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寧人。1920年畢業于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曾任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總編輯兼編輯室主任、科學普及出版社副總編輯、福建省科協顧問、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協會顧問、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福建省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等職。
賈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國科學小品的開拓者之一,60多年筆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學形式,生動活潑地傳播以生物學為主的科學知識,實現科學與文學的聯姻。他的科普作品對普及科學知識,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絢麗多彩的自然界為描述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用生動的獨具風格的科學小品體裁,向讀者描繪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種種珍聞趣事。
賈祖璋在清王朝度過了少年時代,目睹并體驗了老百姓的種種苦難,深感民智未開、國家落后,皆因政治腐敗、科學不昌明所致。因此,自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從22歲起開始科普創作,28歲出版第一本科普讀物。從1931年《鳥與文學》問世到臨終前出版的《花與文學》為止,賈祖璋先生60年間一共創作、翻譯近300萬字作品。他的作品總是將科學與藝術融為一體,許多篇章成為范文精品,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當今中國的讀書人沒有幾個沒研讀過賈祖璋的作品的。他的《勞動創造了人》是建國初期干部學習社會發展史的必讀書籍之一。他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南州六月荔枝丹》、《蘭和蘭花》、《蟬》均被選入高中和初中課本。
1934年《太白》雜志,開辟“科學小品”專欄,賈祖璋與周建人、顧正均等人,就為這個欄目撰稿。同時,為開明書店編寫了多種動植物學課本,為科學在中國的普及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也就是從此他走上了從事科普創作、編輯、翻譯的艱辛道路。
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鳥類研究》、《鳥與文學》、《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韌性》、《生物學碎錦》、《花與文學》、《賈祖璋科普創作選集》、《賈祖璋科普文選》等等科學小品集和科普讀物26種,還編著過《開明新編高中生物學》、《高中生物學綱要》等中小學教材。他奮斗一生,向人民奉獻了大量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科普作品。同時,賈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編了10種自然、動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學教科書,使幾代學子從中受到啟蒙教育。他從1936年開始期刊編輯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學生》、《進步青年》、《旅行家》、《農村青年》、《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大眾》、《學科學》等,這也是他獻身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活實踐是賈祖璋寫作的基礎和源泉。賈祖璋寫的科學小品,以花鳥魚蟲為描述對象,以他獨到、深入的觀察,細膩、精確的筆觸,樸實、簡練的語言,勾勒出瑰麗多彩、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賈祖璋畢生還酷愛書籍,他讀書、編書、著書,終身與書為伍。他長年從事編輯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釋卷地閱讀有關生物、文學、歷史方面的書籍,從中汲取營養,積累知識,拓展思路,發掘和充實寫作的素材。
他的許多作品,涉及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倡導科學、破除偽科學和迷信邪說等諸多方面。在《金魚》、《螢火蟲》中批判“蠶子變金魚”、“腐草化螢”;在《鳥類面面觀》里,從分析麻雀的雜食習性與農作物的關系,判別它對人類的利害關系,其中所體現的科學的求實精神,對于今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等,仍有現實意義和有益的啟示。
1931年,賈祖璋先生的《鳥與文學》,它是把鳥類的科學知識(包括形態、習性、種類等)同有關文學方面的內容(包括歷來的詩詞、神話,民間傳說等)結合起來,用作者的話說,"這是想用較有趣味的文字來寫科學書”的一種“嘗試”。當時發表這些文章的《自然界》雜志,辟出一個欄目叫“趣味科學”。并第一次揭出了“科學小品”這一新文體的名稱。因此,無論是《鳥與文學》,還是《生物素描》,都是我國“科學小品"這一體裁的早期創作成果。現在看來,賈祖璋先生的這一系列作品。在我國科普創作的歷史上的確具有奠基性和首創性的意義。時至今日,千千萬萬的中學生還可以從課本上讀到他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南州六月荔枝丹》這樣精美的名篇。他寫的《鳥與文學》和《花與文學》,這兩本書應該成為我國科學小品創作的雙壁。它不但反映了賈老畢生的創作歷程,而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科普創作的發展軌跡。
賈祖璋的科普創作寫作,大體分為三個時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他以旺盛的精力,寫下了大量作品。《鳥與文學》、《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國成立到“文革”前,寫過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絲翎羽丹砂頂》、《一種似蟹非蟹的動物》等;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賈祖璋雖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學春天的陽光雨露,再度煥發創作青春,寫下許多作品。《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獲得全國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連同《南州六月荔枝丹》、《蟬》、《蘭和蘭花》作為范文被選入高初中和中專課本。
十年動亂期間,身處逆境的賈祖璋,此時的心情雖說無奈,但他又不愿意虛度年華、浪費時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園、果園,觀察植物生長、昆蟲活動和鳥類繁衍的動態。同時,還大量閱讀當時所能找到的科學和農技書籍,從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間,共寫了50本讀書筆記。這段時間的實踐和閱讀,為科學春天到來后的科普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榮獲“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以及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蘭和蘭花》、《蟬》等名篇的問世。
當《福建衛生報》剛剛復刊,是一張4開4版的小報。身為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福建省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顧問的賈老十分關心這張報紙的成長,不僅經常閱讀本報,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而且還親自撰寫科普文章。先后在本報科普版發表了“怎樣種樹”、“從恐龍時代繁衍到現在的蟑螂”、“青年人的生理變化”、“重視心理衛生”、“從感冒說到肺結核”、“病從口入”等十余篇文章,使本報增色不少,編輯人員留下了嚴謹求實、勤奮耕耘的深刻印象。
賈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國科學小品的開拓者之一,60多年筆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學形式,生動活潑地傳播以生物學為主的科學知識,實現科學與文學的聯姻。他的科普作品對普及科學知識,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絢麗多彩的自然界為描述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用生動的獨具風格的科學小品體裁,向讀者描繪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種種珍聞趣事。
賈祖璋在清王朝度過了少年時代,目睹并體驗了老百姓的種種苦難,深感民智未開、國家落后,皆因政治腐敗、科學不昌明所致。因此,自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從22歲起開始科普創作,28歲出版第一本科普讀物。從1931年《鳥與文學》問世到臨終前出版的《花與文學》為止,賈祖璋先生60年間一共創作、翻譯近300萬字作品。他的作品總是將科學與藝術融為一體,許多篇章成為范文精品,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當今中國的讀書人沒有幾個沒研讀過賈祖璋的作品的。他的《勞動創造了人》是建國初期干部學習社會發展史的必讀書籍之一。他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南州六月荔枝丹》、《蘭和蘭花》、《蟬》均被選入高中和初中課本。
1934年《太白》雜志,開辟“科學小品”專欄,賈祖璋與周建人、顧正均等人,就為這個欄目撰稿。同時,為開明書店編寫了多種動植物學課本,為科學在中國的普及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也就是從此他走上了從事科普創作、編輯、翻譯的艱辛道路。
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鳥類研究》、《鳥與文學》、《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韌性》、《生物學碎錦》、《花與文學》、《賈祖璋科普創作選集》、《賈祖璋科普文選》等等科學小品集和科普讀物26種,還編著過《開明新編高中生物學》、《高中生物學綱要》等中小學教材。他奮斗一生,向人民奉獻了大量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科普作品。同時,賈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編了10種自然、動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學教科書,使幾代學子從中受到啟蒙教育。他從1936年開始期刊編輯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學生》、《進步青年》、《旅行家》、《農村青年》、《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大眾》、《學科學》等,這也是他獻身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活實踐是賈祖璋寫作的基礎和源泉。賈祖璋寫的科學小品,以花鳥魚蟲為描述對象,以他獨到、深入的觀察,細膩、精確的筆觸,樸實、簡練的語言,勾勒出瑰麗多彩、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賈祖璋畢生還酷愛書籍,他讀書、編書、著書,終身與書為伍。他長年從事編輯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釋卷地閱讀有關生物、文學、歷史方面的書籍,從中汲取營養,積累知識,拓展思路,發掘和充實寫作的素材。
他的許多作品,涉及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倡導科學、破除偽科學和迷信邪說等諸多方面。在《金魚》、《螢火蟲》中批判“蠶子變金魚”、“腐草化螢”;在《鳥類面面觀》里,從分析麻雀的雜食習性與農作物的關系,判別它對人類的利害關系,其中所體現的科學的求實精神,對于今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等,仍有現實意義和有益的啟示。
1931年,賈祖璋先生的《鳥與文學》,它是把鳥類的科學知識(包括形態、習性、種類等)同有關文學方面的內容(包括歷來的詩詞、神話,民間傳說等)結合起來,用作者的話說,"這是想用較有趣味的文字來寫科學書”的一種“嘗試”。當時發表這些文章的《自然界》雜志,辟出一個欄目叫“趣味科學”。并第一次揭出了“科學小品”這一新文體的名稱。因此,無論是《鳥與文學》,還是《生物素描》,都是我國“科學小品"這一體裁的早期創作成果。現在看來,賈祖璋先生的這一系列作品。在我國科普創作的歷史上的確具有奠基性和首創性的意義。時至今日,千千萬萬的中學生還可以從課本上讀到他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南州六月荔枝丹》這樣精美的名篇。他寫的《鳥與文學》和《花與文學》,這兩本書應該成為我國科學小品創作的雙壁。它不但反映了賈老畢生的創作歷程,而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科普創作的發展軌跡。
賈祖璋的科普創作寫作,大體分為三個時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他以旺盛的精力,寫下了大量作品。《鳥與文學》、《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國成立到“文革”前,寫過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絲翎羽丹砂頂》、《一種似蟹非蟹的動物》等;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賈祖璋雖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學春天的陽光雨露,再度煥發創作青春,寫下許多作品。《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獲得全國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連同《南州六月荔枝丹》、《蟬》、《蘭和蘭花》作為范文被選入高初中和中專課本。
十年動亂期間,身處逆境的賈祖璋,此時的心情雖說無奈,但他又不愿意虛度年華、浪費時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園、果園,觀察植物生長、昆蟲活動和鳥類繁衍的動態。同時,還大量閱讀當時所能找到的科學和農技書籍,從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間,共寫了50本讀書筆記。這段時間的實踐和閱讀,為科學春天到來后的科普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榮獲“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以及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蘭和蘭花》、《蟬》等名篇的問世。
當《福建衛生報》剛剛復刊,是一張4開4版的小報。身為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福建省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顧問的賈老十分關心這張報紙的成長,不僅經常閱讀本報,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而且還親自撰寫科普文章。先后在本報科普版發表了“怎樣種樹”、“從恐龍時代繁衍到現在的蟑螂”、“青年人的生理變化”、“重視心理衛生”、“從感冒說到肺結核”、“病從口入”等十余篇文章,使本報增色不少,編輯人員留下了嚴謹求實、勤奮耕耘的深刻印象。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賈祖璋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賈祖璋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