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起源:
1、出自熊姓。周靈王的太子熊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瑯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奕族,世人稱其為“奕家”,延用成姓。還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后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奕族之故,自稱為奕姓。后世沿襲未改,漸成小姓。還有周平王太孫赤出奔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改姓奕。另戰國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為紀念被秦滅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別改姓奕。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君王后裔,世為奕姓。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于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奕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王八,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奕為姓。
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后。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后業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難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于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后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奕氏。
二、郡望堂號
【堂號】奕姓堂號有"三槐"、"槐陰",其中"三槐堂"比較有名。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奕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奕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