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臺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了。繁體字書寫為臺,因1956年漢字進行簡化,臺姓才簡寫為臺。
臺姓最早見于文字之人為邰姜嫄。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記曰: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為帝嚳元妃。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之皆辟不踐;棄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嫄以為神,遂取養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依據我國古代命名特點,以部落為氏,以封地為姓。古代對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字表示占有一塊土地。由此可知,有邰氏是一個古老的部落。有邰氏之女姜嫄所生子棄,被帝舜封為后稷,封國為邰地,后稷自然就是邰國部落首領。司馬貞《史記索引》一書中,引用唐代張守節的“正義”一文中也說:“《括地志》云:故釐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縣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國,后稷所封也。”
后稷是古代名人,自然他的出生帶上了神話色彩,也不足為奇。然而事實上后稷之父是帝嚳高辛氏。帝嚳有四個妃子,共生了八個兒子,其中邰姜嫄為帝嚳的第一個妃子,并且生兩個兒子,長子邰棄即后稷,次子臺璽。因臺璽沒有什么作為,故無記載。但是臺璽所生兒子叔均卻非常有名。他因發明了用牛耕田,被后人尊奉為田祖。我國古代神話《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了這一事實。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詩經·大雅·生民》篇記載了這一事實。詩曰:“實方實苞,實種實裹,實發實秀,實實穎實粟,即有邰家室。”詩的大意實說,有邰氏王室在耕種收割等方面很理想,因而獲得了好收成。
以上史料證實臺姓是以封地古邰國得姓,與邰姓同源,后來分為兩個不同的姓氏。作為古邰國的臺姓先人,除叔均被尊為田祖外,其后人一直默默無聞,直到東漢后期侍中臺佟才見于史冊,因而臺姓,人雖眾而世無名,一直不被人重視。
那么同源得姓的臺與邰姓怎樣區別呢?用郡望不同來區分。臺姓的郡望在陜西武功(即古邰國所在地)。邰姓的郡望在平盧(唐方鎮名,即平盧節度使治所營州,即今遼寧省朝陽市)。后來墨臺(yi)氏也有一支改為臺姓,郡望在安平(北魏置郡,古治在今山西省沁水東北)澹臺氏也有一支簡姓為臺,郡望在太原。至于有些資料把太金氏的后裔臺駘作為臺姓的始祖。完全牽強附會,因為太金氏生子二:允格、臺駘,而臺駘是黃沈等姓四國的鼻祖,其后人根本沒有以臺為姓的。
現代資料研究證明,全國姓氏大約在二萬二千個左右,常見姓氏在三千個左右。現代姓氏研究權威“中國科學院”,“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依據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資料,通過詳細抽樣分析,綜合了三家的研究成果,以人口的多少排出的前五百個姓氏中,臺姓列于第二百七十位。
山東臺氏,郡望武功。祖籍河南。明初始祖諱福果公舉家自行遷徙山東壽光,于洪武四年遷居諸邑東北鄉朱潭里,(又名龍溪村)親自打井一口,創建臺家大村,已歷六百四十年,傳世二十六代,人口二萬多。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臺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臺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