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姓與“鋤”是通假字,字典上讀“CHU”“JU”“XU”“ZU”,但在我們家鄉卻讀“遲”音。至于如何演變的就不得而知了,而且人數很少,分布也不清楚,煩請貴站及廣大網友有知者多多賜教!謝謝!
現在據我搜索到的信息,鉏姓聚居地較集中的地點在安徽的蚌埠和浙江的嘉興。其他的省份比如上海,山東,河南,海南,北京,遠到黑龍江的黑河等地亦有鉏姓人士居住。據我父親見過的人里就有一口念出我們的姓是讀“遲”這個音的,比如已故的前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長宋振庭就是準確念出我們姓氏發音的人,并為此特意即興提詩留念:“萬里西行日,巴黎遇故知。相逢傾心處,君主是鉏麋。豪情傳千古,觸槐亮節奇。與君相邀手,大笑昆明池。”
鉏姓的后代基本上還是延續了按族譜取名的方法,也就是通常說的班輩,據我所知的班輩有:上,佩,國,懷,雪,洪,金,振,家,升,師,落,山,海,過,松,柏,萬,年,青。再有我就不知道了,祈請同族有知道的告訴我一下,以期早日建立族譜!
我們鉏姓現在也有了不同行業嶄露頭角的“名人”,據我所知現在有一位在全國出名的工筆畫大師---鉏振阜,還有一位在軍界已官至將軍,是我“金”字班的長輩。我列舉出來意在自勵和勵他,別看我們這個姓氏人少,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樣會為國家作出驕人的成績!
最新發現:鉏景芳曾經是趙尚志將軍的隨從副官,這位老人1993年故去,只上過三年半的學。竊以為老人家名字中間的景字可能是金字的誤寫,如老人家在天有靈請恕晚輩唐突!老人家最后是在黑龍江省軍區第一干休所所長的位置上離休的。這說明我們鉏姓可能早就有人遷往祖國的最北方了!
關于我們姓氏的讀音:在研究我們姓氏發音的過程中我發現除了嘉興地區受方言的影響發音比較雜亂以外(搞得當地好多鉏姓后人都迷惑于自己姓氏的發音--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和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發音)我現在又找到了一點比較好的佐證--就是讀“遲”這個發音!并且很可能我們的祖上就是這樣傳給我們后人的。今天我在網上找到了現居住在吉林琿春的鉏瑞娟的blog,她特意用拼音把自己的名字拼出來:Chiruijuan!我很興奮,和我們安徽的讀音一樣,我在想辦法聯系她本人,以希望獲得更多鉏姓在東北居住的資料!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鉏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鉏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