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氏簡史:
封氏,本為姜姓,屬黃帝后裔支系之一。夏代有封父為諸侯,領地為河南封丘,故稱封氏。至周代失國,其后人為齊國大夫,遂遷居條。東漢、兩晉時,條縣隸渤海郡,故封氏人物在社會上多自謂渤海人。緣此,后雖隸屬變化,但仍相沿稱“渤海封氏”、“渤海條人”等。“條”即今河北景縣。
自東漢起封家漸興,人丁日眾。時有封岌,曾任侍中,出為梁州刺史。至晉代,岌之八代孫封釋,任至侍中,東夷校尉等。十六國時,釋之子孫出仕者眾多,在前燕、后燕、南燕幾個王朝中,任至卿相者就有十數人。封家位顯權重,名聲雀起,至北魏,達極盛,與高、馮、崔三家有“三大名門望族”之稱,其威名一直維系至隋唐,持三百余年。
景縣城東18里后村北有“十八亂冢”,墳塋掩于禾稼果林間,占地二百余畝,墳丘突兀,數里外可見。“亂冢”為百姓俗稱,“十八”亦非確數。墓中所埋,系北朝時期之顯貴,封氏家族成員。共和國成立后,“亂冢”定名為“封氏墓群”。于1961年3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河北省人委特制漢白玉標志碑,立于墓區中央。縣政府勘定墓區范圍,于四周埋植水泥界樁,墓間空地辟為果園。1982年9月,又重新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8年,當地農民曾掘開部分墓穴,取出許多隨葬器物。人民政府聞訊,及時采取措施,搜集起文物270多件。1955年12月,中國歷史博物館派員來景考察,群眾又獻出文物30多件。已被收集的文物計有:銅器11件,瓷器35件,陶俑195件〔人型167件,獸型28件),玻璃碗2只,瑪瑙珠48粒,銅印3方,墓志銘5盒,墓志盒蓋1只。
墓志銘其一:“魏故使持節平東將軍、冀州刺史、渤海定公封使君,名魔奴,渤海修人。北魏太和七年十一月九日卒于代京,享年六十八。”其二:“魏故侍中、司徒、尚書左仆射封公,諱延之,字祖業,渤海修人。”其三,封延之之妻崔夫人墓志銘。其四:“齊故尚書右仆射,冀州使君封公,諱子繪,字仲藻,渤海條人。”其五為子繪妻王夫人墓志銘。
墓中隨葬之銅、瓷、陶器,可供研究當時的美術工藝及文化制度等。尤其瓷器,為研究北方瓷器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其青瓷質量不但可與南瓷媲美,且極具北方風格魅力。中有一蓮花尊,型體為一仰一復二蓮花,上有飛龍、飛天浮雕,形象生動雄奇,制作工藝精細,足以代表北魏時期北方青釉瓷器水平。此件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距景縣城南5公里、封氏墓群西南30公里有一封莊,古名封家莊。現有封姓150余戶。據《封氏支譜》記載:封氏“自后漢涼州刺史仲山居景州,歷晉燕北魏以至隋唐,簪笏相繼,未嘗遷徙”,“自唐中葉迄明初”,雖屢經戰亂,“然聚族而居仍未嘗遷徙也”。
渤海封 E-mail:bohaif@126.com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裔。炎帝裔孫名鉅,曾為黃帝之師。夏朝時,封鉅的后代于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為諸侯國,后人曾經稱他為封父,實際上是以地名為人名。周代,封父之國滅亡,其國人分兩姓,一為封姓,一為封父姓。 2、北魏時,有復姓是賁氏改姓封,其后世子孫亦稱封氏。
二、郡望堂號【堂號】 "平盧堂":唐朝時封敖歷任平盧興元節度使,平寇有功。皇帝命他替皇帝寫一個《告慰邊疆將士》的圣旨。其中兩句"傷居爾體(傷雖然在你們身上),痛在朕躬(但我卻親身感到疼痛)"深得好評。【郡望】: 封氏望出渤海郡。西漢置,在今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沿岸一帶。治所在浮陽,在今河北省滄縣東關。
三、歷史名人
封 衡:三國時魏國道士。據《后漢書》記載,他入山修道150余年,還鄉時,像20多歲的人。著有《養氣術》、《隱形法》、《衛生經》等。
二十五史[北史]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封懿,字處德,勃海蓚人也。曾祖釋,晉東夷校尉。父放,慕容吏部尚書。兄孚,慕容超太尉。懿有才器,能屬文,與孚雖器行有長短,而名位略齊。仕慕容寶,位中書令、戶部尚書。寶敗,歸魏,除給事黃門侍郎、都坐大官、章安子。道武引見,問以慕容舊事,懿應對疏慢,廢黜還家。明元初,復征拜都坐大官,進爵為侯。卒官。懿撰《燕書》,頗行于世。
念,
事長
煊
,寬
曛
。元
。釋
亍V
娌臥
有宄
蕉
≈
先達
锍J
一士
以祖
性頗
苧
恿眨
擼
炙
醚В
堂、
人重
S催
夤臁
俊C
寶夤
《麟
晃薹
俳
著稱
封城壁 唐初丞相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倫,渤海郡人。其舅盧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識過人,必能致位卿相。”最初在遂朝任內史舍人,被重臣楊素所器重,常跟他議論天下事。一日,楊素摸著他的床說:“封郎終居此坐。”便把從女(兄弟的女兒)嫁給了他。
大業年間,封德彝依附隋煬帝寵臣虞世基,敗壞朝政。618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后,封德彝隨宇文化及北上,官拜內史令。李神通率軍圍聊城,封德彝與宇文士及在濟北征督軍糧以觀察變化。宇文化及被竇建德俘殺后,宇文士及與封德彝于武德二年(619年)二月從濟北歸降唐朝。高祖拜宇文士及為上儀同。但責封德彝身為隋臣而諂巧不忠,不予授官,遣送回家。后來封德彝向唐高祖上秘策,被用為內史舍人,不久又升為侍郎。武德六年,以本官檢校吏部尚書,甚獲當時之譽。武德八年,進封道國公,不久徙封密國公。蕭瑀常向高祖薦封德彝,高祖任封德彝為中書令。
封 孚:南燕名臣。初仕慕容寶,后入南燕,仕慕容超,外總機事,內參密謀,謙虛博約。晚節尤伉直。
封延伯,字仲璉,渤海人也。有學行,不與世人交,事寡嫂甚謹。州辟主簿,
舉秀才,不就。后乃仕。垣崇祖為豫州,啟太祖用為長史,帶梁郡太守。以疾自免,
僑居東海,遂不至京師。三世同財,為北州所宗附。豫章王辟中兵,不就,卒
封 肅:后魏尚書。有文思,博涉經史。著有《還院賦》,其辭甚美。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書。奇謀妙算,歷事五帝,四為侍中,再為吏部尚書,始終完名,世稱博大長者。
封常清:唐朝安西節度使;岑參詩文 。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四、河南省南陽地區的封姓現在大約有千戶以上,主要分布在內鄉、西峽兩縣。始祖封肇,原籍山東曲阜,明洪武初年到內鄉縣任教諭之職,卸任后定居于內鄉,傳世八代,繁衍三百余戶。明末匪猖。張獻忠、李自成從陜西經商洛由武關入豫,燒殺搶劫,內鄉首當其沖,受害最重,不少姓氏,無一幸存。封氏族眾死亡慘重,百不留一。直到康熙年間,十世祖封遇昌統計,僅有一十三戶。我們已經在一九九七年修編了“內鄉、西峽封氏族譜”,由于條件有限,無法編寫十世以前的祖系,更不能接續山東之根。希望從南陽外遷的封氏族人和山東的本家,能為我提供信息,使我在有生之年重修族譜。電子郵箱:fda1943@yahoo.com.cn 封德安
五、陜西省長安區炮里鄉伯夷坊封姓人家現在大約有一千戶左右。該村地處西安市東40華里處的白鹿原(亦稱首陽山)上。北臨鯨魚溝,風景秀麗,民風古樸。據傳是商朝伯夷不食周粒的隱居地,伯夷死后便葬于此。伯夷的后人從此定居此地,生息繁衍。據封姓人講,他們便是伯夷的后裔。周天子為紀念他,在此處修建伯夷廟,此處從此稱為伯夷坊。每當雨過天晴,頭枕在廟門前的門檻上便可以看到長安城東門(現在仍可看到西安市)。這便是民間盛傳的“臥看長安”。原上關于周朝的傳說甚多,當地許多地名均在二千多年左右。廟前便是風景秀麗的鯨魚溝。相傳周天子欲在原上建都,鯨魚聞后,怕擔負不起城池的重量,順溝向西逃跑。逃跑途中,鯨魚怕被發現,便化成一個寨子,即現在西安市南郊的“魚化寨”。玉帝發現后,用鐵索將其縛住,關押在長安城下,并在上建都城,以防鯨魚逃跑。傳說鐘樓下有一水眼,與大海相通。解放前,二虎守長安時,西安城內十分缺水,人們在城中鐘樓附近井內打水時,打到一條很長的鐵鏈,眾人將鐵鏈拉上一半時,頓時地動山搖,打水人趕緊把鐵鏈扔入井中,方的安寧。每到春、夏、秋是鯨魚溝內風景最好的時節。林壑優美,風景宜人。有清泉、竹林、桃林、杏林、等多種果林,溝底有條河,名叫“鯨魚溝河”其末端與浐河匯聚,此河是古鎬京(今西安)的主要水源之一,古稱“長河”。周平王打獵至此飲馬時,聞此傳說即命此河為“鯨魚溝河”(史書中有記載),從此二千年多年未變。河中游有一天然大潭,傳說是鯨魚的藏身之地。潭內魚種很多,尤以草魚為盛,最大的草魚有兩米多長。站在原上,向南望去,秦嶺北麓的終南山依稀可見,山勢起伏,十分壯觀。相傳,秦嶺里的動物每年古歷六月(麥收時節)都要來此朝拜,每次朝拜都有一種動物在此地迷失方向。解放后,原上曾有豹子、狼、鹿等動物出沒,鹿出沒尤多,關于鹿的傳說很多。相傳周平王在此打獵,發現一只白鹿,隨后追趕,趕到一村前,白鹿沒有了蹤影,派人包圍村子,仍無蹤跡,便命名該村為“迷鹿村”,該村溝內產靈芝。現在仍有“迷鹿村”、“神鹿坊”等村名。白鹿原亦因此得名(史書中有記載)。從太空中看,白鹿原如一條東西走勢騰空起伏在八百里秦川腹地之上的巨龍,十分清晰。此處雖距西安市四十余里,但是地勢較高,無交通要道通過,非本土人士稀至。因此兩千多年來,未遭戰火侵襲,地貌經久無大變化,村中有千年古槐數株。至今,當地人十分重義,崇尚讀書。據當地老人講,清末此地有一句順口溜“上了八里坡,伯坊的秀才比驢多”(伯坊,伯夷坊的簡稱)。現代著名戲曲藝術家封至模、著名畫家封五昌便是該村人士。 電子郵箱:f2188@sina.com.cn
六、廣東、廣西兩省清遠、雷州及容縣、北流、岑溪、賓陽等地有封氏族人合計約2萬多人,系南宋于河南祥符南遷,后至容州落籍,至今已29世。若有祥符封氏族人,或先祖亦河南祥符的封氏族人,請聯系QQ469454370
七.湖南衡陽一帶也有封氏分布,但是人數不多,主要集中在衡南三塘附近.
八.湖南省新化縣白溪鎮約有封氏族人1萬多,其間在20世紀50-60年代,很多遷移四川、云南。聯系email:987654321china@126.com
九.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封氏(渤海郡光裕堂)始祖唐朝封爵,字尚仁,廣東省潮州刺史,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鵝頸塘.如有愛好封家歷史者請與我聯系QQ:371272758,加我時請注明是封家的人即可. 郵箱:fengjun19930104@126.com 我是光裕堂三十九世孫封朝俊
十.安徽定遠縣封莊村,封氏后裔(渤海郡,紫泥堂)我們這個支系的一世祖是封起還。起還公之前的親緣關系無只字片言司供追尋。因此認定起還公為一世祖,當時符合唯物史觀的。起還公原為李總管幕僚。明末崇禎年間即公元一六四四年前后,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加上滿清入關,全國各地烽煙四起,戰火連天。為避戰亂起還公隨李總管從江西瓦礫壩遷至廬州(今合肥市)。后廬州被起義軍張獻忠部攻破,起還公又帶傷避亂隱居于合肥東北鄉下。建立了封家土叚(即今封土叚)村起還公從此投筆務耕,其子即二世祖~祖源~祖遠~祖暹~祖德也隨之而來。由于起還公善理農功,家計漸饒。又新購田產,建封溝埂村,供祖遠公及其后裔居住經營;建封家莊(既今封莊村),供祖暹公及其后裔居住經商。而祖源,祖德二公仍留在封土叚及附近繁衍生息。據后來的發展推斷,祖源,祖德二公家族的的重心逐步轉移到今天的封大郢。迄今封大郢是本支系保持百分之百純封姓族人居住的唯一自然村落。二世祖兄弟四人分別在封土叚,封大郢,封溝埂,封家莊(今封莊村)等處繁衍生息,至同治五年即公元一八七零年前后,以達七十余戶,數百人口,百年之后的今天,(包括未入本次三修譜的外地人丁)已曾加到今千戶,三千多人口。從一世祖起還公算起,已繁衍到第十九代。
- 我一直在追尋我始祖根在何處,從江西什么地方遷移到合肥的到目前為止我安徽封氏沒有一人知道,如那位宗親知道點資料請聯系我,微信18913227292,郵箱zxcvb6682@126.com 紫泥堂第十四世孫封來純
十一、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封莊村,有我族人聯系我,QQ245986084,郵箱aixin407291@sohu.com
十二、現居住在貴州省境內的封氏,起源于南京福州府仙居縣,祖公封龍、封虎將軍。根據族譜原序:
大明已丑年芒夷作亂。皇太后追功臣正總兵何卿問叛逆之罪,一復征平。明太祖洪武高皇帝,辛酉年秋九月詔穎川侯付友德為征南將軍,協同牟國公英代,并陛侍衛封龍封虎封武兄弟為付將軍之聀,一同征討云南,赴貴州。癸亥年夷蠻漸次蕩平,至冬十二月進兵戌守普安,為云貴咽喉要地,夷黨安靖,迨至甲子年,奉旨加封付公友德為穎國公之聀,回京聽用。吾祖封公諱龍字云騎,智勇足備,身先士卒,敇封飛龍將軍加鎮國忠良將之聀,防守貴州,在宛溫西門住箚。封公諱虎字德威敢戰無敵,臂力過人,加封飛虎將軍,護國付都統之職,防守滇南大板橋,后扎平彝縣,此系滇南要隘之區,舍爾兄弟,擔當此任。此即吾祖支派之由來也。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封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封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封姓社區最新話題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