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鑒、鑒、鍳,讀音作jiàn(ㄐㄧㄢˋ)]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甘昭公王子帶之后的封地,屬于以職業稱謂為氏。 鑒氏發源地在今河南洛陽東南一帶,時為春秋戰國時期制作銅盆、銅鏡的作坊,其人被稱作鑒匠。鑒,在古代就是盆的意思,盆中盛水,可以為鏡,照出人影月光,稱為“鑒”,后引申其意用作鏡。專職制作盆、甕、鏡之器皿的匠人,其后裔引以為姓氏,稱鑒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鑒氏有人流遷到晉國楊邑(今山西洪洞)定居,衍成一族。 今河北省大名縣前桑圈村是鑒氏后人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傳說第一個到該村的鑒氏始祖叫鑒清,是從鑒洼(今山東魚臺)遷入的。鑒洼,就是凹面鏡,其地形如凹鏡,因而稱為“鑒洼”。 據《鑒氏家譜》記載,鑒洼的鑒氏是在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人口大遷移時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去,后又分遷到河北、臺灣等地,至今已傳十九代,人口大約有一千余人。 第二個淵源: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獄刑廷理,屬于以職業稱謂為氏。 春秋時期,楚國所設立的牢獄屬廷理所轄,其“廷理”就是楚國的司法管理制度。在古代,因牢獄有金屬柵欄,所以看押牢犯的官吏稱“鑒吏”,亦稱“監吏”、“鑒吏”或“鍳吏”,幾字通假,多為當政君王的嫡系子孫或親信擔當。這些獄吏有以其職務稱謂為姓氏者,稱鑒氏,即鑒氏。 后在戰國初期,該種司法制度與官職也被姬姓鄭國所用,亦稱“鑒吏”,其后人也有引為姓氏者,如鄭國大將鑒之,就是該族之裔。 二.郡望: 洛 陽: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于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后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故城轄地達今韓國首都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五代中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及北宋諸王朝亦以洛陽為陪都。故而現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洪洞縣:原在西周初稱“楊”,因古代楊人生息于此而得名。 三.歷史名人: 鑒 之:(生卒年待考),著名戰國時期鄭國大將。 鑒 晟:(生卒年待考),著名漢朝大臣。 鑒文獻:(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鑒定為:(生卒年待考),河北大名人。著名內科醫學專家。 先后撰寫論文二十余篇,其中《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長程心電圖表現和分型探討》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 主編出版了《現代心血管疾病診療常規》、《老年病急癥》、和《內科文獻索引》三書,并參加了《醫院工作質量標準》、《心血管藥物臨床應用》、《基層醫師工作手冊》等書籍的編寫工作。 所發明的《輔助循環導流反搏急壞裝置》獲國家發明專利,并入選國家優秀專利,被國家列為九十九項重點推廣應用項目勞模,獲愛迪生發明家新成果獎,授予優秀發明家稱號,被國發明家協會評為金獎。 業績被《世界名醫大全》、《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三十余部辭書收錄。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鑒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鑒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