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鄒氏源流與世系的一些看法
我在《戰國三鄒子及漢鄒陽的世系》一文中提出:子姓鄒氏,自微子微仲始先封于微,后又封于宋(不是改封而是加封)以來,至正考父為宋大夫事戴武宣三朝,采食于宋鄒邑,生兩子:孔父嘉和宣靖父。有譜書記載華督之亂后,“奔魯者孔,留邑者鄒”。這是觀點之一。
第二個觀點,宣靖父即宋靖父宣公,以邑立姓之后,至七世孫憲父曼父分枝。至鄒憲父曼父兄弟之前,他們祖輩均已離開了宋鄒邑。譜書記載鄒憲父“為鄭從事和戎狄”,其子鄒闡是“德政可風四民瞻仰的武城邑宰”,其孫鄒倬“年逾古稀精神強健與范蠡游莫知所去”,其曾孫鄒大才“為曹司寇又兼左右司馬”,后裔主居于齊國,至七世孫鄒忌“為齊相成侯封下邳”,九世孫鄒衍“受燕昭王聘館于碣石宮”,十世孫鄒奭“群誇手筆超文若雕龍”,十三世孫鄒陽“為漢梁孝王上客”,籍在臨淄辛店。鄒曼父生肪,鄒肪生子子單“聖門高弟”,后裔主居于魯國,鄒曼父九世孫鄒大廣“庠名大噪奉為上國楨斡”,十五世孫鄒宣字宣川“贈封東魯王在袞州立其位,葬鄒縣”,後裔居於鄒縣。鄒宣生子乾新乾哲,鄒乾新“葬鄒縣呈口”,生子鄒遷。也就是說,現在能看得到的譜書所記載的世系,不只臨淄鄒陽一支,還有下邳鄒忌一支,還有魯國鄒縣鄒宣川一支,還有衛國鄒顏濁一支等等,不要隨意歸統。
有了上面的觀點,在這里,我要提出一些疑問和看法。
一、鄒孔同祖與奔魯。為什么孔子問鄒曼父之母告知其父葬所?為什么只有問鄒曼父之母才知道?鄒曼父之母應該參加了孔子之父的葬禮,才知道具體的位置,不是嗎!那么有什么關系的人才會去才能去參加葬禮且知道葬所具體位置呢?按習俗只有血親。這件事同時告訴我們孔子之母顏征在死在鄒曼父之母之前。孔子跑到宋鄒邑去問鄒曼父之母嗎?沒有人也沒有史書這樣說,那就不是,應該是在魯郰邑問。譜書上說孟皮足疾,曼父嗣繼孔子父,孔子生,曼父歸鄒,或皙與訖奉征禦敵,皙敗北而亡,訖落荒生還。時曼父尚幼母子寄養於訖。無論怎說,都說明鄒曼父及其母當時的確是住在魯郰邑。為什么鄒曼父前輩本來住在宋國后跑到魯國去了呢?譜書記載有一名“孔正穉”,正穉是誰?公乃曼父之祖父,敗北而亡的皙公之父也。是不是正穉公或其前輩奔到魯國?是不是正穉公因某種原因曾經改鄒姓為孔?聯系到有的譜書上說“曼父為開姓祖”,也許當時的確有為之。無論怎說,都說明鄒也自宋奔了魯。我想,這件事也許與宋國南宮萬事件有關。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鄒奔魯者應是宣靖父之孫鄒懋敬。再者譜書上說鄒懋敬之父即宣靖父之子鄒昇尚為“宋國上卿”,而到了鄒懋敬就無什么官職的記載了。
二、宋鄒邑與魯郰邑。鄒姓傳說中有這么一個故事,華督之亂,孔父嘉遭害,宣靖父派家奴連夜護送侄子木金父自宋鄒邑出逃魯國藏匿,又說宣靖父帶家奴一起親自護送侄子木金父到魯國避難,將木金父安置妥當后,宣靖父返回宋。不論如何,木金父或其后代奔了魯是事實。為什么宋國有鄒邑而魯國有郰邑?鄒與郰、鄒邑與郰邑,之間有某種聯系嗎?木金父或其后代藏匿或居住的那個地方后來就叫“郰邑”嗎?為什么不叫“孔邑”?與正考父食邑“鄒”有關系嗎?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鄒曼父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鄒曼父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