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姓氏略考-佘姓-歷史名人)( 以出生日期為序)
唐朝(618-907)
1 佘欽:(生卒年待考)籍貫:南昌(安徽繁衍到南昌.)江西南昌人。唐朝太學博士,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佘氏名人。由此判斷,從安徽繁衍到南昌的余氏,因某種原因目前還待考的緣故,使自己的姓氏變成了佘氏。
宋朝(960-1279)五代(907-960)
2佘賽花:(公元934~1010年),女,原姓折,封號佘太君,《楊家將》中稱楊令婆,北宋名將楊老令公楊繼業之妻;河北義安人。
宋朝(960-1279)
3宋有佘起.
元朝(1271-1368)
4佘寬大(卅三世),字日量,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卒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官授朝奉郎(揭陽縣志卷五選舉志有載),及后薦辟朝奉大夫,自福建莆田入潮,新加坡譜牒載其曾為“棉邑令”(或指潮陽),楓溪佘氏家廟像贊則改為“揭邑令”(揭陽縣志無載),落籍定居潮州桃山(今揭東縣炮臺鎮桃山鄉),被尊為潮州佘氏始祖,墓葬于桃山岑仔村后,尚存,1988。
明朝(1368-1644)
沅陵人佘鳴化,明萬歷八年(1580)進士,出使西域,晉秩戶部郎中。
佘梅江:(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將領,福建閩南佘氏之祖。尊稱梅江公,明朝時期為南京吾金衛。(可能相當現在的軍長級別),在福建石獅港邊村佘姓宗祠里有對聯一幅:“三朝元老賢承相,開閩金科第一人” ,在梅江公前后還有佘姓為更高官級,望族人得知佘姓傳聞互相交流。
柳州八賢之一的佘立
佘立(生卒于明嘉靖萬歷年間),明代柳州八賢之一,馬平(今柳州)人,佘勉學次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授束部主事,出督山東學政。萬歷年間累遷兵部左侍郎。監軍赴朝鮮抗擊侵朝日軍,收復所占朝鮮領土。
佘世亨,明收藏家。字始大,晚號隨時老人。順德(今屬廣東)人。筑堂于廣州越秀山下,藏古圖籍、金石、字畫。藏愈富,家日貧,求書、詩,畫者絡繹不絕。工詩文。著有《山人集》、《紀游錄》、《佘山人詩集》?! ?span lang=EN-US>
佘翔,明詩人字宗漢,號鳳臺。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舉人,任安徽全椒知縣。與巡撫、御史抵牾,即拂衣而去。放情山水以終。工詩,以雄麗高峭為宗。著有《薜荔園集》。
佘翹(1567—1612年),字聿云,號燕南,亦稱銅鵲山人,銅陵縣合二耆(今銅陵縣大通鎮)人,明代戲曲作家、詩人。佘翹出身于名門望族,官宦世家。祖父佘杰,曾任湖廣寶慶府新化縣知縣七年;叔父佘毅中,明萬歷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后官居正四品,誥贈太仆卿;其父佘敬中,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官至廣東按察使,為正三品,與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常有交往。佘翹天性聰穎,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四歲即能授書成誦。其篤志好學,稍長,遂工習詩文,研讀經史。幼時,其詩文曾受到湯顯祖的賞識,驚稱其為“小友”,并贈詩褒揚。湯顯祖在《答佘聿云》詩中贊道:“芳尊幾借清韶色,妙墨傳看錦繡文;為道碧雞光景在,漢宮誰許洞簫聞?!?萬歷十五年
(1587年),佘翹曾與其兄佘曉擔任《萬歷銅陵縣志》付梓前的校對工作。萬歷十九年(1591年),赴應天府(今南京)鄉試,中舉,未任。此后,屢次赴京會試不第。佘翹生活在明代末期,社會混亂,政治腐敗。佘氏家族也由于佘杰、佘毅中相繼辭世,加上翹父佘敬中于萬歷三年(1575年)罷官回故里,其家庭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這些,無不對他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佘翹歸里后,遂置一游船,謂之“浮齋”,乘之遍訪名勝,游山玩水。其后數年,佘翹歸鋤半畦,潛心著書。佘翹一生著述頗豐。有詩集《浮齋百韻》、《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記》、《白下游草》、《齊山奇觀》和《三忠傳》,傳奇劇本《量江記》、《賜環記》,雜劇《鎖骨菩薩》等,皆刊行于世。其中以戲劇作品《量江記》成就突出。萬歷四十年(1612年),應池州知府李思恭聘請,佘翹參與編修《萬歷池州府志》,編次未幾,終因其長期懷才不遇,加上其性格孤僻乖戾,憂郁成疾,于同年八月病逝。
佘應龍:(生卒年待考),銅陵人。著名明朝隱士。他終日沉緬于典籍中,以古人自許。后隱居泉山,以詩酒自娛,著有《泉山集》。
佘可材:(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歷官襄陽府學訓導、吏部驗封司主事、通政司左通政,人稱“佘天官”。
明官吏佘鐸、佘鳴化,學者佘珊,詩人佘五娘
清朝(1644-1894)
進士佘志貞為官兩袖清風
潮汕佘姓知名人物:清朝有佘志貞,號嵋洲,澄??h澄城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左右贊善庶子、侍講、侍讀學士(從四品),在“南書房行走”,兼任政治唐詩類函兩局纂修官。在國史館20余年,擅長詩章,名重一時,是清代潮汕儒士中以文章博取功名的佼佼者。每次召試,常受康熙帝賜御用文具松花石硯等。佘志貞,潮州佘氏第十三世,初名伯梅,后改艷雪,號嵋洲,清初生于潮州府澄??h蓬洲都漁洲鄉上佘(今汕頭市龍湖區漁洲隴頭村),其出生地祖宅即今太史第。幼年時為避清初動亂,隨母移居揭陽縣漁湖都塘口佘厝村,受教于村中名儒佘元起(順治十一年舉人)。順治十七年(1660)赴廣州鄉試時,為不忘出生地而報籍澄海,遂中舉人??滴跏四?span lang=EN-US>(1679)進京會試,得中二甲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館學習三年,后授翰林院編修,為不忘養育之恩,特建祠堂于揭陽塘口佘厝村東。及后改左右贊善庶子,擢升侍講、侍讀學士,入值南書房,充政治、唐詩類函兩局纂修官。擅長詩章,任職史館達二十五年,每次召試或應制詩文,都備受康熙皇帝青睞,賞賜豐厚,名噪一時。傳說康熙雖賞識其才,但嫌其名字過于脂粉氣,于是賜名“志貞”,自此沿用。康熙廿二年(1683),潮州知府林杭學重修《潮州府志》,書成之時恰逢佘志貞家居,于是參與了后期的校訂工作,并為志書撰寫了序言??滴踟ゾ拍辏?span lang=EN-US>1690),佘志貞出任庚午科山東鄉試主考官,錄取四十九名舉人,個中有十八人后來考中進士??滴跛氖荒?span lang=EN-US>(1702),殿試考翰林,佘志貞名列第二??滴跛氖?span lang=EN-US>(1703),奉命代祭西岳華山,沿途各省官員爭先贈禮,他義正拒收。他為官幾十年,兩袖清風,逝世時家中四壁蕭然,人們無不感嘆欽佩。
遺著有《螭蚴草》,被尊為潮州先賢之一。 回京復旨后不久即病逝,葬于京師。
2 僑領佘有進“佘皇帝”力護華人權益
佘有進(1805一1883年),廣東岐山月浦鄉(今屬汕頭市區)人;父佘慶烈,曾為普寧縣吏。幼承庭訓,能詩文,因通文理被同僑所器重。開始佘有進先為各船舶理賬,后于當時大商號“金瑞號”受聘為司賬。25歲時為船舶業的代理人,不數年發達致富,他還兼營棉織品及茶葉,與歐洲商人交易,信譽卓著,商號為“有進公司”。1863年作為華人唯一代表參加新加坡各籍僑領討論殖民地轉歸英皇直轄問題。翌年,被政府任命為高級陪審員。1870年,海峽殖民地轉為英皇直轄后,為第一任太平局紳士之—,后為名譽推事,助理司法行政。當時該地流行有“陳天蔡地佘皇帝”諺語。著有《新加坡華僑社會史》。于清道光三年(1823)18歲時,只身遠渡新加坡,艱辛經營,先試種茶葉、豆蔻等,都沒有成功。后改種甘蜜,甘蜜制成品遠銷歐美各地,獲得厚利,成為當時新加坡最大的甘蜜園主。后來他把公司業務和種植園交給其子石城、連城和妻弟管理,自己熱心華僑事務,擔任法庭陪審員,竭力維護華人利益。他是當局任命五名高級陪審員之首,也是第一任太平商紳之一,并且主持華僑慈善事業,地位顯赫。其子佘連城,經營有方,善于交際,也被當局封為立法委員。長子佘石城、四子佘伯城、孫佘應忠,皆榮任太平商紳。實際上父子是當時新加坡的僑領人物。
丹山居士佘鳳 字應占,別署丹山居士,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廣東順德人。專工人物畫,熟極巧生,大筆有雅韻。其畫仕女神貌逼肖仇實父,而衣褶似陳老蓮畫法,仙佛神像有吳道子筆意。
佘熙璋:(生卒年待考),祖籍江蘇楊州人,居直隸宛平縣。著名清朝書畫家。能做詩、做文章,而以書法和繪畫和繪畫特別出色,擅長畫竹,他的圖章也刻得很好;他的書畫作品中,有著詩歌、文章里的那種氣息,在當時社會中評價很高。
佘國觀:(生卒年待考),字容若,號竺西,又號石癲、石顛,佘熙璋之子;祖籍江蘇楊州人,居直隸宛平縣。著名清朝篆刻家。父佘熙璋善畫,為麓臺高弟。佘石癲能世其學,善篆刻,尤工蘭竹兼鐵筆。印作曾被選入于《飛鴻堂印譜》。
佘華瑞,清學者。字胐生,號西麓,又號程齋,安徽人??滴蹰g諸生,選授桐城訓導。雍正十三年(1735)舉博學宏詞,不赴。與方
蒼為至友,擬薦為太學六館師,兼纂《一統志》,辭歸。著有《巖鎮志草》四卷、《綠夢山人集》二卷等。
清將領佘世寬,詩人佘梅,畫家佘鳳。
中華民國(1911-1949)
佘幼芝:(公元1939~今),女,祖籍廣東順德馬崗,北京生人。為袁崇煥守墓三百七十二年的佘氏家族人。
【近代民主革命佘姓高級將領(領導人)、革命烈士生平簡介】
佘英將軍
佘英(1874-1910.2.27),原名佘俊英,字竟成,四川省瀘縣(今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鎮人。出身于貧民家庭,少好練武術。早年當過學徒、船工,加入袍哥義字。1894年20歲時考上清末武秀才。任袍哥大爺、瀘州衙堂勇管帶。后因不滿清末政治腐敗而辭職。為人重義疏財,好交朋友,被人稱為豪士。1897年參加哥老會,被推為舵把。1906年8月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4年受《革命軍》、《警世鐘》等書影響,常宣傳革命,被同盟會四川負責人黃復生邀赴日本。1906年4月抵東京,受孫中山接見。8月改名佘英,表示與清廷一刀兩斷。孫中山器重其才,委以重任:“西南大都督,負責聯絡川、滇、黔三省哥老會眾,組織武裝起義”。1907年初返回瀘州,密設同盟會于小市,聯絡黨人,發展組織。
先后在永寧、江安、瀘州、隆昌、敘府(今宜賓)等地發動起義未成。
幾次險些被捕。但沒灰心,重往日本購買武器回川,以圖再舉。1909年先后在廣安、嘉定發動起義未成,便率隊赴屏山與熊克武等謀取敘府,沿途與清軍遭遇,腹背受敵,彈盡糧絕,傷亡殆盡。遂率會黨數人,至川滇邊境豆沙關,又遭敵圍擊。自知不能脫險,乃向清軍曉以革命大義,慨然被捕,囚于木制籠中,沿途仍向群眾宣傳革命,押至敘府。在獄中,痛斥清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罪得。
牡丹初放卻先殘,未搗黃龍死不甘。
我本為民兼為國,拼將熱血灑紅氈。
1919年被孫中山追贈為陸軍中將。1938年國民政府明令給佘英公葬,后又撥款修建紀念碑(碑刻“追贈陸軍中將佘先烈俊英字竟成紀念碑”字樣)。1946年再被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清史稿》補編二十一革命黨人列傳四有《佘英傳》。碑塔至今矗立在瀘州市忠山腳下市文化宮內。
佘希洵烈士
佘希洵(1889-1927.8.20),祖籍湖南省瀏陽縣人,出生于臺灣省。1893年4歲時,因身為清軍將領的父親在與侵臺日軍作戰時壯烈犧牲,隨母回到湖南省瀏陽縣原籍。1908年19歲起做長工,后到白沙橋當造紙工人。
1926年在瀏陽縣白沙橋共產黨人的引導下,成為瀏陽縣白沙紙業工會主要負責人之一,并任工人糾察隊隊長。不久參加瀏陽工農義勇隊。1927年奉命去銅鼓招募新兵。面對銅鼓猖獗的反動勢力,巧妙地打出“江西省防軍”的旗幟,設法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做好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使招募工作進展順利。后因行動引起敵人的懷疑,遂率領新兵撤離,途中不幸遭到敵人的襲擊而被捕。在獄中,任憑敵人酷刑折磨,始終堅貞不屈。
中國人民解放軍佘姓高級將領、革命英烈生平簡介
佘惠烈士
佘惠(1897-1932),湖南省慈利縣人。出生于一個殷實農民家庭。1904年7歲時入學讀書,先后就讀于慈利縣立初級中學、長沙明德中學和上海大學。北伐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轉入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學習。后被分配到國民黨南昌市黨部任秘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革命失敗后參加南昌起義。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因病被送往上海治療。病愈后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為躲避敵人的搜捕,曾一度潛入天津新編教導五師政治部任秘書和轉赴《河南日報》當編緝。1929年7月與中共黨組織取得聯系。被派往南寧廣西省綏靖司令部任教導總隊政治教官,秘密從事兵運工作。配合張云逸在連隊秘密發展中共黨員,建立中共黨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掌握這支部隊打下了組織基礎。同年12月11日,參加鄧小平、張云逸等領導的百色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紅7軍政治部秘書處長,并代理第1縱隊政治部主任,參與起草《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目前實施政綱》、起義軍布告和告群眾書,并在全縱隊進行整頓改造工作。1930年2月,隨部赴隆安作戰,負責傷員的搶救工作。同年10月任紅7軍19師55團政治委員,先后參加攻打柳州、桂林的戰斗。1931年1月隨部轉戰于桂北、湘南、粵北一帶。同年春進入湘贛邊根據地后,立即投入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戰斗。1931年7月,所部編
入紅三軍團建制后,繼任紅7軍55團政治委員(一說為第20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1932年在中央蘇區“肅反”擴大化運動中被錯殺,時年35歲。
1945年中共中央在延安為其平反昭雪,并追認為革命烈士。
佘立亞烈士
佘立亞(1897-1927.5),湖南省長沙縣人。出身于封建地主的富裕家庭。1922年加入了旅法(國)青年團組織。1924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民主革命時期,1919年求學時,受“五·四”運動和學校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懷有改造中國的志向。自費赴歐洲留學,參加了勤工儉學和學生愛國會活動的實踐,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1922年加入了旅法青年團組織。
大革命時期,1925年奉調從法蘭西回國,先后任中共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中共鄭州地方黨團書記等職。后調到上海負責鐵路工人運動,在吳淞地區恢復工人夜校,組織“友誼社”(吳淞機廠工人俱樂部),開展愛國主義的教育。英籍廠主為之震驚,驅使警察遭逮捕。中共地下組織及時營救,并調到小沙渡工人區工作,任中共小沙渡工人區部委書記。發動紗廠工人組織**同盟總罷工,打擊了日商恣意欺壓中國工人的囂張氣焰。日商與上海反動當局相勾結,收買工賊,破壞工會,迫害工會領袖和工人。后經黨組織同意,組織“打狗隊”,懲治了一批劣跡昭彰的日商翻譯、包打聽、工賊和叛徒。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帶領工人英勇作戰,在攻占警察局后還趕赴火車站,
投入對直魯軍閥部隊的最后決戰。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不畏艱險,堅持斗爭。5月下旬,日商特務刺探到滬西區工聯和黨的秘密機關,隨即與部分工會骨干被逮捕,押解到豐林橋(后改為楓林橋)國民黨駐滬特務處。敵人利誘收買不成就用酷刑拷打,始終剛強堅定,忠貞不屈。無計可施的敵人就把遍體創傷的佘立亞押赴刑場。就義前,望著豐林橋前荒地上一個個患難與共的戰友倒在鮮血流淌的大地上,不禁悲憤填膺,義正詞嚴地痛斥國民黨反動派,敵人瘋狂地撲上去,慘無人道地施以腰斬。殉難時30歲。
。5中國共產黨佘姓高級領導人、革命英烈生平簡介
佘巨源烈士
佘巨源(1905-1931.4),湖北省公安縣人。1924年在武昌中華大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4年畢業于武昌中華大學。在學校學習期間,積極探求真理,參加學生運動。1925年3月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石首新場,以教書為掩護,秘密發展了一批黨員,創建了石首第一個黨小組和第一個黨支部。還在石首北一區秘密組建了農民協會,為黨在石
首開展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年5月,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武昌學習,9月結業后,分配到宜昌從事地下工作。1927年春,因工作需要,調江陵縣郝穴人民自衛團任分隊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江陵、石首一帶發動群眾開展農民運動。1928年4月,又一次到宜昌工作,化名宋愛國。同年底在宜昌被捕。1931年犧牲于獄中,時年26歲。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佘欽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佘欽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