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姓氏源流
晁姓的起源有二:
1. 源于姬姓。是一個以祖上名字命名的姓氏。是周景王小兒子朝的后代。周景王的太子早死,景王最崇愛小兒子王子朝,于是打算將他立為太子。但是事情還沒有辦完的時候景帝就心臟病突發而死去了。景王的另一個兒子丐早就想得到王位,于是他乘這個機會暗中勾結晉國的君臣作為外援,景帝一死,他就要和王子朝爭奪王位。這時,執政的卿士單氏和劉氏擁立了另一個王子猛作為國君,稱為周悼王。王子朝發動周都部分貴族和失去官位的舊貴族的子弟起兵,趕走了悼王。這時晉國出面干涉,派兵送悼王歸國復位。不久以后,悼王暴病而死,王子丐繼位,稱周敬王。第二年,王子朝在貴族尹氏的支持下再次起兵趕走了敬王,自立為王。三年以后,周敬王在晉軍的幫助下復位。王子朝帶著周朝的典籍逃到楚國。王子朝的子孫后代后來并以朝為姓,稱為朝氏。晁是朝的古字,因而又寫做晁氏。晁與朝古代的時候音同意通,都有早晨的意思。
2. 出自史氏,也是以祖名為姓。春秋時期,衛國有大夫史晁,他的子孫后代便以晁作為他們的姓氏。
二 遷徙分布
晁氏的望族居住在穎川(今天的河南長葛、許昌一帶)、京兆(今天的陜西長安以東)。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京兆郡:及國都直轄區。漢武帝太初元年設置京兆,相當于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陰縣一帶。 2 南陽郡: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3 穎川郡:秦王政十七年設置,以穎水得名。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許昌縣一帶的地區。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禹縣。
【堂號】: 1 智囊堂、學書堂:漢代晁錯,為太學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學習《尚書》。人稱他為智囊。景帝的時候他是御史大夫。
四 歷史名人
1. 晁錯:西漢穎川人,漢文帝與漢景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治申尚賢名之學。文帝的時候,派他跟伏生學習《尚書》。他曾經向文帝建議,不要叫太子讀太多的儒家經典,而應該多學一些可用于當今實際的治理國家的術數,通曉法治的學說。文帝接受了他的建議,拜晁錯為太子家令,讓他輔導太子讀書。并且稱他為“智囊“。景帝即位以后,升遷為御史大夫,他在這個時候提出了削諸侯封地以尊京師的思想。他研究總結先秦以來的法家思想,稱贊秦始皇由于實行法治,“財用足,民利戰”,因此能夠兼并六國,成為天子。他提出了一條打擊奴隸主殘余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法家路線。主張獎勵農耕、抗擊匈奴、削平藩國。他多次上書景帝,討論削弱諸侯王割據勢力和更改法令等事宜。他特別指出吳王企圖謀亂的陰謀。他勸景帝迅速采取措施派兵討伐。景帝接受了他的建議,對諸侯國進行了一些削藩的措施。引起了吳王的恐慌。他于是一方面串通楚、趙、膠東、膠西、濟南等諸侯國,準備提前舉行叛亂;另一方面他又大造輿論,對晁錯進行惡毒的攻擊。三年正月,吳楚等七國借口要殺掉晁錯而起兵叛亂,這時,原來吳王的丞相、后來打入漢中央政權的內奸、曾受過晁錯打擊的袁盎,乘機向景帝挑撥離間,胡說只有殺掉晁錯才能平息七國之亂。景帝一時動搖,殺了晁錯。這時,從前線回來的校尉鄧先拜見景帝,景帝問他:“晁錯已經死了,吳楚罷兵了嗎?”鄧先氣憤的說:“吳王的陰謀已經計劃了十幾年了,殺晁錯只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他那里會停止叛亂呢?”景帝這才醒悟過來,下定決心平反叛亂,結果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反了叛亂。
2. 晁補之:字無咎。宋朝矩野人。原豐二年進士,元佑初為大學正,后以禮部郎中出知和中府,自號歸來子。善做文章,才氣飄逸,好學且不知疲倦,擅長于書畫,他的字體深得當時的人的好評。與秦觀、黃廷堅、張來等人稱為蘇門四學士,為蘇軾所稱道。大觀四年逝世,終年57歲。有部分著作傳世。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晁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晁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