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杜預

2014-05-14

3556次

1人

1個

0個

0人


吧主: [申請吧主]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 字號: ]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歷史人物。

杜預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級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是三國曹魏的名臣,擔任河東太守十六年,因為與荀彧、耿紀關系密切,因此不受曹操的信任,直到曹丕即位,才有爵位,擔任了關內侯,進入朝廷擔任了尚書。曹丕代漢稱帝后,杜畿進封為亭侯,一百戶。以尚書擔任了代理司隸校尉,直到黃初三年,杜畿依然是尚書,《三國志》曹丕本紀記載“秋七月,使尚書杜畿持節開倉廩以賑之?!笨梢姴茇λ彩遣恢赜?,早在黃初二年,與杜畿同樣是荀彧薦舉的司馬懿就已經是尚書右仆射了。一直到黃初三年的十月,曹丕征吳,杜畿才升任尚書仆射,杜畿留守洛陽。四年九月曹丕再次去許昌時,讓杜畿留守,并且受詔制造龍船,尚書仆射是百官師長做這種事本身就是不應該,結果杜畿在孟津試船時遇難,曹丕對他的遇難還有些難過,但是也只追贈太仆,陳泰為尚書仆射去世追贈司空,尚書仆射的地位很高,僅追贈太仆不是尊敬。三國志12杜預

  父親杜恕在曹丕統治時期長期在家,沒擔任官職。直到魏明帝曹睿即位才擔任散騎常侍等職務,他為人忠義、正直,與朝廷中的權臣關系不合,太和三年因為彈劾大將軍曹真的弟弟曹璠與曹氏集團矛盾,被外派任職,隨后稱病在宜陽的一泉塢隱居。魏明帝去世后,許多人為他上書,而且與當時的執政司馬懿是姻親關系,所以再次任職,擔任他父親長期治理的河東太守。曹爽執政期間,因為曹爽是曹璠的侄兒,因此利用杜恕與上司矛盾的機會陷害他,治他死罪。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政變廢黜了曹爽,杜恕也因此減死發配。杜預因為父親長期與朝中皇親國戚和權貴的矛盾而得不到任用。

  杜預雖然生長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種只知享樂的紈绔子弟。他從小博覽群書,勤于著述,對經濟、政治、歷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贊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他特別愛讀《左傳》,自稱有《左傳》癖。

  入幕為僚

  司馬昭執政期間,司馬氏已經成為曹魏政權最大的政治集團,杜預司馬昭在掌握了執政權后,為了鞏固、擴大統治基礎,在任用賢良的前提下,也任用了許多宗族和親戚,杜預因為是優秀的人才,所以也和羊祜、山濤等被司馬昭重用。并且恢復了他的爵位。杜預的年齡比司馬昭小,但是比司馬昭的弟弟司馬榦、司馬伷年長,他和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成親,并且成為司馬氏集團中最杰出的成員之一。杜預擔任了司馬昭相府的重要幕僚,在平定蜀國的戰爭中,他和司馬昭的主簿師纂都被司馬昭派去擔任兩路最重要部隊統帥的關鍵幕僚,師纂被派去擔任鄧艾的司馬,杜預被派到鐘會的軍中。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五月,魏軍兵分三路大舉伐蜀。杜預被委任為主力軍統帥鐘會的鎮西將軍府長史。魏軍攻滅蜀漢,鐘會聯合蜀將姜維謀反,準備殺害同來的魏軍將領,以割據益州。次年正月,鐘會在實施計劃時,被亂兵殺死。在這場變亂中,鐘會的許多僚屬喪生。他的同僚都遇害,杜預憑借智慧幸免于難。事后,因功被增封一千戶。他同情鄧艾的遭遇,應該是少數要求為鄧艾伸冤的將領之一。

  注解晉律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七月,司馬昭委托荀勖、賈充、裴秀、鄭沖等人改制禮儀、法律、官制。杜預時任守河南尹,受命參與法律的制定。這部法律即是晉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頒布的晉律,它上承漢律,下啟唐律,對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響。名義上主持修律的官員是賈充,而實際上杜預擔負了最繁重的勞動,全部晉律的注解都是由他完成的。杜預在《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太平御覽》卷六三八)。這是我國法律史上明確區分律(刑法制度)、令(規章制度)最早的定義,晉律的制定正是依據的這一原則,它使晉律較之漢魏舊律的界限更加分明、體系更加完備。杜預還提出,法律是官吏量刑的標準,不是講道理的書,所以法律應該條目省減、文字簡明通俗,以便使老百姓容易理解,不敢觸犯。晉律以前的漢律,特點是刑罰苛碎、條目繁密,計七百七十余萬字,二萬六千余條,內容重復,不好記憶,為官吏提供了上下其手,從中舞弊的機會。曹魏政府雖對此作過改革,但變動有限。晉律依據杜預的主張,對漢魏舊律大刀闊斧地進行剪裁,只有二千九百余條,十二萬六千余字,所以唐人稱贊它“實曰輕平,稱為簡易”(《隋書·刑法志》)。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后,對其政權支柱世家大族實行放縱的政策。因此社會上異常黑暗腐敗,各級官吏蠅營狗茍,公相塞過,互相包庇。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杜預針對這種情況,向晉武帝建議實行考課制度,按照官吏的實際情況評定優劣,然后區別對待,或遷或黜。但是杜預的建議沒有為朝廷接受。

  功升度支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年初,杜預因得罪司隸校尉石鑒,被解除守河南尹的職務。六月,晉武帝啟用他出鎮邊關,先為安西軍司,后任秦州刺史領東羌校尉、輕車將軍。杜預剛剛在秦州就任,他的對頭石鑒也到達了這里。石鑒以安西將軍的職務都督秦州諸軍事,是杜預的頂頭上司。當時,杜預所在的隴右地區很不安定,鮮卑人禿發樹機能起兵造反,勢力很大,晉武帝派去鎮壓的將領,不是戰敗,就是被殺。杜預畫像石鑒官報私仇,命令只有三百士兵,百匹坐騎的杜預出擊。杜預識破石鑒的陰謀,不肯去送死。他頂撞石鑒說,草盛馬肥的六月根本不適合同鮮卑人作戰,另外政府軍隊的兵源給養問題也必須集中力量預先解決,所以交戰的時間只能定在第二年的春天。杜預把他的意見歸納為“五不可,四不須”。杜預拒絕出兵,激怒了石鑒。石鑒找個罪名,將杜預逮捕送交給廷尉治罪。多虧杜預與皇室有婚姻關系,在“八議”的赦免范圍,才保住性命,但仍丟掉了爵位。不久,石鑒在一次戰斗中,被禿發樹機能打得慘敗,事實證明杜預的意見是正確的。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區的匈奴人在酋帥劉猛的帶領下武裝暴動。由于杜預明于籌略,善于規劃,朝廷重新使用他參謀軍國大謀。很快,他被任命為度支尚書,掌管政府的經濟財政事宜。此后一直到咸寧四年(278),杜預一共擔任七年的度支尚書。其間,因為石鑒的報復,他一度被免職,但為時很短。在任上,杜預共向晉武帝提出過五十多項治國治軍的建議,其中包括常平倉的興建、谷價的調整、鹽運的管理、課調的制定和邊防的建置等等。此外,他還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進行科學發明。社預制造成功人排新器,并復制出久已失傳的欹器。為了解決洛陽的交通問題,他力排眾議,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橋。在建橋過程中,從設計到施工杜預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杜預發現當時通行的歷法不合晷度,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差舛,修訂出《二元乾度歷》。此歷經過驗證,終于取代時歷,通行于世。

  農業救災

  咸寧四年秋,兗豫諸州郡連降暴雨,西晉統治區域內大面積澇災,晉武帝下詔求計。杜預曾前后兩次上書陳述救災計劃。這兩篇收在《晉書·食貨志》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晉代社會經濟狀況的重要文獻材料。由于杜預對當時災情作過調查研究,所以他對災情原因的分析和所提出的救災辦法,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他指出,粗放濫墾、火耕水耨和水利設施(陂堨)年久失修是造成災難性后果的根本原因。“陂堨歲決,良田變生蒲葦,人居沮澤之際。水陸失宜,放牧絕種,樹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則土薄水淺,潦不下潤。故每有水雨,輒復橫流,延及陸田。”杜預認為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壞陂宣瀉。“以常理言之,無為多積無用之水,況于今者水澇甕溢,大為災害。臣以為與其失當,寧瀉之不蓄?!蹦切┙ㄔ毂容^合理的“漢氏舊陂舊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當修繕以積水”。對“魏氏以來所造立及諸因雨決溢蒲葦、馬腸陂之類,皆決瀝之”。“宜大壞兗豫東界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敝劣跒拿?,除靠政府救濟官谷外,還可以讓他們借助水產作眼下日給。壞陂的計劃如果能實現,“水去之后,填淤之田,畝收數鍾。至春大種五谷,五谷必豐,此又明年益也”。杜預還建議把典牧不供耕駕的種牛租借給災民。在上書中,杜預對西晉政府的辦事效率表示憂慮。他譴責某些部門、個別官吏只從自身利害出發,彼此紛爭,互相扯皮,使一些地區的救災工作不能繼續下去。

  三陳平吳

  同年十一月,晉武帝改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受命之后,杜預南下襄陽(今湖北襄樊市)接替已經去世的原荊州都督羊祜的職務,為即將開始的滅吳戰爭作戰前準備。

  當時,全國尚未統一,西晉王朝只有半壁河山,孫吳政權仍控制著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區。不過,孫吳的國力遠比西晉要弱,再加上政局動蕩,很難同西晉抗衡。晉武帝登位以后一直想發動滅吳戰爭,可是西晉朝廷內部的意見并不一致。除羊祜、張華等少數大臣支持晉武帝的想法外,大多數人態度曖昧。朝廷中的一些實力派人物,象賈充、荀勖等則持有不同見解,以致錯過了一些滅掉孫吳的極好的戰機。咸寧四年春天,荊州前線的晉軍主帥羊祜突然病重,一直優柔寡斷的晉武帝有些后悔,想讓羊祜帶病出征,但羊祜很快去世了。臨終前,羊祜向晉武帝舉薦杜預接替自己,認為他完全可以擔此重任。羊祜舉薦杜預,一方面是因為在朝廷內部的爭論中,杜預始終站在羊祜一邊,積極支持滅吳戰爭;另一方則是因為杜預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杜預駐守的襄陽是西晉南部邊境荊州的首府。當時,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戰爭一開始,杜預的首要任務是奪取孫吳的荊州。

  杜預到達荊州后,積極進行軍事部署,同時派兵奇襲西陵。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是孫吳的西部邊鎮,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晉軍能突破西陵,益州的水師就可以順流而下,馳騁荊州。對于西陵的重要性,孫吳也早有注意。大將陸遜曾指出,西陵是孫吳的西大門,丟掉西陵則整個荊州不保。所以,從陸遜到他的兒子陸抗,從沒有放松過對西陵的控制。但杜預發現自陸抗死后,吳主孫皓逐漸削減了這里的兵力。只是駐守在這里的總督是孫吳的名將張政;不除張政,西陵很可能成為未來戰爭中晉軍前進途中的巨大障礙。于是,杜預實施了一條借刀殺人之計。他從軍隊中挑選了一批精壯的將士,突然偷襲張政。張政雖然對杜預的到來有所警惕,但萬萬沒有想到,他一到任就來偷襲,由于沒有準備吃了敗仗。張政害怕孫皓懲罰他,沒有如實報告情況。杜預早了解孫皓生性多疑,對臣下不很信任,故意把在西陵抓到的俘虜送到孫吳的首都建鄴。孫皓果然中計,氣急敗壞地召回張政,任命武昌監劉憲接替他的職務。在大戰之前,敵人將帥移易,軍心動蕩,這就為晉軍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八月,杜預準備就緒后,上書晉武帝請求開戰。這時,駐守在揚州前線的晉軍主帥王渾上表聲稱孫吳要發傾國之兵攻打晉朝。反對派乘機說三道四,弄得晉武帝對杜預的請戰遲疑不決,最后竟同意將滅吳的計劃推遲到下一年。

  杜預得知晉武帝變卦,非常著急。他再一次上書,陳述自己的見解。他說,孫吳的兵力相當緊張,只能集中力量保住夏口以東,連西線也無力增援。杜預婉轉地批評晉武帝聽信謠言,放棄滅吳大計,實際上是縱敵養患,給敵人喘息的機會。他認為,滅吳戰爭勝券穩操,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損失什么。對于杜預的上書,晉武帝仍然遲遲不置可否。杜預又急又氣,第三次上書請求立即開戰。他憤怒地批評反對派既不顧國家利益,又怕別人立功的陰暗心理和可恥行徑。杜預還向晉武帝指出,由于我們要攻打東吳的消息已經泄露,東吳可能要采取對策,那必將給我們滅亡東吳的戰爭帶來許多新的困難。當杜預的這次上書被人送到晉武帝那里的時候,大臣張華正在陪晉武帝下棋。張華立即推開棋盤,勸晉武帝不要再優柔寡斷了,懇求他采納杜預的建議。這時候,賈充、荀勖等人又出來大唱反調。大臣山濤竟然強詞奪理地說:“外寧必有內憂。留下個東吳,可以避免內亂,說不定是件大好事呢1由于杜預的幾次上書,把攻打孫吳的形勢剖析得一清二楚,晉武帝終于下定決心,立即發兵攻打孫吳。

  伐吳功成

  這一年十一月,晉武帝調集大軍二十多萬,兵分六路,水陸齊進,大舉進攻東吳。杜預在這次戰爭中并沒有擔任主帥,晉武帝只是任命他為西線指揮,具體任務是取江陵、占荊州,并且在荊州地區負責調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師。

  咸寧六年(公元280年)正月,杜預命令他的軍隊包圍江陵。江陵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杜預不想在這里消耗時間和兵力,對它只是圍而不殲。在切斷了江陵和外部的聯系之后,他立即調動一部分兵力向西進攻,奪取沿江的一些城池。一個漆黑的夜晚,杜預派遣幾名得力的將領率領八百名精壯的士卒去偷襲江南的樂鄉。這支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之下,人不知鬼不覺地渡過長江。他們按照主帥的計謀,一方面在山上到處點火,樹立旗幟,虛張聲勢;一方面分兵襲擊樂鄉附近的各個要害地區。這樣一來,把樂鄉城里的吳軍都督孫歆嚇得坐臥不安,各處的吳軍也人心惶惶,不敢隨意行動。接著,杜預的這支人馬就埋伏在樂鄉城外,等待時機攻城。正巧,這時候有一支吳軍從江岸返回樂鄉;杜預的將士就喬裝打扮,混雜在吳軍的隊伍里溜進城里,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杜預設計巧取樂鄉,使部下將士十分欽佩。他們都說:“主帥用計謀打仗,真是以一當萬啊1

  在掃清江陵的外圍之后,杜預很快拿下江陵,占據荊州。接著杜預揮師東進,配合其他地區各路晉軍攻打孫吳的都城建鄴。有人對連續進軍產生了畏難情緒,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提出,天氣轉熱,雨水增多,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應該等到冬天再繼續進軍。杜預不以為然,分析整個戰爭形勢說:“現在我們接連取勝,士氣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氣。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開幾節,底下就會迎刃而解了。”杜預的意見終于為大家所接受,以后戰爭的形勢正象杜預所預言的那樣發展著。

  在向東進的同時,杜預還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廣州地區,也就是現在廣西、廣東一帶。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勛卓著,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級官吏十四人,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

  杜預本人,幾乎沒有什么武藝?!稌x書》本傳講,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但每有軍事活動,朝廷都要召他參謀規劃。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敵人斗智。在滅吳戰爭中,吳人最恨杜預,主要是因為他善于用兵,常常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杜預有大脖子病,東吳人就給狗脖子上戴個水瓢,看見長包的樹,寫上“杜預頸”,然后砍掉,借以發泄對杜預的仇恨。杜預畫像

  杜預心胸寬闊,遇事能夠顧全大局。益州刺史王濬是位七十多歲的老將,多年來一直在益州建造戰船、培訓水軍,為戰爭做準備工作。戰爭開始以后,他統率水軍沿江而下,所向披靡。到達荊州界內,王濬需受杜預指揮調遣。但是,杜預十分尊重他,沒有利用自己職務給對方制造任何困難。杜預還向王濬表示,水軍可以根據戰爭的發展,自行指揮,并建議他盡量減少耽擱,直下建鄴,建立曠世之功。杜預的態度與益州水軍率先攻占建業有著重要的關系。這也同王濬在長江下游的遭遇,成了鮮明的對照。在那里,指揮調遣水軍的王渾,怕王濬奪得頭功,對他百般刁難。就在王濬排除種種干擾占領建業、俘獲吳主孫皓之后,王渾還在攻擊陷害他。和王渾相比,杜預的人品受到了人們的推崇。

  西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它也是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唯一成功的一次統一戰爭。杜預在這次戰爭中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功績是非常突出的。

  西晉滅吳、統一全國后,杜預繼續鎮守襄陽。他反對天下安定了就要廢棄軍備的觀點,在任職期間,始終沒有放松部隊的訓練。杜預把荊州軍隊的防衛重點集中到了對付當地少數民族方面。

  在荊州,杜預興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礎上,他引滍水、淯水兩江之水入田,使一萬余頃農田受益。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預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標上界石。杜預開鑿了從揚口到巴陵的運河一萬余里,使夏水和沅、湘兩水直接溝通,既解決了長江的排洪問題,又改善了荊州南北間的漕運。杜預的政績,受到了當地人民的贊揚,老百姓稱他為“杜父”,并歌頌說:“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钡?,杜預卻不得不提防京城中的權貴對他的陷害。每年杜預都要大量送禮賄賂他們。他曾對別人說,這樣作不是企圖通過他們得到什么好處,只是希望權貴不要加害于他。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公元285年1月),杜預被征調到中央政府任司隸校尉,途中行至鄧縣,突然病故,終年六十三歲。

標簽: 杜預   杜武庫   政治家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杜預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杜預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話題: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