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
燕國人。曾周游列國從師學習并向許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有一次他請唐舉相面,說:“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相面,說‘一百天內將掌握一國的大權’,有這事嗎?”唐舉回答說:“有這事。”蔡澤說:“象我這樣的人你看怎么樣?”唐舉仔細地看了一番便笑著說:“先生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梁,羅圈腿。我聽說圣人不在貌相,大概說的是先生吧?”蔡澤知道唐舉是跟自己開玩笑,就說:“富貴那是我本來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的長短,希望聽聽你的說法。”唐舉說:“先生的壽命,從今以后還有四十三歲。”蔡澤笑著表示感謝便走開了,隨后對他的車夫說:“我端著米飯吃肥肉,趕著馬車奔馳,手抱黃金大印,腰系紫色絲帶,在人主面前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富貴,四十三年該滿足了。”便離開燕國到了趙國,但被趙國趕了出來。隨即前去韓國、魏國,路上遇著強盜搶走了他的鍋鼎之類的炊具。他聽說應侯舉薦的鄭安平和王稽都在秦國犯下大罪,應侯內心慚愧抬不起頭來,蔡澤向西來到秦國。
他準備去拜見秦昭王,先派人在應侯面前揚言一番來激怒應侯說:“燕國來的賓客蔡澤,那是個天下見識超群,極富辯才的智謀之士。他只要一見秦王,秦王必定使您處于困境而剝奪您的權位。”應侯聽這些話,說:“五帝三代的事理,諸子百家的學說,我是都通曉的,許多人的巧言雄辯,我都能折服他們,這個人怎么能使我難堪而奪取我的權位呢?”于是就派人去召蔡澤來。蔡澤進來了,只向應侯作了個揖。應侯本來就不痛快,等見了蔡澤,看他又如此傲慢,應侯就斥責他說:“你曾揚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這種事嗎?”蔡澤回答說:“有的。”應侯說:“讓我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呦!您認識問題怎么這么遲鈍啊!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自動退去。人的身體各個部分都很健壯,手腳靈活,耳朵聽得清,眼睛看得明,心神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的愿望嗎?”應侯說:“是的。”蔡澤說:“以仁為本,主持正義,推行正道,廣施恩德,愿在天下實現自己的志向,天下人擁護愛戴而尊敬仰慕他,都希望讓他做君主,這難道不是善辯明智之士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的。”蔡澤又說:“位居富貴顯赫榮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們都能各得其所;性命活得長久,平安度過一生而不會夭折;天下都繼承他的傳統,固守他的事業,并永遠流傳下去;名聲與實際相符完美無缺,恩澤遠施千里之外,世世代代稱贊他永不斷絕,與天地一樣長久:這難道不是推行正道廣施恩德的效果而圣人所說的吉祥善事的嗎?”應侯說:“是的。”
蔡澤說:“至于說到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悲慘結局也可羨慕嗎?”應侯知道蔡澤要用這些話來堵自己的嘴,從而說服自己,便故意狡辯說:“為什么不可以?那個公孫鞅奉事秦孝公,終身沒有二心,一心為公家而毫不顧念自身;設置刀鋸酷刑來禁絕奸詐邪惡,切實論賞行罰以達到國家太平;剖露忠心,昭示真情,蒙受著怨恨指責,誘騙老朋友,捉住魏公子昂,使秦國的國家安定,百姓獲利,終于為秦國擒敵將,破敵軍,開拓了千里之遙的疆城。吳起奉事楚悼王,使私人不能損害公家,奸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議論不隨聲附和,辦事不茍且保身,不因危險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堅持大義不躲避災難。就是這樣為了使君主成就霸業,使國家強盛,決不躲避殃禍兇險。大夫文種奉事越王,君主即使遭困受辱,仍然竭盡忠心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越王復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夸,自己富貴也不放縱輕慢。像這三位先生,本來就是道德大義的標準,忠誠氣節的榜樣。因此君子為了大義遭難而死,視死如歸;活著受辱不如死了光榮。士人本就該具有犧牲性命來成就名聲的志向,只要是為了大義的存在,即使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的。為什么不可以呢?”
蔡澤說:“君主圣明,臣子賢能,這是天下的大福;國君明智,臣子正直,這是一國的福氣;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誠實,妻子忠貞,這是一家的福分。所以比干忠誠卻不能保住殷朝,子胥多謀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可是晉國大亂。這些都是有忠誠的臣子、孝順的兒子,反而國家滅亡、大亂的事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沒有明智的國君賢能的父親聽取他們的聲音,因此天下人都認為這樣的國君和父親是可恥的,而憐惜同情他們的臣子和兒子。現在看來,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他們是正確的;他們的國君,是錯誤的。所以世人稱說這三位先生建立了功績卻不得好報,難道是羨慕他們不被國君體察而無辜死去嗎?如果只有用死才可以樹立忠誠的美名,那么微子就不能稱為仁人,孔子不能稱為圣人,管仲也不能稱為偉大人物了。人們要建功立業,難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嗎?自身性命與功業名聲都能保全的,這是上等。功名可讓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這是次等。名聲被人詬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這是下等。”說到這里,應侯稱贊講得好。
蔡澤抓住了應侯“稱善”的這個縫隙,趁勢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竭盡忠誠建立功績那是令人仰慕的,閎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難道不也是竭盡忠誠極富智慧嗎?按君臣的關系而論,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令人仰慕比起閎夭、周公來怎么樣呢?”應侯說:“商君、吳起、大夫文種比不上閎夭、周公。”蔡澤說:“既然這樣,那么您的人主慈愛仁義信用忠臣,厚道誠實不忘舊情,他賢能智慧跟那些有才能明大理的人士關系極為密切,情義深厚不背棄功臣,在這些方面比起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來怎么樣呢?”應侯不便回答就說:“不知道怎么樣。”蔡澤說:“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是超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您施展才能,努力替人主解決危難,整治國家,平定叛亂,增強兵力,排除禍患,消除災難,拓寬疆域,增種谷物,使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加強人主的權力提高國家的地位,顯示王族的高貴,天下諸侯沒有哪一個敢于侵凌冒犯自己的人主,人主的威勢壓倒一切諸侯,震動海內四方,功勞顯揚于萬里以外的地方,聲名光輝燦爛,流傳千秋萬代,在這些方面您比起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來怎么樣?”應侯說:“我比不上。”蔡澤說:“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不忘舊情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以及受到的信任、寵愛又比不上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可是您的官職爵位顯貴至大,自家的富有超過了他們三位,而自己不知引退,恐怕您遭到禍患要比他們三位更慘重,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險。俗話說‘太陽升到正中就要逐漸偏斜,月亮達到圓滿就要開始虧缺’。事物發展到鼎盛就要衰敗,這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常規。進退伸縮,附合時勢的變化,這是圣人恪守的常理。所以‘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就隱退不干’。圣人說‘明君在位,有作為的人就應當輔佐以施展報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在我看來就如同浮云一樣’。現在您的怨仇已經報復,恩德已經報答,心愿滿足了,可是卻沒有應變的謀劃,我私下認為您不該采取這種態度。再說了,翠鳥、鴻鵠、犀牛、大象這些動物,它們所處的形勢位置,不是不遠離死亡的,可是它們之所以死亡,其原因就是被誘餌所迷惑。像蘇秦、智伯那樣的機智多謀,不是不能夠避開恥辱遠離死亡,可是他們之所以死于非命,其原因就是被貪得無厭所迷惑。因此圣人才制定禮法,節制欲望,向百姓征收財物要有限度,使用百姓要按時節,也要有節制,所以心志不過分強求,行動不驕橫無理,時時事事嚴守制禮節欲的原則而不失掉它,因此天下才承繼他們的事業而永不斷絕。從前,齊桓公曾九次盟會諸侯,制止混戰使天下歸正,但到葵丘盟會時,他有驕橫自大之意,結果許多國家叛離了他。吳王夫差的軍隊無敵于天下,依仗勇猛強悍而輕視各個諸侯,侵犯齊國、晉國,所以終于自己被殺,國家滅亡。夏育、太史嗷勇猛異常一聲呼喊可以嚇退大軍,但是最后死在平庸之輩的手下。這些都是到了名功極為煊赫時而不能回到常規常理上來,不能自甘謙下、自我節制所造成的禍患啊。商鞅為秦孝公制法令昭示全國,禁絕奸邪的根源,崇尚封爵制度有功必定獎賞,有罪必定懲罰,劃一權、衡,統一度、量,調節商品、貨幣流通等輕重關系,鏟除縱橫交錯的田埂,允許認墾荒田,使百姓生活安寧而一民同俗,鼓勵百姓耕作,使土地發揮效益,一家不操二業,努力種田積貯糧食,平時演練軍事戰陣,因此軍隊發動就能擴展領土,軍隊休整就可使國家富足,所以秦國無敵于天下,在諸侯中揚威,奠定了秦國的基業。功業告成,結果身遭車裂而死。楚國地域方圓幾千里,士兵有百萬之多,白起率領幾萬人的部隊與楚軍交戰,第一次交戰就攻克了鄢、郢,燒毀了夷陵祖墳,第二次交戰在南面兼并了蜀漢地區。后來又越過韓國和魏國去進攻強大的趙國,在北面坑殺了馬服子趙括的軍隊,把四十多萬人,全部屠殺在長平城下,血流成河,血水咆哮如同雷鳴,進而圍攻邯鄲,使秦國形成帝王的事業。楚國、趙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卻是秦國的仇敵,從此之后,楚國、趙國都因恐懼而屈服不敢再進攻秦國,這是白起殺出的威風啊。他親自征服了七十多座城邑,功業告成,卻終于在杜郵被賜劍自殺。吳起為楚悼王制定法令降低削弱大臣的權力,罷免庸才,廢黜無用之輩,裁減可有可無的官員,杜絕豪門貴族的請托,整飭劃一了楚國風俗,禁止游民無業游蕩,選練既能耕田又能作戰的農民士兵,向南收取了楊越,向北兼并了陳、蔡兩小國,拆穿縱橫機謀的無用辯說,讓那些往來游說的人無法開口,禁止結黨營私而鼓勵百姓為國耕戰,使楚國政治安定,兵力震動天下,威懾諸侯各國。功業告成,可是最后慘遭肢解而死。大夫文種為越國國君深謀遠慮,避免了會稽被困亡國在即的危急,采用屈降計策來圖謀生存,借著君臣受辱而求得復國的光榮,開墾荒地,招募游民充實城邑,開辟農田,種植谷物,率領全國各地的民眾,把上上下下的力量集中起來,輔助勾踐這樣賢能的君王,報了夫差滅越的仇恨,終于滅掉了強勁吳國,使越國成為霸主。功業彰明而獲得信望,可是勾踐終于忘恩負義把他殺了。這四位先生,功業告成卻不離開官職,遭禍竟至于如此悲慘。這就是所說的能伸而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返啊。范蠡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超脫世俗遠避世事,永做個悠然自樂的陶朱公。您難道沒見過那些賭博的人嗎?有時要下大賭注,有時要分次下小賭注,這些都是您所明明白白知道的。現在您任秦國相國,出計不必離開座位,策劃不必走出朝廷,坐而指揮即可控制諸侯,謀取三川之地,展開威勢,用來增強宜陽實力,打通羊腸坂道的天險,堵塞太行山的通路,切斷范、中行氏這些韓、魏領土上的要道,使六國諸侯不能聯合,棧道連綿千里,可通往蜀漢地區,使天下諸侯都畏懼秦國,秦國的欲望滿足了。您的功業也到了頂點了,這也就到了秦國要分次下小賭注的時候了。若在這個時候卻不引退,那么您就是商鞅、白起、吳起、大夫文種的結局。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用水來照鏡,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用別人作借鑒,可以明知事情的兇吉’。《書》上說‘功成名就之下,是不能久留的’。這四位先生的災禍,您何必再去經受呢?您為什么不在這個時候送回相印,把它讓給賢能的人,自己引退而隱居山林觀覽流水,一定有伯夷正直廉潔的美名,長享應侯爵位,世世代代稱侯,而且有許由、延陵季子謙讓的聲譽,像王喬、赤松子一樣的高壽,這么做比起終遭災禍來怎么樣?那么您看處于哪種情況好呢?忍耐不能自動離去,猶疑不能自我決斷,必定會遭到四位先生的災難。《易經》上說‘龍飛得過高達到頂點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因而后悔’,這句話說的就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不能自覺返回所造成的狀態,讓人們警惕。希望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應侯說:“好的。我聽說‘有欲望而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欲望;要占有而不知節制,就會喪失占有’。承蒙先生教導,我恭聽從命。”于是便請蔡澤入坐,待為上客。
幾天之后,應侯上朝,對秦昭王進言說:“有位新從崤山以東某地過來的客人叫蔡澤,此人是個很有口才的人,對三王的典事,五霸的業績以及世俗的變遷他都了如指掌,秦國的大政完全可以托付給他。我見到的人很多,還沒有誰趕得上他,我也不如。我冒昧地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您。”秦昭王便召見了蔡澤,跟他談話后,很喜歡他,授給他客卿職位。應侯趁機推托有病請求送回相印。昭王還是竭力讓他執事,應侯于是稱說病重。范雎被免掉了相國官職,昭王初次召見蔡澤就很賞識他的謀劃,于是任命蔡澤擔任秦國相國。向東滅掉了周朝。
蔡澤在秦國做了幾個月的相國,就有人惡語中傷,他害怕被殺,便推托有病送回了相印,他被賜給封號叫綱成君。蔡澤在秦國居住了十多年,曾奉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曾為秦國出使燕國,三年后燕國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奪君相位者,蔡澤是也!”。這是何等的自信啊!
他準備去拜見秦昭王,先派人在應侯面前揚言一番來激怒應侯說:“燕國來的賓客蔡澤,那是個天下見識超群,極富辯才的智謀之士。他只要一見秦王,秦王必定使您處于困境而剝奪您的權位。”應侯聽這些話,說:“五帝三代的事理,諸子百家的學說,我是都通曉的,許多人的巧言雄辯,我都能折服他們,這個人怎么能使我難堪而奪取我的權位呢?”于是就派人去召蔡澤來。蔡澤進來了,只向應侯作了個揖。應侯本來就不痛快,等見了蔡澤,看他又如此傲慢,應侯就斥責他說:“你曾揚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這種事嗎?”蔡澤回答說:“有的。”應侯說:“讓我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呦!您認識問題怎么這么遲鈍啊!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自動退去。人的身體各個部分都很健壯,手腳靈活,耳朵聽得清,眼睛看得明,心神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的愿望嗎?”應侯說:“是的。”蔡澤說:“以仁為本,主持正義,推行正道,廣施恩德,愿在天下實現自己的志向,天下人擁護愛戴而尊敬仰慕他,都希望讓他做君主,這難道不是善辯明智之士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的。”蔡澤又說:“位居富貴顯赫榮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們都能各得其所;性命活得長久,平安度過一生而不會夭折;天下都繼承他的傳統,固守他的事業,并永遠流傳下去;名聲與實際相符完美無缺,恩澤遠施千里之外,世世代代稱贊他永不斷絕,與天地一樣長久:這難道不是推行正道廣施恩德的效果而圣人所說的吉祥善事的嗎?”應侯說:“是的。”
蔡澤說:“至于說到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悲慘結局也可羨慕嗎?”應侯知道蔡澤要用這些話來堵自己的嘴,從而說服自己,便故意狡辯說:“為什么不可以?那個公孫鞅奉事秦孝公,終身沒有二心,一心為公家而毫不顧念自身;設置刀鋸酷刑來禁絕奸詐邪惡,切實論賞行罰以達到國家太平;剖露忠心,昭示真情,蒙受著怨恨指責,誘騙老朋友,捉住魏公子昂,使秦國的國家安定,百姓獲利,終于為秦國擒敵將,破敵軍,開拓了千里之遙的疆城。吳起奉事楚悼王,使私人不能損害公家,奸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議論不隨聲附和,辦事不茍且保身,不因危險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堅持大義不躲避災難。就是這樣為了使君主成就霸業,使國家強盛,決不躲避殃禍兇險。大夫文種奉事越王,君主即使遭困受辱,仍然竭盡忠心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越王復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夸,自己富貴也不放縱輕慢。像這三位先生,本來就是道德大義的標準,忠誠氣節的榜樣。因此君子為了大義遭難而死,視死如歸;活著受辱不如死了光榮。士人本就該具有犧牲性命來成就名聲的志向,只要是為了大義的存在,即使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的。為什么不可以呢?”
蔡澤說:“君主圣明,臣子賢能,這是天下的大福;國君明智,臣子正直,這是一國的福氣;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誠實,妻子忠貞,這是一家的福分。所以比干忠誠卻不能保住殷朝,子胥多謀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可是晉國大亂。這些都是有忠誠的臣子、孝順的兒子,反而國家滅亡、大亂的事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沒有明智的國君賢能的父親聽取他們的聲音,因此天下人都認為這樣的國君和父親是可恥的,而憐惜同情他們的臣子和兒子。現在看來,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他們是正確的;他們的國君,是錯誤的。所以世人稱說這三位先生建立了功績卻不得好報,難道是羨慕他們不被國君體察而無辜死去嗎?如果只有用死才可以樹立忠誠的美名,那么微子就不能稱為仁人,孔子不能稱為圣人,管仲也不能稱為偉大人物了。人們要建功立業,難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嗎?自身性命與功業名聲都能保全的,這是上等。功名可讓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這是次等。名聲被人詬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這是下等。”說到這里,應侯稱贊講得好。
蔡澤抓住了應侯“稱善”的這個縫隙,趁勢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竭盡忠誠建立功績那是令人仰慕的,閎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難道不也是竭盡忠誠極富智慧嗎?按君臣的關系而論,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令人仰慕比起閎夭、周公來怎么樣呢?”應侯說:“商君、吳起、大夫文種比不上閎夭、周公。”蔡澤說:“既然這樣,那么您的人主慈愛仁義信用忠臣,厚道誠實不忘舊情,他賢能智慧跟那些有才能明大理的人士關系極為密切,情義深厚不背棄功臣,在這些方面比起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來怎么樣呢?”應侯不便回答就說:“不知道怎么樣。”蔡澤說:“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是超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您施展才能,努力替人主解決危難,整治國家,平定叛亂,增強兵力,排除禍患,消除災難,拓寬疆域,增種谷物,使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加強人主的權力提高國家的地位,顯示王族的高貴,天下諸侯沒有哪一個敢于侵凌冒犯自己的人主,人主的威勢壓倒一切諸侯,震動海內四方,功勞顯揚于萬里以外的地方,聲名光輝燦爛,流傳千秋萬代,在這些方面您比起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來怎么樣?”應侯說:“我比不上。”蔡澤說:“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不忘舊情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以及受到的信任、寵愛又比不上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可是您的官職爵位顯貴至大,自家的富有超過了他們三位,而自己不知引退,恐怕您遭到禍患要比他們三位更慘重,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險。俗話說‘太陽升到正中就要逐漸偏斜,月亮達到圓滿就要開始虧缺’。事物發展到鼎盛就要衰敗,這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常規。進退伸縮,附合時勢的變化,這是圣人恪守的常理。所以‘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就隱退不干’。圣人說‘明君在位,有作為的人就應當輔佐以施展報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在我看來就如同浮云一樣’。現在您的怨仇已經報復,恩德已經報答,心愿滿足了,可是卻沒有應變的謀劃,我私下認為您不該采取這種態度。再說了,翠鳥、鴻鵠、犀牛、大象這些動物,它們所處的形勢位置,不是不遠離死亡的,可是它們之所以死亡,其原因就是被誘餌所迷惑。像蘇秦、智伯那樣的機智多謀,不是不能夠避開恥辱遠離死亡,可是他們之所以死于非命,其原因就是被貪得無厭所迷惑。因此圣人才制定禮法,節制欲望,向百姓征收財物要有限度,使用百姓要按時節,也要有節制,所以心志不過分強求,行動不驕橫無理,時時事事嚴守制禮節欲的原則而不失掉它,因此天下才承繼他們的事業而永不斷絕。從前,齊桓公曾九次盟會諸侯,制止混戰使天下歸正,但到葵丘盟會時,他有驕橫自大之意,結果許多國家叛離了他。吳王夫差的軍隊無敵于天下,依仗勇猛強悍而輕視各個諸侯,侵犯齊國、晉國,所以終于自己被殺,國家滅亡。夏育、太史嗷勇猛異常一聲呼喊可以嚇退大軍,但是最后死在平庸之輩的手下。這些都是到了名功極為煊赫時而不能回到常規常理上來,不能自甘謙下、自我節制所造成的禍患啊。商鞅為秦孝公制法令昭示全國,禁絕奸邪的根源,崇尚封爵制度有功必定獎賞,有罪必定懲罰,劃一權、衡,統一度、量,調節商品、貨幣流通等輕重關系,鏟除縱橫交錯的田埂,允許認墾荒田,使百姓生活安寧而一民同俗,鼓勵百姓耕作,使土地發揮效益,一家不操二業,努力種田積貯糧食,平時演練軍事戰陣,因此軍隊發動就能擴展領土,軍隊休整就可使國家富足,所以秦國無敵于天下,在諸侯中揚威,奠定了秦國的基業。功業告成,結果身遭車裂而死。楚國地域方圓幾千里,士兵有百萬之多,白起率領幾萬人的部隊與楚軍交戰,第一次交戰就攻克了鄢、郢,燒毀了夷陵祖墳,第二次交戰在南面兼并了蜀漢地區。后來又越過韓國和魏國去進攻強大的趙國,在北面坑殺了馬服子趙括的軍隊,把四十多萬人,全部屠殺在長平城下,血流成河,血水咆哮如同雷鳴,進而圍攻邯鄲,使秦國形成帝王的事業。楚國、趙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卻是秦國的仇敵,從此之后,楚國、趙國都因恐懼而屈服不敢再進攻秦國,這是白起殺出的威風啊。他親自征服了七十多座城邑,功業告成,卻終于在杜郵被賜劍自殺。吳起為楚悼王制定法令降低削弱大臣的權力,罷免庸才,廢黜無用之輩,裁減可有可無的官員,杜絕豪門貴族的請托,整飭劃一了楚國風俗,禁止游民無業游蕩,選練既能耕田又能作戰的農民士兵,向南收取了楊越,向北兼并了陳、蔡兩小國,拆穿縱橫機謀的無用辯說,讓那些往來游說的人無法開口,禁止結黨營私而鼓勵百姓為國耕戰,使楚國政治安定,兵力震動天下,威懾諸侯各國。功業告成,可是最后慘遭肢解而死。大夫文種為越國國君深謀遠慮,避免了會稽被困亡國在即的危急,采用屈降計策來圖謀生存,借著君臣受辱而求得復國的光榮,開墾荒地,招募游民充實城邑,開辟農田,種植谷物,率領全國各地的民眾,把上上下下的力量集中起來,輔助勾踐這樣賢能的君王,報了夫差滅越的仇恨,終于滅掉了強勁吳國,使越國成為霸主。功業彰明而獲得信望,可是勾踐終于忘恩負義把他殺了。這四位先生,功業告成卻不離開官職,遭禍竟至于如此悲慘。這就是所說的能伸而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返啊。范蠡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超脫世俗遠避世事,永做個悠然自樂的陶朱公。您難道沒見過那些賭博的人嗎?有時要下大賭注,有時要分次下小賭注,這些都是您所明明白白知道的。現在您任秦國相國,出計不必離開座位,策劃不必走出朝廷,坐而指揮即可控制諸侯,謀取三川之地,展開威勢,用來增強宜陽實力,打通羊腸坂道的天險,堵塞太行山的通路,切斷范、中行氏這些韓、魏領土上的要道,使六國諸侯不能聯合,棧道連綿千里,可通往蜀漢地區,使天下諸侯都畏懼秦國,秦國的欲望滿足了。您的功業也到了頂點了,這也就到了秦國要分次下小賭注的時候了。若在這個時候卻不引退,那么您就是商鞅、白起、吳起、大夫文種的結局。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用水來照鏡,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用別人作借鑒,可以明知事情的兇吉’。《書》上說‘功成名就之下,是不能久留的’。這四位先生的災禍,您何必再去經受呢?您為什么不在這個時候送回相印,把它讓給賢能的人,自己引退而隱居山林觀覽流水,一定有伯夷正直廉潔的美名,長享應侯爵位,世世代代稱侯,而且有許由、延陵季子謙讓的聲譽,像王喬、赤松子一樣的高壽,這么做比起終遭災禍來怎么樣?那么您看處于哪種情況好呢?忍耐不能自動離去,猶疑不能自我決斷,必定會遭到四位先生的災難。《易經》上說‘龍飛得過高達到頂點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因而后悔’,這句話說的就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不能自覺返回所造成的狀態,讓人們警惕。希望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應侯說:“好的。我聽說‘有欲望而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欲望;要占有而不知節制,就會喪失占有’。承蒙先生教導,我恭聽從命。”于是便請蔡澤入坐,待為上客。
幾天之后,應侯上朝,對秦昭王進言說:“有位新從崤山以東某地過來的客人叫蔡澤,此人是個很有口才的人,對三王的典事,五霸的業績以及世俗的變遷他都了如指掌,秦國的大政完全可以托付給他。我見到的人很多,還沒有誰趕得上他,我也不如。我冒昧地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您。”秦昭王便召見了蔡澤,跟他談話后,很喜歡他,授給他客卿職位。應侯趁機推托有病請求送回相印。昭王還是竭力讓他執事,應侯于是稱說病重。范雎被免掉了相國官職,昭王初次召見蔡澤就很賞識他的謀劃,于是任命蔡澤擔任秦國相國。向東滅掉了周朝。
蔡澤在秦國做了幾個月的相國,就有人惡語中傷,他害怕被殺,便推托有病送回了相印,他被賜給封號叫綱成君。蔡澤在秦國居住了十多年,曾奉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曾為秦國出使燕國,三年后燕國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奪君相位者,蔡澤是也!”。這是何等的自信啊!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蔡澤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蔡澤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