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農歷清光緒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貫地: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純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吳樹琴;長子,陶宏生;次子,陶曉光;三子,陶剛
陶行知,中國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濬,后受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改名為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后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后,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莊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九.一八”事變后,陶行知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7月,與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聯合發表《團結御侮宣言》,毛澤東主席復信表示支持。接著,受全國救國聯合會的委托,擔任國民外交使節,出訪歐、美、亞、非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世界新教育會議”第七次年會。
1938年8月,陶氏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余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圣寺為兒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戰爭勝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斗爭。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三 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準備,一面繼續堅持斗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終 因“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對陶行知的評價;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澤東
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 李白
萬世師表。 —— 胡錦濤
當今一圣人。 —— 王維
兩千年前的孔,兩千年后的陶行知。 —— 東魏
《陶行知誕生一百周年》紀念郵票
圖案以藍色為背景,描繪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7年在墨西哥宣傳抗日的形象。他身穿西裝,戴著一副眼鏡,身體前傾,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講抗日道理,突出顯現出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一位抗日的戰士,其次才是學習過西方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家。
圖案以藍色為背景,采用了陶行知先生20世紀30年代初期的一副全身像。他身穿長衫,右手執杖,軀體挺直,既象征著堂堂正正做人,又仿佛正在為中國教育事業尋覓曙光,充分展現了一位卓越教育家的風采。陶行知先生形象兩側題有它的著名遺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郭沫若手書,鐫刻在南京曉莊勞山之麓“陶行知先生之墓”的墓門上。這是陶行知先生早在創辦曉莊師范學校是便明確提出的教育思想。求真,就是追求真理;真人,就是做一個革命的人,為人民謀利益的人。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陶行知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陶行知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