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克平博士
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光互聯網及移動信息網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博士生導師
1、大學以上學歷 1983.9~1987.7:四川大學無線電系本科生,獲無線電電子學理學學士學位 1992.9~1995.3: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獲電路與系統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1995.3~1998.4: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獲電路與系統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2、主要科研工作經歷 1987.9~1992.8:重慶郵電學院電信系任助教、學報編輯部任編輯。 1992.9~1995.3: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廣播電視發射技術。 1995.3~1998.8:電子科技大學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其間在重慶郵電學院任教和從事科研工作,承擔郵電部九五攻關項目、98年重點軟科學項目。并于1996年評為講師、1998年被破格評為副教授。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寬帶網絡生存性及恢復算法。 1998.9~2001.6:在北京郵電大學交換技術與通信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寬帶網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9月博士后出站留在該室工作,2001年1月通過答辯被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聘為教授、2001年3月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其間作為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共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安全辦公室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及國內橫向合作項目7項。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互聯網服務質量機制和模型、TCP改進及性能分析、路由器隊列管理及分組調度算法、MPLS技術、寬帶網絡生存性及恢復算法等。 2001.6~2002.11:任墨爾本大學電子工程系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超寬帶網絡研究中心(CUBIN)研究員,作為第二主研人員從事下一代光互聯網結構、光突發交換技術及光網絡模型研究,和項目負責人Prof. Rodney S. Tucker (IEEE Fellow) 教授合作指導兩名博士生。 2002.12~2005.10:為支持西部通信領域的研究開發和高等教育被重慶郵電學院從澳大利亞特聘回國,任重慶郵電學院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2003年7月被電子科技大學和重慶大學評聘為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F輯:信息科學》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光互聯網體系結構及交換技術、寬帶網絡理論與技術,主持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等項目共10余項。 2005.11~現在: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光互聯網及移動信息網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光互聯網及交換技術、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其它省部級和學科建設項目等共8項。 3、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科學F輯:信息科學》編委 IEEE高級會員、中國通信學會和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涵評及會議評審專家 中國郵電高校學報(英文版)第四屆編委會委員 光互聯網國際學術會議(COIN 亞太光通信會議(APOC2006)的光分組交換(OPS)分會主席 國際無線通信與移動計算大會(IWCMC 2006)組織委員會合作主席 第四屆光互聯網國際學術會議(COIN2005)暨光分組交換/光突發交換研討會(Workshop on OPS/OBS)的程序委員會(TPC)主席、承辦單位組織負責人 IEEE ICON2004/06、ICCCAS2004、ICICS2007等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程序委員會(TPC)成員 IEEE 2001 Workshop on Optical Networking and Architecture組織委員會委員 1998.10~2000.8:北京市博士后理事會常務理事 |
研究方向 |
自1994年以來,在國內外多所大學圍繞“寬帶網絡理論與技術”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主持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的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國內合作、省部級項目及等共40余項。在網絡生存性機制和定量分析方法、互聯網QoS機制和關鍵算法、光互聯網體系結構和協議、寬帶無線接入與控制的模型和方法等方面,攻克了若干關鍵理論與核心技術問題,取得了突出的創新研究成果:已申請國際發明專利4項(兩項已美國公開)、國內專利11項(已授權3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含國際會議特邀論文2篇)、國際會議特邀報告3次,被三大檢索收錄170余篇次(SCI:28篇、EI:95篇),被他人引用1200余篇次、SCI他引135次、單篇SCI他引最高78次;獲省部級科技獎勵2項,出版譯著2部。僅寬帶網絡生存性分析和無線網絡MAC層建模等相關論文被IEEE Trans., JSAC, ICC等國際權威刊物和重要會議引用近500次,其中SCI他引78次; |
主要論著 |
更多隆克平教授信息請登陸:http://www.coimin.uestc.edu.cn/~longkp/ |
獲獎情況 |
1、獲得的人才計劃 2007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2004年獲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獲得的科技獎勵 “新一代互聯網服務質量基礎理論及方法”獲得2004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二 等獎(第二完成人),并由信息產業部推薦申報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寬帶網絡關鍵理論及性能分析”獲2003年度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3、獲得的榮譽稱號 2000年獲得Nokia發明獎 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專家津貼 2003年獲第二屆“重慶市青年科技創新杰出獎” 2005年重慶市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十大先進個人 2005年被遴選為首批“巴渝學者”特聘教授 (全市高校共13人) |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隆克平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隆克平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