的軍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以軍事培訓重任, 與不少當過學員的軍官建立了廣泛的人脈關系,為自己的升遷奠定了基礎,成為蔣介石嫡系中的心腹愛將。
民國二十一年(1932)初,范漢杰調任十九路軍參謀處長,參加 "一二八"淞滬抗戰,后十九路軍轉駐福建,范擔任國民政府駐閩綏 靖公署參謀處處長。翌年,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率十 九路軍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成立人民政府,將十九路軍擴 編為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以蔡廷鍇為總司令,范漢杰任副參謀 長兼參謀處長。本來蔣介石對非嫡系的十九路軍就心存芥蒂,"閩 變"爆發,蔣更為忌恨和震怒。他仍采用其慣用的兩手策略。一方 面,自任"討逆軍總司令",集結15萬之眾兵分三路,大舉進攻; 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職的原與十九路軍將領有故交的官員和以 戴笠為首的特務,用高官厚祿、恩威并施的手段策反十九路軍人員, 其中,被他賞識、提攜過的范漢杰就是他拉攏的主要目標。3 D8 d6 }; a( J. Q* W5 e+ E* y
次年12月中旬,蔣軍大兵壓境,閩方急商對策,多有分歧,由 于意見不完全統一,兵力轉移遲滯,貽誤了戰機,為兵敗埋下種子。 起初,蔣軍對閩方聲稱有6個軍近10萬兵力還有所顧忌,且戰且 察,步步為營,不敢長驅直入。但由于范漢杰掌握了軍中的電報密 碼,將這些密碼密報蔣介石,使蔣軍及時得悉閩方的軍事部署和兵 力實際情況,遂將計就計,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術。不到 一個月,閩方全線崩潰,曾在"一二八"抗戰中威震中外的十九路 軍被徹底消滅。范漢杰又一次受到蔣介石的嘉許,事變平定后,范 漢杰被委為中央軍校教育處長、南昌行營中將高參。由于南昌是蔣 "圍剿"江西紅軍的大本營,從而使范漢杰首次進入蔣的軍事中樞。 同年參加江西"剿共",任第三路軍總部軍長兼副總指揮。
"閩變"己成為歷史,其功過以及其中內幕情節,史家評說紛紜, 對范漢杰作為陳銘樞、蔣光鼐舊部,且為十九路軍福州軍事會議的決 策人之一,沒有公開對"事變"持反對態度,暗中卻叛棄十九路軍, 在道義上無疑是應當受到譴責的。但十九路軍發動"事變",未能對 軍內高級將領進行廣泛征詢、甄別,而是將各級軍官均一概歸入革命 隊伍,這就為日后軍隊分裂埋下伏筆。第二軍軍長毛維壽投蔣,第一 軍軍長沈光漢、第四軍軍長張炎動搖,作為同是蔣介石舊部的范漢杰 暗中向蔣輸誠就不足為怪了(在范漢杰被特赦之前,周恩來曾找來己 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蔡廷鍇做工作,周恩來說,當年十九路軍失 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責怪范漢杰。蔡廷鍇表示同意周恩來 的意見。隨后,周恩來將中央統戰部寫的把范漢杰在"閩變"中的行為列為罪惡的材料撤掉,使范漢杰順利得到特赦).
民國二十七年(1938)秋,范漢杰從中央軍校教育處長調任二 十七軍軍長。該軍是國民黨軍精銳部隊之一,下轄四十五師、四十 六師和預八師三個師,其中四十六師是由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改編 的。二十七軍守備陜東河防。后又北渡黃河,進駐山西晉南太行山 區。一方面歸第一戰區衛立煌指揮,同時也歸十八集團軍(原八路 軍)朱德總司令節制。配合龐炳勛的四十軍、孫殿英的新五軍,在 敵后作戰,牽制日軍,以阻敵南下。日軍稱中條山、太行山為"盲
腸",深為畏忌。民國二十八年(1939)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 兩年中,范漢杰率二十七軍在敵占區屢次出擊,給日軍以沉重打 擊,殲敵甚眾。其中尤以民國二十九年(1940)5月的長治、高平 之役,斬獲特多,日軍為之膽寒。在黔驢技窮之際,日軍以一個范 漢杰在日本考察軍事時曾與之相識的大佐的名義,空投信件勸降, 許以高官厚祿,范漢杰見信后一笑置之,不為所動,繼續指揮部隊 連續出擊,日軍屢屢敗北。范漢杰所部二十七軍一時威震太行,范 漢杰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為眾人所欽敬。此時,國共合作組成抗曰 民族統一戰線,朱德總司令曾帶領數人到二十七軍軍部慰問,與范 漢杰共商抗日大計,并贈"太行屏障"錦旗一面,范漢杰引以為 榮,將此事以號外印發全軍,士氣為之大振。
民國30年(1941〕春,日軍抽調關東軍入關,一部分加入晉南 大掃蕩,企圖消滅中條山抗13力量,清除后顧之憂。第一戰區司令長 官衛立煌錯誤決定避免與敵決戰,將晉南守軍南撤。令二十七軍向長 治急進,襲擊日軍側背,以掩護主力南撤,以致二十七軍陷入日軍重 圍。二十七軍拼死血戰,給日軍以重創,終因寡不敵眾,損失慘重。 但二十七軍將士寧死不降,浴血奮戰,氣壯山河。范漢杰率少數部隊 殺出重圍,隨即在黃河南岸收集突圍脫險部隊,重率各部回駐中條 山。范漢杰臨危不懼,指揮若定,挽狂瀾于既倒,受到最高當局特電 嘉獎。從此范漢杰威震敵膽,被日軍稱為"大膽將軍"。
同年秋,范漢杰升任第一戰區政治部主任。年底,任三十四集 團軍副總司令,指揮第三軍、四十二軍和五十七軍三個軍守備陜甘 寧邊區,繼續在太行山區抗擊日軍。民國三十四年(1945)春,范 漢杰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司令胡宗南),直至抗戰勝 利。是年8月中旬,口本投降,范漢杰和胡宗南到鄭州接受日軍駐 河南司令官的投降。后調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國防部陸軍副司令兼鄭州指揮部主任、第一兵團司令、冀熱察邊區總司令兼熱河省主席、 裝甲兵團司令等職。
民國三十五年(1946)蔣介石發動內戰,經過兩年多的鏖戰, 蔣軍日見被動。民國三十七年(1948)初,東北戰局如箭上弦。7 月,范漢杰奉蔣命將駐錦州、山海關的國民黨部隊重新整編成新八 軍和新五軍;9月被蔣任命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 任。范漢杰上任之際,正是駐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已被我軍分割壓縮 在沈陽、長春和錦州三個互不聯系的孤立據點之時。范漢杰領導1 個兵團、4個軍、14個師約15萬人防守錦州,并維持著錦州通往關 內的鐵路交通。三個據點的蔣軍雖被困,但他們在城內修筑工事、 儲備物資,還頗具一定的實力,而范漢杰節制錦州,擔負著保護東3 v4 i. S/ D4 S# E, m/ h
北國民黨軍咽喉的重任。
毛澤東以其高瞻遠矚、料事如神的戰略眼光,果斷地命令東北 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集中優勢兵力,置長春、沈陽于不顧,急調精兵 火速占據錦州通往關內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帶,死阻來援之敵,先 打錦州,關閉東北大門,切斷東北蔣軍與關內的聯系,形成"關門 打狗"的有利戰略格局。毛澤東的戰略,使范漢杰成為遼沈戰役我 軍重點攻擊的目標。
是年9月,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東北野戰軍主力共11個縱隊發 起錦州戰役。范漢杰這位被國民黨軍界譽為文武全才、在抗日戰爭 中還有多次勝仗記錄的將軍,在國民黨反動派因倒行逆施而即將崩 潰的時勢中,顯得無能為力,急電蔣介石、衛立煌派兵支援。蔣見 局勢嚴重,親飛沈陽督戰,專門派了一架直升機往錦州空投一信給 范漢杰,洵問他是否能將軍隊撤至錦西以利突圍。范漢杰復電蔣介 石表示堅守錦州,認為如能在錦州吸引住解放軍主力,則可以從關 內和沈陽抽調兩個兵團分南北夾擊解圍,進而可以與解放軍決一死 戰。' {! Q9 P* e+ C3 v7 G; c
范漢杰的幻想被解放軍的重磅炮彈擊碎。10月初,解放軍各路 縱隊將錦州城死死圍住,并用大炮不分晝夜輪番轟炸。范漢杰見人 勢己去,于10月14日黃昏,乘著夜色,攜其太太與兵團司令盧浚 泉、參謀長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離錦州城東南20多里的陳 家屯一條小路上被解放軍俘獲。$ ^8 {1 ]0 B8 |8 T0 _. Q* ?
范漢杰被俘后,被人民政府關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 高人民法院特赦。獲釋后在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園藝隊勞動。1962年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曾撰寫《錦州戰役回 憶》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1月16日病 逝于北京,終年82歲。
范漢杰青年時勤奮好學,嗜讀文史,精通日、德語,赴德問國 后,曾翻澤《德國步兵小動作》等小叢書。他生活儉樸,戎馬倥傯, 每天清晨仍堅持騎馬鍛煉身體。他治軍嚴謹,于人事上極少任用親 朋,這在國民黨將領中,實屬罕見。
范漢杰畢業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營長、團長等職,民國十四 年(1925),陳炯明叛變,范漢杰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先后發動的第 一、二次東征,屢立戰功。民國十五年(1926) 7月,國民革命軍誓 師北伐,因實戰經驗豐富,范漢杰先后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師 二十九團團長、第十師副師長,為黃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團長的三 人之一。8月20日,第四軍攻打平江,敵人利用平江城南的崇山峻 嶺構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第四軍據此分兵三路,以第十二師第三 十五團為左路,正面佯攻,牽制敵人主力;第三十六團和獨立團為 中路,繞攻平江城東北;范漢杰率第十師為右路,攻平江城東面的 淡江、中洞,然后迂回平江城北。敵守軍遭多面夾擊,無力抵抗, 平江終被克復。北伐軍摧毀敵汨羅江防線后,馬不停蹄向北挺進。26曰,第四軍攻打汀泗橋,范漢杰率部參加了汀泗橋戰役。汀泗橋是 鄂南通往武漢的門戶,西邊一片汪洋,東面高山峻嶺,形勢十分險 耍,易守難攻。其時,固守汀泗橋的是軍閥吳佩孚部,他們在橋的 北端和東南面的山嶺上修筑了堅固的工事,企圖倚險固守。第四軍 以第三十五團和獨立團沿鐵路正面進攻;第三十六團山橋東面山嶺 進攻;范漢杰率第十師為右翼,由東面繞攻汀泗橋北。由于敵人占 據了有利地形,第一天進攻至夜進展不大。當晚北伐軍借夜幕掩護, 襲擊敵人,奪得中央陣地。27日拂曉,第四軍全線猛攻。范漢杰率 第十師占領了瑪瑙嶺,并繞到汀泗橋北;第三十六團等部乂奪得橋 東高山陣地,敵腹背受敵,陣勢動搖;擔任正面進攻的第三十五團 和獨立團勇猛進擊,乘勢沖過鐵橋,包圍追擊守敵,打幵了通往武 漢的第一道門戶。29日,第四軍和第七軍奉命攻賀勝橋。范漢杰率 第十師參加攻打賀勝橋的戰役。吳佩孚親率生力軍趕到賀勝橋固守, 企圖阻止北伐軍北進。當日下午,第四軍各部開抵預定陣地,入夜, 第一線攻擊部隊與敵接觸,敵心虛,徹夜放槍。30日拂曉,進攻開 始,第四軍各部奮勇挺進,敵全線崩潰,在后督戰的吳佩孚下令督 戰隊開槍攔附,處決后退軍官,亦無濟于事,慌忙回車北遁。緊接 著,范漢杰還率第十師參加了攻占武昌的戰役。此時,國民革命軍 正在江西與軍閥孫傳芳鏖戰,第四軍奉命援贛,10〗〗22日,范漢杰 率部乘船東下,馳赴江丙戰場。11月初,范漢杰指揮第十師在德安 馬回嶺等地與孫傳芳精銳之師激戰,擊潰敵軍,孫傳芳被迫退出江 西。范漢杰所在的第四軍在北伐戰爭中屢建奇功,被兩湖人民譽為 "鐵軍"。6 x0 t6 Y e# A! P8 X
民國十六年(1927) 11月,寧漢分裂。漢方第一軍軍長陳銘樞、 第十師師長蔣光鼐投奔蔣介石,范漢杰也隨部離開武漢轉赴南京。 到南京后,范漢杰深受蔣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擔任警備師師長, 成為黃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師長者。是年8月,蔣介石下野,浙江警 備師被改編,范漢杰被調任,民十九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高級 參謀。不久,蔣介石重新上臺,即派范漢杰去曰本考察政治、軍事, 接著又轉赴德國,在德國多所軍事學校見習,直到民國二十年 (1931)"九一八"事件爆發后才回國。回國后,任國民黨軍事委員 會高級參謀。范漢杰到國外學習,豐富了從軍資歷,使他被視為國 民黨軍內為數不多的軍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以軍事培訓重任, 與不少當過學員的軍官建立了廣泛的人脈關系,為自己的升遷奠定了基礎,成為蔣介石嫡系中的心腹愛將。
民國二十一年(1932)初,范漢杰調任十九路軍參謀處長,參加 "一二八"淞滬抗戰,后十九路軍轉駐福建,范擔任國民政府駐閩綏 靖公署參謀處處長。翌年,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率十 九路軍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成立人民政府,將十九路軍擴 編為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以蔡廷鍇為總司令,范漢杰任副參謀 長兼參謀處長。本來蔣介石對非嫡系的十九路軍就心存芥蒂,"閩 變"爆發,蔣更為忌恨和震怒。他仍采用其慣用的兩手策略。一方 面,自任"討逆軍總司令",集結15萬之眾兵分三路,大舉進攻; 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職的原與十九路軍將領有故交的官員和以 戴笠為首的特務,用高官厚祿、恩威并施的手段策反十九路軍人員, 其中,被他賞識、提攜過的范漢杰就是他拉攏的主要目標。3 D8 d6 }; a( J. Q* W5 e+ E* y
次年12月中旬,蔣軍大兵壓境,閩方急商對策,多有分歧,由 于意見不完全統一,兵力轉移遲滯,貽誤了戰機,為兵敗埋下種子。 起初,蔣軍對閩方聲稱有6個軍近10萬兵力還有所顧忌,且戰且 察,步步為營,不敢長驅直入。但由于范漢杰掌握了軍中的電報密 碼,將這些密碼密報蔣介石,使蔣軍及時得悉閩方的軍事部署和兵 力實際情況,遂將計就計,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術。不到 一個月,閩方全線崩潰,曾在"一二八"抗戰中威震中外的十九路 軍被徹底消滅。范漢杰又一次受到蔣介石的嘉許,事變平定后,范 漢杰被委為中央軍校教育處長、南昌行營中將高參。由于南昌是蔣 "圍剿"江西紅軍的大本營,從而使范漢杰首次進入蔣的軍事中樞。 同年參加江西"剿共",任第三路軍總部軍長兼副總指揮。
"閩變"己成為歷史,其功過以及其中內幕情節,史家評說紛紜, 對范漢杰作為陳銘樞、蔣光鼐舊部,且為十九路軍福州軍事會議的決 策人之一,沒有公開對"事變"持反對態度,暗中卻叛棄十九路軍, 在道義上無疑是應當受到譴責的。但十九路軍發動"事變",未能對 軍內高級將領進行廣泛征詢、甄別,而是將各級軍官均一概歸入革命 隊伍,這就為日后軍隊分裂埋下伏筆。第二軍軍長毛維壽投蔣,第一 軍軍長沈光漢、第四軍軍長張炎動搖,作為同是蔣介石舊部的范漢杰 暗中向蔣輸誠就不足為怪了(在范漢杰被特赦之前,周恩來曾找來己 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蔡廷鍇做工作,周恩來說,當年十九路軍失 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責怪范漢杰。蔡廷鍇表示同意周恩來 的意見。隨后,周恩來將中央統戰部寫的把范漢杰在"閩變"中的行為列為罪惡的材料撤掉,使范漢杰順利得到特赦).
民國二十七年(1938)秋,范漢杰從中央軍校教育處長調任二 十七軍軍長。該軍是國民黨軍精銳部隊之一,下轄四十五師、四十 六師和預八師三個師,其中四十六師是由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改編 的。二十七軍守備陜東河防。后又北渡黃河,進駐山西晉南太行山 區。一方面歸第一戰區衛立煌指揮,同時也歸十八集團軍(原八路 軍)朱德總司令節制。配合龐炳勛的四十軍、孫殿英的新五軍,在 敵后作戰,牽制日軍,以阻敵南下。日軍稱中條山、太行山為"盲
腸",深為畏忌。民國二十八年(1939)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 兩年中,范漢杰率二十七軍在敵占區屢次出擊,給日軍以沉重打 擊,殲敵甚眾。其中尤以民國二十九年(1940)5月的長治、高平 之役,斬獲特多,日軍為之膽寒。在黔驢技窮之際,日軍以一個范 漢杰在日本考察軍事時曾與之相識的大佐的名義,空投信件勸降, 許以高官厚祿,范漢杰見信后一笑置之,不為所動,繼續指揮部隊 連續出擊,日軍屢屢敗北。范漢杰所部二十七軍一時威震太行,范 漢杰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為眾人所欽敬。此時,國共合作組成抗曰 民族統一戰線,朱德總司令曾帶領數人到二十七軍軍部慰問,與范 漢杰共商抗日大計,并贈"太行屏障"錦旗一面,范漢杰引以為 榮,將此事以號外印發全軍,士氣為之大振。
民國30年(1941〕春,日軍抽調關東軍入關,一部分加入晉南 大掃蕩,企圖消滅中條山抗13力量,清除后顧之憂。第一戰區司令長 官衛立煌錯誤決定避免與敵決戰,將晉南守軍南撤。令二十七軍向長 治急進,襲擊日軍側背,以掩護主力南撤,以致二十七軍陷入日軍重 圍。二十七軍拼死血戰,給日軍以重創,終因寡不敵眾,損失慘重。 但二十七軍將士寧死不降,浴血奮戰,氣壯山河。范漢杰率少數部隊 殺出重圍,隨即在黃河南岸收集突圍脫險部隊,重率各部回駐中條 山。范漢杰臨危不懼,指揮若定,挽狂瀾于既倒,受到最高當局特電 嘉獎。從此范漢杰威震敵膽,被日軍稱為"大膽將軍"。
同年秋,范漢杰升任第一戰區政治部主任。年底,任三十四集 團軍副總司令,指揮第三軍、四十二軍和五十七軍三個軍守備陜甘 寧邊區,繼續在太行山區抗擊日軍。民國三十四年(1945)春,范 漢杰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司令胡宗南),直至抗戰勝 利。是年8月中旬,口本投降,范漢杰和胡宗南到鄭州接受日軍駐 河南司令官的投降。后調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國防部陸軍副司令兼鄭州指揮部主任、第一兵團司令、冀熱察邊區總司令兼熱河省主席、 裝甲兵團司令等職。
民國三十五年(1946)蔣介石發動內戰,經過兩年多的鏖戰, 蔣軍日見被動。民國三十七年(1948)初,東北戰局如箭上弦。7 月,范漢杰奉蔣命將駐錦州、山海關的國民黨部隊重新整編成新八 軍和新五軍;9月被蔣任命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 任。范漢杰上任之際,正是駐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已被我軍分割壓縮 在沈陽、長春和錦州三個互不聯系的孤立據點之時。范漢杰領導1 個兵團、4個軍、14個師約15萬人防守錦州,并維持著錦州通往關 內的鐵路交通。三個據點的蔣軍雖被困,但他們在城內修筑工事、 儲備物資,還頗具一定的實力,而范漢杰節制錦州,擔負著保護東3 v4 i. S/ D4 S# E, m/ h
北國民黨軍咽喉的重任。
毛澤東以其高瞻遠矚、料事如神的戰略眼光,果斷地命令東北 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集中優勢兵力,置長春、沈陽于不顧,急調精兵 火速占據錦州通往關內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帶,死阻來援之敵,先 打錦州,關閉東北大門,切斷東北蔣軍與關內的聯系,形成"關門 打狗"的有利戰略格局。毛澤東的戰略,使范漢杰成為遼沈戰役我 軍重點攻擊的目標。
是年9月,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東北野戰軍主力共11個縱隊發 起錦州戰役。范漢杰這位被國民黨軍界譽為文武全才、在抗日戰爭 中還有多次勝仗記錄的將軍,在國民黨反動派因倒行逆施而即將崩 潰的時勢中,顯得無能為力,急電蔣介石、衛立煌派兵支援。蔣見 局勢嚴重,親飛沈陽督戰,專門派了一架直升機往錦州空投一信給 范漢杰,洵問他是否能將軍隊撤至錦西以利突圍。范漢杰復電蔣介 石表示堅守錦州,認為如能在錦州吸引住解放軍主力,則可以從關 內和沈陽抽調兩個兵團分南北夾擊解圍,進而可以與解放軍決一死 戰。' {! Q9 P* e+ C3 v7 G; c
范漢杰的幻想被解放軍的重磅炮彈擊碎。10月初,解放軍各路 縱隊將錦州城死死圍住,并用大炮不分晝夜輪番轟炸。范漢杰見人 勢己去,于10月14日黃昏,乘著夜色,攜其太太與兵團司令盧浚 泉、參謀長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離錦州城東南20多里的陳 家屯一條小路上被解放軍俘獲。$ ^8 {1 ]0 B8 |8 T0 _. Q* ?
范漢杰被俘后,被人民政府關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 高人民法院特赦。獲釋后在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園藝隊勞動。1962年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曾撰寫《錦州戰役回 憶》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1月16日病 逝于北京,終年82歲。
范漢杰青年時勤奮好學,嗜讀文史,精通日、德語,赴德問國 后,曾翻澤《德國步兵小動作》等小叢書。他生活儉樸,戎馬倥傯, 每天清晨仍堅持騎馬鍛煉身體。他治軍嚴謹,于人事上極少任用親 朋,這在國民黨將領中,實屬罕見。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范漢杰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范漢杰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