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姓的起源
1、傳說黃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茍、僖、姞、嬛、依。其中姞姓子有孫封于敦丘(今河南溫縣東),其后人以其封地為氏,是為敦氏。
2、春秋時,秦文公有大夫名叫史敦,史敦的后人以其字為氏,是為敦氏。
3、南北朝時,北魏南遷,代北少數(shù)民族敦邱氏,后改為敦氏。
敦氏始祖為史敦。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敦我始祖為平陽府、洪洞縣、趙城縣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樹集中遷往異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東、河北、北京、陜西、甘肅、安徽、江蘇、山西等地。
敦姓的記載最早見于南朝 宋《姓苑》。其姓源主要有二:1、源自姬姓。據(jù)《陳留風俗傳》記載,姬姓之后裔有敦姓。2、源自史敦之后。據(jù)《姓氏急就篇注》記載,春秋時秦國史敦之后裔有敦姓。敦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樹祭祖堂八號供櫥。歡迎前來祭拜!
敦氏名人
敦樹森 1951年9月生,河北鹿泉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河北省檔案局(館〕現(xiàn)行處副處長,副研究館員,中國檔案學會、省檔案學會、省黨史學會,省紅十字會會員。主要成就;參編《河北革命歷史大事記》、《河北省志·檔案志》、《河北省檔案館指南》,主編《中共順直省委》;撰寫《社會科學情報工作概論》輔導文章萬字以上;擺有《順直省委的成立、工作范圍、主要活動及變化情況》、《劉少奇在順直省委》、《劉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述要》等科研專題、論文。此外,還在國家和省級報刊發(fā)表各類文章多篇。《順直省委的成立、工作范圍、主要活動及變化情況》是中央交給河北并要完成的18個黨史科研專題之一;《劉少奇在順直省委》論文在1988年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部門召開的"劉少奇研究學術討論會"上提交井交流;《劉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述要》一文是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等紀念我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時入選《中共中央北方局叢書》,《檔案文件中人名考證方法初探》論文獲省檔案學會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載于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guī)劃課題成果集-《探索集》第一輯?!吨泄岔樦笔∥攀鲈骸窐s獲河北省第四屆檔案學成果三等獎?!兑婪ㄏ蛏鐣_放檔案》一文被評為1998年度全省檔案宣傳"五個一工程"提名獎。其個人辭條先后入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科技專家大典》、《中華魂·中國百業(yè)領導英才大典》。
敦振國 高級工程師。1938年12月出生,遼寧沈陽人。1961年畢業(yè)于長春地質(zhì)學院地球物理勘探系?,F(xiàn)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學會部主任(正處級)。是河南省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主要業(yè)績:畢業(yè)后至1971年在地礦部從事地球物理方法技術研究,1971年后至今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從事地震觀測技術研究。主要研制儀器成果有:超聲波巖石探測儀、WTC-75型地震儀器系列等。在我國地震測深儀器中最早應用MOS技術。1981年赴美進行地震測深技術考察,負責聯(lián)合國項目的總體計劃,推動和實現(xiàn)我國人工地震測深儀器的數(shù)字化。1989年獲WESTERN PACIFIC COLLEGE HONG KONG外向型企業(yè)經(jīng)濟管理系畢業(yè)證書,任技術經(jīng)理5年,主要研究項目有:地下人防工程與抗震防災,研究并推廣了諧振法勘探技術和振動效應觀測技術。曾參加8項較大科研項目,獨立編寫成果及學術文章2O余篇,多次獲科技成果獎和優(yōu)秀論文獎。主要發(fā)表文章有:《地震測深儀器總體方案設計與研究》、《振動效應的觀測與計算》、《人工地震測深儀器綜合論評》、《我國地震研究中人工地震測深工作概況》、《美國地震測深技術述評》、《語音技術在物探儀器中的應用》等。1993年主編了《河南地球物理科學論文集》一書。由于科技開發(fā)服務工作成績顯著,曾獲"河南省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及"鄭州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 以上內(nèi)容由網(wǎng)友共享上傳,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nèi)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nèi)容或修改錯誤內(nèi)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敦姓社區(qū)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敦氏家族的網(wǎng)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wǎng)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