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ZHAO  

2008-03-06

47785次

3人

3個

5個

85人

1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 字號: ]

? 清太祖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 ? 清太宗 ( 愛新覺羅·皇太極 ) ? 順治帝 ( 愛新覺羅·福臨 )
? 康熙帝 ( 愛新覺羅·玄燁 ) ? 雍正帝 ( 愛新覺羅·胤禛 ) ? 乾隆帝 ( 愛新覺羅·弘歷 )
? 嘉慶帝 ( 愛新覺羅·颙琰 ) ? 道光帝 ( 愛新覺羅·旻寧 ) ? 咸豐帝 ( 愛新覺羅·奕詝 )
? 同治帝 ( 愛新覺羅·載淳 ) ? 光緒帝 ( 愛新覺羅·載湉 ) ? 宣統帝 ( 愛新覺羅·溥儀 )

 

 

愛新覺羅氏族皇帝

努爾哈赤(入關前的皇帝)

  屬相:羊

  謚號:初謚武皇帝,改謚高皇帝

  廟號:太祖

  陵寢:福陵(沈陽東陵)

  

努爾哈赤

父親:塔克世

  母親:喜塔拉氏,后尊為宣皇后

  初婚:19歲結婚,配偶佟佳氏

  妻妾:16人

  皇后(大福晉):葉赫那拉,為元妃氏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薩爾滸之戰奪得勝利

  最失意:兵敗寧遠

  最不幸:父、祖被殺害

  最痛心:殺死長子褚英

  最擅長:謀略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在明朝總兵李成梁的支持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于白山黑水之間,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歷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歷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叛明,割據一方。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并受傷,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于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皇太極(入關前的第二位皇帝)

  屬相:龍

  謚號:文皇帝

  廟號:太宗

  陵寢:昭陵 父親:清太祖努爾哈赤

  母親:孝慈高皇后

  初婚:22歲初婚,配偶博爾濟吉特氏

  妻妾:15人

  

皇太極

皇后(八福晉):博爾濟吉特氏

  子女:11子,14女,1養女

  最得意:建立大清國稱帝

  最失意:母親早逝

  最痛心:在清統一中原前駕崩

  最擅長:操兵

  他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本名黃臺吉,皇太極生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并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回“滿洲”。他趁明朝出現戰略錯誤之際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松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向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猝死于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吞并明王朝的夙愿。

順治

  屬相:虎

  

順治

謚號:章皇帝

  廟號:世祖

  陵寢:孝陵(清東陵

  父親:皇太極

  母親:孝莊太后

  初婚:14歲結婚,配偶博爾濟吉特氏

  妻妾:17人

  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子女:8子,6女

  最得意:懲治死后的睿親王多爾袞

  最失意:想出家未成

  最不幸:父親早故

  最痛心:愛妃董鄂氏早死

  最擅長:佛學

  順治帝原名:福臨,

  是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于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袞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莊文皇后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袞攝政7年間,清廷在以武力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兵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抗清勢力,推行剃發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壓政策。多爾袞病逝后,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謚號、籍沒家財等身后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1]。盡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勛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康熙

  屬相:馬

  

康熙

謚號:仁皇帝

  廟號:圣祖

  陵寢:景陵(清東陵)

  父親:順治

  母親:佟佳氏,后尊為孝康章皇后

  初婚:12歲結婚

  妻妾:16人

  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

  最得意:14歲智擒輔臣鰲拜

  最失意:三喪皇后

  最不幸:幼年喪父、喪母

  最痛心:儲位兩立兩廢

  最擅長:學習

  康熙帝原名:玄燁

  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子,生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玄燁盡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當然,比起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雍正

  屬相:馬

  謚號:憲皇帝

  

雍正

廟號:世宗

  原名:胤禛

  陵寢:泰陵(清西陵)

  父親:康熙

  母親:烏雅氏,后尊為孝恭仁皇后

  同母弟:皇六子胤祚(早殤),皇十四子胤禎

  初婚:19歲結婚,配偶那拉氏 

  妻妾:16人

  皇后:烏拉那拉氏為元妃

  子女:10子,7女(四個為親生,三個為養女)

  最得意:對于“康乾盛世”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最不幸:遭到后世訾議

  最痛心:幽禁兄弟

  最信任:和碩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

  奪儲戰略:韜光養晦 有所作為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圓明園,安葬于河北省易縣清西陵中的泰陵。廟號世宗

  胤禛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復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禛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干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包括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士紳一體當差,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亦設立軍機處,大大地強化了皇帝的中央集權,將封建統治的中央集權推向了歷史的巔峰。他的歷史地位,同其父康熙和其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盡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2]清代的文字獄并非始于雍正,但在雍正執政時期.文網之密、文禍之重的確超過他的列祖列宗,在其臨御的13年里查辦的文字獄就有14起(其中處死案中人的案件有5起),不僅超過其祖父順治在位18年文字獄的數量(此時文禍5起,案中人被處以死刑的3起),也超過乃父臨御61年文禍的總和。

乾隆

  屬相:兔

  

  

乾隆

謚號:純皇帝

  廟號:高宗

  乾隆帝原名:弘歷 

  陵寢:裕陵(清東陵)

  父親:雍正

  母親:鈕祜祿氏,后尊為孝圣憲皇后

  原名:弘歷

  初婚:16歲結婚,配偶富察氏

  妻妾:29人

  皇后:富察氏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十全武功

  最失意:皇后怒斷青絲

  最不幸:生母身世有異說

  最痛心:兩后不幸死去

  最擅長:詩文、書法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附庸風雅,精于騎射,筆墨留于大江南北,一生所作四萬余首詩,現今存世的有34160首,乾隆也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于文字獄背景下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編纂過程毀書則更多,對文化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縱容貪官和紳斂財。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并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志。

嘉慶

  屬相:龍

  

嘉慶

謚號:睿皇帝

  廟號:仁宗

  嘉慶帝原名:喁琰 

  陵寢:昌陵(清西陵)

  父親:乾隆

  母親:魏佳氏,后尊為孝儀純皇后

  初婚:15歲結婚,配偶喜塔拉氏

  妻妾:15人

  皇后:喜塔拉氏為嫡福晉

  子女:5子、9女

  最得意:懲治

  最失意:大內遇刺

  最不幸:突然暴死

  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

  最擅長:書法

  清高宗弘歷(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碌碌無為君主。但他親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改變乾隆后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用,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于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后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道光

  屬相:虎 

  謚號:成皇帝 

  廟號:宣宗 

  道光帝原名:旻寧

  陵寢:慕陵(清西陵)

  

道光

父親:嘉慶 

  母親: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

  初婚:13歲結婚,配偶鈕祜祿氏 

  妻妾:20人

  皇后:鈕祜祿氏為元妃

  子女:9子,10女

  最得意:林清事件鳴槍殪敵

  最失意:鴉片戰爭失敗

  最不幸:母親早故

  最痛心:簽訂《南京條約

  最擅長:節儉

  是清朝入關后的第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儉德著稱。他處于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煙,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定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而鮮有作為,正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咸豐

  屬相:兔

  

咸豐

謚號:顯皇帝

  廟號:文宗

  咸豐帝原名:奕詝

  陵寢:定陵(清東陵)

  父親:道光

  母親:鈕祜祿氏,孝全成皇后

  初婚:16歲結婚,配偶薩克達氏,為嫡福晉

  妻妾:16人

  皇后:薩克達氏等

  子女:2子,1女

  最得意:運用智巧登上皇位

  最失意: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最不幸:簽訂《北京條約》

  最痛心:圓明園被焚掠

  最擅長:聽戲

  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圓明園。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豐即位時,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紫荊山前金田村爆發。接踵而來的又有英法聯軍之役,迫使咸豐拋棄首都北京而逃往熱河承德。咸豐在位11年,民怨沸騰,并不任戰,“大局糜爛,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籌莫展,于是沉湎于聲色,縱欲自戕,臨死前兩天還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

  志高才疏的咸豐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終未能跨過這一門檻,帶者無窮的憂慮,去了那個沒有憂慮的世界。

同治

  屬相:龍

  謚號:毅皇帝

  同治帝原名:載淳

  廟號:穆宗

  

同治

  陵寢:惠陵(清東陵)

  父親:咸豐

  母親:葉赫那拉氏,后尊為孝欽顯皇后

  初婚:16歲結婚,配偶阿魯特氏

  妻妾:5人

  皇后:阿魯特氏為皇后

  子女:無

  最得意:興辦維新諸事

  最失意:父親早故

  最不幸:身后皇后自盡

  最痛心:無子女

  最擅長:戲耍

  同治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生于咸豐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親政。次年卒,時年19。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也辦了一些所謂的“洋務新政”。但這些與同治皇帝都沒多大關系。當時的統治者實際上是慈禧。載淳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后,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確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親政兩年后,死于天花。

光緒

  屬相:羊

  

謚號:景皇帝

  廟號:德宗

  光緒帝原名:載恬

  陵寢:崇陵(清西陵)

  父親:奕譞(醇親王

  母親:葉赫那拉氏

  初婚:18歲結婚,配偶葉赫那拉氏

  妻妾:3人

  皇后:葉赫那拉氏為皇后

  子女:無子女

  最得意:主持戊戌變法

  最失意:甲午戰爭主戰失敗

  最不幸:戊戌政變后被囚禁

  最痛心:簽訂《馬關條約

  最擅長:書法,忍辱

  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于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光緒帝沒有勇氣沖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后,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于覆滅的邊緣。

  保慶

  屬相:雞

  謚號:(無)

  廟號:(無)

  原名:溥

  愛新覺羅·溥儁生于光緒十一年(1885年),1942年死于流放。父為瑞(端)郡王載漪。慈禧太后立之為大阿哥。在位時間甚短(1900年)。為紈绔子弟,提籠架鳥。后死因父“有罪”被廢,死于新疆。

宣統

  屬相:馬

  謚號:襄皇帝/愍皇帝

  廟號:憲宗(恭宗)

  原名:溥儀

  陵寢:先葬八寶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 華龍陵園

  

愛新覺羅·溥儀

父親:載灃(醇親王)

  母親:蘇完瓜爾佳氏

  初婚:18歲結婚,配偶郭布羅·婉容

  妻妾:5人

  子女:無

  最得意:在紫禁城騎自行車

  最失意:倉促離開紫禁城

  最不幸:坐監獄15年

  最痛心:無子女

  最擅長:照相

  愛新覺羅·溥儀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終年61歲。著有自轉《我的前半生》。

  宣統帝即位三年,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條件日趨成熟,清王朝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清朝只得以光緒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統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

  1931年溥儀在侵華日軍策劃下被挾持至東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執政。日軍戰敗后被俘,經改造,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委員。

  另外順治年間多爾袞駕崩后曾被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在此之前的順治年間也曾追尊努爾哈赤的先祖為帝,詳細如下:

  六世祖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兒 三世祖清興祖直皇帝福滿

  瑪父清景祖翼皇帝覺昌安

  阿瑪清顯祖宣皇帝塔克世

  清朝皇帝一書中就沒有對這五位做詳細介紹了。

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時,生下載淳,母以子貴,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在宮中地位日顯。

  咸豐帝死后,慈禧發動政變,誅殺肅順,終于實現了“垂簾聽政”。在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獨斷朝綱,在此期間,地球上的許多國家科技發展,經濟繁榮,政治改良,而中國卻被這樣一個充滿權利欲的女人把持著,死氣沉沉,發展遲緩,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陰謀,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顧,終于釀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國破家亡。不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日常生活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午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寢。

  具體來講:

  首先我們說說清朝皇帝的衣著服飾。皇帝的衣著服飾不僅為防暑御寒,而且是地位、權力的象征,神圣與威嚴的體現。到了乾隆年間,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滿族服飾中披領、馬蹄袖的風俗,又沿襲中國歷代皇帝“崇尚黃色、衣紋云龍”的傳統。在黃色龍袍上還有象征皇權的十二個圖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贊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來表示皇權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皇帝的衣服的圖案和顏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則就要殺頭的。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嚴格的制度所規定的,而且這種制度和季節是分不開的。皇帝按季節穿衣服,它分別是皮、棉、夾、單、紗多種質地、式樣、顏色規格,文飾他都有嚴格的規定。

  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袞服;年節喜慶的日子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打獵穿行服;帽子要與衣服配套,分別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種服飾,又有皮、棉、夾、單、紗等冬天夏天的分別。

  皇帝的衣服不但種類很多,而且更換頻繁。在清宮內不但設有四執庫,專門存放皇帝的服飾,而且每天還有一批太監,專門管理皇帝的服飾和穿戴。不僅如此,還建立一種檔案叫《穿戴檔》,詳細記錄皇帝每天服飾的穿戴情況。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后,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

  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養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請安”,要出吉祥門,乘坐兩人抬的轎子,經西二長街、出啟祥門。乾隆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請安的內容便多了一項。

  清代晚期的慈禧當太后時,三度垂簾聽政,長達四十八年。她所居住的宮殿,一反祖上的規定,仍住西六宮的長春宮、儲秀宮等處。當時的皇帝光緒請安的路線也只好隨著改變。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圣訓》和《實錄》。所謂《圣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雍正皇帝曾經說過:清圣祖康熙60余年的治國方略,是后代千秋萬世都要學的,所以我就讓人以圣祖的《實錄》為經,《圣訓》為緯,按編年和分類兩種格式把這些治國方略編纂起來。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圣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后,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襲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 一天早晚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后,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么,就隨時傳人送過來。

  按照清宮的飲膳制度--也就是膳食制度,皇帝飲食有日常膳和各種宴會之分,日常膳是由御膳房負責,各種宴會由光祿寺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宮內的御茶膳房共同承辦。皇帝的御茶膳房下面設官員、廚師雜工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兩處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

  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每月集成一冊。所以,在清宮檔案里留下了大量的膳單和《膳底檔》等豐富的資料。在做御膳時,內務府大臣還要負責監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規定,不許任意增減更換;膳食主次有別,不能影響主料的原味。

  皇帝平時吃飯的地點,大多在寢宮和辦事場所。傳膳時,由御膳房太監負責把三張膳桌拼在一起,鋪上桌單,手捧紅色漆盒的太監們排著隊進來,將各種菜肴、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飯桌。

  皇帝就坐后,傳膳太監先查看每道飯菜中的試毒牌變色不變色,再親口嘗嘗,然后皇帝才開始吃。試毒牌是一種銀制的半寸寬三寸長的小牌子,古人認為如果飯里有毒,牌子是會變色的。

  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飯。皇帝吃的飯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鍋、粥、湯等。

  除了平時的御膳,過年、過節皇帝還要舉辦宴會。在乾清宮舉行的內廷宴是清代皇帝與他的家眷、親王、皇子等舉行的團圓家宴。皇帝為其他少數民族首領或地方大員舉辦的宴會,叫外朝宴,主要是禮儀性的,地點多在保和殿。此外,還有千叟宴等宴會。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準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于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于特殊的政務。

文字獄

  清朝文字獄的興起旨在震懾反清勢力,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其特征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一個單字或一個句子一旦被認為誹謗元首或諷刺政府,即構成刑責。清朝歷史中,順治、康熙時期的“文字獄”還只是個別現象,到雍正時則成為一種普遍的“制度”。在文字獄浪潮中表現得最為瘋狂的人物則是乾隆皇帝,共發生一百三十余案。清朝雖然依靠武力開疆擴土,但在人文精神上比前朝后期確有了較大退步。清朝初期和中期,推行民族牢獄式的統治。在經濟上把關外落后的奴隸制帶入中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惡政,強抓人作奴隸,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餉,他們常年寄生蟲般的生活造成了清朝武力的退步(乾隆視察八旗軍發現他們馳馬墜地,箭箭虛發)也使得清朝越來越依靠漢族軍兵。由于前期不斷征戰,盡管從越南引入了優良稻種,清朝還是到了乾隆年間才恢復到明朝萬歷年間的水平。在政治上,明代后期的君權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為了鞏固其統治,制造了多起文字獄。最典型的就是明末可以和春秋時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清代終結。知識分子不敢發表獨立見解而是鉆進故紙堆去考究古書,這就是所謂的乾嘉學派。

海禁

  清朝出于防漢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時為了打擊毀滅反清復明實力,配套施行了空前絕后的閉關鎖國政策,甚至實行了殘酷的沿海遷界(康熙時期),一度因為海禁,遷途造成了幾十萬人的死亡和數不清的大小屠殺!清朝海禁的后果是在以海禁,文字獄等一系列配套策略的配合實施下,完全摧毀了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廢棄了明末以來形成的傳統主動海防觀念,扼殺了中國的海洋貿易,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滿清政府的既定政策,對中國在整個十八十九世紀的落后屈辱歷史負擔有主要的責任。 清康熙元年(1662),為防御鄭成功的進攻,下令在潮州實行海禁,將沿海居民遷入內地50里;至康熙三年(1664)又再遷徙50里(包括今潮安縣庵埠、彩塘、鐵鋪、官塘一帶),禁止出海捕魚和貿易。康熙五年(1666)撤銷澄海縣并入海陽縣(至八年才恢復)。康熙十年(1671)重申海禁,不準閩粵二省船只過洋。海禁一直延續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收復臺灣之后始解除,準許澄海、南澳等地居民回原籍耕種,準許對外貿易。海禁給潮州人民帶來重大災難,生產、貿易受到嚴重破壞。 康熙時,清朝政府雖然開關與外國貿易,但對外國商船的活動極為注意,對逗留外國的中國人也防范極嚴.康熙下諭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設炮臺,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后,中國必受其累,國家承平日久,務需安不忘危".可見康熙對西方殖民主義者始終是存有戒心的. 隨著當時海上商業的發展,清朝政府對外貿易的限制也日益嚴格,清朝的閉關自守,最突出的表現是在乾隆,嘉慶時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于英國等殖民者在中國沿海進行種種非法的活動,清朝政府傳諭外國商人,從這年開始,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不得再往廈門,寧波等地.此外,清朝政府又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如外商不得在廣東省城過冬,外商需聽中國行商的管束,外商不得隨意奴役中國人,外商不得在廣州自由出入等等.同時也加強了對內地商人的限制,設立了保商制度.保商受政府委派,擁有對外貿易的特權,凡外來的一切人員,船只,貨物及納稅等事皆由保商擔保. 加稅也是限制與西洋各國通商的辦法之一.清朝政府的關稅分船鈔,貨稅兩種.除康熙時曾一度減輕稅額外,以后各種名目的附加稅日益增多.乾隆時,清朝即以加重浙江等地海關稅以抵制外商北上.同時,清朝政府還先后頒行了禁止五谷,金銀,銅觔,絲斤出洋的種種禁令. 清朝政府對外貿易的限制政策對于殖民主義者在中國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卻使中國失掉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性,使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已經滋長起來的進步的手工業生產,得不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統治者輕視科技和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科技極大落后西方。1840年后帝國主義的入侵,使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大量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負擔更為沉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剃發易服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發,男女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頂。滿族的發型與漢人迥異,該族男子把前顱頭發剃光,后腦頭發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漢人的服裝漢服以交領、右衽、無扣等為主要特色,滿裝的主要特點是立領、對襟、盤扣等。 清朝由居于中國東北的滿族人建立。在入關之前,滿族統治者在關外已然推行“剃發易服”政策。對被征服的漢人一律強令改變發式、更換服裝,投降的明朝將士也必須剃發易服,作為臣服的標志。 清軍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入關時曾頒發“剃發令”,因引起漢人的不滿和反抗,于是公開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后,漢臣孫之獬受到其他漢大臣的排擠,惱羞成怒之下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剃發令”。于是,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發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發垂辮,不從者斬。其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漢族人民為保護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進行了此起彼伏的斗爭。清朝統治者對此進行了暴力鎮壓,例如1645年發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與“剃發易服”有關。此起彼伏的斗爭歷經幾十年,最終結果是滿族封建統治者取得勝利,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發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堅持不愿改換衣冠者要么被殺,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門,帶發修行。 清朝滿族統治者推行“剃發易服”的原因:一般認為,滿族統治者希望通過剃發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保持滿族不被漢族同化。后來的歷史表明,滿族統治者的這一措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漢人逐漸淡忘本民族服飾,習慣了滿族的發式和服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號召民眾剪去辮子時,仍然有許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辮子后被官府殺頭,可見“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發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 “剃發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針對當時各地漢人的抗爭此起彼伏的情況,當時的陳名夏曾說過:“免剃頭復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為說了這句話而被滿門抄斬。

文化政策

  《四庫全書》的編修可以說是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不僅不利于滿清的文獻被禁毀,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初下詔時,切齒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后,至于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咸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來稍稍放寬,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毀”。但對錢謙益、呂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錫侯尹嘉銓諸人的作品,查禁特別嚴厲。乾隆時被銷毀的書籍“將近三千余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從日本找出來! 《四庫全書》所收古籍許多經過篡改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與清代統治者利益相關的明朝人的文學和歷史作品遭到大力剿滅,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對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斗精神的作品盡量摒棄和抽毀,對于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如岳飛《滿江紅》名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庫全書》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北方孔子家鄉被金人占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云:“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還有更荒謬的,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說是他的尊稱。這兩句的格律也應作“仄平”,兩個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為“宋主”并不涉及音律問題;“寄奴”二字也與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虜”等了無關涉。那么為什么還要改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小名稱呼帝王,做慣了奴才的《四庫全書》館臣看到就感到別扭,因此即使沒有“違礙”之處也要改。

不平等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簽定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清方由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簽訂。從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馀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只在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塊地區(后稱江東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轄權;并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昔,璦琿城方圓五公里,有內外用松木制成的城墻,兩木之間填入黃土。高約六米,有深護城河。當年有人口四萬多,其中商人三千多人。目前只余留下一顆松樹,稱“見證松”,讓后人憑吊。積弱的清王朝前后簽定了一千一百多個不平等的可恥條約,其中四十多個條約影響深重。

編輯本段歷代皇帝死因

  (據清宮檔案透露)

  自清軍入關,多爾袞攝政,定都北京到清朝滅亡。大多數皇帝早夭,使人們引起各種猜測,眾說不一,那么,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順治帝(福臨)

  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門舉行登極大典。從此清王朝統治中國近270年的歷史正式開始了。

  順治帝本來就身體羸弱,經常心悸失眠,他常嘆自己“骨瘦如柴,壽命難過卅。”順治十四年,皇貴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對其是沉重打擊,順治十七年寵妃董鄂氏又逝,使順治萬念俱灰,聲稱要出家為僧,終日郁郁寡歡,精神不振,每況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養心殿,時年24歲。

  康熙帝(玄燁)

  玄燁政績非常突出,但立儲,幾立幾廢,身心受到嚴重刺激,開始患病,從他數次發病情況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壓、心臟病。當時他“傷心不已”,“漸覺虛弱”,“胸中有結”“日日不能釋然于懷”。到五十一年再廢太子時,就已“心思用盡,容顏清減”。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燁去南苑行圍,時值天寒地凍,他已近七十高齡,體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風寒”,當日回到暢春園,傳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靜養齋戒”,但這次患病,來勢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禮有五子允祺前往孝東陵典祭,實際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遺囑,致使心力憔瘁,氣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時病情突然惡化,遂將其八個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禛即位,戌時,耗盡心血的玄燁結束了生命,終年69歲。

  雍正帝(胤禛)

  胤禛繼位時年四十五歲,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體狀況雖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驍悍強健。即位以后,面臨著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動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務中去,日久天長,健康必受影響。

  雍正四年即承認精力不足,疲勞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調治。雍正八年三月,間日時發寒熱,飲食大減,夜不能寐,歷時兩年有余。五月間一度好轉,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過險關。這場將近一年的寒熱病,幾乎送了胤禛的命,一個53歲的人,患了這樣一場大病(似瘧疾),使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圓明園。

  對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從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諭中分析。

  乾隆在胤禛死后的三天內,雷厲風行地處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與葬禮直接相關。其中一件是傳諭給宮中的道士的。言:“皇考萬幾余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說,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實際上,胤禛生前曾諭幾路總督、巡撫為其尋找道士,甚至不顧夏日炎炎,在宮內、宮外辟靜之處用萬斤灰炭煉丹。年老體弱的胤禛豢養道人,為治病強身這個目的顯而易見,道士推拿煉丹,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治療方法,但盲目迷信卻走向反面,從胤禛對道士的重視態度與乾隆果斷的驅道行動聯系起來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與長期服用丹藥引起重金屬有關。

  乾隆弘歷

  弘歷在幾個兄弟當中,不論在才華或政治上都處于優勢地位,胤禛死時他年方25歲,有較好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統治知識和幾年參與軍事機務的經驗,所以極為順利掌握了政權。

  弘歷天資聰慧,青年時代受到精心培養。從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歷登極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慶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業穩定,政績卓著,其前提條件是其壽命長,政策當。他個人對繪畫、文玩、音樂、體育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養心殿斷氣,才被人抬著離開了寶位,享年89歲。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鍛煉,反對進補,常自稱為“長壽老人”,看來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嘉慶帝(永琰)

  永琰六歲就傅,十三歲即通五經,文章“援筆立就,動成典則”。十五歲大婚后仍日居書室,寒暑罔聞。琰經過從建儲到即位加訓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為后來從政奠定了牢固基礎。度過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宮廷內部的斗爭,八卦教、捻子軍的造反,同母弟慶親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內心憂郁,負擔加重。嘉慶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莊,準備去木蘭圍獵,在去山莊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莊后即“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漸。戌刻,崩于避暑山莊的行殿寢宮。

  道光帝(旻寧)

  旻寧,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時生于大內擷芳殿,為顒琰的第二子,六歲就傅,十五歲與鈕祜祿氏成婚,嘉慶十三年正月鈕病死,十二月又與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順利,崇尚節儉,但清已處未落時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圓明園慎德堂,召見部分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密議傳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諭,立皇四子奕 為皇太子,并將另一個寵兒封為親王。

  關于旻寧死于何疾,因無原始資料故難以推斷。

  咸豐帝(奕詝)

  咸豐執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鴉片戰爭,圓明園被焚,北京條約的簽定都給咸豐以沉重的打擊,他所患的肺病愈來愈重,熱河行宮不斷傳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帶血益發嚴重,于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虛勞的咸豐終于死在避暑山莊內的“煙波致爽”殿寢宮,終年31歲。

  同治帝(載淳)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舉行了載淳的登極大典,改號為同治,實際上是慈禧一人總攬大權,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治。

  載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歲時舉行了大婚典禮。

  兩宮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簾歸政了,但慈禧極不放心,還常常插手干預,使年輕自負的載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兩年就死了。對于他的死,盡管清代宮庭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較明確的記載,但由于上述的種種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筆記中,還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并加了一些演義性的描繪,有的說他死于天花,有的說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說他死于疥瘡,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據《桃花圣解庵日記》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記載:……嘻戲游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

  《國史舊聞》)濮蘭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記》載:“私家著述,皆謂太后縱帝游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于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癥,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后代執國政。至月底帝遂降諭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聞》中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內毒,而醫藥不能盡合……”這些著述除了記載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還特意說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這件事與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聯系在一起。說明由于西太后專權,同治憂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監視之下,僅有幾個太監夜間常出沒于宮禁森嚴的大內,至整夜不歸,竟達次晨來不及召見軍機大臣或醉語胡言的程度似難出現。

  其實。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后死于天花。

  這是詳實可靠的。197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醫研究院和北京醫院的有關專家教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及用藥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大家的結論仍認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無疑的。

  光緒帝(載湉)

  載湉親政典禮于光緒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舉行,光緒十五年正月舉行了大婚典禮。這時慈禧才“交權”并移居到頤和園,但是斗爭仍在激烈的進行,最后終于導致了戊戌宮廷政變

  戊戌變法失敗以后,載湉被囚瀛臺。政治上的打擊和精神上的苦悶,使本來就患有多種疾病的載 身體越發不支,成為一個被慈禧拋棄的傀儡,加上久病纏身,使他再也無力奮起抗爭。

  載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門內迤西太平湖醇親王府的槐蔭齋,四歲入宮,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與慈禧斗爭了十幾年,最后落了個傀儡皇帝,這一切都是造成從小多病而且越來越重的真正原因。他從小體弱,感冒發燒,胃病時作,大婚前經常遺精而使“腎經虧損太甚”,接著腦鳴、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戊戌變法失敗后,政治上的打擊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為嚴重,宮中御醫已束手無策,不得已召江蘇名醫陳秉鈞和曹元恒入京診視,到了四月份仍無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過軍機處向各地發出電文:“入春以來皇上圣躬時有欠安。在京名醫,診治無效。希尊處精選名醫,資送迅速來京,恭候傳診”。這次保送來京的名醫有:呂用賓、周景濤、杜仲駿、施煥、張鵬年等人。其中江蘇名醫(浙江候補知縣)杜仲駿對吏部尚書陸潤癢說:“……我輩此來,滿擬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來,徒勞無益,希望全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由此證明光緒病情之嚴重使諸臣失掉了信心。進入十月,光緒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歲生日,皇上勉強來到殿上哭著對大臣說:太后“萬壽在即,不能行禮,奈何?”大臣們也陪著落淚。慈禧見他非常可憐,馬上命太監扶轎送回瀛臺。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動,胃中隆起”“上疾劇增”,再次向全國發布上諭,急調名醫來京,可是在這道上諭沒有完全發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臺涵元殿,享年38歲,死于肺病。

  宣統(溥儀)

  作為清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一生的經歷可算是坎坷而豐富了。關于他的一生,大量的書籍、影視劇已使人們對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儀因患癌癥病逝于北京。

 

清朝皇帝一覽表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姓名 年號 廟號 謚號 相關人物 生卒年份(公元)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 太祖 初謚武皇帝,改謚高皇帝 袁崇煥 額亦都 扈爾漢 費英東 何和里 安費揚古 1559年-1626年
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
崇德
太宗 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 多爾袞 多鐸 洪承疇 1592年-1643年
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 世祖 章皇帝 董鄂氏 董小婉 濟爾哈朗 湯若望 1638年-1661年
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 圣祖 仁皇帝 鰲拜 葛爾丹 索額圖 佟國綱 索尼 蘇克薩哈 遏必隆 尚可喜 耿精忠 吳三桂 鈕祜祿氏 姚啟圣 施瑯 魏東亭 明珠 于成龍 李光地 周培公 郎世寧 張廷玉 1654年-1722年
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 世宗 憲皇帝 呂四娘 隆科多 呂留良 年羹堯 1678年-1735年
愛新覺羅·弘歷 乾隆 高宗 純皇帝 孝賢純皇后 紀昀 戴震 姚鼐 劉墉 和珅 1711年-1799年
愛新覺羅·颙琰 嘉慶 仁宗 睿皇帝 孝淑睿皇后 和裕皇貴妃 1760年-1820年
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 宣宗 成皇帝 林則徐 鄧廷楨 關天培 琦善 端憫固倫公主 穆彰阿 耆英 1782年-1850年
愛新覺羅·奕寧 咸豐 文宗 顯皇帝 洪秀全 楊秀清 曾國藩 左宗棠 慈禧 慈安 杜受田 1831年-1861年
愛新覺羅·載淳 同治 穆宗 毅皇帝 載垣 端華 肅順 李鴻章 1856年-1874年
愛新覺羅·載湉 光緒 德宗 景皇帝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珍妃 袁世凱 李蓮英 1871年-1908年
愛新覺羅·溥儀 宣統 光宗 昭皇帝 載灃 張勛 鹿鐘麟 婉容 文秀 譚玉齡 1906年-1967年

標簽:    ZHAO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肇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肇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族譜錄紀念網
<strong id="05v5f"></strong>
    <table id="05v5f"><legend id="05v5f"><ins id="05v5f"></ins></legend></table>

      1. 查看更多討論帖>>
        點擊 回復 標題 作者 最后回復 回復時間
        523 0 肇鴻泉尋找族譜,其中祖輩fan廣字,父輩fan德字,我這輩到fan鴻字 zhqzhaohon zhqzhaohon 2020-06-28 21:39
        825 0 為什么姓肇的沒有一個有太大名氣的 577901420 577901420 2016-08-12 11:24
        946 0 這個肇很少的 可以說我從來在外邊沒見過姓這個肇的 這上面有什么淵源 1.62.78.* 1.62.78.* 2016-04-22 20:47
        1259 0 肇氏家族的親人 曹瓊79 曹瓊79 2014-05-28 04:54
        1853 7 不知道原來還有這么多和我同姓的 123.113.16.* uinx 2013-01-07 20:40
         
        發表話題: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