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①后漢書南匈奴傳:南匈奴右賢王部抑鞮。 ②章丘縣志:有部姓。 部剛柱 1953年11月生,陜西商州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陜西省丹鳳縣人武部政治委員。他在商洛貧困山區從事武裝工作26年,全區7個縣(市)人武部、他先后在6個縣(市)工作和任職。1990年5月任人武部政委以來,堅持看書學習,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積極探索貧困地區武裝、民兵預備役工作的特點、規律和發展路子,抓住機遇,大力發展以勞養武,努力開創人武工作新局面。他擔任人武部政委10年,帶領一班人先后改變了排水、丹鳳兩縣人武部的后進局面,使柞水人武部連續4年被商洛地區行署、軍分區評為先進人武部,連續4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丹鳳縣人武部1998年9月被蘭州軍區樹為全面建設先進單位。被省軍區樹為正規化建設達標先進單位。由于他工作政績突出,1997年5月在陜西省軍區師團黨委書記培訓班上介紹了如何當好黨委書記的經驗。1997年7月被南格軍分區、陜西省軍區、蘭州軍區樹為優秀黨員,1997年年終榮立三等功。《商洛報》、陜西日報》、《西北民兵》、《人民軍隊報》、《解放軍報》等先后宣傳了他的先進事跡。 部韻華 男,1932年9月出生,山西定襄人。中共黨員。畢業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學。曾任黑龍江省軍區后勤部長。主要業績:1949年入伍,歷任文書、軍務參謀、作訓參謀、作訓股長、營長、團參謀長,第一機械化師作訓參謀,某軍偵察處長,沈陽軍區守備第五師后勤部長(黨委副書記),黑龍江省軍區后勤部長(黨委書記、省軍區常委)。先后參加過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五次戰役等多次戰斗。兩次立功,兩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功章,曾獲得沈陽軍區先進工作者、目標管理二等獎等榮譽。在抗美援朝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熊石戰斗中,擊退敵人三次進攻,鞏固了該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交通樞紐,立功1次。1953年,部隊開展大規模冬季訓練,及時總結訓練經驗,組織現場會議進行推廣,其經驗材料在所在部隊轉發,榮立三等功。1957年,在全軍興起的"向軍事科學進軍"活動中,結合軍兵種特點和部隊實際情況,制定了所屬各專業技術分隊的訓練計劃,榮獲沈陽軍區先進工作者稱號。在全軍大比武的練兵熱潮中,所屬連隊取得"五大技術尖子班"的優秀成績。在任沈陽軍區守備第五師后勤部長期間,帶領施工備料部隊在荒無人煙的深山密林中修路運料,有力地保障了由修建簡易營房到改建成磚木結構營房的建設工程,圓滿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戰備任務。在任黑龍江軍區后勤部長期間,為完成總后指示的"3年邊防連隊營區建設"任務和改善邊防連隊生產、生活、執勤條件,領導各級后勤人員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確保了施工任務按期優質完成,不斷總結和推廣高寒區塑料大棚種植蔬菜的經驗,大力改善了邊防連隊的生活條件,榮獲沈陽軍區目標管理二等獎。1988年,獲中央軍委頒發的勝利榮譽勛章。
內蒙古包頭市有部姓后人
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探訪鶴峰中營鄉三家臺蒙古族村部氏家族
閱讀提示:鶴峰縣中營鄉三家臺蒙古族村成立于2002年12月24日,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村,全村人口892人,其中蒙古族544人,占總人口的61%。據考證,三家臺蒙古族部氏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今年8月下旬,該村村主任部先瑞與原村小學校長部玉池以及縣民委有關領導一行5人北上內蒙古尋根,體驗草原牧民的生活習慣,考察蒙古族人的生活習俗,拜謁成吉思汗陵,并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
日前,記者帶著好奇專程前往鶴峰采訪。
一部珍貴的家譜弄清了部氏家族的來歷
今年56歲的部先瑞老人珍藏著一部寶貴的家譜。因為這本家譜,他們村幾百名部氏族人最終被專家認定為蒙古族。三家臺蒙古族村得以成立,亦主要以這本家譜為佐證。
“元末明初,朱元璋的農民軍四處追殺元軍,他們的祖先最開始逃到湖北松滋,后來輾轉來到湖南澧縣,最后來到鶴峰三家臺一帶躲藏并定居,時間大概在公元1370年。”鶴峰縣民宗局經濟股股長田國華對記者說。
在三家臺村,部先瑞老人小心翼翼地捧出了被族人奉為至寶的家譜讓記者看,這是一本已經發黃的家譜,但上面的字跡仍清晰可辨。開篇寫道:“舊有記云,吾家鐵木真姓也,原籍蒙古,元太祖之后。元史順帝時,信州鎮南王之子,被陳友諒兵敗,大圣奴不知所終,公之先遠祖有諱斡難,兀者因居斡難河之源,因以為氏,其以部為姓,則始于公,故奉為一世祖,葬松滋苦竹寺,今稱部家大墳者是。”(記者注:原文為豎排,多為繁體字,沒有標點,標點為記者依句所斷。)這段文字清楚地說明鶴峰三家臺村部氏家族是元太祖的后代,在松滋一個叫苦竹寺的地方,還葬有他們的祖先,遺憾的是,部氏族人從沒有到過松滋對這段歷史進行考證。
這本家譜中還記有這樣一段文字:“道光十五年州主登詮手書曰,博兒濟吉特氏,哈拉部者,從部落中部字起也,今繹漢姓,自京中八旗此姓最多云。”當地部氏族人也據此認為,他們的祖先應該是草原中一支驍勇善戰的部落,后從漢姓,以部自稱。
“遺憾的是在當地生活日久,我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為建立蒙古族村的民族特色,我們多次向縣民宗局提出希望能夠回到祖籍地學習和考察,在州民宗委、縣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這次內蒙古之行。”說起去內蒙古的經歷,部先瑞一臉興奮。
他們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
三家臺村海拔較高,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記者下車后轉乘一輛電麻木,蜿蜒行走了約半個小時,才來到部先瑞老人的家里。老人的家在半山腰上,一棟百年老屋,院壩里堆放著新收的花生和辣椒,農家小院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堂屋正中家神上供奉著成吉思汗畫像。
三家臺村人口不多,村民居住比較分散,山上林木成蔭,清泉流淌。稻田很少,但旱地較多,地里的玉米、煙葉已經成熟,雖然前不久遭受了暴風雨的襲擊,但收成仍然喜人。部先瑞告訴記者,當地的經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為主,煙葉也是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
雖然生活習性已經被當地人同化,現又成立了全省唯一的蒙古族村,可當地部氏族人卻從沒去過大漠,看過草原,尋根的愿望像秋日的蟬聲一樣,寂寥而悠遠,糾纏在他們的心間。
之前,有人提出質疑,認為三家臺蒙古族村的部氏族人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因為“博爾濟吉特”是成吉思汗女婿的部落的姓氏,此次前往內蒙古,除了參觀、學習和考察之外,部先瑞與部玉池兩位老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家族究竟是誰的后裔。
據了解,成吉思汗第二十七世孫王云青通過考證,在《成吉思汗在中原的后裔》一書中寫道,湖北省現有蒙古族人10887人,恩施州有 3333人,但他卻未對這些蒙古族人是誰的后裔作進一步說明。
8月21日,在鶴峰縣民宗局副局長朱孝亞的帶領下,部先瑞一行到達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物委員會副巡視員敖日其楞和有關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他們,并向他們介紹了蒙古族的一些情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當地的建設狀況。當部先瑞拿出家譜要求驗證身世后,為慎重起見,自治區民委的同志特意邀請了國際蒙古學學會會員、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理事、《蒙古族民俗百科全書》主編布林特吉斯教授和內蒙古師范大學蒙古學學院滿昌教授前往考證。
當見到部先瑞出示的家譜后,兩位教授驚呆了,連呼:“難得,難得,太難得了!”并囑咐部先瑞要好好保管。在翻看了譜書之后,兩位教授肯定了他們是鎮南王之后,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并對當地民委的同志說:“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我們又找到了一支失落的成吉思汗家族。”
據史書記載,成吉思汗的4個兒子被稱為“四曲律”(“曲律”是對卓越的人才、駿馬的稱呼),成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四大支柱,他的5個女兒也分別許配給各個部落的王子,這種聯姻關系擴大了黃金家族的勢力范圍。忽必烈統一中國后,為了加強對中原漢地的統治,說服蒙古勛臣把京城從蒙古和林遷至北京。后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管理,他分封諸子藩鎮要地,把全國最富有的江淮分封給第九子脫歡。脫歡封地在武昌,后又移鎮揚州,王號為鎮南王,他便是蒙古族家族河南、湖北分支的始祖。
體驗草原生活,拜謁成吉思汗陵
在弄清了自己家族的身世之后,部先瑞和部玉池格外激動,他們知道,自己的身體里流淌著一只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的血液,然而,自從自己的祖先離開草原后,他們就不再有享受縱馬馳騁的樂趣,雖然年紀大了點,他們仍渴望能夠在藍天白云下揚馬催鞭,縱情奔跑。
8月22日,部先瑞一行5人來到了希拉木仁大草原,一望無際的草原讓他們興奮不已,然而,他們中有好幾人在騎馬時受了傷,這讓部先瑞與部玉池這兩個“馬背上的民族”的后代很感慚愧。他們在這里住蒙古包,吃牛羊肉,喝各種奶制品,還觀看了蒙古族小伙子的摔跤表演、賽馬表演、速度賽馬、馬技等,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次草原牧民生活。
23日,他們來到響沙灣,品味滑沙的神秘,體驗在沙漠里騎駱駝的孤寂與荒涼,然而,沙漠里灼熱的高溫讓他們很快便興味索然。
24日,是最讓部先瑞和部玉池難忘的日子,他們終于可以去鄂爾多斯祭拜成吉思汗陵了。一大早,兩個老人就起了床,換上新買的蒙古族服裝興致勃勃地趕往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長眠之地,這里有10項世界之最:成吉思汗陵旅游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天驕大營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氣壯山河”是世界上最具蒙古特色的“山”字形門景;鐵馬金帳是世界上唯一再現成吉思汗鐵騎的大型軍陣;亞歐版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國橫跨亞歐的疆域圖;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收藏、展示、研究蒙古歷史文化的博物館;長達206米的《蒙古歷史長卷》油畫是世界上最長的油畫;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以蒙古文字(汗)為造型的建筑;達爾扈特人是世界上唯一近八百年來世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的成吉思汗祭祀場所。在成吉思汗紀念堂參觀后,兩位老人又虔誠地前往成吉思汗的陵墓前燒香,長久地跪拜,并合影留念。
“用祭祀懷念祖先是人類的一種情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根’,并會為這個‘根’魂牽夢縈。”今年62歲的退休教師部玉池向記者發出感慨。
“看到當地牧民的生活后,我們很慶幸祖先把我們帶到了現在生活的地方,我們一定會珍惜一切機會,把我們現在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部先瑞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采訪完畢,記者從州民宗委獲悉,由州民宗委撥款5萬元,鶴峰縣民宗局配套5萬元修建的蒙古族標志性建筑———蒙古包,將于近日在鶴峰縣三家臺蒙古族村開工。村主任部先瑞也表示,蒙古包建成后,三家臺村將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原始的自然景觀搞好生態旅游開發,把三家臺蒙古族村建設成為全省的先進文明村。來源:恩施晚報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部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部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部姓社區最新話題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