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父:唐堯時的隱士。山居不營世利,在樹上筑巢而居,時人號曰巢父。上古時禽獸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樹上筑巢居住以避野獸。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讓給許由,許由亦不肯受。
許由巢父銅鏡簡說上古三代,人們多以水照面,即用盆盛清水以水面的照影梳妝打扮。后將專為照面盛水的盆稱作“鑒”。不過真正的青銅鏡遠在三代之初(距今4000余年)就已經出現了,各朝各代均有制作,直到水銀鏡出現后,才逐漸廢棄。
青銅鏡的起源很早,傳說中黃帝曾做神鏡寶鏡。并在饒州存有黃帝制鏡時留下的“軒轅磨鏡石”。銅鏡所以被人們喜愛,因它不但光面能照出影像,而且背面的紋飾更具有藝術感染力。今人鑒賞古時銅鏡,主要看它們的制作工藝和裝飾紋飾,而古代銅鏡上的紋飾寓意與配置,至今仍有許多難解之謎。如戰國山字紋鏡,漢代的規矩紋鏡,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等。
濟寧市博物館珍藏的這面金代許由巢父銅鏡,直徑12.1、厚0.9厘米,重580克,鏡為圓形,高沿,背面中間有一鈕。在高山垂柳小溪旁,許由欲掬水洗耳,他的朋友巢父牽牛犢在下游欲飲之。許由,又作許繇,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上古高士隱居沛澤中。相傳堯要把君位讓給他,他逃至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聽到這類話。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讓天下于許由……(不愛而逃去)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又:“(由)邪席不坐,邪善不食,沒葬箕山之巔,亦名許由山”。堯因就其墓號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許由結志養性,優游山林,聽到堯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污染,因而臨水洗耳。巢父更以許由洗耳的水為穢濁,不愿讓牛在其下游飲水。《后漢書·逸民傳》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此鏡古樸典雅,制作精良,抓住許由洗耳,巢父牽牛張嘴問話這一瞬間,把這一傳說生動的展現在世人眼前。由于采用了陰刻線淺浮雕的技法,畫面高低起伏,立體感極強,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巢父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巢父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