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長趙琪是趙云后人 觀海臺是他建的
趙琪是因為兩件事:一件事是他是日本侵略者占領青島期間的第一任偽市長,還有一件事是他主編了《膠澳志》。作為蜀漢名將趙云之后,趙琪其實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文人,他的才華在很多方面都能得到體現,比如他在書法上有一定造詣,經常跟康有為探討書法;他與清末軍機大臣、著名書法家吳郁生是好朋友;他自建永厚堂,可以看懂德文、英文、日文等多種書籍,卻偏愛儒家經典和地方志。他為地方文史做出了貢獻,卻讓所有人意外的是,選擇了偽青島市長這個漢奸職業,終究毀了他的一生。
因跟德國人打官司出了名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他的后人,趙氏家族自然也非同尋常。
萊州府的掖縣(今萊州)趙家是當地的大家族,趙氏系蜀漢名將趙云之后,明初遷居萊州府。明清以來,名人輩出。據《東萊趙氏家乘》記載,明萬歷時趙煥、趙耀、趙燦兄弟三人,趙煥、趙耀兩個是進士,趙燦中舉人第一,趙煥是萬歷年間的朝廷重臣,有‘東萊三鳳’之稱;至明清之際,趙耀的孫子、趙胤昌之子有趙士元、趙士寬、趙士完、趙士冕、趙士亮兄弟五人又有‘趙氏五龍’之譽。
其中,趙燦的孫子、趙禧昌之長子趙士哲在1644年后,避兵登州之松椒山,與弟子董樵藕耕海上,鄉人私益“文潛先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趙琪便是東萊趙氏望族趙士哲第十一代族孫。
據史料記載,趙琪,字瑞泉,1882年出生于萊州。年輕時來到青島,考入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即青島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德華大學),畢業后被保送去德國留學,中德文水平都比較高。回國后又到了青島,在膠澳總督府做德文翻譯。短短幾句話,可以看出趙琪是個好學生,但當時有這樣成績的人不在少數,他如何脫穎而出?因為他纏上一個官司。據魯青抗戰史研究專家張成先生介紹:“趙琪回國后,在青島多個部門任德文翻譯、工程師、外交顧問等職務,他最有名的是曾經跟德國商人打官司,一直打到德國高等法院,并最終獲勝,此事為他贏得了聲望?!?/div>
從膠澳總督府德文翻譯到淞滬警察廳督察長兼高等外交顧問,直到1920年成為龍口商埠局局長(總辦),趙琪的早起仕途之路走得很穩妥,這一次他又做了件大事。
龍口開埠是他的功勞
龍口港,地處山東半島北萊州灣畔,波連遼津,地扼直魯,自古為水上交通要沖。港灣北有屺姆島連陸沙壩為屏障,南有金沙灘環抱,水深腹闊,不淤不凍 ,歷史上久負“穩油盆”之美稱。但真正將龍口建設成商埠,是趙琪的功勞。
1914年,國務總理熊希齡就提出開辟龍口為對外貿易商埠,但當時的北洋政府內外交困,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從事實業建設投資。雖開埠但不能建港,興筑碼頭擱置下來。
1916年,趙琪與好友呂鏡宇、張少卿、徐輔州、蔣晉英等人赴京請愿:既然官辦無力,可允許民辦。租期50年,期滿由國家償還投資,收歸國有……他們多方奔走,終于得到大總統黎元洪的批準,以“官督商辦”的方式使興筑碼頭變為現實。當時趙琪還擔任著淞滬警察廳督察長等職務,為了將龍口港的建設順利進行,他辭去職務,帶著技術人員去青島、秦皇島、大連等碼頭參觀學習。測量海水,征租土地,繪制圖紙,擬定方案,籌措資金,每一步都是挑戰。
依靠商界招股集資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龍口商埠籌建會成立后,以每股100元的價位到天津、北京、濟南、青島等地籌集,卻屢屢受挫,收效甚微;戰亂及1917年張勛擁宣統皇帝復辟讓各位股東們惶恐……即便如此,龍口碼頭還是在眾人的努力下于1918年9月正式動工,1919年10月5日竣工。這是一座歐美最新發明,鐵骨水泥式的中國獨一無二的棧橋碼頭。
棧橋碼頭的建成,對龍口港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棧橋碼頭的建成,使龍口港成為山東與東北之間客貨運輸、南北海運的中轉港和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開通了龍口——大連客運航線,以往部分經由煙臺、青島闖關東的山東勞工蜂擁至龍口,闖關東之勢也隨之達到高潮。同時龍口港內外貿航線不斷擴展,在山東省內名聲大振,成為僅次于青島港的省內第二大港,被列入北方六個重點港口之一。
碼頭的建成與趙琪的努力分不開,1920年,趙琪任龍口商埠局局長。1921年,商埠局改稱總辦。1923年離職后,他又換了幾份工作:山東督軍公署顧問、山東省長公署參議、魯案善后督辦公署顧問、中俄交涉事宜公署顧問、兩湖巡閱使署顧問、交通部咨議、外交部顧問等。直到1925年,他的老鄉張宗昌來了。
主修青島第一本地方志《膠澳志》
1925年張宗昌任山東督軍后,改膠澳商埠管理體制由中央直轄為省轄,改督辦公署為商埠局,任趙琪為總辦(青島最高長官)兼山東全省戒嚴高級執法官。
為什么偏偏選中趙琪呢?老鄉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趙琪能擔起這個責任。大概是青島外國移民多,涉外事務多,趙琪有許多涉外經驗,駕馭青島政府有一定的優勢。
從1925年到1928年南京政府接管山東 ,這段時間內趙琪并沒有什么大事發生,1929年4月南京政府接管青島后,膠澳商埠局改為青島特別市,趙琪被免職后成為一名寓公。但他與別的寓公不同,平時就研究山東歷史,熱衷于藏書、編書、印書,他收藏著山東各縣志書,決定做一件大事:修志。
青島從1881年建置,歷經德、日統治,沒有修過地方志,于是趙琪成立了修志班子,自任主修,袁榮叟主纂,幾十人參與了采訪編纂。歷時兩年時間,終于完成青島的第一本地方志《膠澳志》。
它記載了1897年至1927年30年間,德國侵占、日本侵占和中國北洋政府統治三個時期青島的早期歷史。志名謂膠澳者,是以當時的建置謂膠澳名稱,故日《膠澳志》,共12卷60萬字10冊。通過簡單了解《膠澳志》的幾個主要部分:
沿革志:對古文記錄較簡,從青島建置以來記錄則繁 ,以“德人租借始末”、“日本占據始末”和“中國收回始末”三部分記錄詳細。尤其是收回青島的談判文件都全文收錄。
建置志:設有溝渠、水道、公產、港灣 、橋梁等7個部分,全部以準確統計資料記載。
交通志:設有道路、郵電、航運,為膠濟鐵路設有專目。在“道路”中不但記有長度、面積,還記載了各老街,德占、日占、中國收回三個歷史時期的對照路名。
食貨志:雖依舊方志名稱,但內容為農業、林業、漁業、鹽業、礦業、商業、工業,都是舊志書所沒有的。
教育志:記載著有外國人在青辦的學校,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職業教育。
藝文志:一部分是文獻全篇照錄,一部分是書目,包括中文、日文、德文、英文、法文5種。除此之外,《膠澳志》文字以外有15份圖表,地圖不是像舊志那樣的意象圖,而是按照地理繪制的。
直到現在,《膠澳志》仍是研究青島尤其是北洋政府時期最重要的文獻史料,也是趙琪做的一件好事。
正陽關路19號吳郁生舊居別墅,20世紀20年代末,“八大關”度假區已開始建設,1930年他又在正陽關路今19號建一別墅。吳郁生,字蔚若,號鈍齋,江蘇吳縣人,清光緒進士,官至郵傳部尚書、軍機大臣,也以書法著稱。
清亡,建立民國,吳郁生舉家來青,筑宅于湖北路33號,人稱“吳公館”,與于式枚等相鄰。
國民黨的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以后,趙琪也成了寓公,“無官一身輕”,與吳郁生仍常有來往,是吳郁生寓青期間結識的新朋友。1938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二次占據青島,成立偽青島市公署,令趙琪出任偽市長,趙琪不敢拒,充當了漢奸市長,曾向吳郁生訴內心之苦。因此吳郁生臨終之前親自撰寫了一本題為《東萊趙琪略歷》小冊,因趙琪不是鐵桿漢奸,1943年3月被免職,由姚作賓任漢奸市長??箲饎倮?,姚作賓以漢奸罪被捕,因作惡多端被判死刑,而趙琪未被起訴。他的女兒趙仲玉是中共地下黨的聯絡對象,在青島解放前夕發揮了一定作用。趙仲玉是著名美術家,青少年時已受惠于吳郁生。吳郁生與劉廷琛兩宅相距僅200余步,因而也有往來,吳郁生為劉廷琛的草書陶詩寫了跋,并為劉廷琛寫《潛樓讀書圖》五律一首,其中有詩:“橫海吹海立,群鷗色然驚。風定云自還,喜詠滄浪清……中夜枕書臥,且聽波濤聲?!?/div>
他晚年寓青達30年,鐘情嶗山,多次往游,并住于山中。商務印書館編印出版《中國名勝》叢書,第二十二種為《嶗山》,就由吳郁生與次子吳曾壽編纂,吳郁生寫了“弁言”:嶗山位于山東即墨縣東南海濱,峻而險,奇而深,實測海拔三千八百尺,其高蓋相見,故古有“泰山自言高,不如東海嶗”之語。《寰宇記》云:“秦始皇登嶗山,望蓬萊。”其時驅民修道,群以為苦,其處名也以此。唐、宋上好方士,道家以興,遂以此幽奧之區,為養真之所。元初,丘處機以帝者師,賜號長春真人,休養于此,宮觀之盛,于斯為最,至今已漸呈衰象矣。山中除華巖庵為佛寺外,宮觀道院尚存二十處。余等僑居青島,去其地不百里,暇輒蠟屐往游,尋幽探奇,幾窮其境。私意足跡所及,唯此山差能傳雁蕩、黃山之神,而隴峭雄深,又另辟一面目,不可謂非海內勝境也。合前后攝影數十幀,急付珂羅版精印,以饗世之好游者。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趙琪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趙琪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