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區志》
人 物
招子庸
招子庸(1789--1847),字銘山,號明珊居士。南海縣
橫沙鄉(今白云區石井鎮橫沙村)人。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中舉人。曾任山東嶧縣,朝城
縣、臨朐縣知縣,均勤于吏職,頗有政聲。道光二十年
(1840),調任濰縣知縣。時境內有巨盜,前任縣官緝盜無
力,民屢遭其害。招子庸到任后,悉心查訪強盜蹤跡,親率
十余騎追捕,將賊抓拿歸案。濰縣百姓諧他的姓名為“趙子
龍”。他每外出巡視,只帶仆從數人,飲食起居皆自理,從
不麻煩下屬,下屬皆敬之。后升任山東青州(今益都)知府。
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國人借鴉片尋釁,英艦北上,
直逼山東半島,并在濰縣靠岸。官府苦于語言不通不便交涉,
故欲尋英語翻譯參與交涉。當時有一投靠英國鴉片販子的買
辦叫鮑聰的廣東人,自宣布禁煙后,他一直藏身于市井逃避
拘捕。招子庸找到鮑聰,并以鮑聰通曉英語推薦他前往,英
國人遂退。后清政府經一番暗察,將鮑聰判為奸細,招子庸
也因“收納逃犯”之罪名而被罷官。
招子庸多才多藝,能吟善畫,歸里后靠賣畫為生。尤善
寫蘭竹,霜筠翠筱,纖條柔葉,俱有生意;又工畫蟹,平沙
淺水,葦荻蕭疏,躍然紙上。他的作品曾爭貴一時,視為畫
壇大手筆。招子庸38歲時所作《墨竹十二聯》屏高300厘米,
每屏寬92厘米,共寬1104厘米,為罕見的巨幅大作,筆力挺
秀,墨色華潤,表現了新篁叢竹,老干青枝,一片瀟灑飄逸,
足顯其藝術功力。此畫現藏于廣州美術館。
招子庸還通曉音律,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粵謳”作家。
他的作品以訴說男女愛情、民間恩怨為多,情節曲折,文詞
委婉。每創作出一謳,即不脛而走,茶樓酒肆或珠江畫舫之
中屢聞其韻。道光八年(1828),廣州城中流傳招子庸作品
專集一冊,名《粵謳》,共4卷。光緒三十年(1904),曾
任香港總督的英國人金之泰偶讀《粵謳》,贊譽招子庸的作
品與希伯來的民歌一樣具有不朽價值,并親自將《粵謳》4
卷譯為英文,傳播到歐洲。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招子庸(2)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招子庸(2)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