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福(1351年------1386年)鐔津(今藤縣)寧鳳鄉人。祖籍廣西慶遠府南丹,壯族。祖夢顯,初為南丹總目,元至正七年(1347年)率兵至藤州鐔津寧鳳鄉平黃得寧義舉,功升世襲百戶。遂于鐔津五隘(后改五屯)居住。至正十三年招四方佃戶開墾五隘。祖父廣成遂定居落戶。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楊景定廣西,檄諸“夷”歸化,覃福集所屬壯民歸順。四年上書行中書省參政高杰,具陳守五屯策略,高準其議,遂召壯兵800 多人,編附桂林右衛報效,八年升五屯千戶所千戶,率其屬墾守五屯。十九年,大藤峽瑤民起義,奉命出戰,義軍前哨劉因初戰獲勝,覃福率軍追擊,被伏兵箭傷而死。明大祖敕封忠毅武德將軍。
摘自廣西《藤縣志》
覃姓發源于覃懷之地的覃懷底績。“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云:“覃懷底績至于衡漳”。《左傳》云:“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注疏》云:“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后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
“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于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臺、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后,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里后,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后,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
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后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韶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間,有竹氏遷出外地的有稱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東的章丘、歷城一帶建譚國,后譚國被齊國所滅,在逃亡中去“言”字邊以覃為氏,《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覃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覃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覃姓社區最新話題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