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47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76。
[舒氏屬地]
鉅鹿郡,今河北平鄉縣。
[舒氏來歷]
舒姓來源有三:
> 源出于任姓,據說是黃帝之后,但具體得姓年月已不可考,大致推斷在春秋時期。
> 源出于姬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據傳都是皋陶后代的封國,號稱“群舒”。后來,這些小國陸續被楚國、徐國滅掉,國亡后,“群舒”國的后世子孫就以舒為姓,稱為舒氏。
> 以國為氏,出自「偃姓」.據《左傳》所載,周朝, 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國(安徽省廬江縣西).
公元前657年, 舒子平被徐國所滅. 后又復國, 稱為舒鳩國。
公元前552年, 又被楚國所滅. 子孫以"舒"為氏。
[得姓始祖]
> 皋陶。一作咎繇,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活動據點在奄(今山東曲阜)。虞舜時,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以正直著稱。禹繼舜位后,繼續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并將皋陶的后代封于舒,建立舒國,為子爵,世稱舒子。舒子平時,被徐國所滅,后又復國,最后又被楚國滅亡。失國后的舒國子孫為了不忘故國,遂以國名為氏,稱舒姓。他們尊皋陶為其得姓始祖。
[郡望堂號]
> 舒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廬江郡,治所在舒城(今安徽廬江西南);2、巨鹿郡,治所在巨鹿(今屬河北);3、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
> 堂號 “京兆”、“紫陽”、“蘭藻”、“厚德”等。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國滅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復國后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后之舒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其繁衍的中心,后逐漸昌盛為舒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廬江。并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于當時楚國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
始皇統一六國,不久又為高祖劉邦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陜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并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因該地長期屬京兆郡,故后世舒姓子孫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以后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后來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
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于史冊,其中的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
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由于社會動蕩,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并與原居于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
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
唐代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的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于今浙江之蘭溪、東陽、慈溪、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
元時,今福建、云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
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后到清中葉,舒姓分布之地更廣,并有渡海赴臺,遠播海外者。
如今,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占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舒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舒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舒姓社區最新話題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