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顏真卿

2010-09-22

6331次

1人

1個

1個

0人


吧主: [申請吧主]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 字號: ]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亂”后,佛、道盛行。顏真卿原本熟諳佛道文化,自乾元以后,與僧侶、道士的交往明顯增多,并熱心宗教活動,其詩文、書法創作也多與此有關。在撫州四年,他也熱心于道教活動。初到臨川,即為道士譚仙巖書《馬伏波語》。大歷四年(769年)正月,傾慕晉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異事, 他派人赴崇仁縣華蓋山尋訪遺蹤,又重修二真君神壇,親自撰書《華蓋山王郭二真君壇碑銘》。三月,尋訪臨川井山晉代女道士魏華存仙壇遺跡,撰書《魏夫人仙壇碑銘》,對時人增修觀宇之舉備加稱贊。同月,游井山華姑仙壇,撰書《華姑仙壇碑》,詳細記述了本朝道姑黃令微修煉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譚仙巖共同修復的撫州謝靈運翻經臺舊宇告竣,顏真卿親臨法會,撰書《寶應寺翻經臺記》。大歷六年(771年)三月,撫州臨川縣寶應寺創建律藏院,立戒壇。 顏真卿親為撰書碑文,頌述律宗傳授淵源。四月,游南城縣麻姑山仙都觀,撰書《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對仙人王方平、麻姑的奇異道術推崇備至。
  他在撫州期間,利用政事之余進行創作,大歷六年(771)將所賦詩文編成《臨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與臨川有關的詩1首、判詞1篇、碑記5篇,尤以《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最為著名。該《記》分大、中、小字幾種版本,初以其小楷本全記刻成石碑豎在麻姑山仙都觀內。后人又在碑背鐫刻了衛夫人、諸遂良、虞世南、歐陽洵、薛稷、柳公權、李邕等人的楷書。該字碑被歷代書法家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成為臨摹研習的范本。后幾經毀失,都以其拓本翻刻傳世。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書法協會副主席許亦農先生以大字楷書鐫刻,重新豎碑于南城麻姑山。
  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謁金天王神祠題記》,端莊遒勁;《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元結碑》,雄健深厚;《干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政治生涯

  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后,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藝術生平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謁金天王神祠題記》,比較端莊遒勁;《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元結碑》,雄健深厚;《干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師從張旭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后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主要作品

1、東方朔畫像贊

  《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并題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后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云:“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稿

2、祭侄文稿

  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后魯公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后,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于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涂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后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3、多寶塔碑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仿佛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壇記

  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并書。
  顏真卿除了書法成就之外,還研究過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顏真卿在現今江西省任撫州刺史,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
  是年四月,顏真卿游覽南城縣麻姑山,于一座古壇附近,看到一些螺蚌殼化石夾在地層中。他認真研究了這一現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里曾經是海洋,后來才成為陸地,那些化石就是證據。他為此撰寫了一篇論文《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并刻石記之。非獨記事,亦是此時心情的反映。
  此碑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后世常常贊嘆的僅僅是顏公這塊字碑的書法,有稱“天下第二書”。

5、顏勤禮碑

  唐刻石,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并書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墓碑。碑文內容追述顏氏家庭祖輩功德,敘述后世子孫在唐王朝之業績。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行37字,計166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無立碑年月。
  北宋歐陽修《六一題跋》卷七定為唐代宗李豫大歷十四年(779年)書刻并立。石舊在陜西西安,宋元佑間石佚,下落不明。1992年10月在西安舊藩庫堂后(今西安市社會路)出土,使得這一“顏體”的代表之作在沉睡地下一千余年之后得以重見天日。現藏于陜西省博物館碑林,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6、中興頌
  全稱《大唐中興頌》,作于公元771年,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于摩崖上,時年六十三歲。刻于湖南祁陽浯溪摩崖上,字徑近14厘米,是顏書中少見的摩崖擘窠大字。元結是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后居于浯溪,溪邊山巖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錄》稱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7、顏家廟碑

  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顏真卿撰文并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陜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云:“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云:“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帖

  亦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陜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于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詞句間,本不著意于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9、自書告身帖

  楷書,作于780年(建中元年),是年顏真卿授太子少師,并自書《自書告身帖》。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茍,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后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10、乞米帖

  “乞米帖”寫在公元765年,正值關中大旱,江南水災,農業歉收。以致顏真卿“舉家食粥來以數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談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諱,因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祿,他不會創收、生利,沒有別的生財之道。著名藝術家黃裳說:“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于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溪山集》)米芾也評其“最為杰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的確,“乞米帖”不僅是書法藝術中的無價之寶,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研讀“乞米帖”,可使我們得到雙重享受,既領略了顏魯公書法藝術的真諦,又受到其高風亮節的熏陶。

11、裴將軍碑

  長64厘米,寬33厘米,厚12厘米。非正非行,非篆非隸,開創了破體書法的先河。 首行刻著“裴將軍”三個字,末尾刻有顏真卿名款;中間刻著氣勢雄渾,詞句險絕的五言《裴將軍詩》。全詩為十八句九十字。
  
  

詩的全文是:“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煊赫耀英材。劍舞躍游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詩的詞氣踔歷風發,字字逼人。讀后使人對顏真卿謳歌裴旻那股奔雷掣電,奇杰騰躍之勢油然起敬。看了這兼有楷行籀篆,寫得大氣磅礴,挺然奇偉的刻字,使人頓增一股森然激烈的豪氣。再是,章法布局嚴謹,字體結構奇特。沒行字二三四五,變化多樣;“劍舞”·“一射”·“不敢”·“歸去”等字。筆勢連貫,渾然一體,這都有使人拍案稱奇之妙。難怪宋朝蘇軾贊揚顏字說:“詩止于杜子美。書止于顏魯公”。這確實是很確切的評價。直到今天,它的藝術生命,在書法藝術的百花園里,依舊閃耀著光彩。
  世上稱為“奇書”當代書法家楊受之在 雅虎網論壇(55)中提出的論點受到書家的一至好評。

12、勸學詩

  《勸 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譯文:
  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這首詩告告誡我們: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解說: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另有《索靖碑》等傳世。

顏真卿特寫:書法大師 戎馬生涯

  文武雙全 橫掃燕趙建奇功 
  人如其字 剛正威武有氣節
  
顏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書法,其實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稱道的。但在朝為官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顏真卿也終究躲不過這一劫,宰相盧杞借反臣李希烈之
  

手害了他。
  固守平原 率軍大破安祿山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山東臨沂,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一生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歲時他中了進士,又擢制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才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踏上仕途。公元750年,顏真卿由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在御史臺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在此期間,御史吉溫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宰相宋璟之子),顏真卿于是上折:“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便把他當成異己加以排斥,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把他調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安祿山謀反初露苗頭時,顏真卿暗中高筑城墻,并在墻邊深挖戰溝,招募壯丁,積儲糧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卻作出每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不問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謀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備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與安祿山的斗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三千兵擴充到萬人,并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后方討伐叛軍。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20萬,橫掃燕趙。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又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后,為肅宗。顏真卿重新當上了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他于公元757年見到了皇帝,被詔受憲部(刑部)尚書,后升職為御史大夫。
  借刀殺人 宰相盧杞使毒計
  經過安史之亂,唐朝轉向衰落,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代宗死后,他的兒子李適即位,為德宗,但實權卻被宰相盧杞把持。盧杞一直對顏真卿的才略和耿直嫉恨。
  公元782年,唐德宗想改變藩鎮專權的局面,卻引發了藩鎮叛亂。其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勢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向朝廷進攻,朝野大為震驚。唐德宗找宰相盧杞商量,盧杞欲借機鏟除顏真卿,于是說:“不要緊。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勸導他們,不用動一刀一槍,就能把叛亂平息下來。”
  盧杞推薦了年老的太子太師顏真卿。這時候,顏真卿已經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去做勸導,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趕往淮西。
  唐朝宗室李勉聽到這件事,覺得朝廷將失去一位元老,于是秘密上奏請求留住他,并派人到道路上去接他,但沒有趕上。
  威武不屈 以死明志千古恨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子就沖了上來,個個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但顏真卿卻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
  李希烈于是命令人們退下。接著,把顏真卿送到驛館里,企圖慢慢軟
  

化他。
  叛鎮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絡,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里,不是有了現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叛鎮使者罵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
  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派士兵監視著。士兵們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士兵們在關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
  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里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匯報。
  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盡辦法,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將其縊殺,終年77歲。

顏真卿紀念館 

簡介

  顏真卿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市廣州路,東連烏龍潭公園,南望蛇山,西鄰龍蟠里,北依清涼山、虎踞關,清靜幽雅,翰墨流香。這里原是顏魯公祠,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祠廟遺跡。
  現存的顏魯公祠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有大殿,配殿、東西廂房12間,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顏魯公祠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1995兩年,鼓樓區政府撥款全面維修顏魯公祠。現在顏魯公祠已按歷史原貌修葺一新,原存七塊碑刻均完好嵌于殿內墻壁上,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復修建了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內增設景點,栽種名貴花木。全國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樸
  
  

初親題"書壇泰斗",鑲金匾高懸與大殿內正中上方。
  清幽典雅、優美異常的顏真卿紀念館,以大量的文史資料、實物、書法珍品、古碑帖及拓片介紹顏真卿的生平、政績和其突出的書法藝術,前來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顏真卿紀念館成為組織書法培訓、開展海內外書法藝術研究、切磋、交流書法技藝的場所,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石城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品圖片

  
  

  

舊唐書《顏真卿傳》

  顏真卿,字清臣,瑯邪臨沂人也。五代祖之推,北齊黃門侍郎。真卿少勤學業,有詞藻,尤工書。開元中,舉進士,登甲科。事親以孝聞。四命為監察御史,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又充河東朔方試覆屯交兵使。有鄭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殯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齒,天下聳動。遷殿中侍御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轉侍御史、武部員外郎。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
  安祿山逆節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或讒于祿山,祿山亦密偵之,以為書生不足虞也。無幾,祿山果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乃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之。玄宗初聞祿山之變,嘆曰:“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得平來,大喜,顧左右曰:“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祿山初尚移牒真卿,令以平原、博平軍屯七千人防河津,以博平太守張獻直為副。真卿乃募勇士,旬日得萬人,遣錄事參軍李擇交統之簡閱,以刁萬歲、和琳、徐浩、馬相如、高抗朗等為將。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忄妻、御史中丞盧
  

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真卿恐搖人心,乃許謂諸將曰:“我識此三人,首皆非也。”遂腰斬子光,密藏三首。異日,乃取三首冠飾,草續支體,棺斂祭殯,為位慟哭,人心益附。祿山遣其將李飲湊、高邈、何千年等守土門。真卿從父兄常山太守杲卿與長史袁履謙謀殺湊、邈,擒千年送京師。土門既開,十七郡同日歸順,共推真卿為帥,得兵二十余萬,橫絕燕、趙。詔加真卿戶部侍郎,依前平原太守。
  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與郡人來乞師,謂真卿曰:“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今清河,實公之西鄰也,仆幸寓家,得其虛實,知可為長者用。今計其蓄積,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強。公因而撫之,腹心輔車之郡,其他小城,運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誰敢不從。”真卿借兵千人。萼將去,真卿謂之曰:“兵出也,吾子何以教我?”萼曰:“今聞朝廷使程千里統眾十萬自太行東下,將出?郭口,為賊所扼,兵不得前。今若先伐魏郡,斬袁知泰,太守司馬垂使為西南主;分兵開?郭口之路,出千里之兵使討鄴、幽陵;平原、清河合同志十萬之眾徇洛陽,分兵而制其沖。計王師亦不下十萬,公當堅壁,無與挑戰,不數十日,賊必潰而相圖矣。”真卿然之,乃移牒清河等郡,遣其大將李擇交、副將平原縣令范東馥、裨將和琳、徐浩等進兵,與清河四千人合勢,而博平以千人來,三郡之師屯于博平,去堂邑縣西南十里。袁知泰遣其將白嗣深、乙舒蒙等以二萬人來拒戰,賊大敗,斬首萬余級。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祿山乘虛遣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諸郡,饒陽、河間、景城、東安相次陷沒,獨平原、博平、清河三郡城守,然人心危蕩,不可復振。
  至德元年十月,棄郡渡河,歷江淮、荊襄。二年四月,朝于鳳翔,授憲部尚書,尋加御史大夫。中書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帶酒容入朝,諫議大夫李何忌在班不肅,真卿劾之;貶漪為右庶子,何忌西平郡司馬。元帥廣平王領朔方蕃漢兵號二十萬來收長安,出辭之日,百僚致謁于朝堂。百僚拜,答拜,辭亦如之。王當闕不乘馬,步出木馬門而后乘。管崇嗣為王都虞候,先王上馬,真卿進狀彈之。肅宗曰:“朕兒子每出,諄諄教誡之,故不敢失禮。崇嗣老將,有足疾,姑欲優容之,卿勿復言。”乃以奏狀還真卿。雖天子蒙塵,典法不廢。洎鑾輿將復宮闕,遣左司郎中李巽先行,陳告宗廟之禮,有司署祝文,稱“嗣皇帝”。真卿謂禮儀使崔器曰:“上皇在蜀,可乎?”器遽奏改之。中旨宣勞,以為名儒深達禮體。時太廟為賊所毀,真卿奏曰:“春秋時,新宮災,魯成公三日哭。今太廟既為盜毀,請筑壇于野,皇帝
  

東向哭,然后遣使。”竟不能從。軍國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同州刺史,轉蒲州刺史。為御史唐旻所構,貶饒州刺史。旋拜升州刺史、浙江西道節度使,征為刑部尚書。李輔國矯詔遷玄宗居西宮,真卿乃首率百僚上表請問起居,輔國惡之,奏貶蓬州長史。
  代宗嗣位,拜利州刺史,遷戶部侍郎,除荊南節度使,未行而罷,除尚書左丞。車駕自陜將還,真卿請皇帝先謁五陵、九廟而后還宮。宰相元載謂真卿曰:“公所見雖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前曰:“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豈堪相公再破除耶!”載深銜之。旋改檢校刑部尚書知省事,累進封魯郡公。時元載引用私黨,懼朝臣論奏其短,乃請:百官凡欲論事,皆先白長官,長官白宰相,然后上聞。真卿上疏曰:
  御史中丞李進等傳宰相語,稱奉進止:“緣諸司官奏事頗多,朕不憚省覽,但所奏多挾讒毀;自今論事者,諸司官皆須先白長官,長官白宰相,宰相定可否,然后奏聞者。”臣自聞此語已來,朝野囂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則?諸司長官皆達官也,言皆專達于天子也。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無巨細得失,皆令訪察,回日奏聞,所以明四目、達四聰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聰明,則天下何述焉。《詩》云:“營營青蠅,止于棘。讒言罔極,交亂四國。”以其能變白為黑,變黑為白也。詩人深惡之,故曰:“取彼讒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則夏之伯明、楚之無極、漢之江充,皆讒人也,孰不惡之?陛下惡之,深得君人之體矣。陛下何不深回聽察,其言虛誣者,則讒人也,因誅殛之;其言不虛者,則正人也,因獎勵之。陛下舍此不為,使眾人皆謂陛下不能明察,倦于聽覽,以此為辭,拒其諫諍,臣竊為陛下痛惜之。
  臣聞太宗勤于聽覽,庶政以理,故著《司門式》云:“其有無門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監門司與仗家引奏,不許關礙。”所以防壅蔽也。并置立仗馬二匹,須有乘騎便往,所以平治天下,正用此道也。天寶已后,李林甫威權日盛,群臣不先諮宰相輒奏事者,仍托以他故中傷,猶不敢明約百司,令先白宰相。又閹官袁思藝日宣詔至中書,玄宗動靜,必告林甫,先意奏請,玄宗驚喜若神。以此權柄恩寵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達,所以漸致潼關之禍,皆權臣誤主,不遵太宗之法故也。陵夷至于今日,天下之蔽,盡萃于圣躬,豈陛下招致之乎?蓋其所從來者漸矣。自艱難之初,百姓尚未凋纮,太平之理,立可便致。屬李輔國用權,宰相專政,遞相姑息,莫肯直言。大開三司,不安反側,逆賊散落,將士北走黨項,合集士賊,至今為患。偽將更相驚恐,因思明危懼,扇動卻反。又今相州敗散,東都陷沒,先帝由此憂勤,至于損壽,臣每思之,痛切心骨。
  今天下兵戈未戢,瘡磐未平,陛下豈得不日聞讜言以廣視聽,而欲頓隔忠讜之路乎!臣竊聞陛下在陜州時,奏事者不限貴賤,務廣聞見,乃堯、舜之事也。凡百臣庶以為太宗之理,可翹足而待也。臣又聞君子難進易退,由此言之,朝廷開不諱之路,猶恐不言,況懷厭怠,令宰相宣進止,使御史臺作條目,不令直進。從此人人不敢奏事,則陛下聞見,只在三數人耳。天下之士,方鉗口結舌,陛下后見無人奏事,必謂朝廷無事可論,豈知懼不敢進,即林甫、國忠復起矣。凡百臣庶,以為危殆之期,又翹足而至也。如今日之事,曠古未有,雖李林甫、楊國忠猶不敢公然如此。今陛下不早覺悟,漸成孤立,后縱悔之無及矣!臣實知忤大臣者,罪在不測,不忍孤負陛下,無任懇迫之至。
  其激切如此。于是中人爭寫內本布于外。
  后攝祭太廟,以祭器不修言于朝,載坐以誹謗,貶硤州別駕、撫州湖州刺史。元載伏誅,拜刑部尚書。代宗崩,為禮儀使。又以高祖已下七圣謚號繁多,乃上議請取初謚為定。袁傪以諂言排之,遂罷。楊炎為相,惡之,改太子少傅,禮儀使如舊,外示崇寵,實去其權也。
  盧杞專權,忌之,改太子太師,罷禮儀使,諭于真卿曰:“方面之任,何處為便?”真卿候杞于中書曰:“真卿以褊性為小人所憎,竄逐非一。今已羸老,幸相公庇之。相公先中丞傳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下拜,而含怒心。會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上從之,朝廷失色,李勉聞之,以為失一元老,貽朝廷羞,乃密表請留。又遣逆于路,不及。
  初見希烈,欲宣詔旨,希烈養子千余人露刃爭前迫真卿,將食其肉。諸將叢繞慢罵,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眾,眾退,乃揖真卿就館舍。因逼為章表,令雪己,愿罷兵馬。累遣真卿兄子峴與從吏凡數輩繼來京師。上皆不報。每于諸子書,令嚴奉家廟,恤諸孤而已。希烈大宴逆黨,召真卿坐,使觀倡優斥黷朝政為戲,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慚,亦呵止。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使在坐,目真卿謂希烈曰:“聞太師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號,而太師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師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聞顏杲卿無?是吾兄也。祿山反,首舉義兵,及被害,詬罵不絕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師,守吾兄之節,死而后已,豈受汝輩誘脅耶!”諸賊不敢復出口。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
  

稿

曰“坑顏”,真卿怡然不介意。后張伯儀敗績于安州,希烈令賚伯儀旌節首級讠夸示真卿,真卿慟哭投地。后其大將周曾等謀襲汝州,因回兵殺希烈,奉真卿為節度。事泄,希烈殺曾等,遂送真卿于龍興寺。真卿度必死,乃作遺表,自為墓志、祭文,常指寢室西壁下云:“吾殯所也。”希烈既陷汴州,僭偽號,使人問儀于真卿,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禮耳。”
  興元元年,王師復振,逆賊慮變起蔡州,乃遣其將辛景臻、安華至真卿所,積柴庭中,沃之以油,且傳逆詞曰:“不能屈節,當自燒。”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復告希烈。德宗復宮闕,希烈弟希倩在朱泚黨中,例伏誅。希烈聞之怒。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賜卿死。”真卿曰:“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不知使人何日從長安來?”奴曰:“從大梁來。”真卿罵曰:“乃逆賊耳,何敕耶!”遂縊殺之,年七十七。
  及淮、泗平,貞元元年,陳仙奇使護送真卿喪歸京師。德宗痛悼異常。廢朝五日,謚曰文忠。復下詔曰:“君臣之義,生錄其功,歿厚其禮,況才優匡國,忠至滅身。朕自興嘆,勞于寤寐。故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公顏真卿,器質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諭,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朕致貽斯禍,慚悼靡及,式崇嘉命,兼延爾嗣。可贈司徒,仍賜布帛五百端。男頵、碩等喪制終,所司奏超授官秩。”貞元六年十一月南郊,赦書節文授真卿一子五品正員官,故頵得錄用。文宗詔曰:“朕每覽國史,見忠烈之臣,未嘗不嗟嘆久之,思有以報。如聞從覽、弘式,實杲卿、真卿之孫。永惟九原,既不可作,旌其嗣續,諒協典彝。考績已深于宦途者,命列于中臺;官次未齒于搢紳者,俾佐于左輔。庶使天下再新義風。”以真卿曾孫弘式為同州參軍。

顏真卿藝術特色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余的作品真偽尚有不同的意見。但都是流傳有緒的墨跡。顏真卿一生書寫的碑刻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碑》等。他的書法刻帖也很多,歷代匯集的中帖一般都會有他的作品,單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行草墨跡,縱 28.2厘米,橫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反成為顏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筆蒼率,不著意而有自然生動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飛動,姿態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圣,譽為顏書行草第一。元鮮于樞曾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顏真卿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顏真卿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族譜錄紀念網

查看更多討論帖>>
點擊 回復 標題 作者 最后回復 回復時間
596 0 呵呵 114.231.155.* 114.231.155.* 2010-09-25 19:55
 
發表話題: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acronym id="21672"><form id="21672"></form></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