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汶(1833-1899),[清],字萊山(亦作來杉),號遲盦,山東濟州人,戶部尚書孫瑞珍次子。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以一甲二名進士(榜眼),典試蜀中。授編修,侍讀學士。善鑒別書、畫,工書法,南溪包弼臣出其門——《明清畫家印鑒、益州書畫錄續編》。累官軍機大臣兵部街書。
2生平
咸豐八年,丁父憂。咸豐十年(一八六○年),在原籍舉辦團練,以抗捐被劾,革職遣戍。
咸豐十年,以在籍辦團抗捐被劾,革職遣戍,為恭親王深惡痛絕。
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以輸餉復原官。尋遷詹事,視學安徽。擢內閣學士,授工部左侍郎。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法越事起,策劃醇親王復出,排擠恭親王,促使慈禧盡撤全班軍機大臣,孫毓汶以工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當時清議紛囂,孫出張佩綸、陳寶琛等會辦南北洋、閩海軍務,令清流氣焰頓斂。
十四年,授吏部右侍郎。
十五年(一八八九年),遷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毓汶為西太后“最得意信任之人,且與李蓮英結蘭譜,得以偵探內宮消息,視皇上(光緒)如虛器焉”。
在甲午戰爭期間,孫毓汶為軍機大臣中的主和論者。“力言戰不可恃”,積極支持李鴻章的妥協方針。“當中日事急,鳳凰、九連城相繼失陷,浸及登萊,毓汶日召梨園府中演劇”。
十九年,轉兵部尚書。
一八九五年三月馬關談判,日本政府和談代表伊藤博文等向李鴻章蠻橫無理地提出賠償巨款,割讓大片領土的侵略要求,
四月四日,軍機大臣議論應付辦法。孫毓汶極力主和,“并言‘戰’字不能再提”。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清政府中許多封疆大吏和朝內重臣以及御使臺諫紛紛上疏,反對批準馬關條約,主張整軍再戰,斥責主和非計。軍機大臣中,李鴻藻、翁同龢主張暫緩批準條約。俄、法、德三國也勸告暫緩換約。獨有孫毓汶力主早日批準。
四月二十三日,軍機大臣見起,論及臺灣人民反對割讓臺灣事。光緒皇帝不愿割讓臺灣,曾說:“臺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孫毓汶則以“前敵屢敗對”。光緒詰責以“賞罰不嚴,故至于此”。
四月二十七日,光緒召見樞臣,意欲廢約再戰。孫毓汶則力言:“戰萬無把握,而和則確有把握”。五月一日,孫毓汶又以天津海嘯為借口逼迫光緒批準和約,“詞色俱厲,各樞不敢有異詞”。
五月二日,光緒對批準和約,仍持猶疑。孫毓汶再次催逼,光緒皇帝不得已,“繞殿急步約時許,乃頓足流涕,奮筆書之”,和約遂成。
3卒于
甲午戰后,恭親王復入軍機處,孫毓汶稱疾乞休,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卒,謚文恪。
孫毓汶在京舊居為丞相胡同(又稱繩匠胡同,或菜市口胡同)12號,該胡同今已拆除。
孫毓汶 | ||||||||||||||||||||||||||||||||
| ||||||||||||||||||||||||||||||||
孫毓汶(1833~1899),字萊山,山東省濟寧人。清咸豐六年(1856)丙辰科翁同騄榜進士第二人。 孫毓汶是清朝孫玉庭大學士的孫子,是孫瑞珍尚書的兒子。是清道光廿四年狀元孫毓蟲的堂弟。孫家與翁同騄家一樣,同列為清朝要員家族。這兩個家族中又有狀元,又有宰相。孫毓汶進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編修。 咸豐八年,孫毓汶的父親孫瑞珍病逝,這一年,賞孫毓汶翰林院侍讀銜。咸豐十年,孫毓汶在籍辦團練時抗捐,被劾革職論戍。 同治元年,孫毓汶以捐輸糧餉,官復原職。同治三年,孫毓汶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同治五年,京察大考。孫毓汶由洗馬擢侍講學士,署日講起居注官。同治六年,累遷為侍講學士,入值南書房。同年出任四川鄉試主考官。同治十三年,孫毓汶任福建安徽學政。考試公允、拔取公平。 光緒元年,孫毓汶丁母憂,四年,服闋,起復原官。光緒五年,孫毓汶遷為詹事府詹事。出任安徽學政。光緒七年二月,赴江南等省辦事,回朝后改工部右侍郎。光緒八年,改左侍郎兼署倉場侍郎。光緒十年,孫毓汶兼署刑部尚書。命赴湖北查辦事件。后入值軍機處。光緒十一年六月,孫毓汶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行走。翌年,官為工部侍郎,出任會試主考官。光緒十四年,孫毓汶轉任吏部右侍郎。光緒十五年,擢升刑部尚書,賞太子太保銜。光緒十六年,孫毓汶以刑部尚書出任會試主考官,授軍機大臣。光緒十九年,任順天鄉試主考官。晉升為兵部尚書。 孫毓汶有一稱號為齊天大圣。說他如同孫悟空一樣善變化,但卻是行為不軌的變化。凡朝廷下令進獻題寫書畫,他常常用臨摹贗品送進,自留真跡。孫毓汶專權有不少怪著、奇謀、智略。在軍機處約十年,他與醇親王相互結納,無論諭旨還是陳奏,全由孫毓汶轉達,權重一時,為同列所不及。因此有賢臣譴責,在所難免。據河南候補道易順鼎在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呈文上講:孫毓汶與李鴻章一樣,李鴻章是以中國機密輸給日本,而孫毓汶是將朝廷機密轉給李鴻章。二人都是心腹大患,非罷官不可。易順鼎參劾說“此二臣者,國人皆曰可殺,萬口一詞。”起碼也“應請立加罷斥,以儆奸邪。”福建臬司黃毓恩曾向孫毓汶贈金,而孫毓汶回絕道:“任職八年,僅能辦到這種地步嗎?”黃毓恩在任多年,已經是巡撫。不料想,竟然調他往貴州去干臬司。他懼怕孫毓汶,趕緊獻上萬金禮。結果,他尚未到任,馬上晉升福建藩臺。孫毓汶玩弄權力由此可見一斑。 孫毓汶本來就好權術,多奇招智略,巧于詞辯。然而居家時很能自勵,注重操行。等一登權要府第,立刻改變節守。他茍茍營營,貪賄通融。當時掌權要的是世鐸,懦弱庸碌無能。孫毓汶專權,肆無忌憚。孫毓汶常在南齋值班,一幫官宦總在御前奉迎拍馬,吹捧孫毓汶有才能。孫毓汶受恩寵的局面日趨鞏固。一次,貴州蕃司王德榜進京要拜見他,竟然索要門坎費白金千兩,王蕃司氣得直罵:“為官不是他孫家的官,不見有什么利害,何必非賄賂他。”憤然離去。等他一回到任上,正趕上巡撫缺額,孫毓汶對皇帝說王德榜不通文理,不能權攝封疆,于是改用臬司權領巡撫。王德榜一聽此事,氣憤而死。光緒二十年九月,孫毓汶以樞府兼總署大臣,與徐用儀等大臣主張甲午中日戰爭求和。甲午朝日戰爭緊急,遼寧疆土失掉過半。遼寧提督董福祥進京晉謁皇帝,這時,孫毓汶還囑讓董福祥為他購置關東貂皮裘衣,被董提督當面斥責。尤其當簽《馬關條約》后,他盡力提倡批準。這種投降派行徑為朝廷內外官員所深惡痛絕。光緒二十一年六月,諫官們爭相彈劾孫毓汶專權。在朝野輿論譴責之下,光緒帝明白孫毓汶奸詐作為,雖然孫毓汶根本就沒有乞請致仕,光緒帝還是批準他以有病被開缺,免除軍機大臣等職務。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孫毓汶卒,謚文恪。 孫毓汶是晚清政局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歷經清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是光緒年間朝廷重臣。孫毓汶擔任軍機大臣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十幾年,是清末許多重大事件的親歷者,通過研究他能了解清末的政局、當時高層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晚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之間的國際關系。 本文分為三大部分,即序言、正文和評價。序言中首先對孫毓汶做簡要的介紹,然后概括綜述目前專家學者對孫毓汶研究的成果,最后介紹筆者對孫毓汶進行研究的意義。正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簡單介紹孫毓汶的家族背景。第二部分,孫毓汶的政治路線。第三部分,孫毓汶在政治場上縱橫捭闔。文章最后一部分對孫毓汶做簡要的評價。 對于孫毓汶這樣一個人物,筆者查閱有關記錄清朝人物的傳記史料后,發現關于他的資料很不充分,也難以找到有關他的系統性研究著作及論文。因此筆者希望通過這次畢業論文的撰寫能對孫毓汶的政治生活有系統地了解,力圖對他的一生做出客觀公允的評價。 本文主要采用傳統的史學方法,在占有相關史料及論文專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通過論述人物來力圖揭示晚清政局的派系分合與國際環境。 |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孫毓汶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孫毓汶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