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祖 起源有三: 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個同族卿士簡公收封于鞏(今河南鞏縣),稱為鞏簡公。鞏簡公一度執掌朝政,他鑒于周王室的歷次內亂,大多因為貴族掌權而引起的。于是他便錄用從各諸侯來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為官。這項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滿。后來王子朝作亂,將他殺害了。他的子孫便原封邑名"鞏"命姓,稱鞏氏。 2、古代羌族姓氏。古代羌族姓氏中有鞏姓,如鞏廉玉。 3、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鞏朔的后代。
二、郡望分布 《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記載:鞏氏望出山陽郡。 其詳地有二處: 1、漢景帝中元六年(約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為山陰國,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漢武帝將其改為山陽郡。它所處的位置就相當于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的地區。 2、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蘇省懷安縣。
三、郡望堂號 "厚齋堂":宋代鞏榮,官至大理寺卿,先作過嚴州知州,而后又直秘閣,升遷為司諫郎。他為人沉靜、處事公平、剛正不阿、學識廣博,從來沒有因人謀事,并且推行用辦文化教育和對待知識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執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的人們都對他稱贊不已。著有《厚齋集》。
四、歷史名人 鞏信--宋朝安封人。曾經作過荊湖都統。他為人沉著冷靜,智勇雙全。后來加官進爵,升為江西招討使,隸屬文天祥部下。他初到都統府時,文天祥撥給他義士1000名,他婉言謝絕不用,到了江西之后自己招兵買馬,集兵三千余數,親自訓練,作好戰備。不久,元兵南下,他親率兵馬與元軍交戰于石嶺一帶,身受重傷后,便投崖而死,以身殉國。 鞏珍--明朝應天人。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間,明成祖為了發展對外關系,首次派鄭和下西洋,鞏珍便跟隨船隊出洋,三年間到了二十多個國家,他將在各地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撰成了一部書,名為《西洋番國志》。內中記述了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友好關系史上重要的一筆。這本書不僅引人入勝,也對中國的航海史及中國文化史作出了重要貢獻。 鞏永固--字宏圖。明朝宛平人。侍奉永安公主,崇尚文學雅致,喜歡結交賢士大夫,游覽山河。崇禎末年,當李自成起義軍攻陷京都,公主的靈柩尚在宮中大堂之上。永固以黃繩系其二女于公主靈前,縱火焚之。之后寫下"身受國恩,義不可辱"八個大字,自刎而死。鞏建豐 (1673—1748)字文在,一字子文,號渭川,別號介亭。清伏羌(今甘谷縣)人。清代學者,亦工書法。康熙癸已進士,入翰林。官至云南提學使,翰林院侍讀學士。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鞏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鞏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