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后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yú)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1-3] 。
- 商鞅
- 衛鞅、公孫鞅、商君
- 戰國時期(衛國→魏國→秦國)
- 華夏
- 衛國(在今河南省)
- 約公元前395年
- 公元前338年
- 《商君書》、《秦律》
- 推行商鞅變法,率領秦軍收復河西
人物生平
編輯早年生活
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他向尸佼學習雜家學說,后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2] 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年輕有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家” [9] ,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 [10] ”魏惠王認為公叔痤已經病入膏肓,語無倫次,于是皆不采納。公叔痤轉而讓商鞅趕緊離開魏國,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納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會采納殺他之言,所以并沒有立即離開魏國。 [11-12]
醞釀變法
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鄙眺?a target="_blank" data-lemmaid="28461" style="color: rgb(19, 110, 194); text-decoration-line: none;">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睆亩鲝垺爱敃r而立法,因事而制禮”(語出《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施展變法
編輯頒布墾草令
主詞條:墾草令
變法之爭結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其主要內容有:刺激農業生產 [14] 、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 [15] 等改革方略。
第一次變法
主詞條:商鞅變法 [16]
《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 [17] 。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戶籍制度 [18] 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19] 、建立二十等爵制 [20] 、嚴懲私斗、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 [21] 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變法
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臨渭河,順渭河而下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可直通函谷關。為便于向函谷關以東發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筑冀闕宮廷,營造新都,并于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 [22] 。其主要內容有:開阡陌封疆 [23] ,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 [24] 、推行縣制、初為賦 [25] 、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游宦之民 [26] 、執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27] 等改革方略。 [28-38]
兵敗被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 [39] 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 [40]
商鞅回秦后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今陜西省華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 [41] 其尸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家。商鞅雖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廢除。 [42]
人物影響
編輯法家思想
商鞅在變法之爭時提到的“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就成為了秦國政治的指導原則,使秦國領先于山東六國。其次,商鞅執法不避權貴、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堅決貫徹了法家的這一主張。最后,法家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商鞅一樣抱著法家“明法”的態度和精神來推行政治改革,讓百姓知曉法律。
獨立思想
商鞅獨立的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商鞅主張全農的經濟政策,為此他頒布了《墾草令》,制定出二十種重農和開墾荒地的辦法。一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刺激農業發展,一方面打壓工商業。其次,商鞅主張重刑厚賞。商鞅認為人的本性是趨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賞,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國家安定。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嚴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賞立信。第三,商鞅主張重戰尚武,具有軍國主義思想。最后,商鞅主張國家應統一民眾的心智,制定統一的制度,實現統一的目標。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門學派,名為商學派。商學派經過建立、開拓、發展、定型和后勁五個階段,配合秦的歷史,逐漸成為主宰秦國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個人作品
主詞條:商君書
歷史評價
編輯正面評價
蔡澤: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45]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后世。 [47]
班固:孝公用商君,制轅田,開仟伯,東雄諸侯
王安石: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毛澤東: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于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負面評價
司馬遷: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52-53]
《舊唐書》:威刑既衰,而酷吏為用,于是商鞅、李斯譎詐設矣。
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 [54] ,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55] ,《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56]
人物紀念
編輯商鞅墓
商鞅墓,又名商君墓。商鞅被車裂后,法家的后學者收殮商鞅的遺骨準備偷運回商鞅故里衛國安葬,在黃河德豐渡口被秦國守軍截獲,當地百姓與守軍便將商鞅遺骨草草埋葬于附近的秦驛山之下,后來法家的后學者尋訪至此為商鞅立了墓碑。上書“商君之墓”。商君墓位于今陜西省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風景名勝區秦驛山腳下,墓高三米多,直徑十余米。1970年解放軍某部在此修建營房時將商君墓夷為平地。 [59]
商鞅廣場
藝術形象
編輯文學形象
影視形象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姬鞅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姬鞅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