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焉榮竹,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
男,漢族,山東乳山人,大專學歷,1952-11-1生,1971-9-1參加工作,黨員,1971-9-1入黨。
1971年09月-1973年12月 乳山縣下初公社團委書記;
1973年12月-1975年08月 乳山縣崖子公社黨委副書記;
1975年08月-1976年08月 乳山縣諸往公社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1976年08月-1978年05月 乳山縣委副書記,諸往公社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8年05月-1986年07月 乳山縣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副縣長;
1986年07月-1989年12月 文登縣(市)委書記;
1989年12月-1990年05月 威海市委宣傳部部長;
1990年05月-1991年05月 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91年05月-1992年08月 威海市委常委、市外經貿委任;
1992年08月-1995年12月 日照市副市長;
1995年12月-1997年12月 日照市委副書記、副市長;
1997年12月-1998年02月 日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1998年02月-1998年06月 日照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8年06月-2001年06月 日照市委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
2001年06月-2001年09月 煙臺市委書記;
2001年09月-2003年02月 煙臺市委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
2003年02月煙臺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兼市委黨校校長;
2004年4月任山東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兼市委黨校校長;
2006年10月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7年1月,任濟南市委書記;
2007年4月11日在中共濟南市第九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濟南市委書記。
(人民網資料 2007年8月)
2009年05月18日 08:07:01 來源:人民日報
中共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近日在濟南市委黨校講話時說——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說到底就是要擺正做官與做事的關系:做事不能純粹為了當官,不然所做的事毫無意義;當官必須做事,不做事就是失職;做事的不一定都能當官,因為領導職數是有限的。正確的態度只有一個,把組織和群眾交辦的事做好,自己做的事留給組織和群眾去評判。
焉榮竹
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觀,從理論上講,是黨員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在實踐層面,說到底,就是要擺正做官與做事的關系,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政績觀不正確,最終表現在一切工作都圍繞著政績展開,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一心只惦記整亮點、弄花樣。有些地方現在換一個干部、換一茬班子,第一件事就是出新花樣。一個地區,如果五年、十年工作思路不調整不完善,肯定制約發展,但是一調干部一調班子就調思路,又非被調亂了不可。一個地區,一個領導,如果經常調換思路,我認為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更是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表現。其實,老百姓評判你,并不是看這個班子這個干部出了什么新花樣,而是看你給老百姓辦了什么實在事。
衡量有沒有政績其實很簡單:第一是摸摸市長兜里有沒有錢,第二是摸摸老百姓兜里有沒有錢。市長有了錢,可以將更多的財力用于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讓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得到實惠;百姓兜里有錢,可以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過上更好的日子。城市有雄厚的財力基礎謀發展,人民生活殷實富裕、安居樂業,作為領導干部,或許沒有比這兩點再大的政績了。
有些領導干部為什么急著出政績?說白了就是琢磨著怎么往上爬。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明白三點:第一,做事不能純粹為了當官,不然所做的事毫無意義,即使為老百姓做了點好事,也不一定長久;第二,當官必須做事,多做事、做好事是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不做事就是失職,做不好事就是不稱職。有的領導干部抱怨自己身上的“第一責任”太多,假如當官不想做事,不想承擔這些“第一責任”,那你就應當連同“第一責任人”的身份一起交出來;第三,做事的不一定都能當官,因為領導職數是有限的,正確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把組織和群眾交辦的事全力做好,自己做的事留給組織和群眾去評判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焉榮竹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焉榮竹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