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姓的起源最遠可追溯到媯姓:
媯姓相傳是舜的后裔,舜是軒轅黃帝之二子昌意第七代孫,來源于上古時期,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據<<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取妻嫘祖(正妃)生二子,一子名玄囂(青陽),玄囂生子橋極(蟲),橋極生子高辛(帝嚳),高辛生子放勛(帝堯),放勛生子丹朱。高辛還有一子叫摯的。黃帝另一個兒子叫昌意(妻子昌仆),昌意生子高陽(顓頊帝),高陽生子窮蟬,窮蟬生子敬康,敬康生子句望,句望生子橋牛,橋牛生子瞽叟,瞽叟生子虞舜(仲華),瞽叟還有后妻生子叫象。虞舜生子商均。高陽后代有個叫梼杌的(讓舜放逐)。
當虞舜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部落首領堯欣賞他的德行和才干,于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讓他居住于媯水之邊。媯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南部,西入黃河。舜的后代便以他們祖先居住的地方的名稱作為他們的姓氏。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水而得媯姓。鄭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虞舜一系歷經數千年繁衍播遷,蔚為望族,并從中派生出60多姓,如陳、田、姚、胡、母、王(一支)、孫、袁、夏、陸等等。
堯后來將權力禪讓與舜。舜之后禹獲得帝位。禹之子啟建立了夏朝,封舜長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虞姓源于此。這以后舜的后裔爵位時斷時續,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閼父(又作遏父)投附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有功。周武王滅商紂,建立周朝,并將長女大姬嫁與閼父之子媯滿(舜后33代孫)。武王為便于國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媯滿氏因此被封為陳侯,其所在地陳(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大致位于今天河南開封以東,至安徽亳縣以北,都城宛丘。媯滿史稱胡公滿、陳胡公,他的后代以國為姓,從而產生了陳氏姓族。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后,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
《史記?陳杞世家》所記更詳:陳胡公媯滿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于媯汭,其后因為氏姓,姓媯氏。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為封國。夏后之時,或失或續。至于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后,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帝祀舜,是為胡公。
胡公媯滿既是陳國的始君,也是陳姓的得姓始祖,是天下陳、田、胡、母、孫、袁等姓的一世先祖。淮陽今存胡公墓,在城湖東南,每年祭拜者不絕。
陳姓氏族在春秋中期分脈出田姓。陳厲公時,陳國發生了一場爭奪君位的內亂,內亂中陳厲公之子陳完出逃齊國避難,為避禍而改為田姓,陳完是田姓的始祖。陳完在齊國受到禮遇,任工正。死后謚為敬仲,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關于陳完為何改姓為田,《史記》的注家有二說:《正義》言“敬仲既奔齊,不欲稱本國故號,故改陳字為田氏”,《集解》言“始食采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是說因采邑地在田地,以地為姓;《索隱》云“敬仲奔齊,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為氏”,是說“陳”、“田”二字同音相轉,于是改陳姓為田氏。《說文解字》:“田,陳也,樹谷曰田。”段玉裁注:“各本作陳,今正。敶者,列也。田與敶古皆音陳,故以疊韻為訓。”
《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田氏即陳氏,陳歷公子完,字敬仲,陳宣公殺其子御寇,敬仲避禍奔齊,遂匿其氏為田。陳、田,聲近故也。”
《姓纂》載:“媯姓,舜后,陳厲公子完,字敬仲,仕齊,或號田氏,……”
《姓氏考略》載:“陳公子完奔齊,以陳氏為田氏,田陳相近,故可互稱,望出北平。”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完,奔齊,以國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為田氏。”
陳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于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并受到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田齊第五代國君齊宣王田辟疆封其弟弟于母仰(地名,或曰毋,古代“母”、“毋”二字通),他“遠本胡公,近取母邑”,賜姓“胡母”,故以胡母為氏。
“胡母”氏的后人分為3個姓,即胡母、胡仰和母。
《姓氏詞典》稱“母”姓源于田姓, 是從復姓"胡母"而來,謂之“系出田氏”。
現代“毋”姓的一部份也是源于田姓, 從復姓"胡母"而來。
晉代以后,“胡母”氏之部份逐漸改為單姓“胡”。
所以,母姓同源的主要是胡姓、田姓、陳姓、孫姓和袁姓。
在《稀姓錄》中提到母姓的名人,唐有母照,宋有咸淳進士母夢牛,明有母德純。
在《辭海》中錄入的母氏名人有母乙。
當代中國詩人兼散文作家母國政也是母氏家族的名人。
在稀有的姓氏中除了胡母、胡仰和母三姓之外,還有母邱和母將,以及姆。
當代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母國光教授也是母氏家族中的名人。
“母”姓的的歷史很久,但人數不多,主要分布地區在山東泰安、鄒城、單縣、河南永城、新鄉、四川劍閣、射洪、筠連、閬中、蒼溪、儀隴、蓬安、自貢、重慶、河北樂亭、邢臺、棗強、石家莊、貴州遵義、云南昭通、宣威、山西大同、遼寧昌圖、葫蘆島、湖北十堰、江蘇徐州、宿遷、黑龍江肇東、伊春,其中四川筠連有一千多人。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母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母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母姓社區最新話題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