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  

2008-03-07

37794次

1人

1個

3個

61人

1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 字號: ]

折 (音:佘   拼音:she)

 

 

    通志氏族略:折氏望出河西,宋為大姓,世守麟府,猶古諸侯;

    姓氏考略云:出匈奴折蘭王之后;為古代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所改;

    明陳士元<萬姓總譜>-<氏族大全>齊國大夫折文子后裔;  

    南北朝何承天<姓苑>-東漢折侯折像后裔;

    郡望西河郡(今山西、陜西兩省間黃河沿岸地區)。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西河郡麟府折氏家族是中國南北朝北魏帝國鮮卑皇室拓跋氏后裔,封地在今陜西府谷縣、山西保德縣之間,黃河河西折曲(折屈)一帶,古時貴族以封地為氏,稱折氏(折屈氏),隋唐后融合于當地黨項民族和文化之中;折氏祖籍云中(即古云中,今大同以西、河套以東、北逾陰山、南至陜晉兩省邊緣),遠祖折華。 黨項族是中國隋唐時期部分羌族為拓展生存空間東進陜甘蒙晉地域并融合其他當地民族演化形成的新種族。

 

    折姓罕見,族人聚居于陜晉邊一帶,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將門豪族。戲曲小說中楊令公楊業妻折太君就出于此族,“太君”是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對有功德的婦女的封號。折太君原名折賽花,是陜北府谷人,西北人讀“折”為音she,因姓氏罕見民間久而久之混淆為“佘”;折賽花曾祖父折嗣倫、祖父折從阮、父親折德扆 (讀衣)、弟折御卿和后世的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存等,皆為名將。《宋史》卷一十二有折氏人物傳記及歷史評價。

    折氏以黨項藩鎮政權形式數代人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折氏家族對楊家將忠心抗遼有很大影響,折楊兩家為世家通好。史稱折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宋史》元朝脫脫著)。

    折多雄陜西米脂籍(1906-197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英雄,近代折氏家族杰出人杰,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0頁《1950.9.25在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上的祝詞》“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建國后兩次受毛主席接見給予崇高榮譽,授予56式新式步槍一支(56式是蘇AK突擊步槍中國版)。

 

    折氏宗族對聯“威震西夏易闡京房”上聯說北宋云中人折克行,字遵道,初在軍府任職,因抵御西夏兵有功,升知府州事。在邊境三十年,對內善撫慰士卒,對外戰功最多,羌人敬呼他為"折家父"。官至秦州觀察使。下聯說東漢廣漢人折像,字伯式,通京氏《易》,喜黃、老學說。預料到有變亂,于是把父親的資財都散發給親戚族人。

 

   史載“折德扆世居雲中,為大族。父從阮,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仕周至靜難軍節度使。其鎮府州時,署德扆為馬步軍都校。廣順間,周世宗建府州為永安軍,以德扆為節度使,時從阮鎮邠寧,父子俱領節鎮,時人榮之?!薄罢凼蠐懈?,與李彝興之居夏州初無以異。太祖嘉其響化,許以世襲,雖不無世卿之嫌,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薄端问贰穫?53第十二;

 

    折氏,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家族,屬黨項族,世代尚武,占有府州(今陜西府谷縣)一角之地,在宋、遼、夏、金角逐的舞臺上活躍了200多年。宋代最重視清除割據勢力,為什么容許這樣一個特殊家族存在?它的經濟、家風、婚姻、喪葬等有些什么特點?它怎樣影響著社會,社會又怎樣影響了它?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于折氏家族,戴應新寫過《折氏家族史略》一書,公布了考古調查中發現的墓志,并作了初步探索。本文利用這些材料,結合宋代文獻作進一步研究。上篇從縱的角度分階段研究,下篇從橫的方面作專題性探討。

 

  折氏家族的歷史,依其不同時期的特點,可分為六個階段。

  一 折氏家族的興起(唐末至950年)

 

  黨項族,在隋末唐初居住于今甘、青、川交界區。貞觀以后,在吐蕃的強大攻勢下,被迫北遷至陜、甘、寧交界區。湯開建:《隋唐時期黨項部落遷徙考》,載《暨南學報》,1994年1期。中唐以后,一部分黨項族又東遷至今陜、蒙、晉交界區。其中勢力最強的兩支便是拓跋氏(即李氏)與折氏,拓跋氏后來建立西夏國,與折氏成為死敵。

    折氏的領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戰亂中崛起,被任命為振武軍緣河五鎮都知兵馬使?!端螘嫺濉贩接蚨恢唬乱藭喎Q《宋會要》。振武軍,唐乾元初建,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領綏(今陜西綏德)、銀(今陜西榆林南)、麟(今陜西神木縣)、勝(今內蒙古托克托)等州。《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一。

  折宗本死后,子嗣倫(862~911年)就任麟州刺史,《折嗣倫碑》云:“享年五十,終祿麟郡?!蔽凑f卒的時間。戴應新《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1989版)第15頁以為“死在李克用死前兩三年即905年左右”。按碑載嗣倫卒時,從阮任府州副使,府州建于911年,即后唐莊宗天八年(《資治通鑒》卷284注引宋白《續通典》)。又《舊五代史·折從阮傳》云:“弱冠居父喪”,從阮生于892年,弱冠則為911年,可證嗣倫之卒當在911年。管轄范圍縮小了。后歸附于晉王李克用,晉王在其家族所在地設立府谷鎮,后唐天七年(910年)升為府谷縣,第二年以縣建府州。折嗣倫碑稱他能“持戎丑,疆境之內,民無雜居,杜烽戍之虞”,“勛業惟新,敷五教以在寬,闡六條而彌政,稼穡有通政之詠,庶民無聚斂之怨”?!墩鬯脗惐?,《折氏家族史略》,第54頁。反映他不僅有抵御外族侵擾的將才,也有團結部族、安定民心、經營農牧的能力。

  折嗣倫子從阮(892~955年),是這一時期折氏家族最杰出的人物。20歲為河東牙將,后唐同光時任府州刺史。后晉石敬瑭將幽云十六州奉送給契丹,府州也落入契丹手中。契丹為了直接控制府州,要將折氏強行遷往遼東,從阮堅決拒絕,重歸后晉。正逢晉、遼關系惡化,從阮奉命北征,于開運二年(945年)占領勝州,《遼史》卷4《太宗紀》、《舊五代史》卷83《晉少帝紀》。升任本州團練使兼振武軍節度使。從此,折氏與契丹完全處于對立地位。

  后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四月,府州升為永安軍,從阮為節度使兼領“振武之勝州并沿河五鎮”。乾二年(949年),“舉族入覲”,從阮調任武勝軍節度使,鎮鄧州,子德裔任府州團練使。后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從阮加同平章事,四月移鎮滑州,八月移陜州,次年十一月移州,三年五月,奉命平定慶州野雞族。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封鄭國公,七月加兼侍中,次年去世?!杜f五代史》卷125《折從阮傳》、卷99《漢高祖紀》、卷113《周太祖紀》、卷114《世宗紀》。

    從阮成為后周顯貴,原因在于折氏家族領有府州,是一支站在后周立場反契丹、北漢的武裝力量。以上折宗本、嗣倫、從阮三代奠定了世襲府州的基礎。

 

  二 助后周、宋平北漢(951~979年)

  951年,郭威建后周王朝,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政權,投靠契丹,與后周為敵。折氏則歸附于后周。北漢待折氏不薄,為何折氏不愿與北漢友善?這是因為折氏與契丹為世仇,北漢臣屬契丹,與其立場完全相反,更兼折從阮身在后周境內為官,其勢不能不作這樣的選擇。

  這樣選擇,使折氏立即面臨嚴峻的形勢,府州與契丹、北漢交界,易受夾攻,而距后周中心甚遠,難以得到增援,它必須依靠自己的實力生存。折氏在這嚴酷的考驗中培育出兩名大將:折德扆與折御卿。

  折德扆(917~964年),曾任馬步軍都校,949年為府州團練使。952年2月,北漢大舉進攻府州,折德扆勇敢迎戰,消滅北漢軍2000人,隨即乘勝渡黃河,占領岢嵐軍(今山西岢嵐縣)?!杜f五代史》卷112《周太祖紀》;  “折德扆世居雲中,為大族。父從阮,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宋史》傳第十二;   顯德元年(954年),北漢乘周世宗剛繼位,聯合契丹軍南下攻潞州(今長治),周世宗在高平將其擊敗,直攻太原。折德扆率師配合,攻占河市鎮,斬北漢軍500余級,至太原城外朝見周世宗。世宗于府州重建永安軍(漢乾三年已罷),以德裔為節度使?!端问贰ふ鄣聭齻鳌?;《資治通鑒》卷292。

  折德扆地位的上升,引起勢力更大的黨項首領李彝興的不滿。他任定難軍節度使,領有夏、銀、綏等州,控制著府州通往中原的道路。顯德二年正月,李彝興下令不許折氏使者通過,這等于逼折氏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折、李矛盾該如何處理?后周宰相認為夏州是邊防重鎮,府州偏小,不妨舍去,周世宗則從上下關系考慮,折氏一貫忠誠,從戰略角度看,保全府州,可以夾攻北漢,于是下詔譴責彝興。彝興當時羽毛尚欠豐滿,在朝廷壓力下,被迫謝罪。《資治通鑒》卷292。

    折氏通道雖然解決,折、李矛盾依然存在,折氏事實上處于契丹、北漢、夏州三大勢力的包圍之中,簡直無法安枕。顯德三年三月,周世宗征南唐返京時,折德扆晉京迎謁,要求遷入內地,這當然是保全折氏家族的萬全之計。周世宗則考慮府州地位重要,又是蕃漢雜居之地,折氏是當地大族,深得民心,無人可以取代其地位,因而不準內遷,給予優厚賞賜,命他返回府州。此時,代理州事的折德愿在沙谷砦(在今保德境)大敗北漢軍,斬其將郝章、張釗,《宋史·折德扆傳》記見世宗事只說:“時世宗南征,還次通許橋”,未點明時間。考世宗曾兩次出征南唐,一在顯德三年正月出征,五月返,二在四年十一月出征,次年四月返。兩次都有可能,而第一次與李彝興塞其通周路時間更近,可能性更大,故暫定此事于顯德三年五月。再一次顯示了自己的實力。

  趙匡胤建立宋朝,折氏即歸附于宋。折氏希望宋廷早日平定北漢,這樣可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擺脫孤立無援的困境。建隆元年(960年)五月,折德扆主動向北漢進攻,占領沙谷砦,斬首500級。第二年入朝,“陳太原可取狀”,宋太祖給予優厚賞賜,并允諾“爾后子孫遂世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独m資治通鑒長編》卷1(下引此書簡稱《長編》),《折繼閔神道碑》載《折氏家族史略》第67頁。事實上確認了其近乎藩鎮的地位。乾德元年(963年)閏十二月,北漢發兵數千攻打府州,德扆奮勇作戰,生擒漢將楊霖?!堕L編》卷4、卷5,《宋史·折德扆傳》。子御勛(938~977年)知府州,曾三次朝覲宋太祖,后病卒。弟御卿知府州。

  折御卿(958~995年)是一員能干的武將,知府州時年僅19歲。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太原,三月,命御卿與監軍尹憲攻嵐州。四月一日,御卿打敗嵐州千余名北漢兵,七日,攻破岢嵐軍,生擒軍使折令圖。十八日,攻占嵐州,殺死憲州刺史霍翊,擒夔州節度使馬延忠等?!堕L編》卷20。五月五日,北漢主劉繼元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向宋投降,折氏在平北漢一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 抗擊契丹的折氏家族(980~1004年)

  宋太宗滅北漢后,立即向遼進攻,以收復幽云,高梁河一戰,宋軍大敗。此后宋遼戰事不斷發生,折氏經常在側翼發揮作用。太平興國七年(981年)五月,遼3萬騎分三路伐宋,東路攻高陽關,中路襲雁門關,西路直逼府州,折御卿在新澤寨打敗西路軍,“斬首七百級,擒酋長百余人,獲兵器羊馬萬計”《長編》卷23。。

  “五年,拜永安軍節度使。既而契丹眾萬余入寇,御卿大敗之于子河水義,斬首五千級,獲馬千匹,契丹將號突厥太尉、司徒、舍利死者二十余人,擒其吐渾一人,自是契丹知所畏?!本褪侵恋涝?995年)正月,遼大將韓德威率萬余騎自振武軍南下,折御卿率騎兵在子河汊邀擊,斬首5000級,獲馬千匹,殺敵將20余人,俘吐渾首領1人?!堕L編》卷38,《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二。

  咸平二年(999年)十月,遼攻宋遂城、瀛州等地。十一月,府州知州折惟昌與宋思恭等發兵渡黃河,入五合川,攻破遼言泥族拔黃太尉寨,焚器甲、車帳數萬,斬千余級,奪回被遼擄走的300余人?!端螘贩接蚨恢!把阅嘧灏吸S太尉寨”,《宋史·折德扆傳》作“言泥族拔黃砦”《長編》卷5作“巴罕太尉寨”,按“巴罕”當即“拔黃”的同音異譯。

  景德元年(1004年)閏九月,遼軍大舉伐宋。十月四日,折惟昌率部自火山軍攻遼朔州界,攻破大狼水寨,生擒數百人,獲馬牛羊鎧甲數以萬計。圍攻岢嵐軍的遼兵害怕歸路被切斷,連忙撤軍?!堕L編》卷58,《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五。十二月,遼宋議和。

 

  四 長期與西夏苦戰的折氏(1005~1124年)

  折氏與黨項李氏(即拓跋氏)矛盾由來已久,淳化五年(994年)、至道元年(995年)、咸平二年八月、九月、景德元年二月曾多次交戰,互有勝負?!堕L編》卷39、卷45;《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二、之四;《宋史·折德扆傳》。1038年,元昊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此后,宋、夏間經常發生戰爭,折氏也卷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先后涌現出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等一批優秀將領。

  折繼閔(1018~1052年)字廣孝,喜讀兵書,能攻能守。1039年任知州。次年(即康定元年),元昊進攻延州(今延安),大敗宋軍,俘虜大將劉平等。繼閔奉詔三次出兵牽制敵軍,斬獲2000?!墩劾^閔神道碑》。慶歷元年(1041年)春,宋將任福率重兵攻夏,全軍覆沒,形勢惡化。七月,夏兵數萬圍攻麟州,不克,又圍攻府州逾月,折繼閔與宋將率官軍6100余與居民全力防守,激戰數日,殺敵千余,《宋會要》方域二六之六;《涑水記聞》卷12;《宋史·折繼閔傳》。夏軍又轉攻豐州,八月十九日,攻陷豐州,又四出鈔略,切斷麟州與府州的聯系。十月,繼閔率兵近2000人給麟州護送軍衣,在中堠寨遭萬余夏軍襲擊,敗退?!堕L編》卷133;《涑水記聞》卷12。

  慶歷二年(1042年),繼閔與張亢統兵3000為麟州護送軍糧,途中被數萬夏軍包圍,繼閔奮勇突圍,在險隘處留下精兵數百,當敵騎追過險隘,即回身與伏兵夾擊夏軍,斬首700,奪馬500。三月,為加強麟、府間聯系,重修建寧寨?!墩劾^閔碑》,《宋史》卷324《張亢傳》。九月,夏兵圍鎮戎,在定川攻殺宋將葛懷敏。繼閔奉命搗敵空虛,在■泊打敗夏軍。三年冬,夏兵攻掠清寨等堡,繼閔乘敵歸時,追戰之,斬首400,奪回所掠物品。《折繼閔碑》。

  慶歷四年,宋廷為是否放棄麟、府發生爭議,這幾年麟、府各城寨幾乎都被夏兵攻陷破壞,居民流散,麟、府之間交通被切斷,戍守困難,仁宗派歐陽修實地考察,歐陽修從戰略高度考慮,不能放棄,并提出具體建議,被仁宗采納?!端螘贩接蚨弧堕L編》卷148,慶歷四年四月己亥。此后數十年較為平靜,繼閔及其后任繼祖、克柔盡力招撫流民,恢復農牧生產。熙寧七年(1074年),府州發生災害,克柔向朝廷借糧賑濟?!堕L編》卷258,熙寧七年十二月甲戌條。此舉既說明他關心民戶,也表明府州經濟凋敝,已無力自救。

  元豐二年(1079年),折克行(約1040~1107年)出任知州,他英勇善戰,“克行字遵道,繼閔子也。初仕軍府,無所知名。夏人寇環慶,種諤拒之,詔河東出師為援,克行請往。諤使以兵三千護餉道,戰于葭蘆川,先登,斬級四百,降戶千,馬畜萬計。諸老將矍然曰“真折太尉子也。”“克行先拔宥州,每出必勝,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早在熙寧三年宋夏在環慶發生戰爭,克行率兵3000護餉道,在葭蘆川打敗夏軍,斬首400,招降千戶。《折克行碑》;《宋史·折克行傳》。元豐四年,西夏內亂,宋乘機出兵五路伐夏,夏將咩保吳良率萬騎襲擊克行部,克行乘敵半渡險隘時出擊,殺死咩保吳良。十月十七日,攻克宥州。二十一日,遇敵千余,敗之,斬900余級?!朵乘浡劇肪?4;《長編》卷318,元豐四年十月癸酉、甲戌條;《折氏家族史略》87頁引《折克行碑》。次年四月、九月,連敗夏軍于青岡嶺、廝羅川。六年三月,在三角川斬夏將吳埋保?!堕L編》卷334,元豐六年三月戊戌條,《折克行碑》。元二年(1087年)、六年,克行先后在怒摩川、折水川打敗夏軍。紹圣三年(1096年)護修葭蘆城。元符二年(1099年),進筑寧邊等堡,從此麟府與延相連,不再孤立。《宋史·折克行傳》;《折克行碑》。大觀元年(1071年)卒。《宋史》稱其:“在邊三十年,善拊士卒,戰功最多,羌人呼為折家父?!?/p>

  與克行同時,折氏還涌現一位善戰的將領折可適(1050~1110年).史載"可適未冠有勇,馳射不習而能。鄜延郭逵見之,歎曰:真將種也。薦試廷中,補殿侍,隸延州。從種諤出塞,遇敵馬以少年易之,可適索與鬥,斬其首,取馬而還,益知名."“羌、夏人十萬人寇,可適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詐為首領行視,呼出塞斬之,烽不傳,因卷甲疾趨,大破之于尾丁硙?!彼菑娜钗迨缹O,克行的族侄,長期在環慶、涇原、熙河一帶任職,與夏多次作戰,累立戰功,官至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知渭州(甘肅平涼),《宋史》卷253有傳,是府州知州以外折氏惟一在《宋史》中立傳者。

     

  五 抗金戰爭中的折氏(1125~1139年)

  抗金初期,折氏出了兩個名人,一是最后一任府州知州折可求,一是官至簽書樞密院事,進入朝廷最高領導集團的折彥質。

  折可求,大約在政和七年(1117年)任知州,政和六年四月,折可求之兄可大尚在知府州任上(見《宋會要》職官四一之一三○),折克行葬于政和元年(見折惟忠妾《李夫人墓志》,《折氏家族史略》98頁),葬后第八年,即政和八年,知府州已為折可求(見《折克行碑》),則可求初知府州很可能在政和七年。是一員善戰的將領,政和年間,累立戰功,宋徽宗賜以忠勇之旗。宣和元年(1119年),童貫又上奏其戰功。《折繼閔神道碑》。他統率的軍隊號稱折家軍。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十八日,金左副元帥粘罕南下包圍太原,可求率兵2萬援救,經岢嵐州,至天門關,遇金兵據守,轉而取道松子嶺,至交城,被以逸待勞的金兵打敗,退屯汾州(今汾陽)。《三朝北盟會編》卷25。

  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二十七日,可求領兵北上,赴太原解圍,在文水縣郭柵被金兵打敗。八月十八日再戰,又敗。九月三日,金兵攻占太原,可求退守府州?!度泵藭帯肪?0。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攻破宋都城開封金兵擄走徽、欽二帝及宗室、宮人四百余人北返,北宋至此滅亡。此事史稱“靖康之恥”。次年十一月,金將婁宿攻占延安,府州處于糧盡援絕的處境。婁宿派人脅持可求父、子等族人勸降,許以關中之地,可求無奈遂以麟、府、豐三州降,又為婁宿脅迫說降晉寧軍未成?!断的暌洝肪?8,建炎二年十一月壬辰。按折可求降金事,《三朝北盟會編》卷120,在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金史》卷3《太宗紀》在三月二日戊辰,《宋史》卷25《高宗紀》作建炎二年十一月。說降事,見《宋史》卷447《徐徽言傳》;范浚:《香溪集》卷21《徐忠壯傳》。三年十二月,與婁宿聯合攻打陜州。《系年要錄》卷30,《宋史》卷448《李彥仙傳》。建炎四年,金人商議扶植偽政權,可求與劉豫同在考慮之列,最后聽從實權派撻懶意見,立了劉豫。《金史》卷77《劉豫傳》、《撻懶傳》。紹興七年(1137年)十一月,撻懶廢劉豫,事前,左監軍撒里曷曾向可求許愿取代劉豫,被撻懶否決,撒里曷怕可求握持重兵怨而生變,于八年九月用計將他毒死。九年三月,西夏乘機攻占府州,可求之子彥文攜家奔河東?!断的暌洝肪?22、卷127,《宋史》卷29《高宗紀》、卷86《夏國傳下》。熊克:《中興小紀》卷23、卷24記可求死于七年十一月,夏占府州于八年三月,李心傳以其失之過早,而據張匯《節要》及《兩國編年》糾正之。西夏恨折氏長期抗夏,將折氏墓搗毀。

 

  折彥質(約1080—1160年)字仲古,是彥適次子。崇寧時中進士,《元一統志》卷4《折彥質傳》。是折氏家族中惟一的進士,才兼文武。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圍攻開封,彥質與大將姚古、種師中率兵勤王?!端问贰肪?49《姚古傳》。六月,宋以李綱為河東宣撫使,率大軍解救被金兵圍困的太原,綱不懂軍事,以彥質為勾當公事。《三朝北盟會編》卷48。七月,彥質隨制置副使解潛自威勝軍(今沁縣)出兵,至南關與金兵交戰四天,殺傷相當,后金人增兵,宋兵失利。《三朝北盟會編》卷51,《宋史》卷23《欽宗紀》。李綱免職,九月,太原失陷。十月五日,彥質以“知兵”升為河北河東宣撫副使。《三朝北盟會編》卷57。十一月十二日,金兵至黃河,彥質領兵12萬出戰,次日失利。十五日,彥質被貶官,永州安置?!端问贰J宗紀》,《宋會要》職官六九之二九。金兵渡河,閏十二月,攻占開封。紹興二年(1132年)六月,復龍圖閣直學士,十二月為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系年要錄》卷55、卷61。四年六月改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十一月為樞密都承旨。《系年要錄》卷77、卷82。金將彥質在開封的子女7人送至府州脅持為質,《系年要錄》卷85,紹興五年二月癸未。以此箝制彥質。五年閏二月,彥質為工部侍郎兼都督府參謀軍事,為抗金出謀劃策。《系年要錄》卷86。六年二月晉升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與抗戰派宰相趙鼎、張浚共掌朝政。十二月趙、張政見不合,張推薦秦檜,擠走趙,折也隨之免職?!端问贰肪?13《宰輔表》,卷28《高宗紀》;《系年要錄》卷98,紹興六年二月甲寅、壬戌,卷107,紹興六年十二月戊戌、丙午。第二年九月,張以處理軍務失誤免,趙再相。一年后趙被秦檜擠走。彥質于紹興七年十二月起用知福州,九年二月免?!断的暌洝肪?17,紹興七年十二月癸酉;淳熙《三山志》卷22。后以譴責秦檜投降行徑,連遭貶逐。《宋會要》職官七六之五一。而“剛直之氣不少屈”,自號葆真居士?!对唤y志》卷4《折彥質傳》。秦檜死后,彥質于二十六年(1156年)正月,重新起用知廣州,“八月改知洪州(今南昌),二十七年十二月罷,三十年卒于潭州”《系年要錄》卷171,紹興二十六年正月戊申,卷174,八月壬辰,卷178,紹興二十七年十二月丁巳,卷185,紹興三十年八月癸丑。?!皬┵|每以家世忠節不得歸中原為恨”《元一統志》卷10《折彥質傳》。 著有《葆真居士集》、《時政記》等。

 

  六 折氏的衰落

  北宋滅亡,府州被西夏攻占以后,折氏已不再是一支獨立的軍事勢力。它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系折彥質后裔,其中有彥質之子知常。知常字子明,乾道九年(1173年)時任將作監丞,前往浙西處理出賣營田等事?!端螘肥池浳逯濉4疚跗吣?1180年)六月,時任成都府路提點刑獄、權知黎州,因部落來攻、戍軍作亂而遁,八年正月免職,汀州居住?!端螘仿毠僖欢?,《宋史》卷35《孝宗紀》。與朱熹(1130~1200年)為友,曾請朱熹為其父撰碑文,朱以受慶元黨禁之禍,復書婉辭?!吨煳墓募だm集》卷8《答折憲(名知常)》,四部叢刊本。《朱文公文集》卷60《答折子明》。娶知泉州范如圭長女為妻?!吨煳墓募肪?4《范直閣墓記》。家中藏有舊石本樂毅論,《朱文公文集》卷84《跋舊石本樂毅論》??磥硪褩壩淞曃摹S钟姓壑獎偅疚蹰g任泉州通判。同治《泉州府志》卷26。淳熙十五年四月至泉州南安九日山祈風,登山泛溪,見泉州南安九日山石刻,載宋:《宋史研究論叢》(一),第162頁。疑為折知常之兄弟行。

 

  折氏家族大多留在北方,尚武者較多。如折彥若,繼閔曾孫,投偽齊,阜昌八年(1137年)任吳堡寨主兼將。吳堡摩崖刻石,載《折氏家族史略》第115頁。折彥顏,天興二年(1213年)正月,崔立發動政變,自立為太師、尚書令、鄭王,以彥顏知開封府。劉祁:《歸■志》卷11,中華書局標點本,第129頁。折彥文,可求之子,曾知晉寧軍(今陜西佳縣),北距府州100多公里。彥文力圖匡復府州,引起夏兵侵擾,金朝廷為了平息事態,命彥文遷知青州(今山東益都)?!督鹗贰肪?28《張奕傳》;《西夏紀》卷24。還有一位折某,曾任麟州知州。元好問《續夷堅志》卷3楷石方條載:“繁王文漢卿得此方于麟撫折守,折守得于國初洛陽帥李成。折年逾九十,牙齒都不疏豁,亦無風蟲。”按《元一統志》云:“金皇統八年(1148年),以麟府地陷西夏,不曾復立?!薄对唤y志》卷4,神木縣條。則此折某知麟州應在金初,但折可求享年不過60來歲,此折某當為可求同輩之人。

  南宋、金代,折氏任知州一級官員者雖不乏其人,但再沒有世襲之事,也不見知名人物。可以說折氏離開了世襲的府州,意味著丟失了根據地,失去了他所控制的蕃漢民眾,失去了地處三國要沖的特殊條件,也就失去了政府給予的特殊政策,武的特長不能充分發揮,文才又難于和文化發達的南方競爭,因而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宋、金以后,由于楊家將故事、小說、戲曲的影響,佘太君成為民間傳頌的杰出人物,折氏家族又以這位女性形象知名于世。

  折氏后代雖缺乏名人,其分布地域愈來愈廣。在清代,岢嵐仍有其后人,縣城西北三里建有折家祠。光緒《岢嵐州志》卷2??祷铩稌x乘搜略》載:“岢嵐州掘地得石,拭視之為楊氏墓碣,載折太君事。”惜書中未記錄碑文,難以確證是否為楊業之妻。現在岢嵐有佘、攝二姓,均為“折”的同音改字。《岢嵐縣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版,第619頁、第720頁。為何改為攝,已難查考。岢嵐折氏應為折德愿的后代?,F在府谷、神木、榆林、佳縣、米脂等地均有折姓居民,系折氏家族的后裔。


    府州知州從折從阮到折可求,共7世14人,其傳襲特點有五:

  1除一、二世外,多為弟繼兄位。為什么不直接傳子?這是因為他們年壽不高,從已知7人享年看,平均448歲。他們死時,兒子尚小,而知州與皇位不同,他需要有能力統率蕃漢各部抗擊遼、夏,年齡太小,是無法勝任的?!墩劭诵斜氛f得很清楚:“初,公(指克行)當承襲,太尉公(指繼閔)以公幼(按當時克行9歲),表授其弟繼祖?!敝劣谡蹚娜钪苯觽髯樱瑒t是因為他年壽較高(64歲),其子知府州時也已33歲。

  2上文說多為弟繼兄位,但與商代的兄終弟及制不同,他們沒有讓所有兄弟輪流承襲,如折繼祖熙寧四年死時,弟繼世尚在世,繼祖并沒有傳其弟,而傳子,因為此時,子克柔已年過30,而弟繼世已到暮年,第二年便去世了,從統兵打仗角度考慮,年邁當然不及青壯年合適。

  從習慣上看,折氏崇尚的是父子繼承制。上引折克行碑說父繼閔死,克行“當承襲”是一例。再看繼祖死,“其子當襲州事”,只是繼祖特意上奏“請授其兄子克柔,朝廷從之”,克柔才襲位。從此例結合表一,還可以看出,兄弟承襲之后,絕不再傳給長兄之子,一般傳給最后一位當知州的兄弟之子,惟繼祖例外。

  3何時傳襲?一般帝王、藩鎮都是前任死,后任繼位,折氏的情況則比較復雜,死后繼任7例,占半數。因病改任4例,調任者1例,撤職者1例。最后1例降金,無繼任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任免權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讓他們世襲的目的在于御敵守邊,而不是單純享受特權。

  4初任知州的年齡,確切可知的7例,最小19歲(折御卿),最大33歲(折從阮,折德裔),平均264歲。如將大體可以推測的6例一并計算,則最大者約37歲,平均28歲。這是馳騁疆場的最佳年齡。

  5在任期限,沒有限制,最長者28年(折克行),次為25年(折從阮),最短2年(折惟正)。14人147年,平均每人105年。宋代規定,知州任期3年,事實上往往不到2年,如潮州在305年中知州知姓名者156人,姓名不詳者二三十人,平均每人任期僅1年半。李裕民、黃挺:《兩宋潮州知州考》,《潮學研究》(四),汕頭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折氏平均任期相當于一般知州的3~7倍。

 

    歷任知州比較表

 

  姓名 生卒年 享年任職 年齡 任期 在任年數 卸任原因

  折從阮899—955年6433約924—949年25移鎮

  折德裔917—964年4833949—964年15去世

  折御勛938—977年4027964—976年12入朝得病

  折御卿958—995年3819976—995年19去世

  折惟正約976—997年后約20995—997年2病入朝

  折惟昌978—1014年3720997—1014年17去世

  折惟忠約982—1033年約52約331014—1033年19去世

   《長編》卷113,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癸亥朔:“府州言:簡州團練使折惟忠卒?!薄墩凼霞易迨仿浴返?1頁作景初卒,誤。

  折繼宣1033—1039年6撤職

  折繼閔1018—1052年35221039—1050年11病

  折繼祖1020—1071年52311050—1071年21去世

  折克柔約1040—1079年后約321071—1079年8病

   《長編》卷296,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丁亥:“以知府州折克柔弟西頭供奉官克行為禮賓使知府州。先是克柔以目病乞致仕,仍乞以克行承襲。詔克柔與宮觀差遣而有是命?!薄墩凼霞易迨仿浴返?7頁作元豐元年,誤。

  折克行約1043—1107年約65約371079—1107年28去世《宋會要》儀制一一之二五:“秦州觀察使折克行,大觀元年(1107年)四月贈奉國軍節度使?!辟浌僖话愣荚谒篮笠欢€月內,據此知克行之卒當在大觀元年春,《折氏家族史略》28頁作“大觀年間(1107~1110年)病死”,不確。

  折可大約1079—約1116年約38約291107—1116年9去世《長編》卷493,紹圣四年(1097年)十一月戊辰:“麟府都巡司準備勾當、西頭供奉官折可大遷一官為■門祗候,以帥臣上戰功也。”此年前可大已任職,此時又以戰功晉升,則其年至少已20歲,以此推算當生于1079年或稍晚。

  折可求約1090—1139年約50約281117—1129年12降金按折可求為繼閔第13孫,而可大為第4孫,可存為第18孫,可存生于1096年,可求之生年應在可大與可存之間,而距可存更近些,故推測其生年約在1090年。

 

  二 宋廷對折氏的政策

  北宋朝廷對折氏采取許多特殊政策,它可以歸納為優厚與控制兩個方面,優厚政策主要有下列4條:

  1承襲后唐以來的政策,允許折氏世襲知府州之職,通常情況下是終身制,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如有病不能勝任時,則提前換人,如折御勛病,即以其弟承襲。折克柔患眼病,讓位于其弟克行。折氏在府州可以“用其部曲,食其租入”《折繼閔神道碑》。。

  2宋承后漢、后周制,在府州設永安軍節度使,提高其地位,但并非剛任知州即賞此頭銜,而須論功加封。如折御勛,乾德二年(964年)知府州,至開寶二年(969年)始擢永安軍節度觀察留后。折御卿,開寶九年(976年)知府州,至淳化五年(994年)擢永安軍節度使。此后不再使用這一頭銜,改用級別稍低的其他官職,如折惟昌為興州刺史,繼宣為恩州刺史,繼閔為果州團練使,繼祖為康州刺史、麟州防御使,惟忠為簡州團練使,克行為秦州刺史,可求為康州刺史,可大為榮州團練使。

  3折氏權限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至整個麟府路,此路是從屬于河東路的二級路,含麟、府、豐三州,豐州知州系藏才族王氏世襲,所管地域人口遠不及府州。當豐州需要遴選繼承人時,朝廷曾詔令折繼忠等考察,折氏則壓抑蕃官,要改立自己中意之人,以至引起王氏不滿,向朝廷告狀?!端螘贩接蚨恢欢w胫菀彩屈h項、漢人雜居之地,但知州并不世襲。三州中核心是府州,折氏常兼管麟府路之事,折御卿充麟州兵馬都總管、夏銀府綏都巡檢使,折繼閔兼任麟府路駐泊兵馬鈐轄,折克行兼麟府都巡檢使,克禧麟州兵馬都監,可求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檢使,兼河東第十二將,同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折繼閔神道碑》、《折克行神道碑》、《折惟忠妾李夫人墓志》??汕笤y率麟府兵2萬援救太原,后以三州降金,也與其掌管三州之軍事有關。

  4朝廷還給予其他優厚待遇,如允許知州及其夫人入朝,并給予賞賜,如折德裔、御勛、惟正、惟忠妻劉氏等。政和五年(1115年)折可大曾奏:“臣家亦嘗貢方物,或遣母妻入覲,蓋祖宗眷遇特厚?!薄端螘贩接蚨恢恕>包棠觊g,劉氏與子繼閔入朝,仁宗“慰勞甚至”,即封繼閔為右侍禁。折氏家族往往很年輕就授予官職,如折繼閔7歲即“以父任為三班奉職”《折繼閔神道碑》。。折氏除世襲府州外,還出任麟府路其他官職,如折繼長任百勝寨主,可褒為麟州通津堡兵馬都監。更有人出任麟府路以外官職,如折可致為環慶路準備將領,可久為河北第十一將,可與為河東路第一將部將,可規為真定府元氏縣尉,可通知岢嵐軍,彥野為秦鳳路第一副將?!墩畚┲益罘蛉四怪尽贰ⅰ墩畚贾菽怪俱憽?。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116《條列文武官材能札子》。

 

  宋朝廷為何對折氏采取上述優惠政策?這是因為麟府路地處遼、宋、夏交界處,而府州又是該路的核心,宋如喪失此路,河東就會受到直接威脅,太原如有變故,勢必影響宋朝的統治。麟府路又是蕃漢雜居區,黨項人居多,如宋方派漢人統治,一旦處理不好民族關系,黨項可能投奔西夏,麟府路就會落入夏人之手。最好的辦法是用黨項人去統治,而折氏是最佳代表,它有相當強大的實力,足以統治該地區。又由于它與遼、夏為世仇,絕無叛降之可能。宋廷既然要依靠折氏,自然要給予優惠政策,使之能為宋效忠出力。

 

  宋廷政策還有另一方面,即加以控制,不讓他成為新的藩鎮,具體措施有:

  1宋廷掌握知州的任免權,對不稱職者可以撤換,如折繼宣“虐用威刑”,“人用流移”,《宋大詔令集》卷188《府州敕榜》。宋廷即將他撤換。對作戰失利者降職,如折繼閔慶歷元年十月之戰失利,免去宮苑使之官。

  2宋在麟府路屯駐禁軍,起初為2000人,慶歷四年增加到1萬多人,《長編》卷152,慶歷四年十月壬子。其任務既為御敵,而更重要的是“疑其強盛,別置兵馬一司,以視其舉動”《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五。。此司全稱管勾麟府路軍馬司,其領導職務一般不授予折氏,僅北宋末國家大亂時授予折可求例外。任此職者有大中祥符時的韓守英,天圣時的王應昌,慶歷年的康德輿、張亢、王凱,嘉年的郭恩、賈逵,元豐年的高遵一、王中正、張世矩、邢佐臣,元年的張之諫、趙宗本,紹圣年的張世永?!堕L編》卷52,咸平五年六月癸酉,《長編》卷78,大中祥符五年六月戊申;《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五;《長編》卷133,慶歷元年九月庚戌、癸酉,卷138,慶歷二年十月壬寅,卷185,嘉二年五月庚辰;《宋會要》兵二七之四二;《長編》卷290,元豐元年六月戊辰,卷314,元豐四年七月癸丑;《宋會要》職官六六之一八;《長編》卷356,元豐八年五月甲午,卷379,元元年六月甲午,卷408,元三年正月己卯,卷437,元五年正月己丑,卷485,紹圣四年四月丙戌。他們多以并代路鈐轄兼攝,歸知并州的河東路經略使領導,其實權大于知州,如慶歷元年,知府州折繼閔得知西夏將來進攻的消息,即告康德輿,康不信,到夏人來攻時,趕緊關閉城門,致使城郊蕃漢人全被夏人擄殺,折也無可奈何?!堕L編》卷133,慶歷元年九月癸酉。

  3宋對府州,與其他州一樣,設置通判一職,以牽制知州,此職一般不由折氏充任,如慶歷元年府州通判為張旨?!堕L編》卷133,慶歷元年九月壬申。負責辦案的府州錄事參軍也由審官院銓司選任。還有其他一些官員也非折氏擔任,如府州軍事判官杜陟、府州簽署判官公事史譚、府州錄事參軍趙安易等。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集》卷75《府州軍事判官杜君墓志銘》,《歐陽文忠公文集》卷116《條列文武官材能札子》,《宋史》卷256《趙安易傳》。

  4皇元年(1049年),宋在麟府路設走馬承受,為皇帝偵伺當地情況,及時上報,孫逢吉:《職官分紀》卷35;《長編》卷166,皇元年五月庚申。任此職者嘉年黃道元、熙寧年全惟幾,《長編》卷185,嘉二年五月庚辰;《宋會要》兵四之六,兵二八之二二。元豐年陸中、《宋會要》兵二八之二二。《長編》卷304,元豐三年五月丁丑作“陵中”,按《長編》卷311,有環慶路走馬承受“陸中”,當為同一人,“陵”應為“陸”字之誤。賈宗元,政和年楊延宗。《宋會要》禮六二之四六,職四一之一二九。

  5河東路監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對府州均有監察之權,嘉五年時,監司不顧朝廷對府州的特殊政策,“一以條約繩之,尤為煩密,以致(知州折繼祖)內不自安,遂欲解去”。朝廷知悉后,命知州梁適“密加撫存”,折氏才安下心來?!端螘贩接蚨恢?。

  宋朝采取上述措施,將府州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使折氏只能忠心耿耿為朝廷效勞,不致成為難以駕馭的藩鎮。

 

  三 折氏的經濟

  折氏是個大家族,嘉佑年間,有300多人。《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七。他們靠什么維持生計呢?考其經濟來源有下列幾方面。

  1府州的租稅。折氏世襲知府州,可以“用其部曲,食其租入”《折繼閔神道碑》具體數目不詳,但府州由府谷縣升格,地位雖然提高,管轄范圍仍只一縣之地。其地北部平衍,水草豐盛,適宜畜牧,南部丘陵,溝壑縱橫,多險隘,利防守,而不便耕作,僅河流兩岸宜于農耕。其地居民稀少,元豐時1340戶,崇寧年間,府州僅1242戶,3185人。王存:《元豐九域志》卷4;《宋史》卷86《地理志》。其租稅收入是有限的。

  2俸祿:除世襲知州之官俸外,子孫們有各種官銜者甚多。如折繼祖卒時,三子各遷一資,二孫并為三班借職?!堕L編》卷226,熙寧四年九月甲午。

  3開墾閑田的收益。

  4朝廷的賞賜。折氏貢馬、入朝覲見、作戰立功,朝廷均有優厚的賞賜?!罢塾淙氡境?,尤為太祖皇帝所信任,數下詔書獎諭,賜赍不貲?!薄豆孟邮亢蠹ふ畚贾菽怪俱憽?。嘉元年,賜折繼祖“錢五十萬”《宋會要》方域二一之七。。戰沒時撫恤尤厚,如咸平二年與李繼遷部戰,折海超、折惟信陣亡。“奏至,即日遣內侍勞問,賜金丹、法酒、錦袍、金帶、名馬、器幣?!薄端螘贩接蚨恢?;《長編》卷45,咸平二年秋。

  5義莊、別業的收入。府州土地有限,折氏便向外發展,在保德州陽■“有世遺產”。折可適“置別業于長安,以孤遺。又置義莊于岢嵐,以贍近親”。《姑溪居士后集·折渭州墓志銘》。保德遺產當指土地、房產,義莊大約仿范仲淹的義田而設,以其租稅收入供養親屬,“別業”可能指開邸店之類的行業。

  6邊界貿易的收入。府州主要以繒錦換取戰馬,天圣時一度停止,但隨即恢復,“復市如故,而馬入歲增”《長編》卷109,天圣八年正月己卯。。與唐龍鎮的互市,有時發生將鎮人“邀殺,盡奪貲畜”之事,下詔存撫,始恢復正常?!堕L編》卷54,咸平六年五月庚子;《宋史》卷491。

  7戰爭的擄獲。如至道元年,獲遼馬千匹,咸平二年,奪李繼遷部牛馬、駱駝,獲遼馬牛羊萬計,景德元年獲遼牛馬、鎧甲萬計,熙寧三年獲西夏牲畜萬計,元豐四年發夏人窖藏糜谷,紹圣四年獲西夏牛羊馬3000余。

  以上收入中,租稅可能是最重要的,而租稅的多少取決于所能控制的人的數量,折氏與夏、遼交戰多注重于人口的爭奪。淳化四年(993年),銀、夏州蕃漢族3000余帳,驅牛羊數萬投奔府州,這當是府州最興旺的時期。到宋仁宗康定、慶歷年間,夏兵攻陷麟、府所屬各寨,擄掠、屠殺大批居民,麟、府成為兩座孤城,后雖解圍,民戶損失慘重,以至政府不得不于慶歷元年十一月下令,蠲免麟、府州今年夏秋租及來年夏租。《長編》卷134,慶歷元年十一月丙寅。折繼閔又安輯東渡黃河避難的民眾,歸業者3000余戶。《長編》卷152,慶歷四年十月壬子;《宋史·折繼閔傳》。比宋初減少多矣。到折繼祖時,經濟已十分窘迫,嘉元年(1056年)以無錢改葬其父,向朝廷提前支取月俸?!端螘贩接蚨恢?。到神宗熙寧四年,宋筑羅兀城,打通了麟府與延的道路,繼祖乘機招降部落800帳。折克行在任時,又招降了數千家,經濟狀況才有所好轉。《宋史》載崇寧時僅1242戶,遠沒有招降來的戶數多,很可能國家的統計只含定居的城村民戶,而不計游牧帳落??傊?,北宋后期,折氏掌握民戶遠不及宋初,其經濟、軍事實力均大幅度下降。到南宋時,折氏很少在各類史書上出現,原因甚多,其中沒有原來固定的經濟收入,當是重要原因。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朝廷以“折彥質生事素薄”,特“賜官田一十頃”?!端螘肥池浟恢木拧?/p>

 

  四 折氏的家風

  府州的風俗,“地處邊而民知戰”、“民不滿十歲,皆諳武藝”?!对唤y志》卷4引《府谷舊郡志》。其地產良馬,在宋朝疆域內,“凡馬所出,以府州為最,蓋生于黃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有善種出”。

 

    折御卿曾向宋太宗進貢名馬“碧云霞”,“上下山嶺,如履平地”,“上下如坐安輿”。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9。折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世代尚武的風氣,至有折家將之稱。折氏除擅長騎射外,也重視閱讀兵書,改進陣法,如折繼閔“喜讀韜略,務通大義,論古今將帥,識其用兵意”《折繼閔神道碑》。。折克行則“創五軍陣法,團為五部,部為一色,以號□□”《折克行碑》。

 

  在北宋前期,折氏對用兵以外的知識是輕視的,折繼閔見其“部曲有習書數者,輒笞辱之,以謂邊兵當以射獵戰斗為生活,今更習書數,疲軟自是始矣”?!墩劾^閔神道碑》。此“書數”當即《崇文總目》中的天文占書類和歷數類的書。到折繼祖任知州后,此風有很大改觀。嘉二年(1057年)麟州通判夏倚,因公事至府州,折繼祖拿出“圖史、器玩、琴博、弧矢之具”供他欣賞。夏倚感慨地說:“雖皇州紳家止于是爾,信乎文德之遐被也?!边€說“其子弟亦粗知書”文瑩:《玉壺清話》卷3。。這是折繼閔死后五年的事,說明折氏擁有的府州100多年后風氣已由尚武向文武兼重轉化。

 

  神宗以后,便出現文武兼長的名流,如折可適(1030~1110年),從十六七歲開始“從軍斬獲,至四十余年,無一日不在兵間,每戰必克,無不通貫”,“為文長于敘事,作詩有唐人風格”,作有文集10卷,奏議30卷,邊議10篇。《姑溪居士后集·折渭州墓志銘》。

 

    到宋徽宗崇寧年間,折氏出現了第一位進士,此人便是可適之子彥質。彥質參加抗金戰爭,曾任高級武職簽書樞密院事,同時擅長詩文,所作有《葆真居士集》、《時政記》,已佚?,F存之文有《種師道行狀》及《謫居昌化謝表》(殘)等3篇,詩數首。其被貶至今海南島時作《渡?!吩娫疲骸俺谟诤9淘敢?,一葦航之如勇何。淺著驚呼過又喜,此生是等事尚多。”他雖屢遭秦檜打擊,仍表現了鎮靜樂觀的心情。當秦檜死后,平反北歸時,又寫《北歸渡?!吩娫疲骸叭ト阵@濤遠拍天,飛廉幾覆逐臣船。歸舟陡頓能安穩,便覺君恩更渙然。”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15;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60;謝維新:《古今合壁事類備要前集》卷42。彥質子知常亦長于文。《輿地紀勝》卷10引其四六文三條,如“眷惟虞朝玉帛之所歸,莫若禹會山川之為邇”。“在周則猶鎬京之視■邑,于漢則譬咸陽之有扶風”?!扒r競秀,已儲維石之瞻;一葦可航,行作濟川之用”。

 

  與尚武精神相關,折氏品格勇敢直率,忠厚仗義,《折嗣倫碑》稱:“臨危致命,不顧其死,見義有勇。”《折克行碑》云:“公勇于用兵而仁于拊下”?!墩畚贾菽怪尽罚骸肮皇聶噘F,不為勢利所奪?!敝祆浞Q贊折彥質“精忠壯烈”?!吨煳墓募m集》卷8《答折憲》?!罢凼蠐懈?,與李彝興之居夏州初無以異。太祖嘉其響化,許以世襲,雖不無世卿之嫌,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宋史·折德扆傳》。戲曲小說中佘太君忠良氣節亦是這種家風的反映。當然,也有個別不能保持晚節者,折可求降金即是一例。

 

  五 折氏的婚姻

  折氏的婚姻可從娶婦、嫁女兩個角度考察。

  先說娶婦。現在就我所搜集到的材料分析,自折德扆至折彥文11人,娶婦20人,其中妻19人,妾1人,娶妻最多者折御卿共4人。20人中分屬13姓,其中張、王各3人,梁、劉、慕容各2人,路、蘇、楊、郭、曹、陳、趙、李各1人。13姓中,慕容氏為鮮卑族,王氏可能出自豐州藏才族(屬黨項族),此系從豐州王氏娶折氏推測。其余均為漢族。由于長期與漢族通婚,其面貌特征有較大變化,夏倚見到折繼粗,說他“不類胡種”。

  折家20名妻妾中,可確知身份者3人,折可存妻張氏,父為吉州刺史張世景。折彥文妻曹氏,是仁宗曹皇后的侄曾孫,父為忻州刺史曹普。折惟忠妾李氏,“世居開封,系出仕族”。

 

  結婚年齡,男子只能據其生子時間推測,折德扆(917~964年)22歲生御勛(938~977年),其結婚約為21歲。折御卿(958~995年)21歲生次子惟昌(978~1014年),生長子惟正約在19歲,其結婚約18歲。女性中可知者2人,折彥文妻曹氏17歲,折惟忠妾李氏13歲??磥?,結婚年齡偏早。

  20人中,再嫁者1人,折惟忠妾李氏,夫死時年35,再嫁豪族田氏。

  其次說嫁女?,F有材料可知,折繼閔7女,克禧、克行、可存各1女,可適3女,不可確知父名的折氏女3人,共16人,婿凡12姓,其中王姓3人,慕容、李姓各2人,劉、郭、張、曹、陳、彭、范、朱、魏各1人。

  婿與媳姓相同者有王、劉、慕容、郭、張、曹、陳、李8姓。其中有的與折氏有世婚關系,如折彥文妻曹氏,是彥文姑母的長女,折與王、慕容可能也有類似關系。

  婿的身份,繼閔7婿,其中1人為進士,其余均有官職:右侍禁、皇城使知邕州、皇城使知戎州、左藏庫使、江南東路兵馬都監、東作坊使、三班奉職??蛇m3婿為左班殿直(2名)、內殿崇班??纱嫘鲞M士范圭,其曾祖為翰林學士范鎮。范圭:《折可存墓志銘》;李石:《方舟集》卷15第19頁??诵兄鰹橹弥莶芷?,克禧婿為東頭供奉官、權麟州橫陽堡兵馬監押張天成。另有3名折家女婿為知豐州王承美、通判魏良佐及皇城使李中言。郭彖:《睽車志》卷5;周必大:《周文忠公文集》卷97《李顯忠祖李中言追封和國公制》、《李顯忠祖母折氏特贈魏國夫人制》。魏自長沙接其妻,可能是彥質之婿。

  以民族而言,王承美為藏才族,繼閔二婿慕容令問、慕容令儀為鮮卑族,李中言乃南宋大將李顯忠之祖,“世為蘇尾九族都巡檢使”,則亦為少數民族,其余為漢族。

  婚姻大體選擇地位相當的州級長官家庭,沒有中央一級官員,惟曹氏曾祖曹佾,乃宋仁宗后之弟,但畢竟隔了好幾代,地位已不顯赫。折氏不與平民或商人為婚。也未發現同姓為婚現象。

  折氏家族300余人,規模不太大,力量不如李氏集團強,這可能與地處邊疆,婚姻圈中缺乏豪族有關。黨項族李氏集團的強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與豪族結親,《宋史·夏國傳》稱“(李)繼遷復連娶豪族,轉遷無常。漸以強大”。

 

  六 折氏的喪葬

  宋代家族墓葬的考古發掘資料甚少,所幸折氏墓葬,戴應新已作調查,發表于《折氏家族史略》中,惜所敘過略,且未繪圖,令人遺憾。從所公布材料分析,折氏喪葬制度有如下特點:

  1實行族葬。歷任知州及其家族的墓地有兩處:一在府谷縣孤山鎮東5里的李家洼。該地曾保存有折嗣倫碑,碑文提及“祖塋之左右”,則其先世亦葬于此??妓脗愔缸诒臼既握裎渚壓游彐偠贾R使,始有麟府之地,墓地始祖應為宗本。又折繼祖遷葬御卿、惟忠墓于天平山,可見此地原葬有折宗本以下共六代人,御卿、惟忠墓遷葬后,已下葬的同輩人當仍在此地。由于早期人數尚少,故墓地規模較小。

  其二在孤山鎮南10里的楊家溝,宋代名天平山,離李家洼8里。葬折御卿以下六代人,由于人數較多,墓地規模比前者為大。

  墓葬的排列方式,李家洼無資料可考,楊家溝雖作了調查,惜未發表墓葬分布圖,難以判斷其是否按漢族的昭穆制度排列。但據已有資料,尚能看出排列是有序的,大體上按輩份大小自西向東分布。最西端應為始祖折御卿,其東當為其子惟忠,又東為繼閔、繼祖,又東數十米為繼閔子克行,又東為克行子可大??纱竽乖谀箙^中部。晚期處于被西夏攻陷前夕,排列似不太規范,如折可復夫婦在可大墓之東,即墓地之東區,可復為繼閔之長孫,是可大的長兄,按上述墓葬輩份由大而小自西向東排列的慣例,可復不該排在可大墓之東。推測這樣排的原因是可大為知州,官品高,又死在前,故先葬在其父之東??蓮凸贋槲涔Υ蠓?,正七品,從其墓僅有磚志,而無石刻墓志看,其下葬已離府州失陷不遠,故下葬草草,已不講求排列程序了。

  2遲葬。折氏族人往往不及時埋葬,如折繼閔,皇二年(1050年)卒(一作皇四年卒),至嘉二年(1057年)才下葬。折克行,大觀元年(1107年)死,至政和元年(1111年)才與妻和義夫人同葬。此時,又“盡舉族人二百余喪葬之”。折可存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折彥文妻曹氏死于宣和五年(1123年),二人均至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四日才葬。折惟忠妾李氏熙寧五年(1072年)死,至政和元年(1111年)葬。以上遲葬4至7年較多,個別則遲達40年之久。

  3遷葬。折御卿,至道元年(995年)卒,折惟忠,明道二年(1033年)卒,原葬于李家洼,嘉元年(1056年)十二月,折繼祖將惟忠改葬于天平山。折御卿墓志載“嘉”“歲十月甲戌”“一新,塋兆再完”,考十月甲戌為嘉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嘉二、三年十月均無甲戌日,可見折御卿亦應是繼祖于嘉元年遷葬于天平山,時間比惟忠之遷早兩個月。

  為什么折繼祖要遷葬祖、父之墓呢?從折繼閔碑可以看出,繼閔死后,其弟繼祖并沒有立即將他埋葬。而是推遲到嘉二年十月十八日葬于“天平山之先塋”,在這六七年時間內折繼祖考慮李家洼太小,需另擇墓地,到嘉元年選定新址時,他又考慮還不能只埋其兄,因為這樣一來,其兄成了新墓地的始祖,將來他死了,往哪兒埋?他自然要考慮遷葬其父,然而當時叔父惟質尚在世,以其父為始祖,將來惟質死后怎么葬?惟有將其祖遷來,作為新墓地的始祖,這些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確定了這一方案,自然就出現了上述結果,按輩份先后,先遷祖,次遷父,后葬兄。

  4嫡庶有別。折氏夫妻可以合葬,妾則葬于亂墳堆中,即使妾之子已貴為知州,妾也無資格與夫合葬,最典型的例子是折惟忠之妾李氏,其子繼祖已為知州,她不能與夫合葬,但她畢竟與一般妾不同,為了妥善處理后事,由其孫克禧請示知州折可大,經批準,另擇地埋葬,地點在今府谷縣傅家■,距天平山10里。碑文中特別說明:“其亡也,不■崇信(指折惟忠)之兆者,不敢亂嫡庶之分;其葬也,不厝諸姬之域者,蓋以盡子孫之孝?!?/p>

  5旁支別葬。折氏旁支折可適葬地在岢嵐軍(今山西岢嵐縣),其墓志云:“葬公軍之北安仁鄉道生谷武家會領軍墓之西?!鳖I軍指其父左領軍衛上將軍克行,克行高祖德源,與御卿之父德裔為親兄弟。可適曾“置義莊于岢嵐,以贍近親,而為松楸灑掃之事”。很可能從德源開始已另立門戶,葬于苛嵐。

  南宋、金時期,折氏分成南北二支,南支折彥質葬于潭州(今長沙),北支葬地不詳。

  6風水。折氏早期葬地李家洼,地處孤山河北半坡上,雖說是面山背水,但地勢低緩,無山崗形勝,看來開創之初不太講求風水。楊家溝(即天平山)墓地情形完全不同,墓地在天平山半坡,山高200米,兩側為小峰,前臨溝水,儼然是一塊風水寶地。它很可能是折氏日益漢化后,受風水說影響下的結果。

 

    七、風土雜記。

 

    七星廟   又叫昊天宮,也叫無梁殿,在孤山堡城北門外約1公里處。原廟宇的建筑時代和規模,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始建年代據民間流傳是唐代貞觀年間(一說建于宋代初)。明萬歷五年(1577)開工重修,六年(1578)完工。重修后,七星廟的風格、規模與原來大不相同,建筑規模大為縮小,建筑風格顯為明代格式。現保存下來的有大殿、前庭兩處主體建筑。大殿屋頂為九脊歇山式,以磚砌成。進深約9米,寬10米,高13米。室內墻壁底部四周直立,后變為八面收縮,一磚蓋頂,無梁無柱,故又稱“無梁殿”。前庭建筑與大殿基本相同。從外表看,七星廟的建筑風格似乎與普通廟宇大致相同,但內部結構奇特,風格別致,施工時精磨細葺,技術精湛,融合有西北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為研究我國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它聞名遐邇,被選入《中華名勝辭典》。七星廟之所以馳名,還因為它寄托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分別鎮守麟、府二州的楊家將和折家軍,在地方割據中,不免有時要發生摩擦,于是經常小動干戈,爭爭斗斗。有一次雙方又發生了矛盾,麟州楊家將出馬的是小將楊繼業,府州折家軍上陣的是女將折賽花。這兩位青年英雄武藝超群,雙方大戰數十回合,仍不分勝負。眼看著天色近晚,折賽花心生一計,便賣了一個破綻,佯裝敗下陣來拖槍騎馬而逃。楊繼業年輕好勝,一心想生擒對方,便窮追不舍。到了七星廟,折賽花下馬進了殿內,繼業不知是計,也下馬進去擒拿,不想折賽花在門后,反而一下子把他掀倒,捆了個結實。這時夜色已晚,不辨道路,兩人便在殿內等候天亮。折賽花早已聽說楊繼業的英名,就有意攀談。楊繼業也早知府州節度使折德扆有個愛女叫折賽花,不但才貌出眾,而且武藝高強,不想今日交戰后又相遇于荒郊古廟,并成了她的手下俘虜。雙方愛慕之心早已有之,攀談之間,漸漸情投意合,只恨相見太晚。后來折賽花親自為楊繼業松了綁,兩人就在七星廟中對著神像訂交了百年之好。從此,楊、折兩家罷了干戈,為保衛邊疆雙雙立下了汗馬功勞。民間流傳的古典戲劇《十塘關》,就是表演的這出戰場成親的傳奇。后來人們稱道這種沖破封建意識、爭取婚姻自由的勇敢行為,把這出戲直呼為《七星廟招親》。孤山群眾為了紀念這兩位英雄,世世代代保護著這座古廟宇。1981年,七星廟被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政府撥專款重修。1993年又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折家墓    府谷的折家墓有兩處,一處在孤山南5公里楊家溝,土名西堬頭,即宋天平山;一處在孤山東3公里李家洼,土名東堬頭。兩堬頭中隔孤山河,東西相距4公里之遙。天平山墓地始于折御卿,他的前代宗本、嗣倫、從阮、德扆等墓在李家洼,他以后各代葬于天平山。因年代長短不一樣和子孫繁衍的關系,天平山埋葬的人多,故規模比李家洼的墓地大。至今墓群遺址上,尚有不少精美的宋代石雕,如石羊、石虎、石龜碑座等。據記載,這兩處墓地,原來建有豪華的陵園,一度被西夏兵侵占。西夏屢攻府州不下,死傷慘重。為了泄忿將陵園毀壞一空,并掘墓剖棺,戳尸棄骨。后經雨水沖刷和文物工作者發掘,先后有《刺史折嗣倫碑》、《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可存墓志銘》、《折繼閔神道碑》、《折克行神道碑》等10塊折氏墓碑出土。這些宋代墓碑的出土,對研究折氏家族和宋史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如折可存碑,系宋代范圭撰寫,范圭與折可存是近親,對折可存的一生事跡可以說是深知的。這塊碑記的出土,揭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樁疑案。

 

    據《宋史》記載,宋代農民起義領袖宋江、方臘是韓世忠擒獲的,可是據折可存碑的記載,宋江、方臘卻是折可存擒獲的,這就為韓世忠洗了冤。1975年在評《水滸》時,臺灣有個學者還以此碑為根據,說明方臘不是宋江殺的。1978年北京大學兩位學者在《歷史上的宋江是不是投降派?》一文中引用折可存墓志銘并說這是研究宋江、方臘等人結局的一份“最原始最確實的材料”。


    史學家畢沉《吳中金石記》說:“折太君,楊業妻,折德扆女。”她原名折賽花,太君是后來的封號。

 
  她的祖父折從遠,字可久,因避后漢高祖劉知遠名,改從阮。從阮的父親折嗣倫是麟州刺史,后唐莊宗李存勘鎮太原,以為牙將,后為府州刺史。后晉出帝 (石敬塘子)與契丹敗盟,從阮以兵攻契丹,取其城堡十余,升為本州團練使,兼領朔州刺史、振武軍節度使,后漢高祖劉知遠代后晉為帝,于州府建永安軍,以從阮為節度使,加檢校太師。隱帝時,又迸封歧國公。后來他兒子折德慶被任為府州團練使。后周顯德六年 (959年)自檢校太保加檢校太傅。


  折賽花生長在世代名將的家庭環境中,自幼即愛騎馬射箭,舞劍耍刀,且學習兵法,頗通兵略,協助父兄把關御敵。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敵烈率兵五萬侵犯府州,老將折德扆在敵我力量懸殊下,又兼身體欠佳,折賽花毅然向父親提出代父把關。她一方面采取拖延戰術,一方面急派人到火山王楊弘信那里求援。楊弘信是楊業的父親,與折德扆是世交,弘信即親率軍隊前往府州援救,遼兵在楊、折兩軍夾擊下大敗,耶律敵烈也被楊弘信殺死。這次勝利,表現了折賽花的軍事才能。


  由于楊折二家是通家之好,又兼楊業和折賽花自幼青梅竹馬,志趣和愛好相同,于后漢乾祐二年 (949年)結為夫婦?;楹笳圪惢S夫居住太原北漢 “楊府”。平時,她組織楊府內女仆習武訓練??祷镏?《晉搜略》一書中說:折賽花家中“婢仆技勇,過于所部。用兵克敵,如蘄夫人 (梁紅玉)之親授桴鼓然。”現在戲劇上的“楊門女將”大多有其原型,是經藝術加工創造出來的、有一定的根據。如八姐、九妹。據山西代縣鹿蹄澗村楊家后代說,楊業有兩個女兒,一個叫楊延琪,一個叫楊延瑯,是折賽花的得力助手。但 《楊家將世系表》中無此二人。因為舊社會家譜一般郡不錄婦女,不管怎樣,折家軍也是一間巾幗英雄。代縣楊忠武伺保存的《楊氏族譜》中對折太君作了全面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坤之新渥。愛稽邦典,益迸郡封。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候壽母松柏彌堅。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科太君夫人。”這個評語的根據應是皇帝的浩封,也是后人尊稱之為折(佘)老太君的由來。關于折太君的生卒年月,據楊維森先生所若 《弘農楊氏族史》一書稱,折太君生于934年,卒于1014年,享年80歲。

 

 

   結束語(戴應新)          

                       折氏在府州  

  

    五代北宋時期,府谷、神木一帶,乃府、麟州的所在地,境內番漢雜居,遍布著黨項羌的族帳,以地方土豪折氏為代表的封建割據勢力,在契丹(遼)和黨項(西夏)的威脅下,為維護其自身利益而先后依附后唐、后晉、后周和北宋,確立臣屬關系,接受冊封和糧餉,爵祿世代傳襲,實為獨霸一方的小朝廷。值得一提的是折氏在府州,就像李繼遷在夏州一樣,都是地方豪族,不同的是對當時的中央政府態度不一樣,一忠一叛。折氏從公元870年前后折宗本奠基府州算起,到1139年西夏攻占府州,折彥文出走為止,共傳9傳270年,通貫五代北宋。折氏世世將門,子弟多為武藝嫻熟、躍馬彎弓之健兒。他們的子孫后代歷任府州節度使、刺史、團練使等職,世世代代掌管軍權。從殘唐五代以后,名將良才英武超毅,果敢決勇,當時稱為河東第二將的折可存,就出于折氏門下。他們在風沙滾滾、貧瘠荒涼的陜北一角,在大河上下,長城內外,以數千之眾,迎戰夏、遼兩大強敵,屏蔽西北,保衛鄉里,使得府、麟二州長期得以安寧,寫下了轟轟烈烈又極為悲壯的一幕。在府谷,人們至今還稱折氏墳園為“折王墳”。以折氏抗戰為題材的戲劇,如《佘(折)太君百歲掛帥》等,歷演不衰,膾炙人口。

 

 

篇名: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
墓主:折可存
墓主生卒年:紹聖三年(1096)~靖康元年(1126)
撰者:范圭
書者:范圭
葬年:府州天平山(今陜西府谷縣)
書體:正書


折可存墓志

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

華陽范圭書撰


     公諱可存,字嗣長,府州之折也。惟折氏遠有世序,茅土相紹,垂三百年,代不乏賢豪。公為人剛直不撓,倜儻有大節,甞慨然起功名之念,恥驕矜而羞富貴,篤學喜士,敏於為政,名重縉紳間,果公家一代之奇才也。

 

    曾祖簡州團練使贈崇信軍節度使諱惟忠;曾祖妣劉氏,彭城郡夫人。祖果州團練使贈太尉諱繼閔;祖妣劉氏,雲安郡夫 人;慕容氏,齊安郡夫人;郭氏,咸安郡夫人。考秦州觀察使 贈少師諱克行,諡曰武恭;妣王氏,秦國夫人。公以武恭蔭補,入仕為右班殿直,俄遷左侍禁,官制行,改忠訓郎,充經 略司準備差使。公之仲兄,今節制承宣公也,時為統制官,辟公主管機宜文字。
   

    夏人女崖來擾我邊,西陲不寧者十有五年。女崖,酋之桀黠者,伺吾虛實,洞察無遺,邊民苦之。 朝廷立賞禦逐,統制命公率所部捕之,眾不滿百。公設奇謀,以伏兵生獲女崖,遂奠西土功。奏遷秉義郎閤門祗侯,陞第四副將。

 

    宣和初元,王師伐夏,公有斬獲績,陞閤門宣贊舍人。方臘之叛,用第四將從軍,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將兵。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班師過國門,奉御筆捕草寇宋江,不踰月,繼獲,遷武功大夫。

 

    張孝純帥太原,辟河東第二將,鴈門索援,公受命不宿,曰固吾事也,即駐兵崞縣。城陷,被質應州。丙午歲,自應間道而南也,季秋四日終于中山府北寨,享年三十一。庚戌十月 四日葬于府州西天平山武恭公域之東。

 

    公娶吉州刺史張世景之女,封安人。一子彥深,保義郎,早亡。女一人,許適蜀忠文公曾孫范圭。圭甞聞公之來中山,蓋今太安人張氏乃公所生母,尚在并門,公欲趨并拜母,無何 數不少延,壽止於斯。哀哉!忠孝兩不得盡,在公為深憾矣!於其葬也,圭受命於承宣公而為之銘,銘曰:

 


           既冠而仕   仕已有聲   女崖巨猾   舉不再征
           俘臘取江   勢若建瓴   鴈門之役   為將治兵

           受命不宿   懷忠允勤   間道自南   憶母在并
           公乎云亡   天道杳冥   誰為痛惜   昭昭斯銘

 

本文主要參考材料:

牟潤孫 <<折可存墓志銘考證兼論宋江之結局>>《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二期,民40.
地正憲 著 鄭梁生 譯 <<五代.北宋的府州折氏>> 《食貨》復刊 第五卷第五期,民64.
戴應新 編著 《折氏家族史略》 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3月第一版.
周群華 <<五代北宋時代的府州折氏>>《甘肅民族研究》 1990:3-4.
陳君愷 <<北宋地方世襲政權府州折氏與中央政府關系初探>>《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五屆討論會--國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臺北新店:國史館,1992.
李裕民 <<折氏家族研究>>《宋史新探》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1999年1月第一版.

 

    在此特別感謝戴應新、李裕民兩位先生。

標簽:    she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折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折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族譜錄紀念網
<table id="bkrvw"><legend id="bkrvw"><ins id="bkrvw"></ins></legend></table>
      查看更多討論帖>>
      點擊 回復 標題 作者 最后回復 回復時間
      765 0 折家族 112.99.40.* 112.99.40.* 2017-01-02 19:02
      884 0 折姓 123.178.54.* 123.178.54.* 2010-01-30 10:34
      949 0 誰知道我們的族譜 折洪濤 折洪濤 2009-05-13 00:17
       
      發表話題: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