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妙福 中科院 微生物研究所
對產琥珀酸較優良菌株Cundida rugosa SB-7進行了搖瓶發酵條件的研究,產生琥珀酸的最適氮源是尿素,用量以0.1%為宜。在發酵過程中必須加入足夠量的CaCO35以控制發酵液的pH,玉米漿也是影響發酵的重要因素。SB-7在適宜的條件下,琥珀酸的最高產量可達4.45%,對液蠟的轉化率為74%,在發酵過程中還可積累少量的延胡素酸和a一酮戊二酸。
通過對703株酵母菌的篩選,得到了三株產琥珀酸在1%以上的菌株,對其中的S15,進行了誘變處理,從而得到了產琥珀酸最高的sB一7,該菌發酵液中琥珀酸含量達4.43%。發酵產物經分離提純,得到無色結晶物質,經紙層析,熔點測定和‘H 250 MHz核磁共振分析,證明是琥珀酸。 相似文獻
我們從271株酵母菌中,選出一株可利用鄰氨基苯甲酸為前體產生色氨酸的優良菌株——阿保利假絲酵母(Candida arborea AS 2.566)。對該菌的發酵條件進行了初步研究,發現通氣量、鄰氨基苯甲酸濃度等與色氨酸產量有密切關系。采用乙醇一鄰氨基苯甲酸混合分次追加的方式,可提高色氨酸的產量。用30升發酵罐試驗,色氨酸產量達5克/升以上。 相似文獻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傅妙福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傅妙福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