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姓氏。來源有二,均源于黃帝:
一、《路史》云:“康叔后。”《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康叔,衛始封君。此當系出姬姓。”是黃帝后裔。
二、《元和姓纂》云:“陳僖公之孫針子,以所食邑為氏。其孫莊子,為衛大夫。八世孫宜臼,奔楚為箴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陳為舜后。媯姓。故此支針氏當以邑為氏。”追根究底,此支針姓則源于黃帝,因為舜是黃帝之后裔。
一、《路史》云:“康叔后。”《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康叔,衛始封君。此當系出姬姓。”是黃帝后裔。
二、《元和姓纂》云:“陳僖公之孫針子,以所食邑為氏。其孫莊子,為衛大夫。八世孫宜臼,奔楚為箴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陳為舜后。媯姓。故此支針氏當以邑為氏。”追根究底,此支針姓則源于黃帝,因為舜是黃帝之后裔。
春秋時魯國有針巫、針季;陳國有針宜咎,等。
針建東 男,1960年5月出生,山西沁源人。現任山西省沁源縣王陶鄉福星煤礦礦長,山西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常任理事。沁源縣政協副主席。長治市政協常委。長治市工商聯副會長。主要業績:198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發展,率先在王陶批辦“福星煤礦”,10年來依法經營,艱苦創業,固定資產達1000萬元,年產原煤10萬噸,每年交稅280萬元,辦礦10年來,每年拿出10萬元來救濟貧困戶和幫助捐資當地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公共服務并首家在王隨中學成立“針建東教育基金會”,每年拿出2萬元來作為獎勵模范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全社會很快掀起了一股尊師重教,捐資助學的熱潮,很多村莊的學校從破爛的廟堂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校園,全面實現了“一無、兩有,三配套”徹底改變了落后的教學條件。1995年主動到最貧困的王頭村扶貧,經三年的扎實工作使該村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文明村的道路。沁源王和煤礦是一個年產5萬噸的國營煤礦,由于管理不善,事故多發,礦井倒閉多年,240名職工整體下崗,成了國家的包袱,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下崗職工的生活,主動投資180萬元,救活了這座礦井,240名職工重新走上工作崗位,1999年以企業養林業大膽調整產業結構,購買荒山3000畝,開展了大規模的荒山綠化造林工程。發展方向:以企業養林業開展大規模的荒山造林工程。針 回族中的針姓,是一種稀少的姓氏。在其撰編于清雍正初期的《岡志》中有記載。(參見《北京牛街志書——<岡志>》)。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針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針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