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FANG  

2008-03-10

177384次

5人

7個

27個

501人

36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 字號: ]

揖讓乾坤”房姓始
 
-4300年傳承的中華古姓
 
房恒貴(蘇)/房軍(黑)/房明毓(川)
 



 
 [*按:“吾宗得姓,肇自陶唐。堯娶散宜氏女,生子朱,啟明。堯即位,處之丹淵,為諸侯,故曰丹朱。虞舜受禪,封朱於唐,謂之“虞賓”,禮樂加之。嗣徙於房。朱子曰陵,遂以國為氏,世守藩服。周成王三十三年,命王世子如房,逆女房伯祈,歸於宗周。至昭王,復娶於房,曰房后,皆其裔也。三代以來,未甚表著;迨漢唐,后代有傳人,如:伯玉之規矩、彥謙之清白、玄齡之忠烈;循良如“謨”,如“豹”,如“景伯”,如“恭懿”;文學如“鳳”,如“琯”,如“暉遠”,如“習祖”;武略如“寬”,如“勝”;班比簡冊,名著千秋。姓氏於是始顯於天下而傳於后世矣。抑又何庸重為述哉?然數典自不可忘也:夫余姓起於東北,而人才之盛以清河、洛陽為最,干百年來派別、支分、傳衍遍天下焉!“(摘自《房氏宗譜》) ]
 

 “房“姓,在北宋編印的《百家姓》中列第170位。據上世紀80年代國家所作全國姓氏統計,房姓按人口數列于第199位。目前全國房姓約56萬人(海外也有約4萬,韓國3.5萬,其它地區5000),占全國總人口萬分之四,分布較廣,其中魯晉陜蘇粵5省較多,約占全國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
千百年來,房姓雖不屬大姓,但作為一個有4300年傳承歷史的中華古姓,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自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有一首《謁帝堯廟》詩:“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亦致薰風。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不光道出了中國古代賢王政治中“禪讓制”的由來與歷史功跡,也從另一個側面指明了天下房姓的由來。
 

 
 一、姓氏起源: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房"姓得姓于約公元前2300年前,是帝堯的后代。帝堯為黃帝五世孫,名放勛。公元前2357年,堯20歲時接替帝嚳當上了中原華夏酋幫的君主,成為中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并被后人尊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于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于陽城谷林(今山東省定陶縣),享年118歲。帝堯為中華人文開基之祖(中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堯帝時期開始),其統治時期被稱為"唐堯盛世",并有"堯天舜日"的成語流傳。
 帝堯生十子,丹朱為其"胤嗣子"(嫡長子),出生時全身紅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紅上加紅")。丹朱開通聰明,智慧極高,是世界圍棋界始祖,并傳為史上圍棋第一高手,從小極受堯的寵愛。但其個性剛烈,做事堅決有主見,欠和順和政治智慧,被堯視為”不肖乃翁”。在那個天下災難頻仍的年代,堯帝本著"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胸懷,為能有一個帶領大家克服天災的繼任者,重點培養了沉靜內斂并有奇特孝行的舜,并最終把帝位"禪讓"給了舜。此乃“禪讓制”的肇初,也是千秋萬代化家為國"公天下"的典范。
 丹朱公一開始被封于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為堯帝長子,故山西省長治市至今仍有一個"長子縣",該縣還有"丹朱鎮"及"丹朱大道"等名。據《路史·國名紀丁》載:帝堯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于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吳房故城),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禮樂加之,謂之虞賓,天子弗臣……”的記載,說明因"禪讓"之故,帝舜對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視之,對房人優禮有加。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竹簡史書《竹書紀年》則稱"丹諸(朱)辟(避)舜于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讓天下于舜,自己遠避于房地也。
 同時,在堯的時代,圍棋的另外一個作用是用于占卜,堯將帝位禪讓舜,卻把棋藝傳給愛子丹朱,后世有人稱此為"傳舜以王權,授丹朱以神權"。《竹書紀年》稱其為"帝丹朱"。《山海經·海內北經》稱大禹治水時,曾建造有多座四方臺型金字塔建筑物:“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山海經·海內南經》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丹朱未踐帝位卻享有帝號,足以說明其在當時身份崇高。
 丹朱嗣子陵,襲封后以封地為姓,史稱房陵,為房氏開姓始祖。其后代遂為房姓。所以史書稱:“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堯帝被尊為中華房氏血緣始祖,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的品德被視為房氏家訓,而其選擇將帝位禪讓給舜的理由“謀事至,而言可績。”(意即考慮事情周密,說到的必定做到。)也同樣被看作治家之訓。

 二、傳承與發展:清河世澤,凌閣家聲

 得姓之后的房人氏族逐漸繁衍壯大起來,夏、商之時,朝廷亦不敢等閑視之。周朝時周王室與房人曾屢通婚姻。《國語·周語》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實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說,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體,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見房人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堯,在周時還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孫房鐘及鐘子房沈,周昭王時仍襲爵為"房邑侯", 第13代孫雅于公元前32年(西漢成帝末年)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縣東), 房氏家族開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為望族:房雅族人房鳳(字子光、士元、元或子元)、房揚名在儒林,其11代孫東漢桓帝朝司空房植有名當朝。后又因南朝梁武帝時(公元502-557年間)房景伯在清河任過太守,唐朝三位宰相均出自清河,故此"清河郡"成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來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在大禹治水時因洪水被毀),并有“天下房氏,無出清河”的說法和"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的諺語流傳。
 東晉時,清河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族鮮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戰亂,無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鮮卑族把“房”稱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時,中原局勢相對穩定,其后代又舉族南遷中原,并從“屋引氏“恢復為房姓,并在洛陽所在地的河南郡成為望族,被稱為"河南房氏"。據《北史》《魏書》等記載,該支先后有北魏驃騎大將軍、晉州刺史房謨,隋柱國、徐州總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則天朝宰相房融,玄肅二宗宰相房琯,去庵將軍房豐生等名相名將。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時期,清河房氏作為當地望族,一直保持著與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到公元4世紀末,清河房氏與清河崔氏、平原劉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戰亂遷移到山東半島,成為慕容氏南燕國的上層家族---青齊房氏。房氏家族沒有卷入北魏和劉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貴族(不是門閥士族)。
 南北朝后期,由于周、隋、唐三朝對傳統士(貴)族階層在政治上打壓,在用人上又以“開科取士”取代憑門第和族望選官任職的制度,象房姓這樣的士族,仕宦不得為清望官,婚姻不得結高門第,政治地位、社會等級即因之而降低淪落。
 公元六世紀,長期蟄伏的房姓族人中終于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國十大賢相之一的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因清康熙帝名玄燁,為避其諱,故在清代所重修/編的史書和相關資料中又追改其名為“元齡”,與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齡”名同)。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幼警敏,博覽經史,工書善文,書兼隸草,有"倚馬立成"之文才。年十八、舉進士,授羽騎尉,校秘書省。
 開皇(隋文帝年號)中,天下混一,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徒以周近親,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竟侈僭,終當內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隋末大亂,于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登上帝位。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圣閻立本畫像并供奉于"凌煙閣"。其以一介書生建功立業"畫像上凌煙閣"事世受文人墨客們推崇,晚唐詩人李賀在詩《南園》中感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太宗在位期間,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顯為寬松,律條也臻完備,奠定了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對后世影響極大監修國史,主編了二十四史之《晉書》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其省并中央官員之舉為“貞觀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如《舊唐書》贊曰:“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因玄齡善于謀劃,如晦善于決斷,史稱“房謀杜斷”。
 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詣的文學家,其詩作在《全唐詩》存89首,他曾作《威鳳賦》自喻并賜房公,以詩《賜房玄齡》頌揚、勉勵玄齡公為國求賢:“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又曾作《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一首:“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參差麗雙闕,照耀滿重闈。仙馭隨輪轉,靈烏帶影飛。臨波光定彩,入隙有圓暉。還當葵霍志,傾葉自相依。“一位開國君王,為一位大臣三次賦詩,可見其對玄齡公之倚重。
 玄齡公去世后,謚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唐大臣也是著名書法家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為玄齡公墓刻“房玄齡碑”,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句話是:“道光守器長琴振音,方嗣余風仙管流聲”。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他在【七愛詩.房杜二相國】中慷慨言道:“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臟無敵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一萬古。巨業照國史,大勛鎮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鑄。粵吾少有志,敢躡前賢路。茍得同其時,愿為執鞭豎。“
 不僅如此,后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也無不首推房玄齡,名曰:"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嘆道:“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諫,房玄齡贊其賢;李積、李靖善將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輔太宗,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評論可謂恰如其分,后來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寫有關這段歷史的評論時,全文抄錄了以上文字。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時獲得中興,備極榮光。
 中唐以后,由于臨淄房氏房玄齡一支及河南房氏房琯一支的相繼衰落,房姓族人在整體上又仍保持著傳統士族的清高和傲氣,較少通過應試出仕,也較少務工從商,而是大多選擇了隱居鄉野的消極避世態度,最終導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為“農”業人口,在“士”、“工”、“商”等門類人才零落,成為散居各地的小姓。一直到明初才出現了房寬和房勝兩位立了大功的將軍。但房姓族人雖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風格始終未變。
 進入當代以后,中華房姓奮發自強,無從獲得家族扶持,僅憑借個人努力,在各個行業都涌現出大量杰出人才,并且大家對姓房都感到極其榮耀,對家族尋根活動普遍支持和積極參與。我們不難相信:在各地房姓的共同努力下,房氏家族終有再度中興的希望!


三、房氏圖騰:寓含著主持春天的意味
 

 據考古學家和姓氏學家考證,房姓家族在漢朝甚至更早的年代,即已形成較規范的家族圖騰,這在現存的中華姓氏中是不多見的。據《說文解字》:“室在旁為房。半門(繁體字的門)曰戶”。房姓圖騰為一象形文字:"房"以土為基,作承天之勢。左為門戶之“戶”(即繁體字門之左半),右為古房人在仰觀位于東方青龍星座之 “房宿”(房星為二十八宿之一,計四顆星,又因古代“龍為天馬”,故又稱天駟,也即天蝎座之π,ρ,α,β。)。黃昏時刻,當房宿出現在東方地平線的時候,也就是春天到來的標志,所以該圖騰帶有主持春天的意味。(“房星明則王者明”,“天駟呈祥,土牛頒政,歡呼萬井春來”。)圖樣見"中華房氏"網首頁:http://fang.org.cn )
 
  房宿本身的含義是什么?它的來歷又如何?這個疑難問題,已為何光岳先生所究明。何光岳指出,按分野理論,房心二宿對應于宋地。兩周時代的這個地域,除宋國外,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房人建立的國家房國。他認為,帝堯之子丹朱首建房國。古稱方雷氏。房和方是互通的。其實,方雷是一個很古老的民族,生存于山東半島,又稱方夷,相傳黃帝之妃(第四個妃子)就稱為方雷氏,可見早在黃帝時代,作為東夷民族的一個支系,方雷氏就與黃帝族建立了姻親關系。
 帝舜取得部落聯盟酋長位置后,封帝堯之子丹朱于房,自此以后,陶唐氏才與東夷的房人建立了關系。《后漢書-東夷傳》所載九夷中就有方夷,可見房人是東夷的一個古老支系。殷商時,房人的勢力也較強大,在甲骨卜辭中也見有卜方人是否會出兵侵伐商朝。當時的房國亦位于殷的東方。
 當鳥夷南遷時,房人也隨著一齊南遷。大致生活在河南的東部、安徽的北部。周滅商后,分封諸侯,在河南省的東南部建立房子國。據《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周成王曾命太子釗娶房氏為妻,房氏所生太子,便是后來的周穆王。周穆王南狩時,曾到過其舅家房國。周代時的房國雖然不大,但也有一定影響,致使星相學家將房人命為天上的星宿。
 《左傳-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載楚滅房國等,杜注曰:“道、房、中皆故諸侯,楚滅以為邑。昭公二十二年,吳王夫概奔楚,楚封夫概于房,稱之吳房。”《漢書-地理志》載汝南有吳房縣,孟康注曰:“本房子國,楚靈王遷房于楚。吳王闔閭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可見,周代之房國即在汝南一帶。西漢的汝南,主要包括淮河、穎河之間即今河南省的上蔡、淮陽、安徽省的阜陽等地。據《晉書-天文志》記載:房宿 、心宿的分野包括穎川、汝南、沛郡、梁國、淮陽等地,汝南、穎川、淮陽首當其沖。由此可見,房宿就是指房國,天上星宿的地理分野,與房國的地域正好完全對應,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


 四、 房姓分布:遷徙四海,心向故土

 1. 關于房姓人口:
 在北宋編印的《百家姓》中, 房姓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國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國姓氏統計中, 按人口排列,房姓列第199位。目前全國房姓約52萬人,占全國人口0.0004,分布較廣,魯晉陜蘇4省占全國房姓人口0.63(廣東各支房姓約占全國的0.13)。故房姓不屬大姓. 但因房氏源自于帶來"堯天舜日"的大帝堯, 被舜欽定為"永作虞賓",傳承相對單純, 流向清晰, 南北朝前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士族,且其后代中大唐開國宰相房玄齡為"中國十大賢相"之一, 在唐以前屬貴姓.
 2. 民國前建并存世的房姓家譜:
 【浙江余姚】余姚房氏宗譜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嘉慶二十五年(1820)孝友堂木活字本。房東余等纂修。書名據版心題。遷姚始祖啟彰,居竹山。啟彰子城霞,南宋時由竹山再遷邑之云柯,譜尊之為始祖。有明秦鳴雷、王宗沐等人序。藏:上海圖書館(存卷首上一冊 3205)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三卷 (清)房秋伊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繼錦堂活字本二冊 存于 歷史所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四卷 (清)房圣務 房萬珊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四冊 存于河北大學
 【湖南瀏陽】瀏東房氏族譜 (清)房青云主修 房正耀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清河堂修活字本 五冊
 【湖南桂陽】蓉城北鄉沙里房氏宗譜九卷首二卷 (清)房枝音 房昭昕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親睦堂活字本十冊 存于歷史所 /吉林大學注:房芳梅等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一年
 【閩北浦城】《閩浦房氏族譜》 清·光緒年間修 其譜中規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譜為不孝’。宜知之。“此族規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
 【湖南衡陽】房氏續修族譜 民國三十三年敦倫堂修木活字本 房開甫主修四冊
 【江蘇溧陽】溧陽新倉(昌)房氏宗譜 1933年孝思堂木活字本16冊。始祖為文昭公諱元齡(即玄齡公),二世遺植,三世崇贊,有多個分支。存于上海圖書館 
【廣東連南】《房氏年命書》 房先清收于《八排瑤古籍匯編 》,內容類似族譜,但體例和意義與士大夫模式的族譜完全不同。它們雖然也是文字的記錄,但一般是在祭祀時由主祭人念誦,基本上還是保留了口述的傳統。
【山東微山】山東微山縣世善堂房氏族譜 原稿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清光緒十八年及1988年重修,線裝豎排八卷本, 房臺等編修.
【四川中江】中江雷神廟《房氏族譜》,手抄繁體豎排線裝本,共六冊,清咸豐十年特恩明經進士房映煃編,民國時房念宗(前清秀才)、房固宗(前清秀才)、房建修等續編,1984年房昭文修補。
《瀏東房氏族譜》藏于國家圖書館,房維日等修編,始祖伯武公(漢,植公,甘陵人)
《房氏家譜》清·房浩。乾隆三十一年寫本:一卷,藏山西交城縣覓淵齋。
 3. 各地新修家譜: (待增補)
【廣東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譜 1994年國器堂修鉛印豎排紅塑面本 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
【廣東梅州】房氏族譜 1995年國器堂紙版橫排房玉寬編印
【江蘇雎寧】黃河南雎寧房氏族譜 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鉛印豎排,含江蘇房臺子東西房莊/山東嶧縣/茸山(河南寧陵)/江蘇沭陽馬山.
【福建泉州】前亭房氏族譜 2004年中書堂紙版橫排 房世明編
【河南內鄉】內鄉縣房氏族譜 2004年簡體橫排復制本 房立定等編
【四川中江】中江雷神廟支派房氏族譜 2004年簡體橫排電子版 房明毓編
【安徽和縣】明禮堂房氏宗譜 1993年宣紙線裝豎排八卷本 房仕九、房淑煥等編
【湖南瀏陽】清河堂湘鄂贛白茅沖支派《房氏族譜》,1995年線裝豎排本,房蘭清等編修.
【山西大寧】大寧道教村房氏族譜   簡裝本.  
《長春李家屯房氏族譜(祖籍萊州府即墨縣)》電子版,房立中提供.
《化州房氏族譜》,電子版,房小保提供。
《山東沾化房氏族譜》電子版,房新聰提供.
 

 4. 房姓遷徒情況(待增補)
 (1) 房邑(河南遂平)
 堯的長子/房姓先祖丹朱始居. 其子陵在此開國開姓.
 (2) 浙江富春山(浙江桐廬縣西)
 兩漢之間新莽期間, 一房姓人(房植之父), 因不滿新莽篡漢之政, 舉家隱居于此, 垂釣為業, 自稱”漁父”,與當時名士嚴子陵友善.
 (3) 廣平府清河郡(河北清河縣)
 漢桓帝時朝右公/河南尹房植回遷于此,其子侄輩房雅為清河太守,房姓于此成為望族.
 (4) 江南九簫山
 房植晚年謝仕后游于此, 并開基傳業.
 (5) 長沙
 植子房熾康曾任長沙太守.
 (6)吳山(吳郡)
 房植第四代孫房尚志, 博通經史, 于三國魏時嘗”執教授生徒于吳山.”
 (7)陜西鳳翔
 房植五代孫房凌霄, 業儒學, 于晉初遷隱于陜西鳳翔府伏波村.
 (8)清河郡
 房植11代孫房景伯,梁武帝時, 為清河郡太守. 回遷.
 (9)山東青州府
 房植13代孫房彥謙,于隋煬帝時隱于山東青州府,在臨淄縣開基, 歿于山東.
 (10) 長安(陜西咸陽)
 房植14代孫房玄齡起于臨淄, 助唐開國后定居于長安, 逝后陪葬昭陵, 配享唐宗廟.
 (11) 河南洛陽
 房玄齡長子房遺直本襲父爵為梁國公, 高陽公主謀反事受牽連, 削官削爵后舉家逃遷于此.同時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為郡望,稱"河南房氏".
 (12)濟南郡
 房雅十九代孫諶,隨慕容德南遷,因居濟南郡。生四子:豫、坦、邃、熙,今稱四祖房氏。
 (13)桂州府清河郡
 房植20代孫房啟,始為句容總管, 在容九年后遷桂州府清河郡,食邑三千戶.
 (14)開封
 房植21代孫房寧靜仕唐德宗朝,為開封府尹, 其子房式仕唐憲宗朝,為河南府尹.
 (15)湖北武昌府
 房植25代孫房遵時,家資殷富, 唐禧宗時因黃巢之亂,率妻兒游于湖廣武昌府,置田莊居住.
 (16)燕貞定府(河北)
 房植29代孫房遇隆,宋貞宗時由府尹進擢侍講, 因與當權的丁謂意見不合,謝仕,徙于燕貞定府試劍石.
 (17)燕京永平府
 房植39代孫房蠅貞, 當元綱不振, 率家徙于燕京永平府.
 (18)燕京(北京)
 房植40代孫明思恩侯房寬, 以天年終于京(燕京), 葬于燕京永平府盧龍墓.
 (19)潮州府(廣東梅州)
 房寬長子房遠紹(字燕基,號萬寶), 受父命持牒南遷, 先居福建寧化石壁村, 后赴廣東潮州府大麻社(即今梅州大埔銀江鎮)開基.
 (20)濟南府
 房寬次子房遠統(字燕裕,號萬珍),受父命持牒在山東濟南府開基.
 (21)湖廣桂陽洲
 房寬三子房遠續(字燕傳,號萬珠),受父命持牒在湖廣桂陽州開基.
 (22)燕京永平府
 房寬四子五子在永平府續牒.
 (23)揚州郡
 據史載,明初朝庭曾"驅吳地民以實淮揚二郡",揚州于此時開始有房姓人集中居住,并逐漸繁衍流布,僅興化一地,截止1990年即達6836人.
 (24)廣東連南
 連南八排瑤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粵,至1985年已傳41代.連南小三江鎮福田村房姓,1953年經省民委識別確認屬八排瑤支系。相傳他們原共有三兄弟,到廣東后先居住連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長兄去懷集,二兄去瑤山,三弟又轉湖南。長兄之子從懷集遷到本縣小三江田心寨對面的沙壩寨。民國24年(1935年),因洪水沖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發展到11代。小三江鎮房姓生產和生活習慣亦已與當地壯族、漢族無異。
 (25)山東鄆城
 鄆城房集房氏家祠上的一幅對聯,說明鄆城房氏一族本出自山東,但明朝洪武年間又由安徽穎州(今安徽阜陽穎上)遷至鄆城.山東鄆城房氏共分五支,分布于鄆城、菏澤、定陶、曹縣、梁山以及河南、安徽等地。其中東北三省也有不少房氏源自鄆城。其中的老長支主要分布于鄆城,老二支分布于定陶北二十五里陳集、菏澤牡丹鄉、曹縣、定陶北戚妃寺等。
 (26)四川自貢
 據傳為明朝張獻忠剿四川時從廣東遷到四川的一支,其后裔中曾有一位為自貢最大的鹽商。
 (27)蜀中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
 廣東大埔銀江明萬寶公后裔中的一支,于清雍正、乾隆年間,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中大量遷徙入蜀,分居蜀中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金山鎮獅子村.大鑼村,楊家灣村,劉家溝村
 (28)馬來西亞砂拉越
 閩南客家的一支,出自清河堂,具體從何時何地遷出,尚待考證.
 (29)山東微山縣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老鴰窩(也叫野雀子窩)遷至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的黃村、界牌口、高莊等處,并有族譜,昔年,在界牌口還建有宗祠,當地族譜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
 (30)江蘇雎寧
 明初自山西曲沃遷至江蘇邳州望母山北房臺子.
 5. 房姓現行地域分布情況(待增補):
 (1) 河北
 ①清河縣
 ②石家莊
 ③保定、滿城縣、邢臺、威縣、廊坊、定興、張掖、泊頭、承德、滄州、張家口.....
 
 (2) 山東
 ①青島萊西市南墅鎮下堡村,500多人,輩份:為寶仁興瑞(欠全)馬連莊鎮泗水村___多人,輩份∶___萊西市經濟開發區官道村,___多人,輩份∶___萊西市__鎮房家疃,___多人,輩份∶___
 ②山東濟寧市鄒城市房桃村,有1500多人,輩次是,興大德廷有,清祥凡繼論……,
 濟寧市任城區,南張鄉,房家村,房姓有400多人,輩份:忠,風,建,云,存,文,傳,勝,道,燕,清,趙,世,澤 。
 ③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茂嶺村,500多人,輩份∶恭寬信民 ④濟南市禹城縣房寺鄉__村,__多人,輩份:___ ⑤威海乳山市五(午)極鎮房家村,382多人,公元1400(永樂年間)由青島即墨北阡村遷出,輩份∶德廷汝,永基(積)普(樸)再(在) 克紹(少)家傳 德哲綿延
 ⑥荷澤市梁山縣__鎮__村,1500多人,輩份∶春光誠瑞 茂昭體關明德新民 福壽永昌
 ⑦荷澤市鄆城縣雙橋鄉房集村,1000多人,輩份:殿愛齡善謀本立慶贏登
 ⑧臨沂市莒南縣勞坡鄉斗山村,__多人,輩份∶孝玉九克永顏祥乃后周長
 ⑨聊城市莘縣妹仲鎮康園村,300多人,輩份∶___
 ⑩山東省長清縣大房莊(濟南市文昌區大房莊),輩份為:衍慶昭世澤,玉立啟殿英,嘉守錫儒序,承基建乃登
 -郯城縣 小房莊 房氏宗譜載:“房氏先祖清光緒間,由江蘇省瓦窯小街子遷此”建村。以姓氏得名小房莊。現有75戶、280口人。
 房溜 追記房氏墓碑載,房氏始祖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由江蘇邳州小街子遷居于此建村。因村靠沭河拐灣處,水流湍急,故取名房溜。現有148戶、622口人。
 房圩子 清初建村,原名房家崗。后為安全,村周筑圩,改名房圩子。現有172戶、672口人。
 西房莊 回憶房氏宗祠碑載,房姓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得名房家莊,習稱房莊。1958年以村中新筑南北大路為界,分為東、西房莊,此村居西,故名西房莊。現有168戶、641口人。東房莊現有308戶、1285口人。
 -新泰市養流鎮上劉村,__多人,輩份:全朝樹立(欠全)
 __縣__鎮__村,__多人,輩份:川繼云昌 家崇澤秀
 -德州市齊河縣大夫營前甄
 -平度市呂家集
 -微山縣歡城鎮的黃村、界牌口、高莊等處,有族譜,昔年,在界牌口建有宗祠,輩份:繼寶貽蘭蔭,蘊建步修齡。宏德永衍慶,敏慎惟守真。敦睦懷祖訓,榮光萬世新等.
 -東阿縣 魚山村 幾百人,輩份:
 -夏津縣東李官屯房莊,輩份: ....慶、延、義....
 -汶上縣,分布于義橋鄉、南站鎮、白石鄉、郭倉鄉、苑莊鎮、郭樓鎮、南旺鎮等地,計有兩萬五千人.從臨淄遷入,遷入后已傳二十代.輩份(15-36代):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紹先祖武桂樹培青相長脈久.基業永興. 
 -萊陽市 柏林莊鎮白石埠村,有房氏族人約2000余人,輩份:“明初來益 崇德師賢 孝友同首 福祿綿延”。龍旺鎮紀格莊,有200人,輩份:
 -臨沭縣石門鎮房巡會村,600多房姓.輩份:玉.會.慶.學.寶.廣.兆....
 -濱州市沾化縣,房姓約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國鎮的房一、房二、大房家和小房家村,族人近3000多人,劉彥虎有幾百人,吳家莊子、東杜、濱海鄉的河潰村、下河鄉的房嶺村等。
 -日照市 分部在日照市區、三莊鎮、西湖鎮、五蓮房家溝、莒縣等地。
 -即墨縣 有幾千姓房的。200-300年前從云南遷到山東。輩份:大,太,世,安,克等
 -諸城縣/沂水縣/坦城縣/萊蕪縣/新泰市/煙臺市/鄆城/鄄城縣/蒙陰縣/臨朐縣等
 山東淄博沂源 :輩份:.....兆義成思立,紅孝花生光,道正聚寶在,終身壽元祥.....
 山東省文登市宋村鄉山東村.敏德培元玉 惟攸利本純。
山東省泰安市安駕莊村,輩分排列為:德兆吉業廣,興世慶團成。
 (3) 河南
 ①平頂山市葉縣辛店鄉東房莊村,2000多人,輩份:___南房莊村,1000多人
 ②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鎮房莊,__多人,輩份:__王鐵莊,__多人,輩份:__
 ③鄧州市,5000多房姓,明之前從北京或山東遷至濮陽再到當地
 ④內鄉縣趙店鄉花洼村房寨,1000多房姓,明末從鄧州遷至
 內鄉縣湍東鎮,人數不明赤眉鄉楊營村東房寨小組,200多人
 ⑤信陽縣_鎮_村,_多人,輩份:承祖澤 繼永昌 忠孝敬 寧安康
 ⑥蘭考縣.約2000人,分布于黃河南北
 ⑦河南南陽方城縣 博望東房莊 博望西房莊
 --駐馬店市/鎮平縣等
 周口市淮陽縣 明末從山東棗南莊遷來。輩份是:金、林、先、修、運、玉、國……
 (4)江蘇
 ①揚州興化市, 明初由蘇州遷至, 止1990年6月底共有6836人,出自"清河堂",其中:
 茅山鎮北陳村,300多人,輩份:東啟文永 樹(鳳)鵬(寶/佩/春)恒存 興國安邦 為祖爭光
 缸顧鎮房家舍, 輩份有"彩風元明"等;中堡鎮東,房姓,現有字輩:文、慶、定、永 ......
 中堡鎮西二村,始祖房公正武,來自山東省濟南府余化縣,后遷往蘇州菖門三堂街,明洪武年移居到此.現存字輩:1.正2.福3.興4.永5.楚6.存7.宗8.溪9.熙10.應11.碧12.天13.宏14.學15.有16.加17.再18.兆19.從20.德21.廣(志)22.以23.金24.建25......
 大鄒鎮等, 人數 ,輩份:
 ②揚州高郵臨澤鎮_村,1000多人,輩份:守先方獲福 積德乃延長
 ③鎮江句容縣陳武鎮房家邊村,300多人,堂號:"文英堂",輩份:念懷祖德 同慶義和 常守安泰
 句容縣移風鄉/孝義鄉也有不少房姓同宗.
 ④鹽城東臺市__鎮__村,__多人,輩份:___
 鹽城射陽縣特庸鄉串河村一支,約600余人,與江蘇興化中堡房姓一系為近支。
 ⑤江蘇泗陽,有房姓1000余戶,近4000人,主要居住在該縣臨河鎮王三莊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同時洋河鎮、屠園鎮等地也有散居,歷史名人有房震亨等(載入清<<泗陽縣志>>)。
 ⑥徐州沛縣、新沂縣
 ⑦徐州黃河南雎寧縣房臺子/張圩/姚集/慶安/王集/雙溝等地,輩份:屹東遠志高,庶仕康泰輝,習殿隆修玉,學明繼文昭(前20世)燕晉蘇瑞祥,潤澤昆福廣,英杰滿九洲,華林占魁強(后20世).
 ⑧常州溧陽
 ⑨連云港云臺區花果山鄉小村,有房姓1000多人,有戶姓2000多人。
 
 (5) 安徽
 ①宿州市_縣_鎮_村,_多人,輩份:玉義傳家遠,文章烈后程(欠全)
 ②合肥市
 ③蕪湖市涇縣、樅陽縣等
 ④巢湖市和縣沈家鎮房僑村(成龍一系),2000多人,輩份∶萬國崇正道,仕淑尚忠良。善繼人之慶,明經學業長。富貴惟恩厚,榮華惠澤祥。
 ⑤阜陽市臨泉縣(古稱沈邱),四個房莊,另有房數、水房莊等,房姓約5000人,為清初李自成兵敗后由房姓兩兄弟從山東移民而來。傳說距縣城七里處的"房樓",以前曾供過房玄齡的金盔。
 ⑥懷遠縣河溜鎮,4000人,輩份:兆,億,萬,如,維,心,修......
 ⑦界首市大黃鎮房莊村,2000多人,輩份:鳳,自,德,超,景.銀等
 -安徽天長,從揚州廟頭遷至此地。輩份:金,德,世,存,忠...... 堂號:聚賢堂 從蘇州閶門遷入揚州,年代不詳。
 
 (6) 浙江
 ①嵊縣剡北
 ②慈溪縣,房琯公在慈溪為官時所留一支,人數,輩份:
 ③余姚
 --蕭山縣
 (7) 湖北
 ①荊門市京山縣綠林鎮六房村(該鎮有幾個聚居地)
 ②仙桃市/武漢武昌區等
 -鐘祥房家村 / 襄陽房老村
 
 (8) 湖南
 ①長沙
 ②瀏陽縣
 ③岳陽市平江縣冬塔鄉(出自廣東梅州大埔一支) 輩份: 萬古江山舊,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遠,漢代敘源清。科甲班聯定,書香啟后人。經綸光德業,規矩振家聲
 ④白茅沖
 ⑤郴州桂陽
 ⑥永州新田縣
 其為桂陽一支,清末房枝通因被誤告被清當地官兵通碟,遂從桂陽遷至永州新田縣知市坪鄉大山村大嶺組。現約80人, 族輩:枝茂召云彩,樹大根深顯地光....
 ⑦永州寧遠縣太平鎮白土村
 有房姓村民五千佘人,輩份依次為:明朝啟太運,家可輝國邦,先…
 (9) 江西
 ①吉水縣金灘鎮(三曲灘)__村,__多人,輩份:___
 ②萍鄉萬寶公支系(近千人),輩份:萬古江山舊、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遠、漢代敘源清、科甲班聯定、書香啟后人、經綸光德業、規矩振家聲
 ③宜春縣/武寧縣/泰和縣/井岡山市等
 (10) 福建
 ① 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前亭村,人口2500多人,輩份(輩字文)∶積徽圣盛世伯侯公子男 泰來昭繩武 孟仲叔季昌
 ②福州市登云上山村,人口500多人,輩份∶ 元亨利貞 仁義禮智信(欠全)
 ③三明市
 ④寧化建甌縣
 (11) 廣東
 ①梅州市大埔縣銀江鎮10000多人,祠堂“房氏家廟”國器堂 ,其中冠山村600多人,輩份:...先玉在子宜順作臣必忠...
 ②梅縣城東鎮汾水村,9000多人,輩份∶___
 ③潮汕房姓人口1.8萬多人,其中汕頭金平、龍湖、濠江區300多人,潮陽棉城、海門40多人;澄海東里、澄城40多人;潮州湘橋區60多人;潮安庵埠30多人;饒平黃岡30多人;普寧1.45萬多人,聚居大坪、流沙等鎮;惠來3000多人,聚居東隴、神泉、隆江等鎮。此外,原系潮汕地區的陸豐甲子等鎮1000多人。
 ④深圳市觀藍街道辦事處樟坑徑村,100多人,輩份∶__
 ⑤東莞市篁村區勝和聯益村(舊稱房屋村), 1000多人。其先代世居山東定陶,唐房玄齡之后,宋代中葉,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東莞,家于篁村(今東莞篁村) (明陳璉《琴軒集·房氏族譜序》,明吾慶善《房氏族譜序》)。一說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從山東濟南遷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東莞鳳崗鎮鳳崗鎮三聯鄉排沙圍村房人約有一千,遷入于明代;深圳市觀蘭街道辦事處樟坑徑村房人由此傳入。
 ⑥連南火燒坪八排瑤,約50000~60000人
 ⑦茂名化州笪橋朱砂大漢村,桃胡村,黃林村,約有1500多人,輩份:“光宗耀祖,榮華富貴”.
 ⑧ 豐順縣/惠來縣/陸豐市/臺山市/英德市/博羅縣/揭陽市/廉江縣/遂溪/電白縣/韶關等。
 (12) 遼寧
 ①__縣__鎮__村,__多人,輩份:福逯有余慶 恩威振家聲
 --沈陽/大連/撫順/遼陽等
 ②.......,從山東一個叫小云南的地方遷過來的,輩份:......永,?,德,志,玉(?) 吉 ,善.如,玉,家,業,慶,有,余...
 
 (13) 吉林
 --吉林省綏化房老屯。據稱為約八至十代前從山東遷入 。現知輩份為:文.學.冀.才.名.清.國.連.景.成..。"文"字輩(也有稱"景"字輩的)中女子用"秀"字。
 ----長春/大安縣等
 
 (14)黑龍江
 ①黑龍江巴彥縣洼興鎮興華村(原名:房家屯)
 -黑龍江呼嗎縣 由山東平陰北遷,有三個房姓分支 共有千余人,其中一支輩份:"甲垂燕義 廣吉永傳"
 
 (15)內蒙古
 ①赤峰市敖漢旗
 ②翁牛特旗
 ③松山區
 ④林西
 
 (16) 廣西
 ①南寧
 ②天峨縣(山在上)
 ③象州
 ④容縣/桂平市/全州縣/岑溪市/臨桂縣/靖縣等
 (17) 云南 \貴州
 -貴州省安順市:10代前由湘入黔,始祖房世杰,輩分為“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
 
 (18) 上海
 ①松江 據<上海百家姓>介紹,上海松江城中,現存刻于唐大中十三年(859)的石經幢一座,上有可辨姓氏86個,其中就有"房",表明當時已有房姓族人在此定居.
 (19)陜西
 ①西安臨潼雨金鎮的房村(有兩千多人,幾乎全姓房)
 ②西安閻良區關山鎮的南房村(大約3-4千人),閻良西房村,全姓房
 ③咸陽市彬縣義門鎮蘆才村/良社村/中堡子村,西坡鄉,計約3000人.
 ④旬邑底廟有房姓2000人。永壽/彬縣/潼州(潼關縣)等均有房姓村。
 5 漢中勉縣毛堡有房姓計約200人
 
 
 (20)四川
 ①自貢,人數100人,輩分:"忠良世澤長,興田培本后,萬代慶榮昌"等
 ②廣漢
 ③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
 廣東大埔銀江明萬寶公后裔,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中江輩份:
德尚公派:萬寶(名)大才(名)浴騰(名)鼎裔(名)亦昌(名)敦素(名)
 金祖萬君希仕德日,文友興先志,宗建毓清華,秀靈鐘厚澤,耀彩沛天家。
 德用公派:(13世開始)德日文元成,選開運鼎明,光華昭盛景,富貴耀朝廷。
 肇星公派:(11世開始)惟于星俊麟,正自榮升泰.......
 東、北街:(15世開始)麟正自榮升,泰乾照福云,隆盛維孝貴,守道有祥征。
 羅江縣金山鎮,輩份:國政天興順,官清民志安
 (21)山西
 ①山西翼城南唐鄉凡店村 100人
 ②大山西大同市廣靈縣有兩處房姓的集中地,一是原張岔鄉房莊村,全村姓房,有人口500左右,現該鄉整體搬遷到縣城,改名為“下恩莊”村。張岔鄉也撤消了,合并到“加斗”鄉。一是加斗鄉也有不少姓房的,具體數目不詳,但總在百人以上。與原張岔鄉房莊村的房為一支,房莊村原為加斗鄉地主的莊園,當時的村民應為長工。
 -晉中和順縣喂馬鄉房家莊村 100多人
 (22)馬來西亞
 集中居住地為馬來西亞砂拉越,有宗親會組織,堂號為"清河堂",人數及輩份: .
 (23)韓國
 ①水原房氏
 ②南陽房氏
 (23)臺灣
 臺北市/新竹縣/臺中縣/苗粟縣/南投縣/桃園縣等
 (24)甘肅
 竹固縣
 (25)北京
 --房山區/昌平縣等
 (26)天津
 --武清區 --靜海縣三呼莊村 薊縣下倉鎮后屯村 寶坻北壇鄉張蘭莊
 (27)寧夏
 --中衛
 --石河子
 (28)香港
 ---九龍
 (29)海外其它地區
 --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毛里求斯/瑞典/挪威/美國/加拿大等
 
 五、三大郡望 廿七堂號

 【堂號】
 "清河堂": 郡望堂號,為中華房姓總堂號。中華房姓望起于清河, 故用此堂號.江蘇蘇州/揚州/黃河南雎寧一支,湖南瀏陽瀏東一支,馬來西亞砂拉越一支傳此堂號.
 "中書堂":典故堂號。房玄齡曾受封為中書令(相當于宰相),為相十五年,該支以官銜為堂號。福建閩北房氏/泉州前亭房氏一支使用此堂號.
 "繼錦堂":典故堂號。浙江嵊縣剡北一支傳此堂號。
 "敦倫堂":勵志堂號。湖南衡陽一支傳此堂號。
 "親睦堂":勵志堂號。湖南桂陽蓉城北鄉沙里一支傳此堂號.
 "國器堂":典故堂號。明思恩侯房寬之子房萬寶公,從福建寧化轉赴廣東梅州銀江鎮開派.其裔孫晚清光緒帝殿前侍衛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廟", 并將堂號改為"國器堂".取房玄齡公年青時被喻為"國器"典故 ,現內供唐朝名賢相房玄齡金像. 萬寶公開派時堂號本為“崇德堂”,其傳四川中江的數支分別稱為“樹德堂”、“啟昌堂”、“中江雷神廟支派”等,傳江西、湖南岳陽、湖北等地的一支則稱為“清河堂湘鄂贛白茅沖支派”.
 "孝友堂":勵志堂號。浙江余姚一支傳此堂號.
 "懷德堂":典故堂號。江西吉水一支,百多年前從外地遷入,傳此堂號。
 “滑石堂”:典故堂號。廣東化州笪橋朱砂一支傳此堂號。
 "文英堂":典故堂號。江蘇句容市陳武鎮房家邊村一支傳此堂號.
 "松茂堂":典故堂號。江蘇沛縣一支傳此堂號.
 "孝思堂":典故堂號。江蘇溧陽新倉一支(傳自房玄齡),傳此堂號。
 "思本堂":典故堂號。江蘇泗陽縣臨河鎮王三莊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洋河鎮/屠園鎮等地房姓一系傳此堂號。
 "樹德堂"/"啟昌堂":典故堂號。分布于廣東大埔以及四川中江、綿陽、重慶大足等地,為"國器堂"關聯堂號,以大才公為一世,據<<冠山村房氏族譜.>>記載,萬寶公為銀江開基太始祖,二房大才公為"樹德堂"少始祖,輩數序列從六世開始為"金祖萬君希仕德日文元永先玉在子宜順作臣必忠綱常倫紀乃道之宗...". "啟昌堂"為三房大富公堂號。
 "世善堂":勵志堂號。山東微山縣房氏傳此堂號,明洪武年間遷入。
 “明禮堂”:勵志堂號。安徽和縣沈巷鎮房橋村房氏傳此堂號,明洪武年間從揚州遷入。
 “務本堂”:勵志堂號。陜西咸陽房姓一支。
 "樹德堂":勵志堂號。江蘇興化北茅山房姓一支傳此堂號,曾稱“清河堂”。明初從蘇州閶門遷入當地。
 “聚賢堂”:揚州廟頭一支。明初從蘇州閶門遷入當地。
 "恒瑞堂":江蘇新沂瑯墩一支,清康熙年間從瓦窯子遷至。
 “清和堂”:江蘇興化北部一支,明初從蘇州閶門遷至,祖籍山東余化。
 ......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所載,房氏望出清河郡。又據《姓氏考略》所載:房氏望出清河、濟南、河南。
 1、 清河郡: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郡。相當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2、 濟南郡:漢代有齊郡之地設置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相當于今山東省臨淄一帶。因玄齡公故里在此而成郡望。
 3、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將秦朝三川郡改為河南郡。相當于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因房乾的后代及房融/房琯公故里在此而成郡望。
 
 六、賢名相繼 代有傳人

 堯:房姓血緣始祖,"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其統治時期被稱為"唐堯盛世",并有"堯天舜日"的成語流傳.首開中國政治的"禪讓制"先河,使"公天下"成為后世百姓不懈的追求.
 丹朱:堯之長子,受舜封為房邑侯,其后代以封地為姓.
 房陵:堯之孫,襲封為房邑侯,以封地為姓,為房姓開姓始祖.
 房鐘,丹朱第三十六世孫,周昭王時食邑于靈壽,為"房邑侯".
 房沈,丹朱第三十七世孫.
 房喜:戰國時韓人.見《戰國策》卷二十八"韓三"之《魏為九里之盟》:魏王為九里之盟,且復天子。房喜謂韓王曰:“勿聽之也,大國惡有天子,而小國利之。王與大國弗聽,魏安能與小國立之。”。
 房鳳:生卒年不詳,字子元,西漢瑯琊不其(今青島市城陽區城陽鎮)人。博學多才,以射策乙科為太史掌故,太常舉方正,為縣令都尉,失官。漢成帝時,大司馬票騎將軍王根奏除補長史,薦鳳明經通達,擢為光祿大夫,遷五官中郎將。哀帝時,與古文經學家劉歆、王龔共校經傳,遭到今文經學派的反對,后出任九江太守,以青州牧致仕。王莽篡皇位后,房鳳回歸不其縣,講學于不其山下。房鳳對《谷梁春秋》頗有研究,漢哀帝年間(公元前6-前1年),在任太史掌故、青州牧等官職時,曾聚徒講授,時稱“房氏之學”。死后葬不其城北,在今城陽村北、墨水河之南。1959年春,城子村村民取土時,在地下深約2米處發現房鳳墓。(《青島市志。嶗山志》)
 房植:丹朱第四十八代孫,東漢時,受學于甘陵,周福常謁公咨詢善道.為蠡吾侯(后為漢桓帝)所知遇,漢桓帝即位后,徵辟為朝右公,于是大行其道有名當朝.桓帝九年,出任河南尹 ,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后因詔捕黨人,賢豪逃遁,公屢諫不聽,遂謝仕游于江南九簫山.
 房雅:丹朱第四十九代孫,西漢常山太守(清河太守),后遷徙至清河繹幕,有官聲,使房姓成為清河望族.
 房乾,晉初受朝庭派遣出使北方鮮卑族地區,后因戰亂留居當地,當地習慣稱"房"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北魏時其后代南遷,該支以洛陽所在地的河南郡為郡望,故稱為"河南房氏",唐去庵將軍房豐生即此支后代.
 房朝極, 東晉武帝時召為大司空,未到任而逝.
 房堪(一說"諶"或"湛"),房植18代孫,常山人,北燕慕容垂貴鄉太守,隨慕容德南遷,后定居濟南。教女有方,其女事跡見<魏書>"烈女傳第八十",名以女傳.
 房裕/房坦/房邃/房熙,房諶四子,號為"四祖".
 房堅:后魏司空參議,太和中累遷齊州大中正,帝令諸州中正各舉所知。堅與幽州中正陽尼各舉其子,孝文曰:“昔有一祁,名垂往史;今有二奚,當聞來牒。”出為澲陽太守。官終司空參議。
 房元慶:南朝宋建微府司馬,清河人。武帝時,歷七郡太守,后為青州建微府司馬。
 房景伯: 清河人,梁武帝時為清河郡守,年輕時由當時名士崔元孫親授經義,其母性嚴明高尚,歷覽書傳,多所聞知,事跡見于<魏書>"烈女傳第八十"。與其父房愛親,弟景光,學行修明,并為當世名士。
 房篆:南朝梁人, 《樂府詩集》卷七十四存其詩作《金樂歌》一首:
 前溪流碧水。后渚映青天。登臺臨寶鏡。開窓對綺錢。玉顏樂粉色。
 羅袖拂金鈿。春風散輕蝶。明月映新蓮。摘花競時侶。催指及芳年。
 房崇吉:南朝宋并州刺史,清河人.以七百人為宋守升城,魏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將騎五萬筑長圍以攻之,自二月至于夏四月,乃克之。
 房法壽:房裕之孫,清河人,父經,蓍縣令。房崇吉從兄.曾為南朝宋王玄邈司馬,屢破道固軍,歷城人畏之。后為綏邊將軍.歸魏后為青冀二州刺史,莊武侯。其從弟房靈民、思順、靈悅、伯憐、伯玉、叔玉、思安、幼安等八人皆為郡守。伯玉為后魏南陽太守。
 房知溫,字伯玉,曾被賜名李紹英,兗州瑕丘人。歷澶州刺史,曹、貝二州刺史。天成元年,拜泰寧軍節度使。明年,為北面招討使,屯于盧臺。徙鎮武寧,加兼侍中,歷鎮天平、平盧。封東平王。天福元年卒于宮,贈太尉。其子彥儒拜沂州刺史。
 房伯祖,房法壽之子,任北齊郡內史/幽州輔國長等職.
 房翼(一名翼宗),伯祖子,后魏鎮遠/宣威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孝莊帝永安年間做過青州太傅開府從事中郎.房玄齡曾祖。
 房豹,北齊大臣,與房彥謙父房熊同為房翼之子,是彥謙之叔。年十七便任州的主簿。先后任西河(今山西省臨汾縣境內)、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樂陵(今山東省博興縣)太守,政貴清靜,頗有能名,特別是任樂陵太守時,因該地近海水苦,他主持鑿井,遂得甘泉,時人認為這是他教化所致。在他的治下,“階庭簡靜,囹圄(指監獄)空虛。”齊滅,豹還鄉,“丘園自養”。
 房熊,字子彪,房翼子,自小孝順,聰明有節概,起初做本州主簿,后遷任清河/廣州二郡太守,為官頗得清名。留有七子。
 房世寶,后魏征虜將軍.
 房士達:后魏濟南太守兼攝齊州剌史.
 房謨:房乾的后代,河南洛陽人,北齊吏部尚書,其事跡見<北史>"列傳第四十三"。
 房玄邈: 初,玄邈為青州刺史,上在淮陰,為宋太宗所疑,欲北附魏,遣書結玄邈,玄邈長史清河房叔安曰:“將軍居方州之重,無故舉忠孝而棄之,三齊之土,寧蹈東海而死耳,不敢隨將軍也!”玄邈乃不答上書。及罷州還,至淮陰,嚴軍直過;至建康,啟太宗,稱上有異志。及上為驃騎,引為司馬,玄邈甚懼,而上待之如初。及破烏奴,上曰:“玄邈果不負吾意遇也。”叔安為寧蜀太守,上賞其忠正,欲用為梁州,會病卒。(<<南齊書.卷第一百三十五>>)
 房氏(佚名):據<隋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經籍三 子"載:《九宮行棋法》一卷作者。
 房恭懿:字慎言,河南洛陽人也,謨之子。恭懿性沉深,有局量,達于從政。仕齊,釋褐開府參軍事,歷平恩令、濟陰守,并有能名。會齊亡,不得調。尉迥之亂,恭懿預焉,迥敗,廢于家。隋開皇初,吏部尚書蘇威薦之,授新豐令,政為三輔之最。上聞而嘉之,賜物四百段,恭懿以所得賜分給窮乏。未幾,復賜米三百石,恭懿又以賑貧人。上聞而止之。時雍州諸縣令每朔朝謁,上見恭懿,必呼至榻前,訪以理人之術。蘇威重薦之,超授澤州司馬,有異績,賜物百段,良馬一匹。遷德州司馬,在職歲余,盧愷復奏恭懿政為天下之最。上甚異之,復賜百段,因謂諸州朝集使曰:“如房恭懿志存體國,愛養我百姓,此乃上天宗廟之所佑助,豈朕寡薄能致之乎!朕即拜為刺史。豈止為一州而已,當今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師學也。”上又曰:“房恭懿所在之處,百姓視之如父母。朕若置之而不賞,上天宗廟其當責我。內外官人宜知我意。”于是下詔曰:“德州司馬房恭懿出宰百里,毗贊二籓,善政能官,標映倫伍。班條按部,實允僉屬,委以方岳,聲實俱美。可使持節海州諸軍事、海州刺史。”未幾,會國子博士何妥奏恭懿尉迥之黨,不當仕進,威、愷二人朋黨,曲相薦舉。上大怒,恭懿竟得罪,配防嶺南。未幾,征還京師,行至洪州,遇患卒。論者于今冤之。
 房暉遠: 隋國子博士,揚字崇儒,真定人,幼有志行,世傳儒學,桓以教授為務。遠方負笈而從者,動以千計,被牛弘稱為“五經書庫”。
 房彥謙(547-615):隋代名官,字孝沖,原籍河北省清河郡,其七世祖房諶移居南朝劉宋所僑置的冀州清河郡(在今濟南歷城區東部)。。通涉五經,擅文章,工草隸,累遷長葛令,又深通政務,為官清廉,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馬。隋開皇七年(587年)應薦入京,任監察御史,為執政者所嫉,被貶為涇陽(今屬陜西)令,卒于官。唐貞觀五年(631年)其子房玄齡被封為魏國公,奏請唐太宗恩準,將靈樞由涇陽歸葬于故鄉齊州(今山東濟南市)祖塋,朝庭并追贈其為徐州都督、臨淄縣公,謚號曰“定”,此為殊榮,故房玄齡請太子右庻子、有一代文宗之譽的李百藥撰寫碑文,又請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歐陽詢書丹,刻石立于墓前。
 房從真:前蜀畫家,成都人。為翰林待詔,畫甲馬人物鬼神,冠絕當時。
 房玄齡(579年—648年):唐司空,初唐名相, 名喬,字玄齡(也叫元齡), 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幼警敏,博綜典籍,工書善文, 書兼草隸。隋末年十八舉進士,授羽騎尉。隋末大亂,玄齡于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參謀劃策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奪取帝位。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封為梁國公。授任中書令、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并中央官員;善于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房玄齡一支于唐開國以后"五代三宰相",備極榮耀. 主編二十四史之<晉書>.
 房仁裕,清河人,唐左領軍大將軍、衛尉卿贈兵部尚書.其子為銀青光祿大夫、宋州刺史贈左金吾衛大將軍房先忠,其孫女為武則天子章懷太子李賢妃.章懷太子墓志銘文記敘為:"公侯將相之門,鐘鼎旗裳之盛."
 房融:唐代大臣、翻譯家,洛陽人。曾相武后.嘗與天竺沙門般刺、密諦等人共譯《首楞嚴經》,此經始流傳東土,他譯的《楞嚴經》自然流暢,非常優美而且"《楞嚴經》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經典,是入門悟空的 ... 說理的透辟,都不同于其他佛經","自成經典"。后人為此贊道"自從一讀楞嚴后, 不看人間糟粕書"。其譯經處---光孝寺是廣州現存最古老的佛寺,坐落在今光孝路,寺內建有筆授軒和洗硯池。《全唐詩》錄其詩一首《謫南海過始興廣勝寺果勝上人房(一作過韶州廣界寺)》:零落嗟殘命,蕭條托勝因。方燒三界火,遽洗六情塵。 隔嶺天花發,凌空月殿新。誰令鄉國夢,終此學分身。
 房白,唐天寶年中登進士第.《全唐詩》錄其詩一首《送蕭穎士赴東府,得還字》:夫子高世跡,時跡,時人不可攀。今予亦云幸,謬得承溫顏。 良策資入幕,遂行從近關。青春灞亭別,此去何時還。
 房琯:字次律,河南人。則天時平章事融之子,以門蔭補弘文生。開元中,明皇將封岱岳,琯撰封禪書以獻。張說奇其才,授秘書省校書郎。又應堪任縣令舉,為盧氏令。尋拜監察御史。天寶初,遷主客員外,累憲部侍郎。明皇幸蜀,琯獨馳赴行在,上大悅,即日拜文部尚書,同平章事,與左相韋見素等奉冊靈武。因陳時事,言詞慷慨,肅宗為之改容,詔持節充招討節度等使。后為賀蘭進明所構,罷相,尋貶邠州刺史。與杜甫相交莫逆. 杜甫曾以《別房太尉墓》/《房兵曹胡馬》/《得房相西池鵝》和《舟前小鵝兒》等詩記述這段交情.《全唐詩》錄其詩一首《題漢州西湖》:
 高流纏峻隅,城下緬丘墟。決渠信浩蕩,潭島成江湖。
 結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三伏氣不蒸,四達暑自徂。
 同人千里駕,鄰國五馬車。月出共登舟,風生隨所如。
 舉麾指極浦,欲極更盤紆。繚繞各殊致,夜盡情有馀。
 遭亂意不開,即理還暫祛。安得長晤語,使我憂更除。
 房孺復:字乘,琯之子,七歲即解綴文。歷官杭、辰兩州刺史,容州經略使。唐代宗時仕至秘書少監,贈太子詹事. 《全唐詩》錄其詩一首《酬竇大閑居見寄》:來自三湘到五溪,青楓無樹不猿啼。名慚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歸思迷。鵩鳥賦成知性命,鯉魚書至恨暌攜。煩君強著潘年比,騎省風流詎可齊。
 房啟: 唐代宗時始為句容總管,后遷觀察使,舉以為容州經略史,拜御史中丞,食邑三千戶.
 房寧靜:仕唐德宗朝,為開封府尹.
 房式:仕唐憲宗朝,河南府尹.
 房千里 唐文學家。字鵠舉,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大和進士。官國子博士,終高州刺史。撰《南方異物志》、《投荒雜錄》,皆不傳,《太平廣記》有引錄。另有傳奇小說《楊娼傳》。《全唐詩》錄其詩一首《寄妾趙氏(或趙氏詩)》:
 鸞鳳分飛海樹秋,忍聽鐘鼓越王樓。只應霜月明君意,緩撫瑤琴送我愁。山遠莫教雙淚盡,雁來空寄八行幽。相如若返臨邛市,畫舸朱軒萬里游。
 房茂長:唐代畫家,清河人。善畫人物,有《商山四皓圖》。
 房遇隆:宋貞宗時由府尹擢侍講, 因與權臣丁謂意見不合,謝仕.
 房庶:北宋音樂家,又名房昭庶。成都人,宋仁宗朝益州鄉貢進士。庶精曉音律,宋祁嘗上其所著《樂書補亡》二卷,田況自蜀還,亦言其知音,薦之于朝。自言得古本《漢志》,知累黍為尺以制律。范鎮等人依其法以正樂律,律成,帝奇之,又令庶自陳其法,且問律呂旋相為宮事,令撰圖以進其說。庶遂以五正二變配五音,迭相為主,衍成八十四調;且改“變徵”為“變羽”,易“變”為“閏”,隨音加之,則十二月各以其律為宮,而五行相生,始終無窮。因論樂有功,補除秘書省校書郎。庶所著有《樂書補亡》3卷、《真館飲福》1卷,已佚。《蜀中廣記》、《全蜀藝文志·房氏族譜》、《四川通志》等載其事。
 房舜卿(?-?) 身世不詳。《全宋詞》收其詞二首,《憶秦娥》:"與君別。相思一夜梅花發。梅花發。凄涼南浦,斷橋斜月。盈盈微步凌波襪。東風笑倚天涯闊。天涯闊。一聲羌管,暮云愁絕。",《玉交枝/憶秦娥》:"蕙死蘭枯待返魂。暗香梅上又重聞。粉妝額子,多少畫難真。竹外冰清斜倒影,江頭雪里暗藏春。千鍾玉酒,休更待飄零。"
 房寬:明代名將,洪武中,以濟寧左衛指揮練兵北平,移定大寧。熟悉邊情,殊域情偽,莫不畢知,以功封思恩侯。
 房勝,景陵人。初從陳友諒。來歸,累功至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起北平,勝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祿千石,世指揮使。永樂四年卒。齋 
 房巖:深得民心的鄒縣令。明宣德間為鄒縣知縣,至正統中,閱二十余年卒于任,吏民皆愛戴之。有名聯"兩口甘露福寺百歲, 一步登天立成神仙 "題鄒城嶧山絕頂。 一步登天:傳秦始皇從嶧山下乘羊車至山頂插天石,喚“一步登天”.
 房兆楹,曾受聘為澳洲國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及東方部主任,漢學家。在他督導之下,大約花了兩年時間,東方部人員及圖書的統合工作,終于完成。房氏負責東方部時,對采購中文書籍有一番構想,在不到兩年內,為東方部添加了超過11,000冊的中文藏書,總藏書量, 比他到任時,增補了四分一之多,對澳, 洲國立大學的漢學研究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63年,房氏辭職赴美,在哥倫比亞大學主持《明代名人傳》的編纂計劃。
 
標簽:    fang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房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房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族譜錄紀念網
<style id="wprge"><ul id="wprge"><fieldset id="wprge"></fieldset></ul></style>
查看更多討論帖>>
點擊 回復 標題 作者 最后回復 回復時間
836 0 接上支族人 幸福男人 幸福男人 2017-02-01 11:28
948 0 尋找族人 房繼飛 房繼飛 2016-05-17 16:43
888 0 尋找 房氏。。 房氏。。 2016-01-24 15:42
960 0 天津東麗 fanggenhai fanggenhai 2015-07-18 14:27
1161 0 房氏族人網站管理請把我們也放族譜上 fanggenhai fanggenhai 2015-07-18 14:15
 
發表話題: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1. <sub id="wprge"></sub>
    2. <td id="wprge"></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