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者姓】
中華文化歷來重視傳統家族觀念,所以姓氏是文化傳承的見證與根基,萬姓自有其來源。
姓氏概述:
1、者姓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小姓、罕見姓氏,據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2010年信息系統數據庫統計得出:者姓全國總人口8萬左右,全國姓氏排名623位,占全國總人口的0.00006%。
2、者姓的民族構成主要有回族、彝族、漢族、蒙古族、瑤族、傣族、傈傈族等,人口分布為:回族者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市,其次內蒙、北京、河北、四川、河南、安徽等地也有回族者姓分布;彝族者姓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區,其次山東、黑龍江也有彝族者姓分布;漢族者姓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區,其次陜西也有漢族者姓分布;瑤族、傣族、傈傈族者姓主要分布在云南本土地區。
3、者姓最早見于蒙古開國君主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蒙古四獒”之首者勒蔑。者勒蔑(約1160~1210年),又作哲里里麥,著名的蒙元帝國大將。成吉思汗開國功勛四勇將軍之一。兀良哈氏,札兒赤兀歹之子。居不兒罕山(肯特山)地區,與蒙古部為鄰。其后裔分布在喀喇沁左翼,喀喇沁旗與建平縣一帶。如今蒙古族者姓分布很少。
得姓來源:
1、回族中的者姓主要源自賜姓,據《賽典赤家譜》載:“咸陽王(賽典赤)奉旨征手西夏,以得勝之兵戍守寧夏、渭南等處,所有兵將保屬哈蜜(密)征調。明太祖定鼎金陵,賜為十姓:曰閃、曰者……”。回族者姓最早居住在陜西涇陽縣崇明塔塔底下,居住在塔東和塔西,所以稱為東者家和西者家,清同治年間由于“陜西回民起義” (1862年4月至1878年初,歷時16年)爆發被迫逃到各地。清末及民國年間先后任陜西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主講的回族大阿訇者萬選(1829—1907)、者廣恩(1882—1937)均為甘肅平涼人。
2、彝族者姓最早見于明、清時,云南鎮南州阿雄關(今云南南華西240里)巡檢司土巡檢、羅雄州(治所在今云南羅平)土司知州均有者氏,系彝族。《姓氏考略》謂“者姓”系云南苗種之姓;或謂“者”姓為云南夷族之姓。苗種與夷族均系舊稱。在云南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帶“者”字的地名,這些帶“者”字的地名,除少部分為傣、壯、拉祜等民族地名外,大都屬于彝族地名。在這些彝族地名中。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彝族姓氏中有“者”姓住戶而得名,當屬于彝語不同方言區讀音上的差異而出現音近,異寫。在云南相當數量的彝語“者”字地名中,此“者”字音譯是有其特別的含義的,這就是指的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天然的物質——硝。彝族至今存在的地名中仍然保留下來的“者”(意為硝)和以“者”為姓,當即是記述其發現和使用硝而留下的遺跡。
3、晚清重臣李鴻章有一位部將,姓者,名貴。祖籍云南,生長于合肥。其高祖、曾祖因事被發配到合肥,所以舉家定居此地。也許是高曾祖身為犯人,這位貴兄很小的時候就無依無靠,甚至連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名“貴”,估計是小時候人喚“阿貴阿貴”的,也算有個稱呼。貴兄長大后去參加軍隊招募,招募者問他姓什么,他回答說不知道。在那亂世,應聘軍隊當小卒的人多為無依無靠者,這位招募者估計也見慣不怪,出于幽默感,他對貴兄說:“之乎者也,都可以作為姓氏,我看你就姓者吧?”還沒等貴兄反應過來,招募者已經在手中的名冊上大筆一揮“者貴”二字,然后對面前的應聘隊伍道:“下一個。”貴兄想想也沒說什么,一是要混口飯吃不容易,人家給你工作(當兵)你還敢反駁。二是好歹有個姓了,也算新鮮有趣。就這樣,貴兄稀里糊涂的開創了一個姓氏。者貴應聘成功后,在軍隊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屢立戰功,功至記名提督巴圖魯,為通州協副將。(參見張祖翼撰《清代野記》卷中,奇姓)注:巴圖魯:武將的賜號,漢譯英勇、英雄之意。
4、系“堵”氏所改。堵氏因事去土改為"者",又一說是系“方”姓所改。系“豬”姓所改,就是“方”“者”二姓的由來,在“者”姓家譜中的“方”就是由“犭”變化而來的。祖籍江西,明朝時在朝為官,因“朱”和“豬”讀音一樣,再就皇帝覺得姓“豬”不雅,遂賜姓“者”。后隨史上空前的明朝移民政策充軍邊疆云南。具體因何被充軍家譜中記錄模糊,只說因得罪了皇族被充軍云南。
郡望堂號:
者氏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由于人口較少,為少數民族、罕見姓氏,支派較少,加之回族者姓因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不同,故形成的望族也很少。至今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河西鎮漢邑村建有“者氏宗祠”一座,有郡望“魁星閣”留世。回族者姓分支多出自陜西涇陽縣崇明塔,塔底下的東者家和西者家這兩地郡望。
源流分支:
1、出自蒙古族姓氏,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開國元勛者勒蔑后裔,元代初期第一名將家族——烏梁海氏(兀良哈氏)。元朝和明代時期,其后代是蒙古政權里的唯一異姓貴族,后代出過三大太師(也先),其一部分后代為清朝世代喀喇沁蒙古親王,另一支后代就是著名的準格爾蒙古(噶爾丹等)。
2、出自賜姓,為明太祖朱元璋賜姓。據《賽典赤家譜》載:“咸陽王(賽典赤)奉旨征手西夏,以得勝之兵戍守寧夏、渭南等處,所有兵將保屬哈蜜(密)征調。明太祖定鼎金陵,賜為十姓:曰閃、曰者……”
3、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改姓,“者姓”系云南苗種之姓;或謂“者”姓為云南夷族之姓。苗種與夷族均系舊稱。
4、出自他姓改者姓,系“堵”氏、 “方”姓或者“朱”、“豬”姓所改。
繁衍遷徙:
目前已知回族者姓發源地為陜西涇陽縣,回族者姓最早居住在陜西涇陽縣崇明塔塔底下,居住在塔東和塔西,所以稱為東者家和西者家,清同治年間由于“陜西回民起義” (1862年4月至1878年初,歷時16年)爆發被迫逃到各地,有的為了避免災禍而改民族。
云南的漢族者姓在明太祖建立明朝平定云南后,實行“屯民實邊”政策,派沐英留在云南鎮守疆土。為了鞏固疆域,促進云南的發展,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親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廣招工匠,隨著自己遠赴云南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在沐英所帶的明朝軍隊及帶來的工匠中,有部分官兵帶著家屬隨往,有些官兵則與云南的當地人通婚,從此開荒墾地,生兒育女,世居云南。云南漢族者姓遷徙前和沐英將軍同為回族宗教信仰,遷徙到云南后為了民族融合,而改為漢族和彝族者姓。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河西鎮漢邑村。這個村落有個“漢邑村清真寺”遺址,漢邑村和大回村相鄰原來都回漢雜居,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大回村是義軍的根據地,為了避免傷害無辜的漢民,雙方商議回族自愿并入大回村,漢族自愿并漢邑村,并取名“漢邑”,防止清軍殃及池魚。也有不愿并的少數回民之后被迫放棄了祖先的宗教,清真寺廢棄。不愿并的漢民,現在仍在大回村,改名“東渠村”為東溝之意。
漢邑民風淳樸,其中的馬姓,者姓,沐姓為回族后裔,聽村中老人講“紅白旗鬧事”時變教了,清真寺改為了“三英殿”,后來又作為小學校,現在廢棄。“漢邑村”清真寺建筑風格,座向和大回村老清真寺一樣,房梁上還有《古蘭經》章節。
世界者氏:
目前已知移居海外的者姓為北京的回族者姓者**,移居至美國拉斯維加斯和夏威夷等地。
另外泰國也有者姓分布。
者氏名人:見附頁。
者氏趣談:
“者”字形字義會意:
“者”字從耂從日。“耂”字從土從丿,讀為“不土”,義為“不耕土”;“日”指“日子”、“每天”。“耂”與“日”聯合起來表示“全天從事非農生產”、“工商專業戶”。本義:非農業戶口的家庭、城市市民戶籍。引申義:任何戶籍的家庭。說明:中國雖然自古以農立國,農業戶口占壓倒多數,但一向存在非農戶口,例如屠戶、獵戶、漁家、商家、石匠、木匠、皮匠、絲綢專業戶、造紙專業戶、顏料專業戶等等。這些具有專業技能的全天從事非農勞作的家庭,就是“者”。“者”字在字形上被譽為“猶如一名帶刀的侍衛!”從“者”字甲骨文、金文、方篆體字形看,者姓猶如一只“蜘蛛”,者姓的姓氏圖騰被認定為“蜘蛛”,“蜘蛛”代表著勤奮與樸實,善于人際關系網絡。
字謎:◎ 山間清泉水中月(打一字),謎底:(者)
在云南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帶“者”字的地名,例如會澤有“者海”,東川有“法者”,楚雄有“者力”,“者地所”,彌勒縣有“者甸”、“者左”,文山有“普者黑”、“者陰山”等。僅以宜良為例,就有:比者、栗者、曲者、尼者等地名。據筆者查閱省內已出版的數十種縣市級地名志,這些帶“者”字的地名,除少部分為傣、壯、拉祜等民族地名外,大都屬于彝族地名。在這些彝族地名中,對于“者”的釋意也頗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彝族姓氏中有“者”姓住戶而得名,開遠的“米者”、“阿黑者”,則釋為山梁或山坡(其山當含硝也,今之釋者或忽略于此)。姚安縣也是這樣,丘北縣一帶的彝族,“山梁”的彝音讀為“則”,說明也有少部分屬于“者”的地名中,當屬于彝語不同方言區讀音上的差異而出現音近,異寫。可是,也必須著重指出的是,在云南相當數量的彝語“者”字地名中,此“者”字音譯是有其特別的含義的,這就是指的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天然的物質——硝。
彝族世居之地的宜良縣東北九鄉素稱“溶洞之鄉”,有一個闊大空曠面積達10余萬平方米,可以容納萬人的三腳洞,經考古工作者調查發現,這里是原始時代舊石器晚期的人類生活遺址,在洞內采集到早期人類所制造使用的粗糙石器,在其中發現有大量含硝的巖層和土層,證明當地土著的彝族先民們,曾世代相續地在洞中采硝熬硝,其遺址至今猶存。因地形成一臺地,故名“熬硝臺”。
云南彝族先民是不是世界上最先發現硝石并加以使用的民族呢?限于資料,不敢臆斷。然據有關傳說,情形是頗值得深思的。
據現今生活在宜良東境的撒尼人傳說,早在穴居時代,撒尼先民就發現了硝石的存在。據說那時居住在山洞里的人們,在生火取暖的時候,常有一些石塊因燒灼而爆炸,后來,他們終于明白了這類石塊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硝”。硝加上巖層中偶然存在的硫磺,再遇到木柴燃燼所形成的炭,三者合一,就是火藥化學成分的偶然合成,所以才會因生火燃燒而發生爆炸。
又據劉堯漢教授《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記述彝族傳說云:彝族祖先在從事狩獵和放牧的時期,也發現巖羊因為常到有火硝和硫磺的地方打滾、摩擦,而從不患皮膚病,身上也很少生寄生蟲,從而懂得了用硝和硫磺治療家畜的皮膚病和殺滅寄生蟲。后來為了加工提純,在熬煉時無意中混入炭末而發生爆炸,從而掌握了制作火藥的方法。
上述傳說,應該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實依據的。彝族至今存在的地名中仍然保留下來的“者”(意為硝)和以“者”為姓,當即是記述其發現和使用硝而留下的遺跡吧。參考《云南日報》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征南),土官普直歸附于朝,授土知州,歷經樂伯、適廣、沙陀、永樂、者永、者甫、者松、者達、者昂、者浚。明朝嘉靖中期(約1545年前后),曲靖羅雄州(今羅平縣)出了一個逐父、殺父的土知州。這個土知州姓者,名繼榮,他的父親名叫者浚。者繼榮殯父作亂,從而使羅平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土官制度從此廢除,改設流官;二是結束了過去“羅雄”的叫法,改稱“羅平”。在《明史》中有記載。 者繼榮為羅雄州最后一任土官。到了大清雍正年間,雍正皇帝下決心在云南、貴州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土司制度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據《新篡云南通志?土司考》載,者繼榮出生時有異征,寬顙大鼻,丹鳳眼兩手過膝,他曾說:“我以此二手足以揮斥天下。”
元至正23年(1363年),者洛破阿邦城,元至正24年(1364年)者氏在淑(十)龍山另建一城作為扎兵據守處。明朝萬歷年間,土司者繼榮扎寨此山。傳說者繼榮武藝高強,有呼風喚雨之能。他與九條酷似龍形的山嶺合在一起稱“十龍”,此地得名“十龍山”,后演化為“淑龍山”。淑龍山東西走向,西至龔家把左,東接鐘山鄉謝補村,南臨鐘山鄉大地村,北連長底鄉康牛村。面積0.8公里,海拔1923米。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山上有一石城,現遺城墻殘垣,城分四門。城中遺有碳化米,有古廟遺址。
該城系明萬歷九年(1581)土知州者繼榮殺其父者浚,發生叛亂,廢土官城,拆其木料和瓦在淑龍山頂筑城據險,以抵抗明軍。該遺址對研究羅平行政建置提供可考物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淑龍山古城遺址,位于鐘山鄉東北部,舍克村委會境內。1986年7月羅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保單位。
者氏家族全國宗親會QQ群:84274178(者姓朋友優先加入)!
者氏家譜編訂委員會QQ群:85800051(姓氏研究人員加入)!
者氏家族官方微信公眾訂閱號:zhe_shijiazu (微信加入)!
以上資料搜集于互聯網,并不完善,亟待更全面的錄入。有姓者的朋友請與本人聯系,共同完善者姓信息。聯系QQ:429074199.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者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者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