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劇大師,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1] ,北京人,祖籍江蘇泰州。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蘭芳就是京劇的代名詞,他的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昆曲有《游園驚夢》、《斷橋》等。所著論文編為《梅蘭芳文集》,演出劇目編為《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在1918年,梅蘭芳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爐火純青的巔峰時代。
梅蘭芳是中國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所唱戲曲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2] 梅蘭芳演繹了京劇的靈魂,是民族的大師,國粹的塑造者,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61年8月8日凌晨5點去世,享年67歲。

人物生平
1908年8月14日,母親楊長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頭條。
1910年,梅蘭芳與王明華結婚。開始養鴿子的業余愛好。[3]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臺演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來滬,演出了《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 34天。回京后,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
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2年,第一次與譚鑫培同臺演出,演出劇目《桑園寄子》。
1913年10月31日,接受上海許少卿邀請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蘭芳第一次離開北京),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臺演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等戲,11月16日第一次貼演扎靠戲《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軸戲,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臺、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開始研究新腔并學習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條。
1914年1月,在慶豐堂與王蕙芳同拜陳德霖為師[3] 。又先后從師喬蕙蘭、李壽山、陳嘉梁學習昆曲。又從路三寶、王瑤卿學戲。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嘗試創編了時裝新戲《孽海波瀾》。梅蘭芳對化裝、頭飾方面進行了改革。1914年,再次來滬,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一個多月。
梅派大師。1915年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宦海潮》。1915年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鄧霞姑》;1915年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園首演創編古裝新戲《嫦娥奔 月》。第一次在京劇舞臺上使用追光,梅蘭芳則把燈光的作用向前推進了一步;梅蘭芳開始學習繪畫,繪畫老師畫家王蘿白。此后,又結識了畫家陳師曾、金拱北、姚茫父、陳半丁、齊白石等。同時并與收藏家朱翼庵訂交,廣泛觀賞書畫和古器物。
1920年,第一次拍攝無聲電影《春香鬧學》。
1923年,首創在京劇伴奏樂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劇音樂更加豐富;11月在北京開明戲院上演創編新戲《洛神》;11月在北京真光劇場上演創編新戲《廉錦楓》。
1924年10月9日—1924年11月22日,梅蘭芳應日本帝國劇場社長邀請,第二次訪問日本。先后在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創編新戲頭本、二本《太真外傳》。
1926年,創編新戲三本、四本《太真外傳》;在北京東城無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來訪問的瑞典王儲夫婦。
1927年,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創編新戲《俊襲人》;經當時的銀行家馮耿光證婚,梅蘭芳迎娶了孟小冬。
1928年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戲院首演創編新戲《鳳還巢》;夏季,在北京編演了新戲全本《宇宙鋒》;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1月18日—7月,率“承華社”劇團部分演員經日本橫濱、加拿大維多利亞赴美國演出。先后在西雅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圣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分別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3年,在上海天蟾舞臺上演了創編新戲《抗金兵》。
1935年2月21日—4月21日,率劇團赴蘇聯演出訪問。在蘇聯先后與戲劇大師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會面;4月—8月赴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等國進行戲劇考察。后經埃及、印度回國。
1936年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臺上演了創編新戲《生死恨》。
1938年年初,攜家眷和劇團演職員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蓄須明志,息影舞臺。
1942年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從此,杜門謝客。
1948年6月—11月,在上海聯華三廠拍攝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7月,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9月30日,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同年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
1952年12月,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與蘇聯著名舞蹈大師烏蘭諾娃在北京會面。
1953年10月,梅蘭芳當選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54年9月,梅蘭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
1955年1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京劇院院長;4月,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為梅蘭芳周信芳舉辦了舞臺生活50年紀念活動;2月—8月拍攝《梅蘭芳舞臺藝術》戲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年5月26日—7月16日,應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團體邀請,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和幫助下,組建了陣容最強大的訪日京劇代表團,梅蘭芳任團長。這也是梅蘭芳第三次訪問日本。先后在東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6月7日,國際舞蹈協會主席海爾格來到北京授予梅蘭芳榮譽獎章。
1959年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劇場上演創編新戲《穆桂英掛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1月21日,《游園驚夢》彩色電影片拍攝完成;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任命梅蘭芳為梅劇團團長。[5]
1961年5月31日,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在舞臺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7月9日,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學院院長;8月8日凌晨5時,梅蘭芳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梅蘭芳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梅蘭芳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