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姜姓。據《路史》所載:“齊太公后有年氏。”
②、出自嚴姓。據《明史·年富傳》所載:“本姓嚴,后訛為年。”因嚴、年讀音相近而訛為年。
③、懷遠郡 北周置,治懷遠(治所在今寧夏銀川東郊掌政鄉一帶)。出自他族。今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年姓。
始祖:姜尚。
堂號:【恭定堂】
【宗族特征】
字輩:
遼寧沈陽年氏字輩:長言名介四,福呂慶廷中。
1、出自姜姓,為春秋時齊襄公之后,以祖名為氏。據《路史》云:“齊太公后有年氏。”上古周初時,周相姜太公助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齊國,所以又稱之為齊太公。傳至春秋時齊國的齊襄公,是位昏庸荒淫之君,在他當太子時,就跟親妹妹艾姜私通。后來,艾姜嫁給魯桓公為妻,不久,魯桓公到齊國省親,這時齊襄公已經繼位,他利用這個機會又跟艾姜在宮中淫亂,后來這件事被魯桓公察覺,齊襄公怕丑事敗露,就暗殺了魯桓公,但這事還是被齊國大夫、齊襄公叔父夷仲年知道了,夷仲年長嘆道:“兄妹淫亂,已無廉恥,今后齊國必有大亂。”
于是他辭去大夫之職,回到封地隱居起來,不再過問世事。過了不久,齊襄公果然被齊國大將連稱等殺死。他們立夷仲年的兒子無知為國君,可無知繼位一個月又被殺了,這又引起了齊國的內亂,幸好繼位的無知的兒子姜小白非常英明,他使齊國轉危為安。小白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齊桓公認為父親為君只一個月就被殺,這是一個兇兆,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為姓,稱年氏,世代相傳。
2、出自嚴姓,是由嚴姓訛傳為年姓而形成。明代有個叫年富的人,據《明史·年富傳》上記載他的傳記時說:“本姓嚴,后訛為年。”明朝初年永樂年間,年富考試中榜,當了縣官,他清廉而正義,做事認真積極,于是升為高官,做了尚書,因此史書里有《明史·年富傳》。他的家庭昌盛,于是又形成了一支年姓。
3 得姓始祖:姜小白。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齊厘公子,齊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稱霸中原的國君。齊襄公是一個暴虐的君主,國內怨聲載道,人人憤恨。姜小白進宮勸諫,齊襄公不聽。他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出奔到莒國。公元前685年,齊襄公的族弟以公孫無知與大臣連稱、管至父串通發動政變,殺了齊襄公,篡奪了王位。一個多月后,雍廩、高傒諸大夫又殺了公孫無知等,準備迎接出奔在魯國的姜小白哥公子糾回國即位。而國內高氏、國氏等貴族支持姜小白繼位。姜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齊都臨淄,當上了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認為父親為君只一個月就被殺,這是一個兇兆,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為姓,稱年氏,世代相傳。齊桓公重用鮑叔牙,不計前嫌,任命曾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為相國,把國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讓其一展才華。管仲確實是一個匡世濟時的良才。他認為君主要創建霸業,首先要能識賢、用賢,要防止小人的滲入。他建議齊桓公起用隰朋,寧越等五個人,同時懸榜國門,號召國人獻計獻策,招納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齊桓公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別是因地制宜,發展漁業,使齊國富強起來,為最后稱霸尊奠定了基礎。為了擴大影響,他興兵伐魯,大獲全勝,占領了魯國的遂邑。后又歸還戰爭中奪取的土地,各國諸侯認為他是一個可信的賢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聲譽鵲起。齊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剛繼位的周僖王,贏得了周天子的歡心。他召集各國諸侯到北杏開會,被推舉為盟主,后又在幽地與宋、魚、衛曹等八國歃血為盟,齊國稱霸的局面終于確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故年氏后人奉姜小白為年姓的得姓始祖。
年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年氏家族,系出姜姓和嚴姓。
一是,據《路史》記載顯示,上古時,姜太公幫助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諸侯國齊國,所以姜太公又稱齊太公。有一本叫《路史》的古書里說:“齊太公后有年氏。”也就是說,姜太公的后代中有一支姓年,年姓的鼻祖是齊太公。齊太公便是3000多年前輔佐武王定國安邦的賢士姜子牙裔孫齊桓公之后代。年氏具有數千年悠久的源流。
另一支到了明朝時期,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年氏又有新的血液加入。這新的血液,就出自嚴姓。年姓的望族居懷遠郡。據《明史·年富傳》記載,“年姓本姓嚴,后訛為年。”年姓望居懷遠郡(治所懷遠縣,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東郊掌政鄉洼路村一帶)。本姓嚴,因人錯呼“年”,即以訛傳訛,改“嚴”為“年”。歷事成祖、仁宗、宣宗、宣宗、景帝五朝,先后在地方和中央部門任職,不論在哪里,他都能清廉剛正,始終不渝,從而成為一代名臣。年富在他的從政生涯中,很突出的一點,就是比較關心民間的疾苦。當時江南百姓佃富人之田,每年要交納很重的田租,可是一遇荒年兇歲,朝廷往往下詔蠲免稅糧。但在佃農向地主交租、地主向國家交稅的情況下,蠲免稅糧,只是恩及地主富戶,而佃農的田租卻一仍其舊,負擔沒有絲毫減輕。所以年富請求朝廷下令,凡“被災之處,佃農田租如例蠲免。”他通過調查又發現,每逢饑年,各地方政府沒有現糧賑濟貧民,而一些大戶往往囤積居奇,抬高糧價以牟取暴利,州縣官竟毫無救恤之方,因此他奏準朝廷,今后凡遇荒歉,政府為貧民立券,貸富人粟分給貧民,候年豐償還,富戶不準提價,但官府可以免去富人雜役,以為利息。
【遷徙分布】
年姓早期主要居住在山東一代,后逐漸向西擴展,唐代以前在寧夏形成望族,以懷遠郡為郡望。明清以后,在甘肅、寧夏、河北、山東、安徽同等地區有少量分布,由回、滿等少數民族形成的年姓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目前年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年姓宗祠通用聯】
父子雙封公爵;
兄弟齊任顯官。
上聯:清代康熙湖廣巡撫年遐齡,原任兵部主事,雍正初,以次子羹堯功,加太傅一等公。他的次子年羹堯,康熙進士,累官四川總督、定西將軍。平西藏,授川陜總督。平青海,授撫遠大將軍,并封一等公,晉太保。 下聯:清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與其兄年希堯,均在清廷任過要職(年希堯官至工部右侍郎)
對數廣運通中外;
算法總綱煥古今。
清代工部右侍郎年希堯,精于數學,著有《對數廣運》、《算法纂要總綱》等多種
剛正樸忠,固超出乎士類;
氣節才識,尤絕遠于名流。
明代名臣年富,字在有,懷遠人。永樂中,以會試副榜授德平訓導。歷官戶部尚書。他廉正強直,始終不渝,時 號名臣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年夫祿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年夫祿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