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源有五 1、 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通志.氏族略》載:"太公望封于齊,子孫以國為氏。"齊姓始祖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發源于山東省營丘(臨淄)。姜太公封齊的故事,流傳很廣。主要是說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國(在今河南南陽)。商朝末年呂國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國名為姓,稱為呂尚。當時商朝幾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呂尚雖有滿腹經綸,毫無用武之地。呂尚年過七十,仍在尋找顯示才華的良機。這時,西方周圍的西伯姬昌廣招賢士,呂尚聽說到消息,立即趕去。但他沒有馬上去拜見西伯昌。卻于渭水支流茲泉河邊用直鉤下釣,而且口中念念有詞:"短竿直線守潘溪,這個機關誰人知?只釣當朝君與臣,何嘗意在水中魚。"見者無不驚訝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獵,進行占卜,說此行將得一位輔國賢才。西伯昌聽說呂尚直鉤垂釣之事以后,料定他決非等閑之輩,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來到渭水之濱,上前同他攀談。西伯昌聽了呂尚很有見地的談吐,即恭清呂尚同坐一車,親自執鞭駕駛,回到宮中,封為國師,號稱"太公望"。太公望為西伯昌出了許多好主意,使周的實力和聲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呂尚為"師尚父"。對他更是言聽計從。在呂尚的輔佐下,周武王終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稱為霸主。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蔡國,齊國疆域擴展到山東東部,西到黃河,東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盡屬齊國。春秋末年,齊國國勢衰危,君權逐漸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國為氏,稱為齊氏。 2、 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名齊子,本為姬姓,其名不可考,齊子為其字。其子孫以祖父之字命姓,成為齊姓一支。 3、 歷史上武都氏族有齊氏。如齊萬年即是。 二、遷徙分布 三、郡望堂號 【堂號】:"簡禮堂":周朝初期,把姜太公封到齊國。過了五個月,子牙來朝廷匯報工作。宰相周公問他:"你們國家這麼快就緒了?"子牙答道:"我簡其君臣,禮其從俗。"意思是簡化君臣之間的交往,一切禮儀從俗。周公聽了贊揚說:"推行政策法令,如果過于繁瑣,人民就不敢接近你;只有平易近人,人民才能真心擁護你。" 【郡望】: 1、 汝南郡望:漢高帝置郡。相當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2、 高陽郡望:本戰國時高陽邑。北魏置青州高陽郡,在今河北省高陽縣東南一帶,以蠡縣大曲堤為中心齊姓甚眾。 3、 中山郡望:戰國為中山國,被趙國所滅。漢高帝置中山郡,相當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區,以安國市(唐義豐)齊姓為中心。 四、歷史名人齊周華:清代旅行家,字巨山,天臺人。雍正諸生。好游覽,足跡遍及天下。為保呂留良而受酷刑。有《五岳游草》等。齊天覺:宋代學者,字莘夫,青陽人。家貧,好讀書,倦則依幾而臥,三十年未曾睡覺。經史子集,無不精通。曾任溫州天富知監,后遷知襄陽、宣城二縣,再改贛州僉判。齊白石:(1863--1957),著名書畫家,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改名璜,改字瀕生,號白石。湖南湘潭人。1953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齊季若:唐代進士,貞元中陸贄主試,試明水賦、御溝柳詩,與韓愈、歐陽詹、賈稷、陳羽等人同榜。"皆天下偉杰之士,號曰龍虎榜"。齊唐:唐代職方員外郎,字祖之,會稽人。天圣進士第一。交址進麒麟,唐據史傳非之。眾服其傳識。齊泰,明代大臣,兵部尚書。曾力薦削藩。高陽郡望名人--齊映:唐朝宰相;齊如山,大師級人物,近代著名戲曲理論家、評論家,梅蘭芳先生出道恩師;齊花坦現代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齊建光,文革家喻戶曉著名人物,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憶苦思甜,她的經歷曾改編為廣播劇和文藝節目。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齊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齊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