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一、姓氏源流
亓(Qí)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復姓丌官氏,為丌官姓所改。據《姓氏尋初都演化成單姓亓。源》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后”。亓,古“其”字,也作“丌(古音 Qí 其,今音 Jī 姬)”。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為古代專門掌管笄禮的官(當時,笄與亓相同),笄禮是少年年至十五歲時,在頭發上插笄的儀式,作為由少年正式傳為成年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這個儀式和官職。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候國都設有這個管職。丌官姓就是這種官的后代為記念先人而出現的,稱丌官氏。后來,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運動中,“丌官”復姓被改成了單姓“亓”。孔子在十九歲結婚時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樣,姓源相同。
得姓始祖:笄(丌、亓)官。春秋時,各個諸侯國都有笄官這個官職,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
“亓”是古代“其”字的一種較早的寫法。
“亓姓”,也就是“其姓”的另一種寫法。只是后來這一寫法被家族沿用下來,就成了“其姓”之后的另一姓氏。
其姓是以地名為姓,戰國時齊太公后裔有其氏。但唐代時有亓志紹。
古語云:“身死國亡,為天下笑,子亓慎之”
------《墨子》
亓官復姓,以官職得姓。古代亓和笄是同一個字。《姓氏尋源》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后”。古時有專門掌管笄禮的官。那時少年滿十五歲要行成年禮,在頭發上插笄(簪子)。王族和貴族把這種儀禮看得很隆重。孔子19歲結婚,娶的一個夫人就是宋國的亓官氏。她是宋國笄官的后代。春秋時,各個諸侯國都有笄官這個官職,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亓官復姓,后來演化成單姓亓。
據考證,亓氏分兩支,一支在安徽祁山一帶定居,一支來到山東萊蕪定居,他們是同根同族是一脈相承。齊姓和亓姓不是一家,只是音同,萊蕪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不宜提倡是,因為這樣做的后果是混淆了血統
在山東省萊蕪市北梨溝亓家祖墳里曾經有一塊碑,上面這么記載:洪武二年,自臨邑遷至萊邑,獨樹一姓,自立一家.這也許是單姓亓的來源.目前全國大部分姓亓的祖籍是山東萊蕪的.
“ 通志氏族略:唐有亓志紹。按山東萊蕪羊莊,有一亓氏墓志曰:始祖始伯,元末避亂,攜子世能,由江淮輾轉至山東萊蕪羊莊定居
元末明初,我們的始遷祖亓士伯“洪水橫流而安息無所”之際,率四子勤、賓、全、世能遷萊蕪,在汶水之南叔子流寓今高莊鎮羊莊村定居,后人尊他為一世祖。明朝嘉靖年六世祖鑾、瑾、鏊始創族譜。
第二世勤祖早年從戎后定居安徽阜陽,二世全祖移魯西南及歷城,二世賓祖后南三門、世能祖后一、二、三、四門定居萊蕪,現已成為萊蕪一大名門望族。
二、遷徙分布
(缺)亓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時候亓和笄是同一個字,一本《姓氏尋源》里說:“亓與(丌)笄同,掌笄官之后。”那時少年滿十五歲要行成年禮,在頭發上插笄。丌官這個姓是笄官的后代以官職為姓形成的。后來,丌官姓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運動中,演化為單姓亓。關于亓姓的歷史,在山東省萊蕪市北梨溝亓家祖墳里曾經有一塊碑,上面這么記載:洪武二年,自臨邑遷至萊邑,獨樹一姓,自立一家。這也許是單姓亓的來源,目前全國大部分姓亓的祖籍是山東萊蕪的。又山東萊蕪羊莊,有一亓氏墓志曰:始祖始伯,元末避亂,攜子世能,由江淮輾轉至山東萊蕪羊莊定居。故亓姓和丌官姓同源,望出隴西(今甘肅省臨洮南)、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
三。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載,亓姓望出隴西(今甘肅省臨洮南)、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
隴西郡:秦置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省臨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隴西南)。隋唐為渭州隴西郡。
天水郡:漢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甘肅省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2、堂號
亓姓的主要堂號有:“隴西堂”、“天水堂”等。
四 歷史名人
1孔子19歲結婚,娶的一個夫人就是宋國的亓官氏。她是宋國笄官的后代。
2唐代有亓姓名人亓士能。本聯為“士能”二字的嵌字聯。
3明代孝子亓才,字茂育,萊蕪人。本聯為“茂育”二字的嵌字
4明代陽和兵備亓之偉,萊蕪人。天啟進士,任過河間知府。
5明代河南巡撫亓詩教,萊蕪人。萬歷末由推官入為給事中
6亓斗南:明代萊蕪人,幼年喪父,母親呂氏把他撫養成人。侍母極孝,雖7生活極為貧窮,但母親的必須品無不畢備,歷六十年如一日。
《亓氏譜(支譜)》
元末為避兵亂率子由江淮移萊
諱:
始祖:士伯
二世:勤、賓、全、能*
三世:胤*、積
四世:浩*、林、升
五世:英、充、宣、德、弘*、顯
六世:夔、萬、蓁、萃、薰、燕*
七世:泰德、泰幸、泰文*
八世:國賢*、國才
九世:明試、明訊、明雋、明容、明顯*
十世:心佇、心佐、心佑、心修、心化*
十一世:清、溱、洧*、沂
十二世:元禮*、元義、元進、元信
十三世:宏謹*
十四世:圣存、圣昭*
十五世:伯謙、伯讓、伯誠、伯達*
十六世:學典、學篤、學容(又名學勇)*
十七世:成寅*
十八世:俊蘭*、俊朋、俊升、俊會
十九世:憲修*、代修、文修
廿世孫慶臺根據亓氏族譜錄(帶*為直系)
明清——萊蕪二十九進士
高 朗 明永樂二年 第三甲329名
吳鴻洙 明萬歷十四年 第二甲12名
吳鴻功 明萬歷十七年 第三甲11名
吳 為 明萬歷廿六年 第三甲15名
亓詩教 明萬歷廿六年 第三甲176名
李九官 明萬歷三十五年 第三甲193名
朱童蒙 明萬歷三十八年 第三甲172名
譚性教 明萬歷三十八年 第三甲205名
畢生輝 明天啟二年 第三甲183名
亓之偉 明天啟二年 第三甲292名
李盛枝 明崇禎七年 第三甲185名
張四教 清順治三年 第三甲22名
朱廷位 清順治三年 第三甲188名
韓綿禧 清順治三年 第三甲211名
魏似韓 清順治六年 第三甲109名
程 云 清順治六年 第三甲180名
張 嚴 清康熙九年 第三甲209名
魏錫祚 清康熙三十九年 第三甲54名
劉國英 清康熙三十九年 第三甲194名
亓 煦 清康熙四十八年 第三甲66名
張 嵩 清康熙四十八年 第三甲83名
許汝盛 清雍正十一年 第三甲39名
韓 玨 清雍正十一年 第三甲93名
魏照藜 清乾隆十七年 第三甲18名
潘紹烈 清道光九年 第二甲25名
呂憲瑞 清同治元年 第三甲42名
張廷蘭 清同治十年 第三甲32名
盧樂戍 清光緒二年 第三甲88名
張梅亭 清光緒二十四年 第三甲47名
亓云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亓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亓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