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氏起源探討---[拓鵬宏]
大夏河,一條85.3公里長、流經甘肅南部甘南和臨夏兩個地方的河流,哺育了黨項民族最初的成長,流淌著這個民族最初的血脈和哺育這個歷經艱險與磨難的民族的初乳。公元1038年,李元昊經過自己的多年征殺以及他的祖輩們的努力后,終于在如今的銀川市舉行登基大典,這就是后來的西夏王朝。它為什么叫西夏王朝?在建國的第二年,李元昊就發兵向這里進發,要奪回被吐蕃民族搶走的這片土地。所以,我們無妨大膽地推測,他把在自己手中締造出的這個新興的王朝命名為夏,或許與紀念這個民族的生處之地有關。或許是因為在夏州的西面而命名為西夏,但夏州當初被唐王朝賜封為“夏”時,可能唐王朝的君主們也考慮到這支來自大夏河畔的羌人的起始之地,才把這片土地稱為“夏”。
在大夏河流域的羌人是以農牧業為主的,死后實行的是火葬,后來改為土葬。婚俗是“父子伯叔兄弟死后,即以繼母、世叔母及嫂、弟婦等為妻”。或許,這種共妻現象一直在種族中承襲著,以致到了西夏時期,李元吳作為一代君王,把自己的兒媳婦也據為已有,這在漢人的眼里是很不合倫理道德的行為,或許是羌族早期的婚俗在這個民族內部沿承的結果。
真正能體現大夏國和臨夏淵源的是“大夏城”,在臨夏市東南約80公里的今廣和縣啊里麻土鄉劉家莊村,早在西漢初,這里就被漢朝設置并命名為“大夏縣”,“大夏城”的遺址在這個距離縣城西南10里的小鄉村的廣通河北面的第二臺地上,如今已是一片空曠,當地人甚至周圍的人習慣地把這里叫“古城”,但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它就是“大夏城”,更不知道與后來的西夏國有著怎樣的關聯。據當地的一些老者回憶,早些時候,他們偶爾在田間還能發現不少陶片。
黨項人是怎么來到寧夏的?
從漢朝時,黨項人就開始向東移動,他們被后來來自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趕出了這片屬于自己的土地。公元623年5月,青藏高原的天氣開始變熱了,這樣的季節里,更是遠離家鄉的黨項人思念家鄉的時候,他們想回到大夏河,卻遭到了被拒絕的命運,吐蕃民族徹底地粉碎了黨項人回歸這片土地上的夢想,黨項人后來的一次次光復,只能在血腥和尸體中一次次地失敗。這個民族的實力在向東移動中開始壯大,和漢唐政權以至吐蕃政權在松蟠經過拉鋸式的大戰后,終于被迫放棄了長江流域,開始北上,穿過長長的岷山,到達甘肅和陜西交接地帶,接著被大唐帝國安置在陜北一帶。
這個歷經磨難的民族,穿過百多年的時光隧道和迂回近萬公里的遷徒,在今陜北的定邊縣建立了自己在黃土高原上的第一個“城市”——統萬城,在河套地區留下了大量的壁畫、古城遺址。后來,西渡黃河,終于在黃河邊的銀川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國家。
西夏人去了哪里?
蒙古人的鐵騎踏碎了黨項人輝煌而又短暫的大夏帝國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突然從歷史視野中消失的黨項人去了哪里?
關鍵詞與地方之一:寧夏中衛縣
2003年11月,本報記者在中衛縣南長灘村采訪時,發現這個小村莊的村民中有一個很獨特的姓氏——拓,不少拓氏居民說自己是當年拓跋部的后裔,他們的祖先是為了躲避當時蒙古人的追殺逃到這偏僻的小村的。為此,記者采訪了我國著名的西夏研究專家李范文教授,他說,這不是沒可能,由于沒有具體的文字、語言、建筑、風俗或宗譜資料顯示他們的身份,只能推測他們可能是西夏建立后,黨項人在西征時遺留或融合在這里的,也不排除他們是在西夏崩潰后為躲避追殺逃到那里的可能。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主任、史學博士杜建錄對此的解釋是,這可能是黨項人去向的一個小的遺存,關于黨項人的去向,有兩個大的方向,一是沿來的方向回去了,一個是散布在全國各地。
關鍵詞與地方之二:川西北和西藏
關于黨項人的去向,記者曾沿當年黨項人的來路做過逆向調查,黨項人在被蒙古人從東、西、北幾個方向包圍的情況下,只能被動地選擇有一條生存縫隙的西南方向——也是來時路途回去,但不可能停滯在已經被蒙古人緊追到此的大夏河流域,只能繼續南下,到達當初南下定居在如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帶的羌族人那里,一部分留了下來,一部分繼續南下達到蒙古人最終沒能達到的道孚、稻城一帶,一部分則徹底西移,抵達西藏地區。
關鍵詞與地方之三:松潘 大渡河 康定木雅
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統軍10萬征大理,其中就有滅絕西夏人后裔的任務。第二年9月,到達今松潘一帶后,分兵三路,其西道和中道軍經過阿壩和甘孜州,導致一些西夏人再次向南或向西遷徙。據清洪亮吉、紀曉嵐等著訂的《歷朝史案》稱:“世祖入大理,至滿陀城過大渡河。”《元史》也載:“世祖九月己巳至滿陀城,留輜重,冬十月丙午過大渡河。”據此,可以確定,滿陀城即今丹巴縣城。這不排除蒙古人遵從成吉思汗要把西夏人徹底滅絕的誓言,從而追殺西夏人到達這里的可能。記者從《甘孜州志》上了解到:忽必烈征大理途中,康定木雅色巫戎和巖州大頭人率先迎降。看來,木雅色巫戎和巖州大頭人有可能就是被逼得無路可逃的西夏人。忽必烈中道軍從丹巴進入甘孜州境,由稻城縣東義渡江出境,其路線當為:丹巴一泰寧(今道孚協德)、康定木雅——雅江——理塘——稻城東義,稻城成了西夏人在蒙古人追殺的最南的地方。如今,在國外的西夏研究中,較多的意見認為,康定木雅是西夏人后裔當初逃亡最集中的地方。
關鍵詞與地方之四:扎壩
在四川甘孜州雅江縣,有個名叫扎壩的地方,英國人沃爾蘇頓在《西夏文西藏譯音說》中記載:“扎壩人就是早已消失的西夏王朝后裔。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們特有的生活習俗。”扎壩藏語中用的詞匯幾乎都是古藏語,上海復旦大學語言系教授龔群虎所言:扎壩語是藏緬語系中比較古老的藏語分支。這種語言是否和西夏人的語言接近,還有待專家做進一步的考證。
關鍵詞與地方之五:斯廉艾和丹巴
2000年,四川丹巴縣的有關人士來到銀川奠尋黨項祖先,認為自己是黨項人的后裔,使學術界認為丹巴是西夏人流徒的一個地方,據專家考證,丹巴美女還有西夏后裔之說。20世紀初的一個秋天,一位名叫斯廉艾的外國人,沿著大渡河畔的一條小路游玩時。突然,河對岸的一座座林立的古碉猶如一個個具大的驚嘆號映入他的眼簾,這位老外也情不自禁地揮舞雙手,對著緊跟身后的那條名叫“萬洋”的法國狼犬和腳下那條日夜奔流的大渡河高聲吼叫:“奇跡!這是東方的奇跡!是東方的新大陸!”這位法國人后來成了丹巴天主教學的神父。他發現這個叫丹巴的地方和西夏有關。1994年,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的法國伽瑪圖片社的攝影記者胡勇,獨自一人走進了丹巴高碉林立的梭坡鄉的村寨。他用8天的時間和手中的相機,捕捉記錄古碉的神秘和藏寨的美麗。伽瑪圖片社將他拍攝的一張張照片散發到世界數十個國家。這個號稱“千碉之國”的地方被越來越多的西夏學研究專家關注,學術界認為丹巴是西夏人流徒的一個地方,據專家考證,丹巴美女還有西夏后裔之說。那些古碉,座座拔地擎天,高的如10余層樓房,矮的也有10多米高。這些古碉形式多樣,以寨碉、家碉居多。李范文教授就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不排除這些古碉就是當年的西夏人為了躲避蒙古人的追殺而建筑的集軍事和民居于一體的產物。然而這些古碉起源于何時,是什么人建造的等等問題,至今卻是一道難解之謎。有人認為,其中的八角碉是西夏人的建筑標志,而西夏王朝覆滅時,一部分西夏的臣民曾經流落丹巴一帶。2000年,四川丹巴縣的有關人士來到銀川奠尋黨項祖先,認為自己是黨項人的后裔,更是把更多專家的眼光吸引到了丹巴及川西南一帶。
關鍵詞與地方之六:尼泊爾與夏爾巴人
2003年,中央電視臺全程直播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過程,其中那些一直擔任征服珠穆朗瑪峰登山向導的夏爾巴人,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些生活在尼泊爾和中國交界地帶的奇特的人,早在上個世紀就被國際西夏學界中的一些人認定為西夏人的后裔,李范文教授通過對他們的習俗、生活、語言等方面的考察后,得出了夏爾巴就是西夏人后裔的結論。
關鍵詞與地方之七:青海互助及其他
甘肅和青海交界的大通河流域的互助縣,發現的西夏神道碑已經證實了西夏皇族后裔曾經來過這里。陜西北部的一些地方有不少人從宗譜和習俗證實自己是黨項人后裔,社建錄說,其實,整個西夏人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已經融進了全國,就是河北、安徽、河南、云南等地,也有當初西夏人的生活蹤跡.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拓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拓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拓姓社區最新話題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