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祖
1、以職官名命姓。麴,是釀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時,有官職名為"麴人",即負責釀制酒類的官員,其后代子孫,以祖上職官為姓,稱麴姓(傳說,無考)。
2、東漢時有鞠譚為了避難改麴姓. 據《漢書》和《元和姓纂》記載,鞠譚是漢哀帝的尚書令。漢哀帝建平三年,在東平王劉云的封地內,“瓠山中間,有大石轉側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遠近傳為異聞,嘩動一時”。東平王以為不是好兆頭,便在宮內仿瓠山形狀造一土山,上立石像,插上黃草,以便隨時祈禱。這件事被在京城做“待召”的兩個妄人一個叫息夫躬另一個叫孫寵的知道后便借此“發生事端,以圖封侯”,于是向漢哀帝上書說劉云“宮中立石,祗毀朝廷,欲求非望,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托中常侍把書信轉交漢哀帝。一句“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刺痛了哀帝,于是下旨廢劉云為庶人,其他參與人等一律處死;廷尉梁相,尚書令鞠譚,仆射宗伯鳳急忙上奏,“因未見確實,應委公卿復訊”,被正在氣頭上的漢哀帝判為“不知嫉惡討賊,意存觀望,罪與相等”,遂削職為民。鞠譚和兒子鞠閉(門字框+必,用閉代)因為避難逃避到涼州西平(古稱西都,今西寧市)改姓為麴。這就是《元和姓纂》記載的“鞠麴同宗”的來源。
另據《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在袁紹帳下有一員與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齊名的悍將叫麴義的就是鞠譚的后代。他不但幫助袁紹戰勝韓馥奪得冀州(今河北冀縣),而且把涼州羌人“斬馬腿”的戰法運用到“界橋之戰”大敗公孫瓚,為袁紹立下赫赫戰功;后因居功自傲,終被袁紹所殺。公元200年前后,鞠譚的后代西平人麴演(衍)、麴光、麴莫在涼州起兵反操殺郡守。他們帶領部隊經常活動在西平、金城一帶,并與韓遂、馬超遙相互應同曹操抗衡;后來因內部分裂,麴演伙同蔣石誘殺韓遂投降了曹操。西晉愍帝的大都督官至左仆射的麴允也是鞠譚的后代,他在公元300年帶領族人時任西晉雍州刺史的麴特、北地郡(甘肅慶陽)太守麴昌曾多次與漢(前趙)劉聰的大都督劉曜作戰,由于戰功卓著深得晉愍帝的信任。麴允是金城名門望族,西州民諺有“麴與游,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的說法,其權勢和富有可見一斑。鞠譚改麴姓到西平后,其家族由西平到金城始終沿湟水兩岸發展。金城麴氏也也出自漢尚書令鞠譚。
公元501年,麴嘉建立了一個承傳九代歷時134年的真正的高昌王國。據《唐書》和《西突厥史》記載:“麴氏家族是漢族血統,自涼州金城榆中遷來,信奉佛教”。公元640年,高昌國滅亡被唐朝伊州取代。為了安撫高昌王眷屬,唐太宗拜麴智盛為左武衛將軍封金城公;拜其弟麴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封天山公,并留在朝廷世代為官。公元690年,麴智湛的兒子麴崇裕授左武衛大將軍交河郡王,雖然官居二品但卻受到武則天的寵信。
到了唐代,麴姓家族有一枝從涼州遷徙到江蘇吳興,現在臺灣的麴姓就有望出吳興的。據《唐書》載:麴信陵,唐貞觀中望江令,望出吳興,有惠政。大旱時祈雨即應,百姓為之立祠。白居易為之作《秦中吟》。有聯頌之曰“禱獲甘露,居易作詩歌惠政;世為豪族,西州傳語望朱門”。由此印證了吳興麴姓出自涼州麴氏。另據考證,曲字乃麴字的變形(麴-麯-曲),曲姓的出處中也有來源于麴姓的說法。有曲氏宗祠四言聯為證:“金城望族,泉郡名宗”。上聯指西晉愍帝的大都督官至左仆射的金城榆中人麴(麯)允 ;下聯指南北朝時北齊安康郡王,豫州刺史酒泉人麯(曲)珍。
3、為春秋時魯國貴族的后代,命姓原因不詳。
二、郡望堂號
【堂號】 "惠政堂":惠政意思是愛民的政治。唐朝時有望江令麴信陵,他關心百姓福利,有惠政。大旱時祈雨即應,百姓為他建了生祠。
【郡望】西平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西平(今西寧)。金城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金城(今蘭州西).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縣)。相當于現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麴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麴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