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詠梧(1915-1948),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該校分支書記和總支書記。1940年任云陽縣委書記,次年調重慶市委任第一委員,負責組織宣傳工作,領導重慶學運和挺進報。1945年,在地下斗爭中與江竹筠結為伴侶。為迎接全國解放,1947年10月,黨決定他擔任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下川東地工委副書記,并到下川東組織領導武裝斗爭任游擊縱隊政委。1948年元月率游擊隊在奉、巫交界地暗洞包突圍時,為掩護同志壯烈捐軀。
彭詠梧,原名彭慶邦,小說《紅巖》彭松濤的原型。1915年生于四川云陽縣紅獅壩彭家灣(今重慶市云陽縣紅獅鎮)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喪父,全家老小靠母親務農維持生活。雖家境十分貧寒,但望子成龍的母親仍節衣縮食,把彭詠梧送進了當地的學堂“易氏族學”(今彭詠梧小學的前身)就讀。懂事的彭詠梧深知自己上學讀書不易,于是埋頭苦讀,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博得老師和鄉鄰的稱贊。
1931年秋,16歲的彭詠梧進入云陽縣城中學讀書。時值震驚全國的“九一八事件”爆發,這給彭詠梧日漸成熟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加之在老師(地下黨員)的影響下,他的思想逐漸起了變化,常利用業余時間閱讀馬列書籍及進步刊物,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抵制日貨,質問反動當局,因表現突出,被學校開除,后經外婆四處托情,又才勉強留校繼續學習。
1935年1月19日,與上海中央特科直接聯系的中共云陽縣黨組織,在云陽縣發動了工農武裝起義。這使彭詠梧深受啟發和教育,決定離校尋找黨組織,但幾經周折仍未找到,他仍不灰心,繼續尋找救國救民之道。恰在這時,郭汝棟打著抗日救國的旗號在云陽招收軍官學員,彭詠梧又決定從戎救國,他隨隊到達宜昌后,方知訓練后是去江西“剿共”,便偷跑回家到“易氏族學”教書,一方面在學校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一方面積極尋找黨組織。
1937年秋,22歲的彭詠梧考入四川省立萬縣師范。萬師的進步氛圍非常活躍,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了“讀書會”、“抗日后援會”等組織,一心追求進步的彭詠梧參加了這些組織,并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同年12月9日,彭詠梧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與其他“民先”隊員領導了萬師學生開展反對學校當局毆打學生的斗爭。
1938年10月,彭詠梧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先后任中共省立萬縣師范學校分支總支書記,領導同學反“三青團”骨干分子的斗爭,并與學校當局開展激烈的辯論,反對他們無故開除學生。
1940年,國民黨反動派掀起反共高潮,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破壞中共地下黨組織。為了保存力量,同敵人進行長期地斗爭,中共中央為國統區制定了“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此時,國民黨反動派在萬師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學生。中共黨組織決定彭詠梧離開萬師回到云陽,任中共云陽中心縣委書記兼云陽縣委副書記,云陽小江區委書記,領導云(陽)、奉(節)巫(溪)、開(江)等地的工作。彭詠梧到云陽后,立即整頓組織,營救同志,對已暴露的黨員進行轉移,或割斷橫的關系。為了工作,他日夜奔波于大巴山,露宿荒山野林,與工人、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講解革命斗爭的道理,啟發他們的覺悟.他還幫助云陽鹽廠建立工會,領導工人的罷工斗爭。同時組織共產黨員學習《實踐論》、《聯共(布)黨史》、《論持久戰》等書籍和《新華日報》、《全民抗戰》等報刊上的文章,以激勵人民的革命斗志與革命熱情。彭詠梧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于是全家搬到小江古木壩一農民家居住,以賣絲線小商販為掩護,每天手拿絲線外出進行革命活動。為了不暴露身份,彭詠梧經常改名換姓,有時化裝成教書先生;有時打扮成大商人、身著筆挺的西服;有時則衣衫檻樓,化裝成流浪漢,補鞋匠等。在白色恐怖的年月里,他不顧個人安危,以各種身份時而出現在云陽,時而在奉節,時而在巫溪。后來,彭詠梧到重慶工作時,仍與云、奉、巫等地保持聯系,指導革命工作,為1947年他到川東搞武裝斗爭奠定了基礎。
1941年秋,彭詠梧奉中共川東特委之命到達重慶。任重慶市委委員,負責領導重慶沙磁區、新市區一帶的工作。為了順利開展工作,以偽中央信托局產物保險處職員身份為掩護,1943年又與江竹筠扮為夫妻(1945年經中共黨組織批準與江竹筠正式結為夫妻),時常西裝革履出入于各種社交場合,團結了一大批中央信托局、工商界的進步人士,并向他們揭露官僚資本主義侵吞民族資本,破壞民族工商業的事實,教育廣大工商業者團結一致,反對四大家族,共同抗日。
1946年3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決定建立新的重慶市委,彭詠梧任市委委員及宣傳部長,領導重慶市的學生運動。1946年12月24日,發生了美軍強奸北京大學女學生沈崇的罪惡事件,激起了人民的憤慨。1947年1月,全國學生掀起了抗議美軍強奸沈崇暴行的愛國運動,彭詠梧組織重慶地區學生積極響應抗暴運動,成立了“重慶市學生抗議美軍暴行聯合會”,他還以抗聯主席團的名義,在重慶大學理學院舉行記者招待會。同時把抗暴運動擴大到工商界、文化界以至各階層。
為響應北平學聯提出的全國學生在6月2日舉行“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的總罷課和示威大游行。彭詠梧每晚四處奔波進行聯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六?二”大游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鎮壓這次運動,決定于6月1日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進一次大逮捕。彭詠梧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連夜通知有關人員轉移,使中共黨組織在這次逮捕中減少了損失“六?一”事件后,彭詠梧一面布置已暴露身份的同志轉移,一面領導各校恢復建立黨的組織,建立“六?一”聯合后援會,發動師生罷教、罷課,營救被捕人員,還成立黨的外圍組織“六?一社”,把運動中的積極分子組織起來繼續堅持革命斗爭。
繼后,彭詠梧還領導了《挺進報》的工作。
1947年10月,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彭詠梧任委員兼下川東工委副書記,負責下川東的武裝斗爭。11月下旬,彭詠梧和江竹筠離別幼子,雙雙離開重慶沿江東下,經萬縣到云陽湯溪。然后到達奉節青蓮鄉。彭詠梧到云陽后,迅速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發動群眾,為武裝斗爭作準備,在龍壩鄉召開了湯溪工委擴大會議,成立了“川東民主聯軍”(后改為游擊隊),下川東為一縱隊,彭詠梧任縱隊政委。隨后,彭詠梧到奉節青蓮鄉、以青蓮鄉中學教師身份為掩護,組織青蓮鄉中學師生向廣大農民宣傳土地大綱,并親自到農民中進行演講,宣傳黨的政策。群眾深受啟發,紛紛要求參加游擊隊。12月15日晚,彭詠梧在奉節縣曇花鄉召開了川東游擊隊奉(節)大(寧,即巫溪)巫(山)支隊成立大會,陳太侯任司令,彭詠梧任政委,蔣仁風任參謀長。并決定于1948年1月8日在云陽云安鹽場和巫溪大寧鹽場舉行起義,奪取兩場稅警隊的槍支,提取鹽稅款,然后迅速解決區、鄉地方武裝,擴大游擊隊,開辟奉、大、巫游擊根據地。但由于事機不密,被敵查覺,防范甚嚴。彭詠梧等領導當機立斷,迅速襲擊云剛商業重鎮南溪和巫溪西寧鄉公所。他們搗毀了鄉公所,拿下8個糧鋪,繳獲機槍兩挺、步槍40余支,手槍4支和若干物資。首戰告捷,大大鼓舞了游擊隊員的戰斗士氣。1948年1月ll日,當巫溪西寧暴動隊伍返回青蓮鄉時,在銅錢埡發現奉節保安隊前來包圍游擊隊的指揮機關青蓮中學,游擊隊員則馬上搶占有利地形,布置口袋戰,打得敵人昏頭轉向,棄械而逃。
彭詠梧領導的游擊隊聲威大振,使敵人心驚膽顫。國民黨反動派立即調兵遣將,圍剿“彭詠梧游擊隊”。萬縣副專員兼保安司令李鴻濤也調集云陽、奉節兩保安中隊直撲奉節青蓮、曇花、公坪、大寨一帶,對游擊隊進行南北夾擊,企圖消滅游擊隊。由于敵眾我寡,彭詠梧決定將隊伍暫轉青蓮鄉老寨子,待機行動。此時,保安隊瘋狂撲向老寨子。彭詠梧、盧光特、蔣仁風等分析了整個形勢,決定兵分兩路,轉移到外線作戰。彭詠梧率領一路基干隊,從正北面突圍,到巫溪紅池壩、湯溪一帶活動。另一路從西北面突圍。15日下午,彭詠梧帶領游擊隊向巫溪方向轉移,由于道路不熟,走了彎路,加之連續的急行軍。隊員們又渴又餓又累。當部隊在黑溝埫暗洞包宿營做飯時,被尾追而來的國民黨部隊581團正規營包圍。彭詠梧沉著應戰,指揮步隊突圍。在戰斗中他身負重傷后,立即從身上取出同志們的組織關系和聯絡關系吞進肚里,不讓它落入敵人之手,保護了黨組織和同志,并掩護游擊隊員迅速突圍,最后自己中彈壯烈犧牲(1948年11月16日在巫溪安子山戰斗中犧牲)。
彭詠梧犧牲后,敵人野蠻地砍下他的頭,掛到奉節竹園坪場的城樓上示眾,妄圖嚇倒革命力量。幾天后,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搶下彭詠梧的頭顱。由于環境惡劣,只得把頭顱和身軀分葬兩地。建國后,人民群眾將烈士的顱骨和身架骨合葬在奉節縣城中心廣場旁邊,并建立了烈士陵園。文化大革命時期,江青等一伙歪曲川東地下黨的革命斗爭事實,彭詠梧也受到株連,群眾千方百計保護了烈士的墓碑地,使它免遭破壞。
云陽人民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在原老城的廣場樹立了彭詠梧江竹筠夫婦的大理石塑像。隨著云陽移民新城的建成,一尊嶄新的彭詠梧、江竹筠烈士雕像如今已巍然聳立在民德廣場。而在彭詠梧的家鄉,他曾苦苦求學的學校,也已經回到人民的懷抱,學校幾經易名,如今以彭詠梧烈士命名的一所嶄新學校正蓬勃發展。“彭詠梧烈士紀念室”也于1997年在彭詠梧小學校內建成,如今是云陽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經接納社會各界參觀人數達五萬余名。詠梧家鄉的父老鄉親每年的“11.27”紅巖革命烈士殉難日都要舉行紀念活動,緬懷他們的好兒子彭詠梧,緬懷千千萬萬為了中華民族的的解放而光榮獻身的先烈們!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彭詠梧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彭詠梧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