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氏考源
毋始祖先世譜碟敘,毋氏本胡毋氏系出周之隱氏,姓胡毋譚晏章者也祖居山東曹州鉅野縣傳至唐后裔有胡晏章當唐開元官為江西巡撫有毋晏榮為云南知縣繼傳至宋有官居威鎮侯胡毋晏慶生二子長譚晏贊父職次子譚晏藏宋建龍九年西川民亂偕兄征反疑歸之后其將胡毋剪去胡字易為毋晏藏繼而奉母荊氏隱居山西鳳臺縣之東南國壁村以為家丐氏毋氏之源從此始也后傳有毋晏隆宋哲宗庚辰科舉人為都尉史又傳元有毋晏昆元明宗甲茂科舉文舉官為胡廣布政司其子譚晏蒼生三子長晏虎次晏龍三子晏常晏虎子三曰十一曰十二曰十三晏龍子二曰十六曰十七晏常子三曰十四曰十五曰十八,傳至明代長門十一公之曾孫譚晏儒宏明治六年壬子科進士,正德年明武宗封文華院閣老其妻陀氏
毋姓起源較多,主要有三:
一、源于上古。堯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臣名毋句,他制造了樂器罄。通常認為毋句為毋姓始祖。
二、出自田姓,是春秋時期齊國王族的后裔。齊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毌丘(Guan4 -),用以繼承其祖先胡公滿的祭祀,賜姓為胡毋氏。其后代分為三支,形成胡毋、毌丘、毋三姓。后胡毋、毌丘二姓省文亦毋姓。見《百家姓考略》。
三、由毋鹽、毋車、毋將、毋樓、毋終、毋知等復姓省文轉化而成。毋鹽氏,即無鹽氏,為齊國無鹽邑大夫之后;毋車氏,因其無車而為姓;如同高車氏一樣;毋樓氏,出自古牟夷國,莒國公子封于無樓而得姓;毋將氏,則取“人臣無將,將則必誅”之言而為姓。見《姓考》、《廣韻》、《漢書》、《風俗通》、《通志》、《左傳》等
毌丘姓
以地名為氏。春秋時衛國有地名毌丘(在今山東省曹縣南),居住在那里的人,有的以毌丘為氏,稱毌丘姓,世代相傳。
二、遷徙分布
(缺)毌丘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歷史名人
毌丘長:據《后漢書·吳祐傳》載,東漢時安丘有一個名叫毌丘長的男子,一日與母親到集市采買,不巧遇一醉漢竟然當眾污辱毌丘長之母。毌丘長七尺男兒豈能容此,一怒之下殺了醉漢,然后逃到膠東。不久,膠東侯之相吳祐說服了毌丘長,使其自首歸案。時值夏秋,吳祐問毌丘長家中可有妻子兒女,毌丘長回答說:有妻而無子。于是,吳祐派人從安丘把毌丘長的妻子接到膠東,讓她到獄中與毌丘長一起居住。不久,毌丘長之妻有了身孕。到了冬至將要行刑的時候,毌丘長對母親說:我犯罪當死,然而我怎樣方能報答吳君的恩情?于是破指為誓道:妻若生子,就起名叫“吳生”,讓他報答吳君的厚恩。遂自縊絕命。
毌丘儉:字仲恭,三國時河東聞喜縣人。歷任曹魏時期尚書郎、羽林監、荊州刺史等職。為討遼東(遼左)而徙幽州刺史。遼東平定后,封安邑侯。據史書記載,魏·正元二年五月(公元255年),毌丘儉為保魏室政權,不幸落入司馬氏之手,假借東宮協謀討伐司馬師,兵敗被殺。《平陽府志》中記載,毌丘元顯在公元399年這個時期在毌丘寺中修行。史載,正始年間,毌丘儉還曾數次率兵征高句驪,破丸都山城,刻石記功。
毋立氏之后有毋姓。(見《偃師姓氏源流》)。
毋姓望出巨鹿(今河北平鄉至晉縣一帶)、平昌,長期盛于四川。其適用楹聯:工詩名宦(明朝初期蓬州人毋思義,洪武舉人,工詩能文,歷襄陽、鳳陽教授,為一時名宦。);興學營宮(后蜀人毋昭裔,博學有才名,歷任中書侍郎平章事、左仆射、太子太師,好古文,精經術,出資百萬建造成都學宮)。教兼兩院(宋朝蜀人毋制機,分教黃州,兼領雪堂、河南兩座書院,學者稱他“平山先生”。);學冠四科(晉朝巴州人毋雅,學冠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歷涪陵漢平令夜郎太守)。
毋姓名人:晉朝有毋雅,五代時有毋韶裔,宋朝有毋守素、毋制機,明朝有毋思義、毋祥、毋恩,當代有全國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陜西代表毋致,等。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毋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毋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