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蒙,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浙江41名辛亥革命烈士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時,詹蒙在南洋陸軍中學組建學生敢死隊趕赴武漢援戰,被任命為南洋獨立隊隊長,后升任南洋獨立隊決勝團團長。激戰數十個日夜,不幸于11月23日壯烈犧牲,年僅21歲。在杭州、武漢等地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還刻有“詹蒙”的名字。
詹蒙(1892—1911),乳名炳昌,字仰高,宣平溪口(今屬武義)人。少時就讀新民塾,繼入縣立高等小學,轉入浙江陸軍小學。受同盟會會員王卓等人影響,加入同盟會外圍組織襄義社。畢業回鄉,與潘靜觀在湖山小學增設高小班,擔任義務教員。繼就讀南京陸軍第四中學。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蒙大喜過望,以為壯志可酬,立修家書告以許身革命大義。原擬謀劃光復南京,聞武漢吃緊,即偕數同學奔赴武漢,求見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懇陳報國志向。黎元洪委其為軍械科科員,拒絕受命,說:“我遠道投奔而來,指望能為國效命。今既人臨敵前,怎能置身于無為之地?”后江浙同學續至,遂合編為南洋獨立隊,漢口失守后改編成決勝團學生隊,由蒙和陳方棟率領。11月18日,學生隊奉命進防琴斷口,掩護架橋。革命軍剛渡過江,清兵蜂擁而至,蒙率眾奮力反擊,傷亡過重而后援不繼,獨自殿后掩護部隊退守漢水南岸,斷橋阻敵。23日,清兵從蔡甸進犯漢陽,蒙領隊前往阻擊。聞三眼橋駐軍通敵失守,遂與戰友伏橫堤后待敵,及近,高呼殺敵,率先撲向敵陣。一彈擊中左耳,血濺肩胛,仍躍身向敵猛撲,又一彈擊中頭顱,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華民國成立后,國民政府在杭州孤山為其建烈士墓,優恤其親屬。(轉載《浙江通志》)
同學詹蒙生平事實
同學詹蒙君之殉國於茲三十五年矣猶憶與君同在陸軍小學日君平居雖沉默寡言然於國族之阽危則深憂之時同盟會同志在陸小有襄義社之組織君乃慨然加入許身大義辛亥革命初發雖君喜義旗已舉壯志可酬而又知虜氛尚熾革命勢孤非鞏固三鎮以待各地之響應將不免於失敗之覆轍於是偕同學多人馳武漢投學生軍清軍攻漢陽甚亟君奮戰守梅子山遂以身殉嗚呼壯矣賴君等之喋血然后漢陽不遽失三鎮之形勢得以穩定不數日而南京光復彼滿清乃不能不拱手讓共和是民國之肇造君與有功焉辛亥之役我陸軍小學同學之在武漢者有君戰死於漢陽王卓同學戰死於漢口赴義之勇殉國之烈奮戰之功今日追念皓然猶新固將與民國同不朽矣
中央黨部常務委員暨江蘇省政府主席吳興陳果夫稿
挽聯:
疾惡如仇孤身斷后殺胡兒
舍生取義一顆丹心獻中華
第四路軍總指揮參謀長祝芾南挽
生經白刃偉男子
死葬沙場大丈夫
弟陳銘樞敬挽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詹蒙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詹蒙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