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9月出生,教授。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系中醫耳鼻喉科奠基人創業者之一。主要貢獻:無間斷臨床66年(未退休)。治療慢性咽炎、增生性喉炎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85%以上。第一個人發表報導“喉源發性咳嗽”、“多涕癥”。一個人包干辦了“中醫耳鼻喉科師資班”五期(全國共十期)。帶出中醫耳鼻喉科專業臨床醫師160名左右。1991—1994年第一期全國500名老中醫繼承工作運動中帶了兩名、成績列江蘇之冠、全國前茅。1990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廈門國際培訓交流中心主辦一班一人主講及主持的“國際中醫耳鼻咽喉科短期班”一期。學生來自美國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在全國第一個人于1951年上海市松江縣“城鄉第四聯合診所”亮出中醫第一個耳鼻喉科牌子。中醫第一本《中醫耳鼻喉科學》在1955年《新中醫學》發表,長期連載公世。中醫耳鼻喉科病以現在臨床病來計算,2/5付之缺如,在20—30年予以補缺添加使其完整而能在臨床上可應付。主持的南京中藥學大學附院耳鼻喉科為衛生部指定為全國唯一的“建設中心”。在中醫傳統理論中深入開辟了不少新的論點及治法(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建國40年中醫科持成就》的“耳鼻喉科”(422-434)中有忠實的反映。重訂三因學說。四診八綱擴展為五診十綱。設計出“辨證公式”,填補了千年空白。把病因病機學,設想出“中介癥”學說,用以彌補傳統的籠統與固定化。追蹤孫思邈的中西醫結合手法來做中西醫結合工作,已有20多年。代表作有:《孫思邈評傳》、《干祖望醫話》、《耳氏鼻咽喉口腔科學》、《干祖望醫案》。主編或副主編的有《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耳鼻喉科學》等5種;與人合作的有《中醫學概論》等14種;已發表論文百多篇;小品醫話四百多篇;1981—1988年在全國(包括臺灣)公開發行的醫刊雜志上刊出全國醫界對干氏的治學精神、思想體系、學派風格、臨床教學經驗的探討、研究、總結、繼承、評議的文章104篇。1985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優秀教育工作者”獎狀及獎章;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終身獎”及證書。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干祖望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干祖望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